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竇建德和王世充,大唐的兩大敵人解決了,就在李淵以為終于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大臣們又給他出了另一個難題—如何處置“兩王”?就在此時,長安的大街小巷,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達人名人,都在議論“兩王”的最終結局。根據(jù)最終民意顯示:王世充被斬,竇建德被囚禁。
王世充確實該斬,要知道曾將洛陽變成人間地獄:頒布“連坐”法律制造冤獄導致上萬無辜人枉死、焚毀所有隋朝歷史典籍文書,最嚴重的是謀害了皇泰主楊侗。不殺了王世充,不足以平民憤。
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李淵并沒有殺,王世充,只是將他貶為庶人,并且下令他及其所有的兄弟和子侄立即滾到西蜀去。
原來當了俘虜后的王世充,經(jīng)常厚著臉皮去找李淵,低三下四地跪著哭著喊著求情:“我所犯的罪過,的確是該死,但是秦王殿下答應過不殺我的啊?!?/p>
李世民的確親口答應過。
也是王世充命就該絕,本來李淵都開金口放你一馬,你卻以護送人員沒有配置好,一拖再拖。
這也怪不得王世充,因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本來就過慣了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老王哪里愿意只有幾個隨從?再說,這世上要他王世充命的人太多。
李淵不得已將王世充一大家子暫時安排在雍州官衙內,等人員湊齊再出發(fā)。
誰知,次日天剛亮,衙門外突然有人高呼“圣旨到!”。
王世充和大哥王世惲連忙外出迎接圣旨。
但這些人哪里是李淵派來的,他們一見王家的人就砍就殺,王世充和王世惲兄弟倆都被亂刀砍死。
想昔日金戈鐵馬,前呼后擁,說一不二,何等威風八面王世充,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后來朝廷派人調查,沒過多久兇手就找到了,他就是獨孤修德。
這個獨孤修德算起來和李淵還有一層親戚關系,原來他就是獨孤機的兒子。
而獨孤機,獨孤藏的兒子。
獨孤藏,獨孤信的兒子。
獨孤信,北周、隋、唐三朝國丈,這里就不用說了。
原來當年曾是王世充部下的獨孤機,眼看王世充就要敗了,于是想歸降唐朝,不料被人告發(fā),被王世充處斬。獨孤修德就發(fā)誓要替父報仇。
王世充死了,最高興的當然要算李淵了,接著他又以謀反的罪名將王世充剩下的其它兄弟,子侄一一處死,終于除了一個心腹大患。
而對于獨孤修德,李淵只是以偽造皇帝圣旨假傳皇帝命令為由,罷免了他的官位和爵位,并沒有再深入追究。
現(xiàn)在,鄭王王世充是解決了,還有一個令李淵頭疼的就是夏王竇建德了,因為找不到任何借口除掉他。
首先,民意不殺竇建德的幾率非常高,因為他在河北名聲十分好;加上李世民和許多唐朝大臣也都來為竇建德求情,李淵一時間舉棋不定。
不過,最后李淵還是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下令釋放王世充的那天,將竇建德全家殺個精光。
頓時,河北民眾離心日盛,很多在河北的唐朝官吏都受到了河北人民的抵制反抗。
更讓李淵始料不及的是,原本就隱居了的劉黑闥站了出來,重新聚了集竇建德的余部,并帶領河北人民和與大唐開戰(zhàn),并很快占領河北。
這場戰(zhàn)爭耗時兩年,大唐實力也遭到削弱,就連李淵的女兒“紅色娘子軍”的締造者平陽公主也戰(zhàn)死了。
竇建德死后,河北人民家家戶戶焚香燒紙,修建“竇王廟”祭拜,久經(jīng)不衰。
李淵為何暗殺王世充,而明斬竇建德呢?
首先是出身問題。王世充出身貴族,竇建德出身草莽。殺竇建德,能鎮(zhèn)住那些想起兵造反的鄉(xiāng)民。
其次就是竇建德在河北威望實在太高了,不能放虎歸山。
再次就是人格問題。王世充被俘后,三番五次地去哀求李淵饒命,而竇建德被俘后,卻從沒說過一句像王世充那樣求饒。李淵都被竇建德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股子王者之氣折服。
通俗點來說,李淵赦免王世充而殺竇建德,是因為李淵與王世充屬于是人民內部矛盾,但與竇建德卻屬于是階級矛盾。再通俗點講,李淵與王世充屬于是體制內的利益之爭,但與竇建德屬于是兩個不同階級之間的你死我活。
大家知道,李淵那是標準的關隴貴族出身,他的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是北周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本人在七歲時,就襲封為唐國公,等到隋朝建立后,由于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李淵那也是一路坐著火箭提拔。
不僅如此,李淵的七個叔叔伯伯,有五個都先后混到省部級及以上的高官;李淵的兩個兄弟,也先后混到省軍級官位,面對這種事實,誰也得承認,李氏家族那就是一個超級顯赫的豪門大族。
我們在來看一看王世充,雖然王世充的父親是個不太知名的胡人,但他的母親卻是名門望族出身,是當時赫赫有名的霸城王氏,因此王世充便跟著他媽姓,后來他的父親也官至汴州長史,相當于是省廳級干部。
在這種背景下,王世充年紀輕輕就被隋文帝拜兵部員外郎、儀同三司,后來更是深受隋煬帝的重視,被奉命修建江都。等到公元613年(隋大業(yè)九年)六月,楊玄感乘煬帝親征高句麗,國內空虛之機,突然發(fā)動叛亂進攻洛陽時,王世充又因鎮(zhèn)壓叛亂有功,一躍稱為省部級高官。
從這層意義上說,雖然王世充的家世,趕不上李淵,但兩人卻都是標準的豪門大族,屬于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封建王朝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門閥士族還沒有全面瓦解這前,這些豪門大族還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再反觀竇建德,那就是標準的泥腿子出生,祖輩們都以務農(nóng)為生,等到竇建德時,才好不容易混了個里長,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村里面的隊長,結果沒過多久就因為犯法而丟官逃跑,后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等到隋煬帝征討高麗時,郡里挑選勇敢優(yōu)異的人當小帥,竇建德因為勇猛好斗被任命為二百人長。
后來,隋煬帝三征高麗失敗,弄得廣大底層百姓民不聊生,于是竇建德便聯(lián)絡其一大堆活不下去的底層百姓,開始走上造反生涯,然后不斷發(fā)展壯大,最終成為河北地區(qū)實力最強大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
從這層意義上說,竇建德就是一個妥妥的農(nóng)名起義軍領袖,他身后所代表的是廣大底層百姓們的利益,他就和歷史上的黃巢、李自成一樣,是被統(tǒng)治階級的代言人。但李淵和王世充卻不一樣,他們是體制內的一方諸侯,他們身后所代表的地主、鄉(xiāng)紳、豪門貴族的利益,是統(tǒng)治階級的代言人。
也正因為此,竇建德與李淵那屬于是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如果李淵寬恕竇建德,會讓他身后所代表利益集團,有種說不出的害怕,因為你李淵留著竇建德是想干什么?難不成也想學竇建德來打土豪分田地。
這樣一來,李淵背后的利益集團,可能會因為害怕,再推舉一個能夠堅定代表他們利益的代言人出來。事實上,別看當時李淵如日中天,但他只要敢做出損害他背后所代表階級的普遍利益時,他很快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比如他的兒子或者兄弟或者叔叔伯伯等。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就必須用強硬的態(tài)度,與竇建德劃清界線,總而言之,自己是地主和豪門階級的代言人,會堅決及徹底維護地主和豪門的利益,絕不會向農(nóng)民階級靠攏。因此,李淵在俘虜竇建德后,直接就將其處死。
但對于王世充來說,他所代表的也是地主和豪門階級的利益,他和李淵的矛盾,只是雙方爭奪由誰來充當?shù)刂骱秃篱T階級利益的代言人。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王世充表示愿意臣服李淵,那李淵自然不能再殺他,否則就會顯得李淵心胸狹窄、不能容人。
一旦李淵給人留下這種影響,那王世充背后曾支持他的那些豪門大族,還有全國各地其他的諸侯,以及支持他們的豪門大族,心里會怎么想?在關鍵時刻,他們還敢投降李淵嗎?因為王世充投降的下場可是在目?。?/p>
這樣一來,李淵就相當于把本屬于自己階級內部的一大部分力量,推到自己的對立面,更是將他們變成你死我活的爭斗,這顯然不利于李淵快速統(tǒng)一全國。所以,李淵在俘虜王世充后,并沒有選擇殺他。
因為竇建德曾經(jīng)坑過李淵,在李唐兵力空虛的率兵進攻大唐,竇建德還俘虜過李淵的妹妹同安長公主,李淵自然懷恨在心。而且竇建德跟李淵的妻子竇氏的血緣關系非常淡薄,淡薄到李淵根本就不承認這位便宜的小叔子。
李淵不認竇建德這個小叔子,李世民也不會認竇建德這個舅舅,但是在活捉了竇建德之后,李世民還是向李淵求情了。這是為何?李世民覺得竇建德在河北一帶很有威望,如果就這么殺了,可能會引起百姓的民憤。李淵并沒有將李世民的話聽進去,他依舊下令誅殺竇建德,后來竇建德的舊部劉黑闥果真起兵造反。
李淵執(zhí)意要殺竇建德,原因有三。其一便是在李世民帶兵攻打劉武周的時候,竇建德帶兵襲擊李唐。因為大唐的精兵都被李世民調走了,所以大唐此時非??仗?,竇建德勢如破竹,攻下了李唐多個城池。從那時起,李淵便發(fā)誓,一定要除掉竇建德。其二,竇建德攻下黎陽之后,將李淵的妹妹給擄走了。李淵向來疼愛這個妹妹,當時肯定是氣炸了,但是也沒辦法,只能給竇建德送錢,讓他將長公主放回來。竇建德本來不愿意放人,但是后來他跟王世充開戰(zhàn),害怕李淵橫插一腳,所以才將長公主放了回來。
其三便是李淵崇尚武力,他不會放過每一個稱過王的人,除了王世充。因為李淵曾經(jīng)許諾過不殺王世充,不過他將王世充流放,讓王世充的仇家代他除掉王世充。李密也曾經(jīng)在瓦崗寨稱過王,后來他投靠李淵,李淵對他不放心,設計將他逼反,這樣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除掉李密。李軌是西涼君主,跟李淵的血緣關系很親近,比竇建德的要親近太多了,李淵還曾經(jīng)稱李軌為堂弟,但是李軌被俘虜之后,還不是照樣被李淵殺了,對李軌尚且如此,李淵怎么可能會放過竇建德。
唐高祖李淵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東征,七月,李世民“總率諸軍攻王世充于洛邑,師次#州(今河南省新安縣)”,威震東都?!包S河以南,莫不響應,城堡相次來降”。為了抗拒唐軍的進攻,王世充一面“遣魏王王弘烈鎮(zhèn)襄陽,荊王行本鎮(zhèn)虎牢,宋王泰鎮(zhèn)懷州”,加強洛陽外圍的防御,另一面又調兵遣將,嚴密部署對東都的守備,使“齊王世惲檢校南城,楚王世偉守寶城,太子玄應守東城,漢王玄恕含嘉城,魯王道循守曜儀城”。又親自將兵3萬,列陣于東都之西的慈澗,擺出與唐軍決戰(zhàn)的架勢。
秦王李世民從容布陣。首先“以輕騎挑之”,來偵探敵兵的虛實。第二天,世民指揮雄師5萬挺進慈澗,直接與王世充對壘。遣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南據(jù)龍門,將軍劉德威自太行東圍河內(今河南省沁陽縣),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斷其餉道,懷州總管黃君漢自河陰(今河南滎陽東北)攻回洛城(在河陽縣境,今河南孟縣南);大軍屯于北邙,連營逼之。接著又派精兵,攻回洛,襲懷州,取轘轅(關名,在今偃師東南),切斷世充的軍需補給線和對外的聯(lián)系。
九月,秦王率領精騎500名來到北邙登魏宣武帝陵(在今冢頭村東),巡視戰(zhàn)地,觀察地勢。王世充率1萬余名步騎狂撲而來,唐軍被圍。尉遲敬德趁機與世民沖出重圍。唐軍在屈突通援軍的配合下,回馬沖入敵陣,往返奔突,斬敵千余人,俘獲6000人,并生擒世充冠軍大將軍陳智略,取得邙山戰(zhàn)役的勝利。
十月,李世民派行軍總管羅士信拔掉了王世充在洛城西的外圍軍據(jù)點硤石堡,接著又用計智取了位于河南縣城以東的千金堡。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世民移軍青城宮”,威逼洛陽。王世充“率眾二萬自方諸門出,憑故馬坊垣塹,臨谷水以拒唐兵”。秦王引精兵屯于北邙,再次登上宣武陵觀察敵營,派大將屈突通率步兵5000名,東渡谷水破陣,自引騎兵南下,與之配合,斬俘敵人7000人,直抵東都城下。王世充被困洛陽,被迫遣使向夏王竇建德求救。
三月,竇建德引兵10萬,號稱30萬西進,救援王世充。一路陷管州,占滎陽,水陸并進,“軍于成皋之東原,筑宮板渚,遣使與王世充相聞”。秦王留齊王元吉圍洛陽,親率精銳東趣虎牢,星夜兼程,“歷北邙,抵河陽,越鞏而去”,采取了“圍城打援”的戰(zhàn)術。李世民進據(jù)虎牢,即派驍騎500名,由大將李世績(即徐世績)、程知節(jié)、秦叔寶等帶領,分別埋伏在通往敵營20多里的道路兩旁,自率四騎深入建德營盤觀察地形,以誘夏軍出戰(zhàn)。夏王指揮五六千騎兵拼命追殺。李世績等奮起沖殺,斬敵300余人,活捉竇建德大將殷秋、石瓚。
四月,秦王派王君廓率輕騎截斷敵人糧道,獲其大將張青特。五月,唐軍佯裝撤兵,北渡黃河,南臨廣武,僅留馬千匹,放牧河渚,誘敵出戰(zhàn),當夜又偷渡黃河南下回營。建德中計,果然悉眾而出,自板渚,北拒黃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綿亙20余里,滿山遍野,鼓行而進。世民自率輕騎東渡汜水沖營,史大奈、程知節(jié)、秦叔寶、宇文歆諸將配合包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鋪天蓋地而來。建德措手不及,將士喪魂落魄,競相逃竄。
虎牢戰(zhàn)敗,世充大將王德仁聞風喪膽,放棄故洛陽(漢魏故城)倉皇逃跑,次將趙季卿獻城投降。唐軍乘勝兵臨東都城下。世充走投無路,只得“素服率其太子、群臣2000余人,詣軍門降”。李世民收復東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7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三思淫亂后宮竟然是默許的,
下一篇: 大唐公主李裹兒:比楊貴妃美比武則天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