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千古功績不用多說,是很少有帝王能和他媲美的。但他年老的時候,身體大不如從前,又變得多疑。有一次,他夢見有許多木頭人背后襲擊他,把他驚出一身冷汗。
漢武帝認為有人在詛咒他,就下令讓江充去徹查此事。而江充和太子向來有矛盾,考慮到漢武帝已經(jīng)年邁多病,擔心將來太子繼位被殺。于是就想把巫蠱的罪名陷害在太子身上,以絕后患。一個護衛(wèi)對漢武帝說了三句話,漢武帝直接封他為宰相太子劉據(jù)慘遭陷害走投無路,隨后起兵誅殺了江充。武帝信以為太子謀反,就調(diào)集軍隊平叛,一番血戰(zhàn)下來,太子戰(zhàn)敗自殺,全家上下除了剛出生的孫子(劉詢)無一幸免,全部遭難。
這場巫蠱之禍,太子一家含冤而死。可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冤死,但因畏懼武帝,沒有人敢提及此事。一個護衛(wèi)對漢武帝說了三句話,漢武帝直接封他為宰相但有一人為此事忿忿不平,他就是漢高祖劉邦陵寢的護衛(wèi)車千秋。他一番思量之后,最終決定給武帝上奏為太子鳴冤。上奏內(nèi)容很簡單,就短短兩三句話:“太子擅自調(diào)動兵馬,按律當打板子;殺死一個江充,也不至于死罪。這是睡夢中一位白發(fā)老翁讓我這么說的?!?/p>
漢武帝一看到車千秋的奏書,逐漸醒悟過來,覺得自己犯下大錯,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就派人去召車千秋進宮。一個護衛(wèi)對漢武帝說了三句話,漢武帝直接封他為宰相漢武帝一見到車千秋很滿意,認為是高祖護佑,讓車千秋特意來點醒他的。立馬就讓車千秋擔任大鴻臚,短短幾個月,漢武帝直接封他為丞相。
車千秋沒什么才華,又沒有任何功績。憑一封奏書,就直接升任一朝丞相,這是千古未見的事情。臣子們各個心中不服,就連匈奴人聽說后,都笑話漢武帝把治國當兒戲。
雖然車千秋沒什么學(xué)識,但在任上兢兢業(yè)業(yè),為國為民。幫了武帝不少的忙,武帝很認可他。漢武帝去世之后,8歲的兒子劉弗陵繼位。車千秋和霍光等人成為輔政大臣。雖然車千秋貴為丞相,但大權(quán)卻在霍光手里。一個護衛(wèi)對漢武帝說了三句話,漢武帝直接封他為宰相車千秋并沒有去和霍光爭權(quán),朝廷之事都由霍光處理。因此霍光對車千秋很滿意,時常彰表他的功績。
漢朝的丞相一般做的都不長,而車千秋卻一做就12年,直到他死去為止,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戾太子劉據(jù),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那時
他七歲了。當初,漢武帝二十九歲才得太子,很
是高興,為此修建了梅祠,命東方朔和枚皋寫祭
祀梅神的祝詞。太子漸漸長大以后,詔令他學(xué)習(xí)
《公羊春秋》,又跟從瑕丘江公學(xué)習(xí)《谷梁春秋》。
到了二十歲行加冠禮就住太子宮,漢武帝給他修
建了博望苑,讓他與賓客往來,依他的興趣行
事,于是有好多以異端邪說來進獻的。元鼎四
年,娶了史良娣,生下兒子劉進,稱為史皇孫。
漠武帝晚年,衛(wèi)后失寵,江充受重用。江充
與太子以及衛(wèi)氏一家有怨恨,擔心漢武帝死后被
太子處死,正在這時,巫蠱案發(fā)生,江充就藉此
事挾私報復(fù)。當時,漢武帝年事已高,對事情多
有厭煩,懷疑身邊的人都干了詛咒蠱害之事,詔
令嚴厲追查這件事。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
邑公主,以及皇后弟弟的兒子長平侯衛(wèi)伉都受
牽連被殺害。關(guān)于這些都載于《公孫賀傳》、《江
充傳》。
江充負責查處巫蠱案,他已經(jīng)知道了皇帝的
心情,就對皇帝說宮中有蠱毒之氣,進到宮內(nèi)一
直到帝王的住處,拆毀寶座,掘開地面。漢武帝
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協(xié)助
江充。江充就到太子宮中挖掘蠱物,找到用桐木
刻成的小人。當時漢武帝有病,到甘泉宮避暑去
了,只有皇后和太子在宮內(nèi)。太子召見少傅石德
問他對這件事應(yīng)該怎么辦,石德害怕因為是師傅
的關(guān)系被一起處死,就對太子說:“在這之前丞
相父子、兩位公主以及衛(wèi)氏一家都被此事牽連治
罪,現(xiàn)在女巫和來調(diào)查此事的官員掘開地面找到
了證據(jù),不知道是女巫故意放在那裹的呢,還是
真的就有,我們自己無法明辯,可以偽稱詔令用
符節(jié)把江充等人收捕入獄,把他們的奸詐陰謀追
查清楚。再說皇帝正在甘泉宮養(yǎng)病,皇后以及太
子屬吏的請安問候都得不到回覆,皇帝的生死存
亡都不得而知,而現(xiàn)在奸臣干出這種事,太子您
難道不記得從前秦朝太子扶蘇被害的事嗎?”太
子十分著急,采納了石德的意見。
征和二年七月壬午曰,太子就派門客裝成使
者,把江充等人逮捕起來.按道侯韓說懷疑使
者有詐,不肯服從詔令,門客就搏殺了韓說。御
史章贛被砍傷后逃掉,自己跑回甘泉宮。太子命
舍人無且拿著符節(jié)連夜進入未央宮殿的長秋門,
通過長御倚華呈告皇后,派用中廄裹皇后的馬車
裝載射手,搬取武庫的兵器,調(diào)發(fā)長樂宮的衛(wèi)
隊,向文武百官宣稱江充造反。然后就斬了江充
巡示朝野,在上林苑燒死了胡人神巫。接著部署
賓客為將帥,與丞相劉屈厘等人的軍隊開戰(zhàn)。長
安城大亂,傳言太子造反,因此民眾不肯歸附太
子。太子軍隊被打敗,逃走,人們沒有抓到他。
漢武帝大怒,群臣擔心害怕,不知怎么辦才
好。一個名字叫茂的壺關(guān)三老上書說:“臣下我
聽說父親好比是天,母親好比是地,子女好比是
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天平地安,陰陽和諧,萬物
就能繁茂生長;父慈母愛,家庭之內(nèi),子女也就
孝順。如果陰陽不和就會導(dǎo)致萬物受傷早死,父
子不和就使家庭喪亂死亡。所以父親不像父親,
兒子也就不像兒子;國君不像國君,臣民也就不
像臣民,就是有糧食,我們能吃得上嗎!古時候
的虞舜,是個最為孝順的入,卻不中他的父親瞽
叟的心意;孝己遭誹謗,伯奇被流放,本來骨肉
最親,卻父子相疑。這是為什么呢?就是詆毀積
累得越來越多造成的。由此看來,兒子沒有不孝
順的,而做父親的卻有時不明察。當今皇太子是
漢朝的嫡出繼承人,承接千秋萬代之業(yè),體受祖
宗開創(chuàng)之重,以親緣而言他是您的嫡長子啊。江
充不過是個布衣百姓,民間鄉(xiāng)里中卑賤小吏罷
了,陛下讓他顯耀而予以重用,他El傳您至高無
上的命令來迫害、難為皇太子,偽造掩飾奸邪詭
詐,一幫小人顛倒是非,致使親人之間有了隔閡
不得溝通。太子進前承恩卻得不到皇帝的接見,
恬退自守又被亂臣圍困,只因為遭受冤枉而無處
申訴,忍不下悲憤的心情,這才起兵殺了江充,
事后心里害怕才逋逃外出,這不過是兒子偷著用
父親的兵力來解難自救罷了,臣下我私下認為太
子沒有邪心?!对娊?jīng)》上說:‘飛來飛去的黑蒼
蠅,落滿藩籬;平易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淺
言;讒言沒完沒了,就會使四鄰各國紛亂不安?!?br>從前江充進讒言害死趙王的太子,天下無人不
知,他被殺死本就應(yīng)該。現(xiàn)在陛下在沒有洞察實
情的情況下,認為是太子犯了錯而嚴加責備,盛
怒難抑,調(diào)發(fā)大軍來抓太子,三公大臣都明哲保
身,聰明人不敢說,善言者不敢辯。臣下我暗自
為此痛心。我聽說伍子胥為了盡忠心而失去了尊
號,比干為了盡仁德而犧牲了自己,忠臣竭盡忠
誠,不顧刀斧加頸來陳述自己的意見,其目的就
在于匡扶國君安定社稷?!对娊?jīng)》上說:‘把那些
進讒言的壞人抓起來,去扔給豺狼虎豹吃。,希
望陛下寬慰心意,稍微體察父子親情,不要為太
子的錯誤憂慮不安,趕快撤回軍隊,別讓太子長
時間在外流亡。臣下我不勝懇切,一旦王命發(fā)
出,我待罪建章門闕之下恭受責罰?!睍抛嗌?,
漢武帝看罷受到感動醒悟過來。
太子出逃,往東跑到湖縣,躲藏在泉鳩里百
姓家。這家人貧窮,常常賣鞋來供養(yǎng)太子。太子
有舊友住在湖縣,聽說他資財豐足,就派人前去
傳呼,由此被人發(fā)現(xiàn)。當?shù)毓倮魩藖韲短?br>子,太子心想逃不掉了,就進到屋裹閉上門上吊
自殺。山陽縣大漢張富昌是個士卒,他一腳把門
踢開,新安縣令史李壽急忙上前把太子解下抱
住,那家主人與士卒格斗而死,兩個皇孫一起遇
害身亡。漢武帝已經(jīng)為太子的死悲傷,但還是頒
下韶書說:“施行許諾的賞賜,是為了申明信義
的。封李壽為邗侯,張富昌為題侯。”
過了很長時間,巫蠱害人的事大多不真實。
漢武帝知道太子只是心裹害怕才逃,沒有別的意
思,加上車千秋再次為太子申訴冤屈,漢武帝就
提升車千秋為丞相,然后把江充全家抄斬,把蘇
文在橫橋上燒死,以及泉鳩里刀傷太子的那個
人,先前被封為北地太守,后來也滿門抄斬。漢
武帝痛心太子無罪而死,就修建了思子宮,還在
湖縣建起了歸來望思之臺。天下人聽說這件事之
后也都為之難過。
當初,太子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下嫁
給平輿侯的承嗣之子。在太子失敗的時候,都同
時遇害。衛(wèi)皇后、史良娣死后葬在長安城南。史
皇孫、皇孫妃王夫人以及皇孫女葬在廣明苑。跟
著太子出逃的那兩個皇孫,和太子一起葬在湖
縣。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鉤弋夫人生的皇子為太子,命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車千秋,一起接受遣詔,輔助教導(dǎo)幼主劉弗陵。漢武帝駕崩,昭帝剛即位時,不能處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將軍霍光決斷。車千秋位居丞相,忠謹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會,霍光就對車千秋說:“當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詔,現(xiàn)在霍光治理內(nèi)政,您治理外事,應(yīng)該有什么來開導(dǎo)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負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車千秋說: “請將軍多留心,就是天下極大的榮幸了?!笔冀K不肯對霍光專權(quán)發(fā)表異議?;艄庖虼撕芸粗剀嚽?。每次遇上吉祥嘉應(yīng)出現(xiàn),都褒獎賞賜丞相車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國家少事,百姓逐漸富裕充實。始元六年,昭帝韶令郡國舉薦賢良、文學(xué)之士,詢問他們百姓感到痛苦的事,在造時產(chǎn)生了鹽鐵之議。
車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謚號定侯。當初,車千秋年老,皇上優(yōu)待他,朝見時。準許他乘坐小車進入宮殿,所以就號稱“車丞相”。車千秋的兒子田順繼嗣為侯,官至云中郡太守,宣帝時任虎牙將軍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虜人數(shù)冒功而獲罪自殺,封國取消。
罷黜黃老之學(xué),法家刑名之學(xué)以及諸子百家的言論,招攬文學(xué)儒者幾百人。
出自李昉《太平御覽 職官部》
原文如下:
又曰:趙高為丞相,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
又曰:韋丞相賢者,魯人,以讀書術(shù)為吏,至大鴻臚。有相工相之,當至丞相。有男四人,相之至第二子,名玄成,相工曰:"此子貴,當封侯。"丞相曰:"我為丞相,有長子,是安從得之?"后賢竟為丞相,病死。而長子有罪,論不得嗣,而立玄成。
又曰:魏相者,濟陰人,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令諸吏帶劍前奏事?;蛴胁粠φ撸斎胱嗍?,乃借劍而敢入。
又曰:匡衡為御史大夫,歲馀,韋丞相死,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衡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至丞相,豈非遇時而合也。
《漢書》曰:陳平,陽武人;周勃,沛人。高帝即位,以勃為右丞相,以平為左丞相。帝問勃曰:"一歲決獄,錢谷出入幾何?"勃不知,汗出浹背。上問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誰?"曰:"決獄責廷尉,錢谷責治粟內(nèi)史。"上曰:"君所主何事?"平曰:"臣主佐天子,理陰陽,調(diào)四時,理萬物,撫四夷。"上曰:"善!"於是出,勃語平曰:"君獨不早教我乎?"
又曰:蕭何,沛人。陳豨反,上自將。聞呂后用何計誅韓信,拜何相國。何病,惠帝自臨視何疾,因問:"君百歲后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參何如?"何曰:"帝得之矣。臣雖死無恨矣。"
又曰:曹參,沛人。聞蕭何薨,告舍人:"趨治裝,吾當入相。"使者果召參為相。擇郡國長史,訥文辭謹厚者為丞相史。參日夜飲酒,賓客見參不事事,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
又曰:蕭何拜相國,益封五千戶,卒五百人為衛(wèi)。眾人皆賀,邵平獨吊,謂何曰:"禍自此始也。"何乃讓封,悉以家財佐軍,上喜。
又曰:張蒼免相,文帝以皇后弟竇廣國賢有行,欲相之,恐天下以吾私廣國,久念不可。而高帝時,大臣馀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申屠嘉為丞相。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時大中大夫鄧通方愛幸,賞賜累鉅萬,文帝常燕飲通家。是時,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禮。嘉奏事畢,因言曰:"陛下幸愛其臣,則富貴之至,于朝廷之禮,不可以不肅。"朝罷,嘉為檄召通,通至,詣丞相府,免冠,徒跣,頓首謝嘉。嘉坐自如,弗為禮,責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使吏令行斬之。(如淳曰:嘉語其吏曰:"今便行斬之。")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節(jié)召通,而謝丞相:"此吾弄臣,君釋之。"
又曰:公孫弘,潁川人。武帝以弘為丞相,掌列侯,惟弘無爵。詔封平津鄉(xiāng)侯,六百五十戶。丞相封侯,自弘始也。弘食一肉,脫粟飯,故人賓客仰衣食,家無馀財。
又曰:公孫賀,字子叔,北地人。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泣涕曰:"臣本邊鄙鞍馬騎射,不任宰相。"
又曰:車千秋,本姓田,為高寢郎,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何罪哉!臣嘗夢見白頭公教臣言。"於是上召見千秋,千秋體貌甚嚴,帝說之,曰:"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相。"數(shù)月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一言寤主,旬月至宰相,世未嘗有。
又曰:蔡義,河內(nèi)人。詔求能為韓詩者,征義。待詔,久不進見,義上疏曰:"臣行能無所比,容貌不及眾,而不棄人倫者,竊以聞於先師,自托於經(jīng)術(shù),愿賜清間之燕,盡精思於前。"上召見,說詩,悅之,擢為光祿大夫,代楊敞為丞相。時年八十馀,短小無須眉,貌類老嫗,行步傴僂,常兩吏扶乃能行。
又曰:邴吉為丞相,寬大好禮讓,掾史有罪,輒予長休。吉終無所案驗。客或謂吉:"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竊陋焉。"后人代吉,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也。吉馭吏嗜酒,數(shù)逋蕩,嘗從吉出,醉嘔丞相車茵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fù)何所容?西曹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茵耳。"遂不去也。
又曰:王商,字子威,涿郡人,為丞相有威重,長八尺馀,身體鴻大,容貌過人。河平四年,單于來朝,引見白虎殿。丞相商坐未央庭中,單于前拜謁商,商起離席與言。單于仰視商貌,大畏之,遷延卻退。天子聞而嘆曰:"此真漢相也!"
又曰:邴吉為丞相,常出,逢斗者,死傷橫道,吉不問。又逢人逐牛,牛喘息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吏怪之。吉曰:"人斗殺傷,長安令、京兆尹所當禁,吾備宰相,不親小事。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此時氣失節(jié),三公典調(diào)陰陽,職所憂也。"
又曰:薛宣為丞相,相府辭訟,例不滿萬錢不為移書。后皆遵用薛侯故事,然官屬譏其煩碎,無大體,不稱賢相也。
又曰:韋賢,字長孺。為丞相,年七十馀,乞罷歸,賜第。丞相致仕,自賢始也。
又曰: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xué)儒者數(shù)百人,儒由是興。
又曰:丞相有病,皇帝法駕親至問疾,及瘳視事,則賜以養(yǎng)牛上尊酒。(如淳曰:律稻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下尊。師古曰:稷即粟也。中尊者宜為黍米,不當言稷。且作酒自有淳澆異,為上中下耳,非必系於米也。)
又曰:有天地大變,天下大過,皇帝使侍中持節(jié),乘四白馬,賜上尊酒十斛、牛一頭。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追上病。使者還,未白事,尚書以丞相不起病聞。若丞相不勝任,使者策書駕駱馬,免為庶人。若丞相有他過,使者奉策書騅騩馬,即時布衣步出府,乘棧車牝馬,歸田里思過。
又曰:大司空朱博奏曰:"帝王之道,不必相襲。高帝置御史大夫,次丞相,典政度,以職相參,歷載二百,天下安寧。今更大司空與丞相同。故事,選中二千石為御史大夫,任職者為丞相,位次有敘,所以尊圣德重國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而為丞相,非所以重國政也。臣愿罷大司空,以御史大夫為百僚師。"哀帝從之。
又曰: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承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丞相,高帝更名相國,蕭何、曹參并為之,哀帝更名大司徒。
《后漢書》曰:李通自為宰相,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yōu)寵之,令以公位歸第養(yǎng)疾。
《漢舊儀》曰:丞相車兩黑轓騎者,戈絳,掾史見禮如師,白錄不拜朝,示不臣也。聽事〈門臺〉,曰黃〈門臺〉,無鍾鈴。
《漢雜事》曰:田蚡為丞相,中二千石拜謁,蚡不為禮。汲黯為主爵都尉,見蚡,未嘗拜,揖之而已。
《漢舊儀》曰:丞相有病,皇帝法駕親至問疾;薨,即移于第中,賜棺賻葬地;葬日,公卿以下會送。
應(yīng)劭《漢官》曰:丞相有疾,御史大夫日一問起居,百官亦如之。
《魏志》曰:曹公初平十三年,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
又曰:鍾繇,字元常。魏國初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在東宮,賜繇五熟釜,為之銘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僚師師,楷茲度矩。"
《蜀志》曰:諸葛亮率諸軍攻祁山,魏明帝使張郃距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馬謖違亮節(jié)度,為所破,戮謖以謝眾,上疏自貶,以右將軍行丞相事。
《吳志》曰:張昭,字子布。初,孫權(quán)當置丞相,眾議歸昭,權(quán)曰:"方今事職冗者,貴重非所以優(yōu)也。"后孫劭卒,百僚復(fù)舉昭,權(quán)曰:"孤豈為子布愛乎?顧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至,非所以益之。"
又曰:顧雍為丞相,孫權(quán)常遣中書郎詣雍有所咨訪。若合雍意,事可施行,雍即與相反復(fù)究而論之,為設(shè)酒食;如有不合,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shè),即退告權(quán)。權(quán)曰:"顧公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意未平也。孤當重思之。"其見敬信如此。
又曰:萬彧為右丞相,王蕃啁彧曰:"魚潛於淵,出水吹沫,何則?物有本性,不可橫處非分也。彧出自溪谷,羊質(zhì)虎皮,虛受光赫之寵,跨越三九之位,犬馬猶能識養(yǎng),將何以報厚施乎?"彧曰:"唐虞之朝無謬舉之才,造父之門無駑蹇之質(zhì)。蕃上誣明選,下訕楨干,亦何傷於日月?多見其不知量耳。"
又曰:顧雍,字元歡,吳郡人也。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其所選用文武將吏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間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泄。權(quán)以此重之。
又曰:步騭,字子山。代陸遜為丞相,猶誨育門生,手不釋書,被服居處有如儒生。然門內(nèi)妻妾服飾奢綺,頗以此見譏。
又曰:陸凱遷丞相。孫皓性不好人視已,群臣侍見,睛莫敢迕。凱說皓曰:"夫君臣,無不相識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聽凱自視。
《晉書》曰:東海王越為太傅,問王尼何以獨不拜?尼數(shù)越事,事非宰相,以是不拜。
又曰:山濤薨,魏舒領(lǐng)司徒,有頃即真。舒居位持重,為任職,不顯人之短。咸推有宰相望。祿賜散之九族,家無馀財。
《齊書》曰:褚淵,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盛有風(fēng)則。每朝會,百僚遠國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常嘆曰:"褚淵能遲行緩步,便持此得宰相矣。
又曰:明帝顧命江佑兄弟及始安王遙光,尚書令徐孝嗣,領(lǐng)軍蕭坦之,更日帖敕,時呼為六貴,皆宰相也。"
《齊職儀》曰:相國綠綟綬袞冕服,湯以伊尹為宰相,仲虺為右相,高宗得傅說,立為相,魏襄王以公孫衍為相邦,趙孝成王以廉頗為相國。
《 太平御覽》是宋代著名的類書,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xué)者奉敕編纂,始于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采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后,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萬象。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jīng)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田千秋是漢朝人,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了機遇。其實田千秋的祖上還是皇室之后,只不過因為在秦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他們作為后代的族人就沒落了。所以秦朝被劉邦滅了以后,田千秋只能當一個高寢郎了,也就是俗話說的的專門幫皇家看守陵墓的人。
但是在田千秋眼中,這樣也可以平安的度過一生了。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田千秋認為這是一個機遇。雖然,田千秋之前認為這個官職沒有任何的上升途徑,直到發(fā)生了這件事。起初漢武帝的臣子江充和太子不和,但實際上太子對江充并沒有那么大的仇視,但是江充擔心太子當上皇帝之后,會立刻革掉他的官職。所以他就設(shè)計陷害了太子,導(dǎo)致太子自殺身亡,太子的母親衛(wèi)子夫也自殺身亡。
隨著時間的流失,漢武帝覺得事情很蹊蹺,加上謠言四起,所以終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心中對兩個人的愧疚,也是越來越多。恰巧這個時候,作為守墓人的田千秋,感覺自己遇到了一個機會,于是他就上書說,太子和其母親是被冤枉的。就有幸見到了漢武帝,漢武帝看他姿態(tài)容貌姣好,并且頗有大臣風(fēng)范。加上當時漢武帝對太子和其母親特別愧疚,所以將這份愧疚回報在了田千秋的身上。
雖然說田千秋沒有任何功績可言,只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守墓人,但是他可以把皇帝哄高興,加上剛好趕上這個機遇,所以成為了一代丞相。他作為丞相之后,認真負責,并沒有給自己立下敵人,所以他的結(jié)局也是平安到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1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胥生平簡介劉胥為什么要詛咒皇帝,
下一篇: 呂媭:被亂棍打死兒子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