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是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和官員,尤以在詩方面成就最大。元稹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兩人共同倡導了新樂府運動,詩作號為“元和體”。
同時元稹也是一位傳奇大手,代表作有《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
政治上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后來一度坐到宰相的位置,但是很快就被覬覦相位的李逢吉拉下馬,在政治上元稹并不得意。
本文其實說那么多,不是想要講元稹有哪些成就。而是象征性為大家介紹下官方的元稹,接下來就是八卦時間。
對元稹一生有巨大影響的女人有三位,他的初戀、妻子,以及情人。
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對《鶯鶯傳》了解一二,《鶯鶯傳》是《西廂記》的前身,此文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落魄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但很少人知道,實際上《鶯鶯傳》中的張生是元稹自己,崔鶯鶯是元稹的初戀,本名崔雙文。
崔雙文是元稹母親的遠房親戚,唐貞元十五年的時候,到蒲州任職小官的元稹與之相遇,并漸漸相戀。
崔雙文才貌雙全,雖然家中無權勢,但也算富有??蓪τ谙胍呤送境鋈送兜氐脑《?,崔雙文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
元貞十六年,為了能夠正式被任命官職,元稹再次赴京參加吏部考試。在京城中元稹文才卓著,很快就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
韋夏卿家中有一女韋叢尚未婚配,當時元稹就已經有了想法。貞元十八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深思熟慮之下,元稹放棄了初戀崔雙文,決定娶對自己仕途有助益的韋叢。
后來等到他漸漸步入上位,想到曾經被自己拋棄的崔雙文,有了愧疚之心,這才有了唐傳奇《鶯鶯傳》。
雖然娶韋叢的初心是為了仕途順暢,但是兩人婚后過的也十分幸福。韋叢聰明有才,又賢惠端莊,出身富貴卻不慕虛榮。
韋叢嫁給元稹的時候,元稹既無權也無錢。驟然由高門進入普通人家,韋叢卻安于清貧,并能盡最大的努力體貼和照顧丈夫。
成婚之后元稹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科試中,家中大小事務由韋叢包辦,可知其賢惠。韋叢是元稹共度清寒歲月的結發(fā)妻子,可惜的是當元稹升任監(jiān)察御史,眼見幸福生活就此開始之時,韋叢卻離世了。
韋叢去世之后,元稹有一情人年長他11歲,就是蜀中名妓,唐著名才女薛濤。唐元和四年元稹奉命出使地方,因為久聞蜀中詩人薛濤芳名,因此到了蜀地之后約見薛濤。
薛濤雖然是一樂伎,但是他聰慧而有才華,還十分富有政治頭腦。嫉惡如仇,尤其討厭貪官污吏。
元稹與之見面,兩人互相吸引,盡管相差十一歲,但卻產生了一段愛情??上У氖牵@段感情最后無疾而終。
元稹三十一歲正是風華正茂,追求事業(yè)的時候。而年長11歲的薛濤即便仍然風姿綽約,但她的身份不利于元稹的仕途。
元稹后來調任洛陽,兩人勞燕分飛,盡管二人經常寫信來往,但在一起已經成為不可能。而著名的“薛濤箋”(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尤其適合寫情書)便是薛濤為了給元稹寫情書所創(chuàng),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薛濤癡戀元稹,最后換下自己的紅袍,穿上灰色道袍,清淡度日。盡管不能在一起,薛濤也愿意為自己的愛情堅守。
元稹有一千古佳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也不知是為哪位佳人所作。
元稹,中唐著名的詩人,有"才子"之稱。元稹是位多產作家,其詩歌題材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描寫了社會上的各種人:君主、官員、耕夫、女性等。他詩歌中的女性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階層,有與元稹朝夕相處的妻妾,有美貌多才的歌姬舞女,有幽居深宮的妃嬪宮女,也有辛勞生活的普通女子,同時還有不忘紅塵的女道士,這些女性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形象鮮明。
《行宮》元稹唐詩鑒賞
行 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元稹詩鑒賞
元稹是名震中唐的大詩人,他的作品在藝術上有得有失,故前人論其詩眾口難一,抑之者說它輕浮,語言直露;揚之者卻贊其艷而有骨,耐人咀嚼。
平心而論,前一說如指元某些詩缺乏含蓄雖有道理,但以寫愛情為淫艷,以語言通俗為直露,卻未為知言;后一說雖不能總括整個元詩,但用以評價他的優(yōu)秀之作,顯然當之無愧。宋人洪邁說得好“白樂天《長恨歌》《上陽人歌》、元微之《連昌宮詞》,道開元間宮禁事,最為深切矣;然微之有《行宮》一絕”,“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容齋隨筆》)。明人瞿佑也說:“樂天《長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讀者不厭其長;元微之《行宮》詩才四句,讀者不覺其短,文章之妙也?!保ā稓w田詩話》)詩短而韻味無窮,確是《行宮》的一大特色。
經過安史之亂,唐代中衰,痛定思痛,全國上下,以有為之君到普通百姓都希望盛世再臨,同時,人們也自然會感嘆盛衰之變,而唐玄宗時代的開元之治和天寶末年之亂,恰成鮮明對比,詩人感時撫事,吟詠成篇。
元稹借玄宗時事寫過三篇有名的詩:《代曲江老人百韻》、《行宮》、《連昌宮詞》。三首詩有許多不同處。前一篇為排律,貞元十年作。它借長安“曲江老人”之口述述盛衰變化,多議論典故;后一篇為七言古詩,寫于元和十二年。它通過連昌宮“宮邊老人”之口講李楊故事,反映了社會的治亂與詩人的希望,最唐代膾炙人口的敘事詩;《行宮》詩寫于元和四、五年間。其時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分務東臺,活動于洛陽。這里有包括玄宗在內的唐代帝王東巡時居住過的行宮— 上陽宮。其地東接皇城,南臨洛水,西濱谷水,北連御苑,風光宜人。玄宗時龍樓鳳閣,煙柳繁華,歌舞升平,與元稹所見凄涼景象迥然不同,所以詩人在本詩一開頭就感嘆上陽宮的.荒廢冷落和破舊。
第二句“宮花寂寞紅”仿佛又是一聲嘆息。詩人的筆觸雖然著眼于上陽宮中的花開,而且渲染它的色彩鮮艷,但“紅”字前冠以“寂寞”二字,頓時就產生出強烈的暗示,它使人想到宮花自開自落,想到花草凋落,缺少百花爭艷。從第三句轉入寫人,寫荒涼宮中被長期冷落的宮女。她們是玄宗時代的歷史見證人,“花鳥使”選美時,她們入宮還是少女,而此時已是滿頭白發(fā)。中間的滄桑變遷,個人的辛酸,不言自明?!伴e坐說玄宗”一句既刻畫了宮人的百無聊奈的生活,也給人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讀者可以根據(jù)歷史和生活經驗,馳騁想象,從各個角度去補充她們“說玄宗”的內容。這樣,小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所傳達的情思和蘊含的言外之意,就使它產生了以少總多的藝術魅力。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冬天,十三歲的元稹回到長安。第二年應試明經科及第。唐代科舉名目甚多,而報考最多的科目則為進士和明經兩科。不過兩科相比也有難易之分,進士科難,“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而明經科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元稹為盡快擺脫貧困,獲取功名,選擇投考的為相對容易的明經科,一考成功。及第之初的元稹卻一直無官,閑居于長安。但他沒有終止勤奮學習,京城的文化環(huán)境和他的廣泛興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養(yǎng)。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傳奇小說《鶯鶯傳》,即后來《西廂記》的前身。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痹∵€寫了《離思》詩五首,以“懷念”崔鶯鶯,其中第四首中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句子,為后世所傳誦?!叭〈位▍矐谢仡櫍刖壭薜腊刖壘?,意思是他對其她女色絕無眷戀之心,除“君”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元稹到了長安,為了求取功名,竟無情地把他的初戀情人崔鶯鶯拋棄了,娶了對他有“幫助”的韋叢。透過這些華美的詞句,我們看到了一個虛偽的元稹,一個把感情當兒戲的元稹。
元稹詩詞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讓我們見識到愛情的力量,但是真實歷史上的元稹卻不是一個深情的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官運他選擇了出身名門望族的女子來做自己的妻子,但是為了保持他對于感情的新鮮感他就有找了其他女子來做自己的紅顏。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元稹實際上就是一個負心漢,但是人們對于他才情的欣賞讓大家忘記了他感情上的不堪。
元稹自持有才華同時表現(xiàn)出對于官位的在乎,為了可以在朝堂中站住腳跟有時也是需要其他人幫忙的,于是元稹就娶了官員家的女子,來借助她們家中的力量幫助自己升遷的,但是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女子自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夠和多情的元稹相互交流的,所以元稹對于她們并沒有特別深的感情,同時在府中呆久之后也會產生一些逃出去的感覺。
在家中受到的約束讓元稹在外面的世界中釋放出來了,因為他的才情所以在外面的時候總是可以吸引一些女子們對于他的青睞的,他也并不拒絕整日也和女子們生活在一起,不過對于未來的事情總是不提及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并不是沉醉在溫柔鄉(xiāng)里面,是要在朝堂之上有一番作為的,不過當他失意的時候卻總是來到溫柔鄉(xiāng)里讓自己忘卻煩惱的。
或許是受到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思想的影響,所以元稹對于女子并沒有太高的評價,對于自己相處的女子應該也是投入感情的但是并沒有像追求官運一樣在追求這些女子,在他的心中自己的仕途是要比女子們對自己的真心更為重要的,從現(xiàn)今的角度他的確不是一個好男子,但是他的才情卻是一直被大家稱道的,也是他一生得意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5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白的任俠經歷及其俠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