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砗r,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晚清時期的胡雪巖可以說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yè)大佬了。當年在晚清時期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官的要學習曾國藩,經(jīng)商的要學習胡雪巖?!庇纱丝梢姰斈甑暮r已經(jīng)是風光到了什么地步了。那么當年的胡雪巖到底有多富有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胡雪巖當年多有錢?
當年他的阜康銀號,在最鼎盛的時候的存銀與資產(chǎn)高達2000萬兩,基本上相當于清朝財政總收入的一半。
如此富豪,甚至還當上了朝廷的二等官,有著御賜黃馬甲,本應該風風光光的過完這一生的他,卻在62歲那年,只用了3天就從首富變成了窮光蛋。
胡雪巖自幼家境貧寒,生計無靠,為了生存,他從小就到杭州城的“信和”錢莊當學徒。在當學徒的時候,他聰明靈敏,又能說會道的,于是就在三年學徒期后,就被掌柜的留了下來做伙計。
在做伙計的時候,又經(jīng)常單獨出去收債、放款,干了好幾年,都從來沒出現(xiàn)過紕漏,于是就被安排到分場去做工。而胡雪巖發(fā)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胡雪巖的第一個靠山
當時杭州城有一個落魄書生,名字叫王有齡。他雖然是個官二代,但是由于父親早逝,家道沒落,自己也窮困潦倒的。
當時沒人看的起王有齡,包括胡雪巖。但是自從胡雪巖偶然聽到王有齡說的一句話,徹底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有一天,王有齡在飯店持久,說起來自己如果進京城打點的話,可以用混一個鹽大使。但是自己卻不想做鹽大使,想做知縣。雖然知縣官職小,但是卻能殺人、能活人,可以借此做一番事業(yè)。
胡雪巖當時正在旁邊,一聽到這話,立馬覺得此人頗有見解,于是問王有齡:你進京打點,需要多少銀子?
王有齡回:五百兩。
第二天,胡雪巖便交給王有齡一個包裹,里面是500兩銀子。這500兩銀子,可以說是胡雪巖“挪用公款”得來的,若是王有齡失敗了,不僅自己飯碗丟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要賠進去。
王有齡感激涕零,表示自己絕對忘不了胡雪巖的大恩。事實的確是這樣,做了官的王有齡步步高升,從江蘇布政使、湖州知府,一直當?shù)搅苏憬矒帷?/p>
王有齡的官做到哪里,胡雪巖的財就發(fā)到哪里。
通過王有齡的介紹,胡雪巖先是代理官府公庫,后來又開辦絲行,一步步的積累起了原始資本。
但是好景不長,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了,王有齡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敗而自殺,而胡雪巖,也失去了靠山。
第二個靠山出現(xiàn)
王有齡去世之后,胡雪巖想要再找一個靠山,便把目光放在了浙江巡撫的左宗棠的身上。
當時,左宗棠西征新疆,卻因為軍餉不夠而發(fā)愁。而胡雪巖主動找到他,給他出了這樣一個主意:
當時還在平定太平天國,左宗棠的部隊中,還有很多參加過太平軍的士兵,這些士兵剛從俘虜變成士兵,肯定會有矛盾心理,害怕將來拿著自己參加過天平天國而開刀。
而左宗棠依照胡雪巖的點子,發(fā)了一道命令:承諾太平軍人,如果愿意歸降,只要稍接受處罰,再捐點錢,就可脫罪。
如此一來,左宗棠士兵的心態(tài)平衡了,左宗棠又湊到了軍餉,可謂是一舉兩得。
成也左宗棠,敗也左宗棠
在胡雪巖借著左宗棠發(fā)財時,他也不知不覺中卷進了權利爭斗的漩渦。
左宗棠和李鴻章,后來都曾出將入相,被列入“晚清四大名臣”,都是為朝廷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但是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卻有出入,當時,左宗棠主張“塞防”,認為新疆才是國防要塞,只有保住了新疆,才能保持京師的安全穩(wěn)定。
而李鴻章則主張海防,他認為外敵將來自海上,應當把西征的軍費,做海防之用。
結果左宗棠抬棺入疆,收復失地,升、封二等恪靖侯。一時之間占據(jù)了上風。收復新疆的錢誰出的?胡雪巖。他不僅贊助了一個大頭,還給部隊送去了諸多草藥、軍餉。
而李鴻章這才意識到,想要扳倒左宗棠,還是得要從胡雪巖身上下手。因為胡雪巖是左宗棠的錢袋子,只要胡雪巖倒了,那左宗棠必定會受到制約。
1882年,胡雪巖在山海創(chuàng)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收國內的新絲數(shù)百萬單,打算把中國的絲織行業(yè)壟斷了。結果這個舉動惹怒了外商,隨即,外商聯(lián)合拒購華絲。又因海關海運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運。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周轉不靈。
“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做生意?!边@是胡雪巖曾經(jīng)最有名的經(jīng)商秘訣,如今,卻成了八個壇子只有四個蓋子,胡雪巖的手腳,也開始有點亂了,而現(xiàn)在,偏偏有人要盯死那個沒蓋的壇子。
而這個時候,李鴻章開始下手了,他收買了胡雪巖最得力的手下,讓其發(fā)布“胡雪巖沒錢了”的言論,讓在胡雪巖錢莊存錢的人都去兌換銀票,然后用自己的身份,慫恿外國的洋行、銀行去找胡雪巖要錢。
而在李鴻章授意下的盛宣懷也下手了,盛宣懷聯(lián)絡各地富商,聯(lián)手搞垮胡雪巖。在胡雪巖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紛紛表示不會借錢給他。
在胡雪巖已經(jīng)山窮水盡的時候,李鴻章又出了一個狠招,那就是派一些下三濫去勒索、敲詐胡雪巖。直到這個地步,胡雪巖的資金鏈是徹底斷開了,他辛苦打造的商業(yè)帝國也隨之轟然崩塌。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chǎn)變賣,胡慶馀堂易主,宣告破產(chǎn)。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為了斬草除根,李鴻章還指示親信舉報胡雪巖“貪污挪用國家糧餉”,慈禧大怒,直接抄了胡雪巖的家,革了胡雪巖的職。
這一招“痛打落水狗”,直接把胡雪巖打得僅剩半條命。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郁郁而終。
胡雪巖用了30年創(chuàng)造出來的商業(yè)帝國,李鴻章用了三天就將它搞垮,在胡雪巖臨終前的遺囑里面,他留下了三句話:
第一,后人不要經(jīng)商,第二,后人不要從政,第三,胡李不通婚?!?/p>
在死去的最后一刻,胡雪巖還喃喃道:"白老虎可怕,白老虎可怕“,這白老虎,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左宗棠說他:“你是生逢其時,財色雙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p>
胡雪巖答:“我是天從人愿,賭博一生,看似風光無盡,實則如履薄冰。”
不過回首看胡雪巖的一生,他的經(jīng)商之道,的確是為人所稱贊的。尤其是他的經(jīng)商之道,到今天看來,仍然很有道理,比如:
1、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
2、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3、如果你有一鄉(xiāng)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xiāng)的生意,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一縣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4、上半夜想想自己,想想別人。
5、想要干大事,就必須懂得跟別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往自己懷里撈。
繼商圣陶朱公之后,后世最有名的巨商,當屬明朝的沈萬三和清朝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亦官亦商。投靠左宗棠,又結識曾國藩,躋身政界,十來年的功夫,家產(chǎn)千萬。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費短缺,胡雪巖憑自己的影響力籌來將近兩千萬兩銀子相助,事后又獲取了豐厚的回報,終于成為一代巨商,富可敵國。
沈萬三像
胡雪巖的起家,源于他精明的頭腦,一次正確的投資。胡雪巖沒什么文化,只會一點《三字經(jīng)》和《千字文》之類的。因為他小時候家里窮,沒有上學的條件。慢慢長大,胡雪巖深切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如果不趕緊充電,早晚要后悔。即使將來家產(chǎn)萬金,不過是個沒文化的商人,在那個年代終究要人一等。但胡雪巖已經(jīng)過了讀私塾的年齡,還怎么學知識呢?
他有自己的辦法,到茶樓聽書。茶樓里大都請有說書先生,各種歷史故事在他們的嘴里說出來,生動又精彩。聽書不僅是消遣,同樣可以學到不少知識。胡雪巖一有時間就鉆進茶樓,聽春秋戰(zhàn)國、楚漢爭雄、三國鼎立、岳飛抗金之類的評書,樂此不疲。他不光增長了見識,也大大提高了思想層次。
人們經(jīng)常用“閱人無數(shù)”一詞,形容見多識廣。胡雪巖在茶館里,則主要靠耳朵聽,順帶暗中觀察。茶館是三教九流的匯聚之地,什么樣的人多有。胡雪巖不光聽書,也留神聽客人們的交談。那些談話內容繁雜無比,有的粗鄙不堪,有的頗為文雅;有人交頭接耳議論時事,品評當朝風云人物,也有人大談生意經(jīng)。
胡雪巖
普通人聽了大概不當回事,但胡雪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過濾渣滓留意有用的東西,學得了一個驚人的本事。后來胡雪巖縱橫商場時,只要聽別人說一兩句話,就能察言觀色猜到對方的意圖。有這個絕技,經(jīng)商自然是無往不利。
我們知道,胡雪巖混跡杭州茶館時,以他敏銳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王有齡。王有齡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到他父親時候,已經(jīng)家道中落。胡雪巖發(fā)現(xiàn)王有齡吃飯,每次都是花銅板買兩張大餅充饑,穿著也很破舊。即便如此,王有齡自幼受家庭環(huán)境熏陶,談吐不凡,破衣爛衫掩蓋不了他的勃勃英氣。胡雪巖很感好奇,對他多留了一份心。
當時胡雪巖受阜康錢莊老掌柜臨終托付,打理錢莊已經(jīng)幾年了,日早已好轉。他整日泡茶館,就是為了尋找發(fā)財機會。他覺得王有齡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場,自己似乎與對方有緣。但胡雪巖沒有貿(mào)然去結識對方,又忍了些日子,依舊故作淡定地看著王有齡在茶館里摸出幾個銅板,把一壺龍井泡到?jīng)]了顏色,或者就著水吃燒餅。
王有齡不是沒有門路,他有人脈關系,可以通過買官得到杭州一份“鹽大使”的差事。鹽業(yè)是官府專營,誰都知道鹽務是肥差。但王有齡實在是沒這個錢,喝著淡如白開水的茶,偶爾就忍不住長吁短嘆。有一天胡雪巖實在忍不住,徑直坐到了王有齡的桌子對面,開始小心翼翼搭訕。聊了兩回,胡雪巖更是堅定了看法,這個王有齡不簡單,學問淵博,這人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難。
兩人慢慢熟悉,王有齡覺得胡雪巖看起來挺誠懇,就講了自己的家世。后來說起了捐官的事,胡雪巖一聽有個鹽大使的肥缺,大吃一驚,問道,這么好的差事,你怎么不想辦法拿下來。王有齡笑笑說,你以為很容易嗎,得五百兩銀子。當時的白銀購買力很高,五百兩銀子聽起來不多,實際上的清朝封疆大吏,年薪不過百十兩銀子。
胡雪巖動起了心思。不過他也沒這么多錢,幾年間才攢了幾十兩銀子而已。他不動聲色,岔開話題跟王有齡聊起了家常,實際上心念電轉,開始想辦法弄錢。自己只要把這五百兩銀子投資到王有齡身上,將來的回報何止十倍百倍。胡雪巖打起了錢莊的主意。不久之后,他私下挪用了錢莊五百兩白銀,找機會交給了王有齡。
王有齡的眼睛瞪得銅鈴一般,胡雪巖反倒很淡定,說你別管那么多,抓緊辦正事。由此王有齡很快就咸魚翻身了,參與鹽務不久,升遷到湖州知府。胡雪巖跟隨著王有齡,在湖州搞絲綢買賣,一路綠燈大開,甚至可以動用庫銀扶助百姓養(yǎng)蠶,發(fā)展自己的絲行。胡雪巖當年五百兩銀子的投資,至此賺回了何止百倍,為他的事業(yè)打下了基礎。
參考書目:《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該書所講述的胡雪巖,并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研究。胡雪巖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fā)跡,成為當時中國最有錢的巨商富賈。然而,富可敵國的胡雪巖,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傾家蕩產(chǎn),剛剛62歲就郁郁而終。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yōu)槭裁催€記得胡雪巖?因為他創(chuàng)辦的胡慶馀堂還在,因為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更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胡雪巖的一生,為什么會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經(jīng)驗是什么,他失敗的教訓又在哪里? 從大阜到金華 人生的第一次機會,胡雪巖牢牢地抓住了,他表現(xiàn)得近乎完美,沒有任何缺失。但是,胡雪巖如果一直在雜糧行混下去的話,他能有什么出息?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機會是接二連三的,是持續(xù)發(fā)展的,但是這也要求我們每一次都不能有絲毫差池,否則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可能前功盡棄,付諸東流。 胡雪巖在大阜雜糧行里面的勤快自不必說,老板交代的事情,當然一絲不茍;老板沒有交代的事情,能做也盡量去做。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不是這樣,總是先看老板給自己多少錢,然后才去做多少工作,這樣的人不會有什么發(fā)展。胡雪巖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明白,老板的態(tài)度怎樣,那是老板的事情,但機會對于自己是何等的難得,既然出來了,就要好好學,學到手的東西才是自己的。胡雪巖越是這樣想這樣做,蔣老板就對他越發(fā)地喜歡,越發(fā)地看重。 時間就這樣飛快地過去,轉眼間胡雪巖十五歲了。 這一年,一位金華的客商來雜糧行談生意,可是剛到大阜就病倒了。說到金華,我們就會想到金華火腿,不錯,這位客商正是一家金華火腿行的掌柜。他在大阜舉目無親,無人照顧,拖著病體又回不了金華,心里十分著急。胡雪巖心地善良又是個熱心腸,得知此事后,就趕到他的病榻前,忙前跑后,照顧得十分周到。在胡雪巖的精心照料下,沒過多久,客商的身體就痊愈了。這位客商十分感動,就問雜糧行的蔣老板怎么會有這么好的徒弟。蔣老板于是把自己包袱失而復得的經(jīng)過以及胡雪巖在自己店里的表現(xiàn)跟他細說一遍。 金華火腿行的掌柜聽后大為感嘆,就主動問胡雪巖:“我們那里比大阜好玩得多,你隨我一起到金華如何?”胡雪巖還是同樣的態(tài)度:“這個不行,要問我們的老板。老板同意,我才可以答應你。如果老板需要我在這里,雖然我想去,但是也不能跟你走?!焙r說得多好! 胡雪巖把金華掌柜的意思告訴了蔣老板,蔣老板欣然答應,因為金華火腿行要比自己的雜糧行規(guī)模大上許多,對胡雪巖而言也是一個更大的機會。一個好老板,看到自己的伙計有更好的前途,沒有不高興的,再怎么講也是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于是,胡雪巖從大阜來到了金華。 很多事情,哪怕差之毫厘,都可能給人很壞的印象,可能錯失機會,可能使好事變成壞事。胡雪巖每樣事情都做得十分圓滿,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很不簡單的。到這里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不斷做出階段性的合理調整。在家放牛,就要像個放牛的,要把牛照顧好;在外做學徒,就要像個學徒,要讓老板滿意。就算別人問話,該怎么回答,也一點都不能出差錯。如果胡雪巖在雜糧行里好吃懶做,就算他照顧了金華火腿行的掌柜,掌柜的也不會主動去要他,頂多給點錢表達一下謝意就是了。所以,一個人好好做事,不單是對別人好,更多的是對自己好。胡雪巖勤奮好學,粗活細活統(tǒng)統(tǒng)干,就算活在現(xiàn)在,也是每個老板都想要的人。 胡雪巖的啟示ⅴ 人生就是不斷做出階段性的合理調整。 我們還有一句話,叫“不求人,格自高”。一個人求人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好像矮了一大截。胡雪巖做人不求人,人家就會反過來求他,問他你愿意跟我走嗎?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空l?靠他自己!所以,每一個人走到什么地步,都是自己替自己負完全的責任,不能總是埋怨別人??鬃诱f,不怨天不尤人,就是這個道理。怨天尤人有什么用?自己反省一下,改變一下自己,調整一下自己,這才是正道! 胡雪巖的啟示ⅴ 人走到什么地步,都是自己替自己負完全的責任。 如愿以償進錢莊 胡雪巖到了金華也是一樣,什么都聽,什么都學。因為金華火腿行的規(guī)模比較大,所以跟很多杭州的錢莊都有業(yè)務往來,于是胡雪巖終于有機會親眼看見了以后影響他一生的東西——銀票。 胡雪巖為什么對銀票有那么大的興趣?我們相信,家境越窮的人,對錢的價值就會看得越重。胡雪巖心里想,從前以為錢都是由官府造的,民間不能鑄造,現(xiàn)在知道有錢的人可以自開錢莊,要多少錢就可以寫多少錢,這不是比官府更好嗎?將來自己也開個錢莊,做一個錢莊老板,就可以無限制地用錢了,這該多好!胡雪巖會這樣想,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從此,胡雪巖的一生都跟錢莊結下了不解之緣。胡雪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做錢莊生意,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開銀行。我們都會有種認識,開銀行的人是很有錢的。因為用錢來賺錢,錢滾錢,當然比用人力賺錢來得容易。所以胡雪巖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到錢莊里去當學徒。 一般人有了這樣的想法,可能就會直截了當?shù)貑枺耗銈兡抢镄枰獙W徒嗎?我能不能去呀?但胡雪巖雖然心里有此打算,卻沒有開口,這是他很了不起的地方。因為一開口你就是求人,如果對方不同意,豈不是很尷尬,而且也會得罪原來的老板。我們經(jīng)??吹揭幻?,就傷害另一面,就是因為缺少這種平衡的思想。 胡雪巖碰見錢莊前來收賬的人,總是問長問短:你們錢莊有沒有學徒啊?他們都學些什么啊?都做些什么事啊?他專問這些,對自己想去的事情卻絕口不提。 胡雪巖還有更了不起的——當他打聽得知錢莊的學徒要算錢算得很快,要算盤打得很熟,要寫字寫得很漂亮時,他二話不說,馬上開始每天暗自練習書法,練習珠心算。因為用心,當然進步很快。 胡雪巖很有心計,在與錢莊的人核對賬目的時候,他都不用算盤,全靠心算報賬,而且算得又快又準。錢莊的人自然很快注意到他,稱贊這個小孩子真是不得了,怎么算這么快?這時他又拿起算盤,啪啪啪一打,更快!這樣一來,錢莊的人對他更加刮目相看。 錢莊的人見胡雪巖又勤快又好學,不由跟胡雪巖的掌柜談論起他來。掌柜把以前的事一說,客商覺得胡雪巖不光勤快好學,而且還拾金不昧,誠實守信,于是馬上說:我們錢莊就是需要這樣的人,你愿不愿意把他讓給我呢?就這樣,胡雪巖又得到了很好的機會。 一個人除了把握機會,還要能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讓對方了解你有什么本事,這個更加重要。我們看到,胡雪巖沒有開口要求,他只是盡量去表現(xiàn),表現(xiàn)到讓別人看中他,機會自然就來了。他從問的當中,他從準備的當中,讓別人覺得雖然他還沒進錢莊,但儼然已是個錢莊的學徒了。因為就算是在錢莊,給學徒的培訓也不過如此。一個人確定了方向以后,不要先考慮眼前有沒有機會,而要先做好自己能做的準備,等到一切準備充足了,機會自然水到渠成。 胡雪巖的啟示ⅴ 人要抓住機會來讓對方了解你有什么本事。 我們可能也會想,胡雪巖年紀輕輕,這樣一再地變換工作,用現(xiàn)代話講就叫跳槽,這是不是不安分的表現(xiàn)?話分兩頭,如果胡雪巖只是為了多賺幾個錢而去跳槽,如果是因為跟老板或同事處不好而不得不換工作,那我們覺得這個人修養(yǎng)實在太差。因為一個人不在同一崗位上長期工作,很難積累起豐富的經(jīng)驗。這種人跟抹布沒有兩樣,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早晚會被丟掉。胡雪巖不是那樣,他是工作做得很好,能力提升得很快,因此才被別人看上的,那又有什么不能去呢?何況,把他送走的人心里也是很愉快的。所以同樣是跳槽,像他這樣跳槽其實是求之不得,是一樁美事。如果是被迫跳槽,是不忠心而跳槽,或者是單純?yōu)榱隋X而跳槽,那就不可取了。可見,每件事情都可以從兩面來看,這才叫做陰陽文化。
清代商人胡雪巖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在最開始他只不過是一個小伙計,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達官貴人,后來在他的幫助之下,扶搖直上,一下子從一個跑堂小伙計成為了錢莊的老板,后來更是成為商業(yè)龍頭老大。后來由于朝廷的需要,商人逐漸被重視起來,而胡雪巖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成為了左宗棠的得力助手。
左宗棠與李鴻章其實是兩個陣營的人,兩個人雖然都是達官貴人,但是朝廷是立場不同。李鴻章眼見著左宗棠逐漸得意起來,于是心生嫉妒,他暗中調查到左宗棠背后原來有個商人的在支持,這個人就是胡雪巖。
想要除掉左宗棠那么就一定要先除掉胡雪巖這個最大的攔路虎,因此在左宗棠被調離的時候,李鴻章開始計劃了。李鴻章之所以會容不下胡雪巖是因為他當時與左宗棠處于敵對陣營,而胡雪巖恰恰就是左宗棠的左右手,所以李鴻章才會容不下他。
恰巧這個時候胡雪巖為了國內的市場不被洋人壟斷,于是下了重本。胡雪巖這個時候十分缺錢,再加上商業(yè)對手和李鴻章的聯(lián)手,胡雪巖的生意日漸蕭條,有逐漸破產(chǎn)的趨勢。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求助在外地的左宗棠,誰知道傳過去的信件被李鴻章派來的人阻攔,左宗棠根本就沒有收到信件。而胡雪巖也因為這樣最后從一方的富豪成為了乞丐。
李鴻章并沒有就此放過可憐的胡雪巖,在左宗棠死后,胡雪巖日子過得更加不好了。他在這一刻才終于知道他只不過是左宗棠與李鴻章兩個人戰(zhàn)爭的犧牲品,可憐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最后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6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