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8年4月的一天,大唐右衛(wèi)率府長史王玄策率領(lǐng)的使團隊伍一路跋山涉水,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天竺。遠處已能隱約看到天竺國的軍隊,衣著華麗、策馬而來。對他們,王玄策是熟悉的。早在四年前,他就作為副使來過中天竺,覲見過戒日王陛下。
那一次大唐使團受到了極為熱烈的歡迎,但是這次天竺官兵面色凝重,手放在了腰間的長刀上。
不好!王玄策心中暗叫。
已經(jīng)晚了,人多勢眾的天竺士兵紛紛抽刀,將使團包圍,短暫交手后,包括正使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在內(nèi),所有使團人員悉數(shù)被擒,他們攜帶的大量貴重禮物也被搶掠。
原來早在使團旅行的途中,中天竺橫遭突變——戒日王在恒河沐浴時溺亡,國內(nèi)局勢大亂,戒日王的大臣阿羅那順乘機篡位自立。他自知得位不正,擔(dān)心周邊的強國,特別是與戒日王友好的大唐干涉,索性一不做而不休,襲擊了唐朝使團。
使臣怒目,借師問罪
嚴峻的形勢擺在王玄策和蔣師仁面前。但最終,他們竟能逃出生天。但無論是兩唐書還是《資治通鑒》,都沒有記載兩人是如何逃脫囚籠的。
不管怎么說,此時的王玄策完全可以沿著來路返回長安,但他沒有這樣做——他要對背信棄義的天竺叛臣興師問罪、討還尊嚴。
主意打定,王玄策便和蔣師仁再次爬冰涉雪,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吐蕃求助。此時吐蕃統(tǒng)一不久,實力強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已經(jīng)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兩國關(guān)系正在蜜月期。
松贊干布當(dāng)即答應(yīng)派精兵千余歸王玄策調(diào)遣。王玄策轉(zhuǎn)而又來到吐蕃鄰國尼婆羅,鼓動唇舌借來七千騎兵助戰(zhàn)。二人還傳檄周邊各小國,旬日之間就建立起一支萬余步騎組成的多國聯(lián)軍,浩浩蕩蕩殺奔天竺而來。
大唐聯(lián)軍與天竺軍隊大戰(zhàn)于茶镈和羅城,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取得了斬首三千級,溺死萬余人的重大戰(zhàn)果。王玄策遣副將蔣師仁乘勝追擊,一舉將阿羅那順本人擒獲。
殘余敵人負隅頑抗。蔣師仁再次進攻,俘獲阿羅那順王妃、王子及余部12,000多人,雜畜3萬,580多座城邑望風(fēng)而降。
面對大唐聯(lián)軍一連串的勝利,東天竺國深受震動,趕緊給聯(lián)軍送來牛馬三萬匹,此外弓箭、刀矛、寶纓絡(luò)等物不計其數(shù)。迦沒路國也為聯(lián)軍送來奇異寶物和地圖,對大唐俯首稱臣。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王玄策幾乎以一人之力,取得了征伐中天竺的最終勝利,大唐王朝在天竺和南亞的威望,也達到了一個新頂點。一雪前恥的王玄策沒有在天竺過多停留,他將叛首阿羅那順關(guān)入囚車,帶著俘虜和珍寶返回大唐。
在長安宮城,聽完了王玄策的匯報,唐太宗才知道在絕域萬里之地,還發(fā)生這樣一場因使臣被劫引發(fā)的多國戰(zhàn)爭,而且取得了勝利,這讓他龍顏大悅。
阿羅那順的結(jié)局不得而知,但無論斬首,還是囚禁,都無關(guān)宏旨。王玄策則被唐太宗擢升為朝散大夫,登上了仕途和人生的頂點。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無論對王玄策還是唐太宗,這句話都恰如其分。
除了戰(zhàn)俘和珍寶,王玄策還帶來一名印度方士,這正中希望長生不老的唐太宗下懷。由于服食這個方士修煉的丹藥,中毒日深,唐太宗次年就駕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
繼位的高宗對修煉飛升之事深惡痛絕,王玄策自然受牽連。雖然并未獲罪,但他的仕途也走到頭了。高宗朝,王玄策又一次出使天竺,從此便湮沒無聞。他平定中天竺的功業(yè),也最終只剩下零星史料、只言片語。
盡管如此,王玄策“一人”平定中天竺,將大唐無遠弗屆、聲震寰宇的威望定格在歷史永恒的瞬間。
更多>>(接下文評論)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歷史故事:
王玄策是唐朝時期的一位外交家,去過三次印度,創(chuàng)造出了“一人滅一國”的神話,并著了一本書《中天竺行記》。
貞觀十七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wèi)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jié)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四年之后,王玄策第二次去了印度瑪卡達國。當(dāng)時的唐太宗,想通過派遣使者的方式,加深兩國交流。
當(dāng)時,因為通訊很不發(fā)達,王玄策踏上印度土地后,竟發(fā)現(xiàn)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已經(jīng)去世了。而現(xiàn)在的王位,被大臣阿爾裘那篡奪,于是,瑪卡達國陷入了戰(zhàn)亂。更不幸的是,王玄策被阿爾裘抓了起來,扔進了監(jiān)獄。之后,王玄策想了一些辦法,才逃了出來。
但是,王玄策并沒有直接跑回國,而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王玄策和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很是成功地“說服”了對方,借給他了7000騎兵。于是,王玄策帶著這些騎兵殺回了印度,打敗了有著3萬兵力的阿爾裘那。
最終,因為王玄策的這場戰(zhàn)爭,不僅讓印度恢復(fù)了往日的和平,還讓王玄策在歷史上留下了“一人滅一國”的“神話”。
王玄策
中國歷史上能做到一人滅一國這種偉績的人僅一人----王玄策! 遠在一千多年前的貞觀二十一年,唐朝派遣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出使天竺(印度)。恰逢天竺大臣阿羅那順篡位,天竺大亂,阿羅那順舉兵拒接王玄策,并把他們一行三十人全部捉拿,而后王玄策逃離天竺,到吐蕃收兵買馬,集結(jié)了不到一萬名的雇傭兵,殺向印度。王玄策僅用三天,便攻破了天竺的茶镈和羅城。阿羅那順逃走 后收編散兵反擊王玄策,反倒被俘,王玄策斬敵數(shù)千,俘獲阿羅那順的王子王妃和子民約有兩萬人,后來送到長安獻俘。
而后由于東印度曾幫助阿羅那順,復(fù)仇心切的王玄策又向東印度發(fā)出進攻。一聽到消息,東印度王尸鳩摩被嚇得魂飛魄散,忙下令進攻玄策牛馬萬頭,錦衣玉石金銀瓔珞數(shù)不勝數(shù),表示臣服于大唐帝國,玄策這才偃旗息鼓,回朝報功述職?;实勐牶蟠笙玻?dāng)即封賞玄策為散朝大夫。
一人僅憑租賃招聘來的幾
千散兵和雇傭軍就滅掉了整個印度,史上可謂僅有王玄策一人,而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史實,卻無精確詳細的記載,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很也有多史學(xué)家也對于這段歷史閉口不提,導(dǎo)致這位一人滅一國的英雄被埋沒,實屬可惜。平心而論,王玄策打勝仗的難度不亞于史上所有的奇跡之戰(zhàn),而這也更突顯了王玄策的傳奇。大唐帝國的強盛在這里也可見一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6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太宗之子李佑簡介李佑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 如何評價李泰,李泰受寵為何還被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