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北漢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五代十國晚期,中國北部中原地區(qū)政權是后周以及北宋,然而同時北方卻還有一個小國家頑固的堅守,甚至還多次主動進攻強大的后周。這個小國家就是北漢。
北漢當然知道自己國力積貧,不可能和強大的后周和北宋抗衡。那么,北漢為什么還要堅持和后周及北宋死磕呢?
我覺得,這主要還是北漢的建立者劉崇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下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北漢的建立者是劉崇。但劉崇并不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起家的,他是后漢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劉知遠稱帝后為了確保自己的大后方河東根據(jù)地的穩(wěn)固,只能讓自己的弟弟劉崇來駐守河東。
劉崇這個人眼界有限,本來在河東就是吃喝玩樂去了。但是河東節(jié)度判官鄭珙認定郭威威望太高,對后漢必是后患,強烈建議劉崇在河東招兵買馬,以備不時之需。
等到后漢皇帝逼反了郭威后,中原大亂。我認為如果劉崇趁郭威立足未穩(wěn)便出兵征討,憑借當時劉知遠殘余的影響力是真的有可能掀翻郭威的。
但是劉崇眼界實在有限,居然中了郭威的緩兵之計,一味做起了自己兒子當皇帝自己當太上皇的美夢。等到郭威自足腳跟殺死劉赟后,劉崇只能后悔不已。
實際說起來,郭威是對不住劉崇的,不僅過了他家兄弟的江山,還殺死了他的兒子。劉崇幾乎是被強逼著自立稱帝的,他的有生之年的愿望就是殺死郭威報仇,為了這個愿望,劉崇甚至不惜認契丹皇帝為干爹,這真的是豁出去了。
雖然劉崇搖身一變成了皇帝,但北漢確實實實在在的貧窮積弱。河東之地人口總共才4萬來人,而且土地貧瘠,北漢的國力可想而知是非常弱的。
如果按時勢來說,后周時國力強盛,到了中后期經(jīng)過郭威的改革后已經(jīng)隱隱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氣象。但對于北漢劉崇來說,郭威卻是有著奪國之恨和殺子之仇,北漢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投降后周的,甚至劉崇還要主動出擊報仇。
在郭威時期,劉崇就曾經(jīng)兩次出兵后周,結果毫無疑問被郭威打的落花流水,劉崇應該是近乎絕望的。因此當郭威病死年輕的柴榮繼位時,可以想象年過六十的劉崇該是如何的欣喜若扛。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北漢在柴榮繼位初年舉全國之力大舉進攻后周的行為了。雖然結局是一樣的慘敗,但無論如何劉崇也盡力了。
到了北宋時,趙匡胤按照柴榮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又曾兩次進攻北漢,但趙匡胤既然是繼承的后周的衣缽,那就依然是北漢的世敵。北漢雖然地小,卻有著戰(zhàn)斗力爆棚的士兵和契丹的支援,竟然也讓趙匡胤多次鎩羽而歸。
因此,雖然北宋在統(tǒng)一南方各國時,遇到的抵抗并不是十分強烈,吳越國更是主動“納土歸宋”,但這個現(xiàn)象卻不可能在北漢國內(nèi)發(fā)生。
北漢為什么是最后一個滅亡的
五代十國是存在于唐宋之間的一個時間,開始于唐朝末期,結束于宋。宋朝算是結束了唐朝末年以來的半個世紀的分裂,但是只是一部分,最終結束分裂的算是元朝,因為宋朝的時候北面還有一部分在少數(shù)民族的手里面。所以宋朝當時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
看一下五代十國。首先需要知道五代十國是兩個詞,五代和十國。五代十梁、唐、晉、漢、周五代,由于這個國號的名稱之前都是有人使用過,為了區(qū)別于之前的朝代,所以史書上稱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主要是存在于北方,是當時的正統(tǒng)政權,他們是一個取代一個的,并不是并存的。
十國主要是中原地區(qū)之外的政權,大多數(shù)都是存在于南方,都是并存的,史書上記載的稱為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割據(jù)政權。其實他們幾乎都是并存的,也都是和五代并存的,而且十國只是個虛數(shù),并不只是十個。我們看一下他們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國開創(chuàng)者是朱溫,因為這個人把唐朝滅了,所以才開創(chuàng)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朱溫當年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的里面的一個手下,后來他投降唐朝,最終滅了黃巢和其他的起義軍,還被賜名朱全忠。不過朱全忠并不忠,他最后在907年篡位,建立了梁國。也就是五代里面的后梁。后梁在第三個皇帝的時候被當時另一個割據(jù)政權唐給滅了。唐取代了梁,這個唐和唐朝不一樣,他們不是朱溫的手下,也不是農(nóng)民起義的。
而是少數(shù)民族沙陀族建立的,朱溫滅了唐朝的時候當時的這個地方雖說是割據(jù)政權,但是還奉唐朝為正統(tǒng),之后在923年唐國的老大李存勖滅了后梁,因為取代了梁國的正統(tǒng),而且自己認為姓李,自認為是唐朝的后臺,所以建立的國號也稱為唐。后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著中國北方地區(qū),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南越江漢,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后唐之后就是后晉了,后晉是正宗的出自后唐,因為后晉的老大是后唐的一個節(jié)度使,是取得當時被擋的契丹人的支持,建立的。936年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后晉。宋朝之所以弱小,就是因為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原因,整個宋朝三百年都沒有徹底的收回幽云十六州。而且后晉由于認少數(shù)民族為父親,一直被后世不齒。
之后就是后漢了,后漢的老大也是后晉的手下。公元947年,契丹滅后晉后占據(jù)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后攻克并定都于東京開封。之后的后周老大郭威也是后漢的手下。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滅后漢開國。
之后郭威沒有兒子,因為兒子都被殺了,所以傳位給自己樣子柴榮,所有人都認為如果柴榮不早死的話統(tǒng)一中國的肯定不是趙匡胤,而是柴榮。不過這哥們死的比較早,三十多歲就死了,只剩下孤兒寡母。于是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zhèn)、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lián)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之后北宋統(tǒng)一了南方格局政權,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時期。
再看一下十國,當時的十國主要是唐朝在后期的節(jié)度使的制度導致的,所以唐朝末期的時候到處都已經(jīng)割據(jù)了。五代的時候南方的這些割據(jù)政權由于實力原因,所以都承認北方的五代為正統(tǒng),不過還是有很多背北方的正統(tǒng)給滅了。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中方面,江南地區(qū)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
湖廣則被荊南、南楚、南漢等占據(jù)。十國里面南唐國力非常強大,說實話如果皇帝艱苦奮斗的話最有可能統(tǒng)一南方,結果出了個李煜,除了寫詩詞其他的啥都不會。最后被宋朝給滅了。十國中被滅最晚的就是北漢,穆桂英他爹就是北漢的大臣。北漢是后漢漢高祖劉志遠的弟弟建立的,所以地盤在北方,也是最后被滅的,是被趙匡胤的弟弟趙廣義滅了得。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tǒng)一全國,十國結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