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典故出自《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p>
記載的史事是:東漢劉秀登基為皇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nèi)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芍^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講的是光武帝劉秀派大將馮異與鄧禹去圍剿赤眉農(nóng)民起義軍,交戰(zhàn)后不幸損兵折將,馮異命令部隊加強防御,收攏潰散的散兵,并派軍裝成赤眉軍打入其內(nèi)部,結(jié)果大獲全勝。成語意思是在剛開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還是有所收獲。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 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 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 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br>
這是漢光武帝劉秀獎勵馮異時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你們打敗赤眉,將士都很勞苦,開始雖然在回溪吃了敗仗,但是最終在澠池一戰(zhàn)取勝,有失有得,應(yīng)論功行賞。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成語詳細介紹如下:
1、基本釋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后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后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分句。
2、成語出處: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出自于此。
3、寓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講的是事物在特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換的辯證關(guān)系,對于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大有裨益。這句古語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異曲同工之妙,講的都是不要因為失去一些東西而灰心泄氣,而應(yīng)當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變不利為有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總是不斷運動變化,做買賣也不能保證只盈利不虧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2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歷史名人對光武帝劉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