魏王遺荊王美人①,荊王甚悅之。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②,亦悅愛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擇其所欲為之。王曰:“夫人知我愛新人也,其悅愛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養(yǎng)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狈蛉酥踔灰约簽槎室玻驗樾氯嗽唬骸巴跎鯋倫圩?,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庇谑切氯藦闹?,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已知也。”王強(qiáng)問之,對曰:“頃嘗言惡聞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可從命?!雹萦咭蜣淼抖婷廊刷?。
【注釋】
①遺:贈送。荊王:即楚王。詩賦中常指楚襄王,傳說中有襄王與巫山神女戀愛的故事,見宋玉《高唐賦序》、《神女賦序》。唐沉佺期 《巫山高》詩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作行雨,婉孌逐荊王?!雹诜蛉耍汗糯T侯的妻子稱夫人,后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對主人妻子的稱呼?,F(xiàn)在多用于正式場合。③頃:剛才,不久以前。嘗:《廣韻》曾也。④劓(yi):原意為古代割鼻之刑?!队衿さ恫俊罚骸柏?,割也?!雹葸m:如果,假如,假定。可:應(yīng)當(dāng),應(yīng)該。⑥揄(yú):揮動,拿出。
【譯文】
魏王又送給楚王一個絕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鄭袖,內(nèi)心非常嫉妒,對外卻表現(xiàn)出比楚王還要喜歡她,珠光寶氣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讓魏女挑選,然后送給她。鄭袖的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對鄭袖說:“夫人知道我喜歡新來的美人,你能順承王意、愛王之所愛,喜愛她卻甚于我了,這是孝子贍養(yǎng)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為?。 ?/p>
鄭袖確信楚王不再懷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設(shè)計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對魏美人說:“楚王非常寵愛你,但不喜歡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見大王的時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這樣就會經(jīng)常受到楚王的寵幸了?!?/p>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聽從鄭袖的話,每次見楚王時,都掩住鼻子。楚王對鄭袖說:“新美人來見我,經(jīng)常掩住鼻子,這是為什么呢?”鄭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裝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緣故?!背踅z毫沒有意識到鄭袖的構(gòu)陷,不知不覺地落入了鄭袖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硬要追問個水落石出。鄭袖竊喜時機(jī)終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說:“不久前曾經(jīng)聽她說過,不喜歡聞到王的臭味?!背跻宦犈豢啥簦舐暫鹊溃骸鞍阉谋亲痈钕聛?!”
由于鄭袖事先曾經(jīng)告誡侍衛(wèi)說:“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當(dāng)立即執(zhí)行?!彼?,未等楚王息怒,侍衛(wèi)順勢揮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說明】
《韓非子》全書共10余萬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全書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則。作者善于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而取材于社會現(xiàn)實、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民間故事的寓言,則是韓非子對社會現(xiàn)象深入仔細(xì)觀察后提煉出的,這些生動的故事,雖然出自特定的環(huán)境,但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完美結(jié)合,給人以智慧和啟迪。因此,書中許多寓言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有的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如<自相矛盾>、<諱疾忌醫(yī)>、<守株待兔>、<鄭人買履>、<老馬識途>等,更是耐人尋味、警策世人,所以流傳數(shù)千年仍被廣泛引用而不衰。
張松如先生(筆名公木)說:“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rèn)識論,可以說,讀韓非子寓言故事,幾乎等于讀了一部法家思想輯要。”
<鄭袖不妒>這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韓非子借以說明‘人主失誅,大臣成私’的道理。
二、夫妻祈禱
【原文】
衛(wèi)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來束布。①”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②,子將以買妾?!?/p>
【注釋】
①束:《易·賁》:束帛戔戔(jiān)。子夏傳:“五匹為束?!保ㄆィ恼梢??!墩f文》)。②益:多,富,富裕。是:很,非常。
【譯文】
衛(wèi)國有一對夫妻向神靈祈禱,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誠地向神提出真誠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詞地禱告:“仁慈的神?。〉副S游覀兤桨矡o事,并賞賜我能得到一百來束布。” 她的丈夫在旁邊埋怨道:“為什么求這么少一點點呢?”妻子回答說:“唉!太多了,你就會拿去買個小老婆?!?/p>
【說明】
<夫妻祈禱>這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韓非子認(rèn)為:人與人之間利害關(guān)系不同——即“利異”,不僅君臣之間的利益不同甚至相悖,而且在金錢的驅(qū)使下,夫妻之間亦各懷異心。
共5頁:12345下一頁
韓非子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個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關(guān)于韓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有不少,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韓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韓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1:狗猛酒酸 【原文】
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謹(jǐn),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撷?,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shù)而欲以明萬乘之主⑦,大臣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本故事節(jié)選自《韓非子?外儲說上》)
【注釋】
①酤(gū)酒:賣酒。②升:量酒的器具。為:釀造。③怪其故:對這種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問其所知:向有學(xué)問的人請教。閭(lǘ):鄰里。⑤挈(qi?):用手提著。甕:盛酒漿的壇。⑥迓(y?):《爾雅》:迓,迎也。即沖著。龁(h?):咬。⑦明:幫助開導(dǎo)。⑧蔽脅:蒙蔽控制。
【譯文】
宋國有個釀酒的生意人,他開的酒家,量器精準(zhǔn)公平,對客人服務(wù)周到恭謹(jǐn),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懸掛的酒旗高揚醒目。
按理說,這個酒家一定會生意興隆,可恰恰相反,他家的酒常常發(fā)酸變質(zhì)卻賣不出去。?
店主也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鄰里中有學(xué)問的楊倩老人請教。楊倩老人問他:?您家店鋪里的看門狗很兇嗎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說:?狗的確很兇,但如此好酒為什么賣不掉呢楊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懷里揣著錢,提著酒壺、抱起酒壇,上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惡狗卻沖著顧客齜牙咧嘴咬人,多可怕呀!你的酒再好,還有多少人敢來買呢? 所以,直到發(fā)酸也賣不出去。
一個國家也有惡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懷絕佳的治國方略與理想,想去幫助、開導(dǎo)大國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惡狗一樣,齜牙咧嘴擋道咬人。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韓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2:魯相嗜魚 【原文】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①,一國盡爭買魚而獻(xiàn)之,公孫子不受。其弟子諫曰②:?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③,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⑤,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⑥。
(本故事節(jié)選自《韓非子?外儲說下》)
【注釋】
①公孫儀:復(fù)姓公孫,名儀。戰(zhàn)國魯穆公時的丞相。②弟子:門徒(親受業(yè)的高第生稱弟子,轉(zhuǎn)相傳授不直接受業(yè)的普通學(xué)生稱門生,統(tǒng)稱為門徒或諸生)。諫:規(guī)勸。③唯:因為。④即:假如。下人之色:指仰承別人的臉色。⑤此:這樣。不必:未必,不一定。致:送給,給予。⑥為:幫助,治理。
【譯文】
戰(zhàn)國魯穆公時,公孫儀做了魯國丞相。他特別喜歡吃魚,一國上下能夠接近他的人,都爭相買來一筐筐活蹦亂跳的應(yīng)時鮮魚進(jìn)獻(xiàn)給他。但是,公孫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門徒有些不解,規(guī)勸他說:?先生特別喜歡吃魚,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饋贈,這是為什么呢
公孫儀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才明確拒絕別人送魚。假如接受別人的魚,難免就會仰承別人的臉色。仰承別人的臉色辦事,將會走上違法的道路,違法就會被罷免相位甚至入獄蹲監(jiān),這樣一來雖然想吃魚,未必還會有人無緣無故地送魚給我,我又失去了俸祿,吃魚的機(jī)會就沒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別人送的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就不致于違法而失掉相位,這樣我雖然愛吃魚,還有足夠的俸祿,能夠長期供給自己吃上多種多樣美味可口的魚。?
公孫儀清醒自律、廉潔守法的思想品格,在這里明白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訴人們,?需要別人的幫助,等著別人來監(jiān)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韓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3:田嬰城薛 【原文】
靖郭君將城薛①,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②。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③?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jìn)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④?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wǎng)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⑤。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⑥,奚以薛為?失齊,雖隆薛之城到于天,猶之無益也。⑦?君曰:?善!?乃輟城薛⑧。
(本故事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林下第二十三》)
【注釋】
①靖郭君:本名田嬰,戰(zhàn)國時齊國宗室大臣。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嘗君)之父。齊湣王即位三年時,賜封田嬰于薛邑,故稱薛公,號靖郭君。城薛:城:動詞,筑城。薛:春秋時諸侯國國名。戰(zhàn)國時為齊所滅。地在今山東省滕州南。滕州市有?薛國古城?。②謁(y?)者:泛指傳達(dá)通報的奴仆。③請者:拜訪的人。三言:三個字。益:多。有于此:有,等候,等待。④亡:通?毋???勺g為?不?、?不要?。更:連續(xù),接續(xù)。⑤蕩:平坦。⑥陰:《釋名》陰,蔭也。蔭庇。⑦隆:本義:高。隆,豐大也。?《說文》。⑧輟(chu?):中止,撤銷,舍棄。
【譯文】
春秋時齊湣王賜封田嬰于薛城,號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準(zhǔn)備大筑城墻。一些貴族的門客、策士,大多認(rèn)為這樣做,既勞民傷財又會引起齊王的猜疑。紛紛上門勸阻。靖郭君命令負(fù)責(zé)傳達(dá)通報的奴仆,不要為那些前來勸說的人通報放行。
齊國有個非常聰明的訪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極富誘惑力的驚人之語制造懸念,對靖郭君說:?臣下請求說三個字就行了!多一個字,情愿把我投入鍋中煮死。?這一招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見了他。
齊人趕快上前稟告說:?海大魚。?然后轉(zhuǎn)身就走。靖郭君對這三個字,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趕忙說:?客人請等一等,留下把話說完吧!?齊人說:?卑微的小臣,不敢把自己的生死當(dāng)兒戲啊!?靖郭君說:?不要走,繼續(xù)說吧!?
齊人見進(jìn)言的時機(jī)成熟了,于是有條有理地回答道:?您沒聽說過海中大魚的故事嗎?魚網(wǎng)不能攔阻它,魚鉤不能牽絆它??墒?,在平坦無水的地方,連小小的螻蛄和螞蟻,也可以在它面前得意忘形了。
如今,強(qiáng)大的齊國,就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遠(yuǎn)有齊國的蔭庇,還筑這小小薛城的城墻干什么呢?假如您失掉了齊國的保護(hù),即使把薛城的城墻筑得與天一樣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高興地說:?對!?于是,放棄了在薛城筑城墻的打算。
韓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1、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jīng)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fā)現(xiàn)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于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
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后對他說:“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zhí)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中有(10)韓非子(12)
1. 韓非子寓言類文言文四篇 原文:魯人身善織屢,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屢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縞為之冠也,而越人披發(fā)。
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 譯文: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一定會窮的?!?/p>
那個魯國人問:“為什么?”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過人不愛戴帽子喜歡披散著頭發(fā),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長處的國家去,想不窮做得到嗎?” 新編: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一定會窮的。”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jié)而遇卑賤,必棄遠(yuǎn)矣。
所說出于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yuǎn)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顯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說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為,如此者身危。
夫異事而當(dāng),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忘;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此者身危。
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貴人或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如此者身危。
強(qiáng)以其所不能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矣;與之論細(xì)人,則以為賣重。
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也,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米鹽博辯,則以為多而交之。略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
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 凡說之務(wù),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
彼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qiáng)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說者因為之飾其美而少其不為也。
其心有高也,而實不能及,說者為之舉其過而見其惡,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
欲內(nèi)相存之言,則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見其合于私利也。欲陳危害之事,則顯其毀誹而微見其合于私患也。
譽異人與同行者,規(guī)異事與同計者。有與同污者,則必以大飾其無傷也;有與同敗者,則必以明飾其無失也。
彼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也;自勇其斷,則無以其謫怒之;自智其計,則毋以其敗躬之。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摩,然后極騁智辯焉。
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干其上也。
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猶不能無役身以進(jìn),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為宰虜,而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恥也。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guān)其思對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
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此二人說者皆當(dāng)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dāng)矣,其為圣人于晉,而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彌。
2. 《韓非子》寓言5則含寓意文言文的 和氏之璧《韓非子·和氏》其喻義為:只要是金子,總有發(fā)光之時.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喻老》其喻義為:防范于未然之時原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管仲、隰朋師老馬與蟻《韓非子·說林上》其喻義為:老馬識途原文: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三人成虎《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其喻義為:眾言可成真原文: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yuǎn)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濫竽充數(shù)《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其喻義為:假的可以混淆,但假的終究是假的.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國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3. 《韓非子》寓言5則含寓意 文言文的 和氏之璧
《韓非子·和氏》其喻義為:只要是金子,總有發(fā)光之時。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桑烀唬骸昂褪现??!?/p>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喻老》其喻義為:防范于未然之時
原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扁鵲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
管仲、隰朋師老馬與蟻
《韓非子·說林上》其喻義為:老馬識途
原文: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三人成虎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其喻義為:眾言可成真
原文: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薄岸搜允杏谢ⅲ跣胖??“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饼嫻г唬骸胺蚴兄疅o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yuǎn)于市,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饼嫻暮惙?,竟不得見。
濫竽充數(shù)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其喻義為:假的可以混淆,但假的終究是假的。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國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4. 【《韓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還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dāng)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白話文 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有一天,這個農(nóng)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nóng)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nóng)夫便放下手中的農(nóng)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nóng)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nóng)夫照舊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nóng)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nóng)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來,農(nóng)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nóng)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nóng)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5. 【韓非子寓言要短帶寓意的】 一,自相矛盾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 *** 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夸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fā)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jié)果會怎 樣呢?”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成語道理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二,諱疾忌醫(yī) 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xiàn)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y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對人說:“這些醫(yī)生就喜歡醫(yī)治沒有病的人來夸耀自己的本領(lǐng).”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jīng)轉(zhuǎn)到腸胃里去了,再不從速醫(yī)治,就會更加嚴(yán)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里,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y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么辦法呢?現(xiàn)在桓侯的病已經(jīng)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yī)治了.”五天以后,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寓義:我們不應(yīng)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應(yīng)該正視這些,并且勇于改正。
《韓非子》
原文: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jié)而遇卑賤,必棄遠(yuǎn)矣。所說出于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yuǎn)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顯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說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為,如此者身危。夫異事而當(dāng),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忘;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此者身危。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禮義以挑其惡,如此者身危。貴人或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如此者身危。強(qiáng)以其所不能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矣;與之論細(xì)人,則以為賣重。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也,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米鹽博辯,則以為多而交之。略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
凡說之務(wù),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彼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qiáng)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說者因為之飾其美而少其不為也。其心有高也,而實不能及,說者為之舉其過而見其惡,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欲內(nèi)相存之言,則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見其合于私利也。欲陳危害之事,則顯其毀誹而微見其合于私患也。譽異人與同行者,規(guī)異事與同計者。有與同污者,則必以大飾其無傷也;有與同敗者,則必以明飾其無失也。彼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也;自勇其斷,則無以其謫怒之;自智其計,則毋以其敗躬之。大意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摩,然后極騁智辯焉。此道所得,親近不疑而得盡辭也。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猶不能無役身以進(jìn),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為宰虜,而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恥也。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guān)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dāng)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dāng)矣,其為圣人于晉,而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彌子瑕有寵于衛(wèi)君。衛(wèi)國之法:竊駕君車者刖。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教哉!為母之故,亡其刖罪。"異日,與君游于果圍,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馀桃。"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于主,則智當(dāng)而加親;有贈于主,則智不當(dāng)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談?wù)撝?,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焉。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大凡進(jìn)說的困難:不是難在我的才智能夠用來向君主進(jìn)說,也不是難在我的口才能夠闡明我的意見,也不是難在我敢毫無顧忌地把看法全部表達(dá)出來。大凡進(jìn)說的困難:在于了解進(jìn)說對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說法適應(yīng)他。進(jìn)說對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卻用厚利去說服他,就會顯得節(jié)操低下而得到卑賤待遇,必然受到拋棄和疏遠(yuǎn)。進(jìn)說對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卻用美名去說服他,就會顯得沒有心計而又脫離實際,必定不會被接受和錄用。進(jìn)說對象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進(jìn)說,他就會表面上錄用而實際上疏遠(yuǎn)進(jìn)說者;用厚利向他進(jìn)說,他就會暗地采納進(jìn)說者的主張而表面疏遠(yuǎn)進(jìn)說者。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談話因泄密而失敗。未必進(jìn)說者本人泄露了機(jī)密,而是談話中觸及到君主心中隱匿的事,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表面上做這件事,心里卻想借此辦成別的事,進(jìn)說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這樣做的意圖,如此就會身遭危險。進(jìn)說者籌劃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并且符合君主心意,聰明人從外部跡象上把這事猜測出來了,事情泄露出來,君主一定認(rèn)為是進(jìn)說者泄露的,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恩澤未厚,進(jìn)說者談?wù)搮s盡其所知,如果主張得以實行并獲得成功,功德就會被君主忘記;主張行不適而遭到失敗,就會被君主懷疑,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有過錯,進(jìn)說者倡言禮義來挑他的毛病,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君主有時計謀得當(dāng)而想自以為功,進(jìn)說者同樣知道此計,如此就會身遭危險。勉強(qiáng)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強(qiáng)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止的事,如此就會身遭危險。所以進(jìn)說者如果和君主議論大臣,就被認(rèn)為是想離間君臣關(guān)系;和君主談?wù)摻绦〕?,就被認(rèn)為是想賣弄身價。談?wù)摼飨矏鄣娜?,就被認(rèn)為是拉關(guān)系;談?wù)摼髟鲪旱娜?,就被認(rèn)為是搞試探。說話直截了當(dāng),就被認(rèn)為是不聰明而笨拙;談話瑣碎詳盡,就被認(rèn)為是羅嗦而冗長。簡略陳述意見,就被認(rèn)為是怯懦而不敢盡言;謀事空泛放任,就被認(rèn)為是粗野而不懂禮貌。這些進(jìn)說的困難,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凡進(jìn)說的要領(lǐng),在于懂得粉飾進(jìn)說對象自夸之事而掩蓋他所自恥之事。君主有私人的急事,進(jìn)說者一定要指明這合乎公義而鼓勵他去做。君主有卑下的念頭,但是不能克制,進(jìn)說者就應(yīng)把它粉飾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干。君主有過高的企求,而實際不能達(dá)到,進(jìn)說者就為他舉出此事的缺點并揭示它的壞處,而稱贊他不去做。君主想自夸智能,進(jìn)說者就替他舉出別的事情中的同類情況,多給他提供根據(jù),使他從我處借用說法,而我卻假裝不知道,這樣來幫助他自夸才智。進(jìn)說者想向君主進(jìn)獻(xiàn)與人相安的話,就必須用好的名義闡明它,并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進(jìn)說者想要陳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會遭到的毀謗,并暗示它對君主也有害處。進(jìn)說者稱贊另一個與君主行為相同的人,規(guī)劃另一件與君主考慮相同的事。有和君主污行相同的,就必須對它大加粉飾,說它沒有害處;有和君主敗跡相同的,就必須對它明言掩錦,說他沒有過失。君主自夸力量強(qiáng)大時,就不要用他為難的事去壓抑他;君主自以為決斷勇敢時,就不要用他的過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為計謀高明時,就不要用他的敗績?nèi)ダЬ剿?。進(jìn)說的主旨沒有什么違逆,言辭沒有什么抵觸,然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辯才了。由這條途徑得到的,是君主親近不疑而又能暢所欲言。伊尹做過廚師,百里奚做過奴隸,都是為了求得君主重用。這兩個人都是圣人,但還是不能不通過做低賤的事來求得進(jìn)用,他們的卑下一至于此!假如把我的話看成像廚師和奴隸所講的一樣,而可以來納來救世,這就不是智能之士感到恥辱的了。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君主的恩思澤已厚,進(jìn)說者深入謀劃不再被懷疑,據(jù)理力爭不再會獲罪,就可以明確剖析利害來成就君主的功業(yè),直接指明是非來端正君主的言行,能這樣相互對待,是進(jìn)說成功了。
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國,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君主來使他快樂。然后問群臣:“我想用兵,哪個國家可以討伐?”大夫關(guān)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討伐?!蔽涔l(fā)怒而殺了他,說:“胡國是兄弟國家,你說討伐它,是何道理?”胡國君主聽說了,認(rèn)為鄭國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備鄭國。鄭國偷襲了胡國,攻占了它。宋國有個富人,下雨把墻淋塌了,他兒子說:“不修的話,必將有盜賊來偷。”鄰居的老人也這么說。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財物被竊。這家富人認(rèn)為兒子很聰明,卻對鄰居老人起了疑心。關(guān)其思和這位老人的話都恰當(dāng),而重的被殺,輕的被懷疑;那么,不是了解情況有困難,而是處理所了解的情況很困難。因此,繞朝的話本是對的,但他在晉國被看成圣人,在秦國卻遭殺害,這是不可不注意的。
從前彌子瑕曾受到衛(wèi)國國君的寵信。衛(wèi)國法令規(guī)定,私自駕馭國君車子的,論罪要處以刖刑。彌子瑕母親病了,有人抄近路連夜通知彌子瑕,彌子瑕假托君命駕馭君車而出。衛(wèi)君聽說后,卻認(rèn)為他德行好,說:“真孝順??!為了母親的緣故,忘了自己會犯別罪?!绷硪惶?,他和衛(wèi)君在果園游覽,吃桃子覺得甜,沒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個給衛(wèi)君吃。衛(wèi)君說:“多么愛我??!不顧自己口味來給我吃?!钡鹊綇涀予ι鄢跁r,得罪了衛(wèi)君,衛(wèi)君說:“這人本來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駕馭我的車子,又曾經(jīng)把吃剩的桃子給我吃?!彼?,雖然彌子瑕的行為和當(dāng)初并沒兩樣,但先前稱賢、后來獲罪的原因,是衛(wèi)君的愛憎有了變化。所以被君主寵愛時,才智就顯得恰當(dāng)而更受親近;被君主憎惡時,才智就顯得不恰當(dāng),遭到譴責(zé)而更被疏遠(yuǎn)。所以諫說談?wù)摰娜瞬豢刹徊炜淳鞯膼墼鳎缓筮M(jìn)說。
龍作為一種動物,馴服時可以戲弄著騎它;但它喉下有一尺來長的逆鱗,假使有人動它的話,就一定會受到傷害。君主也有逆鱗,進(jìn)說者能不觸動君主的逆鱗,就差不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0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平原君趙勝的數(shù)千門客怎么關(guān)鍵時刻掉鏈···
下一篇: 八卦史記之四十八:第二個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