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明代著名將領,也是晚明很有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但在與后金(清)的戰(zhàn)爭中,他是舉足輕重、可以扭轉乾坤的軍事統(tǒng)帥。今天筆者就帶讀者一窺袁督師后期卓絕又悲劇的戎馬生涯。
袁崇煥在遼東可分為輔佐孫承宗、巡撫遼東、督師薊遼三個時期 。督師薊遼是他理想與實踐的集大成時期,也是明末遼東軍力最巔峰的時期。
打造關寧勁旅
很多人認為,大學士孫承宗經(jīng)略遼東時期確立了“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yǎng)遼人”的戰(zhàn)略,標志著關寧勁旅的形成。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事實上,孫承宗練兵十一萬,遼東兵只有三萬,而且他麾下大將趙率教、馬世龍等人都是清一色西軍將門子弟。關外的支柱依然是援遼諸軍,崇禎元年遼東的湖廣兵兵變就是體現(xiàn)。而且,遼東軍沒有戰(zhàn)爭經(jīng)驗,只能說雛形初現(xiàn)。
到了1626-27年的寧遠守城戰(zhàn)、寧錦會戰(zhàn)時,關寧軍剛為人所知,祖大壽、何可綱也僅是“浮出水面”。關寧軍真正發(fā)揮重要作用,要等到崇禎在位時期。
在皇帝的支持下,袁崇煥取得各項專斷權,大量人事更換。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三將更成為袁崇煥團隊的核心成員,當與袁相終始,甚至要同生死。
同時,五十位新任將領半數(shù)出身遼東,一大批遼東本土軍官崛起,在未來十年里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
關寧軍戰(zhàn)術革新
經(jīng)過前述兩次會戰(zhàn)的勝利,袁崇煥提出了“憑堅城,用大炮”的戰(zhàn)術思想,并將之升級到戰(zhàn)略層面:明軍用堡壘推進戰(zhàn)術,層層逼近至后金首都沈陽。
不過,袁崇煥并未止步于堅城大炮的戰(zhàn)術理念,而是逐步演化出更具攻擊性的野戰(zhàn)戰(zhàn)役法——騎兵軍團配合防御強悍的步車兵。
在戰(zhàn)場上,裝備長柄武器、鳥槍的綿甲步兵列營防御,輕(騎射)重(鐵甲)騎兵與之配合作戰(zhàn)。遼東軍基本做到了精兵、壯馬、堅甲、利兵,能與后金軍野戰(zhàn)爭雄。
騎兵軍團的組建是袁崇煥作戰(zhàn)思想的最大體現(xiàn)。
此前,明代最多是小股騎兵(兩三千)突擊作戰(zhàn),諸如燒荒、游擊、搗巢,很少組建騎兵軍團,孫承宗也是。我們看一下孫承宗時期與袁崇煥時期編制的區(qū)別:
對比會發(fā)現(xiàn),袁崇煥在騎兵數(shù)量上有比較大的增加。關鍵是袁崇煥要嘗試騎兵集團作戰(zhàn),五部十五營的騎兵獨立成軍,而不再是步騎混合編組。
這在土木之變后,是明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功組建騎兵集團。這也標志著關寧鐵騎正式成軍,不再是城池或營壘的優(yōu)質防御部隊而已。
實戰(zhàn)中,崇禎二年廣渠門作戰(zhàn),后金與關寧騎兵往來馳突,箭如雨下,袁崇煥兩肋如猬,幸虧有重甲而沒射透。雙方重甲騎兵近距離格殺,甚至有八旗兵有沖到袁崇煥面前。
此戰(zhàn)看似依城作戰(zhàn),但由于北京寬廣的護城河與廣渠門外復雜的建筑群(寧遠堅壁清野很成功),城上火力很難予以實際幫助,甚至會有反作用。廣渠門之戰(zhàn)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野戰(zhàn),足以證明關寧騎兵的戰(zhàn)斗力。
此后的薊州城外,清軍與關寧步兵打了一場遭遇戰(zhàn)。清軍精銳部隊的護軍營,在進攻中三旗中竟然有兩旗退卻,并損失了至少四位將領高級。其中兩位由遠距離箭雨造成的,兩位是近距離格斗造成的。
另外,殺入京師城外的皇太極竟主動從左安門外撤退,是因為被辦法攻破關寧步騎車兵合編的大營,只留下一句酸話,“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余耳,何足以勞我軍?!?/p>
這句話可以佐證袁崇煥新式戰(zhàn)術下關寧步騎兵配合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不弱于甚至更勝清軍一籌??上v史沒有給雙方?jīng)Q戰(zhàn)的機會,后人只能無限感慨。
更多>>(接下文評論)
歷史評價 “只認定‘不怕死、不愛錢’與‘曾經(jīng)打過’十個字耳。強敵壓境,人方疾呼而望援,而崇煥為關門必不可發(fā)一援寧之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亦但是置將與卒耳。而崇煥置母妻子百口於軍中。紙上甲兵,禁中頗牧人,可自命也。而實從矢石鋒刃中,住奴而遏奴者,其膽氣較練,而伎倆較實?!保ā冻绲潓嶄洝肪戆耍?“遼左發(fā)難,各城望風奔潰。八年來賊始一挫,乃知中國有人矣。蓋緣道臣袁崇煥平日之恩威,有以懾之維之也。不然,何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nèi)應之奸細乎?本官智勇兼全,宜優(yōu)其職級,一切關外事權,悉以為之。而該道員缺,則聽崇煥自擇以代。”(《明熹宗實錄》卷六八) “初,虜勢張甚。人心惶駭欲遁。自崇煥堅拒,氣始振。關外九城得屹然拱護山?!倏h(袁崇煥)之于東陲,亦勛勞多矣!初,經(jīng)略高第議棄寧前錦右。果如其說,則遼西將非國之有也。賴藤縣力持,成寧遠之功,士氣少奮?!保ā秶丁罚?“柳河敗績,士卒西奔。崇煥狂呼邀截,使各還守信地。關外城堡幸爾得存。至于寧遠解圍,誓眾效死。金啟倧一炮打壞虜營一角,虜乃旋退,危城得全。崇煥雖死于法,不可頓沒其功也?!保ㄍ踉跁x《三朝遼事實錄》卷十五,天啟六年正月) “(袁)軍門領諸將及一萬四千兵……由間路馳進北京,與賊對陣于皇城齊化門。賊直到沙窩門。袁軍門、祖總兵等,自午至酉,鏖戰(zhàn)十數(shù)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賊退兵三十里。賊之得不攻陷京城者,蓋因兩將力戰(zhàn)之功也?!保ǔr《仁祖實錄》卷二十二) “自遼事者,所用人鮮有勝任者。當時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而崇煥先置于極刑,妻子流數(shù)千里,刑浮于罪,冤哉!”(《明季北略》二十四) “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zhàn)守。議戰(zhàn)守,自崇煥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保ā睹魇贰ぴ鐭▊鳌罚?“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保ā肚甯咦趯嶄洝罚?“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系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梁啟超《袁督師傳》) 感謝您對本團隊的支持 我比較傾向于明朝那些事兒所說的評價一個人要看他在一些關鍵性事件上采取的行動。 對于袁崇煥,第一是,努爾哈赤是死在他手上的。這點幾乎被大家所公認。 都是經(jīng)過一些佐證來旁敲側擊,沒有直接性的證明。 第二是,皇太極打到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是千里迢迢趕回北京城來保衛(wèi)京師的。 即使是在被崇禎關到牢里,關寧鐵騎的祖大壽(或是另一將領)逃跑的時候, 袁崇煥從牢里出來,勸說他返回保衛(wèi)北京城。 不過我們也不妨討論下,權當茶后閑話 第一是,袁崇煥殺掉了毛文龍。 毛文龍當時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他的地盤應該相當于敵后根據(jù)地的樣子。 毛死后,清軍南下再無后顧之憂。 對于這點,按照當時觀點看,毛的確有要殺頭地理由。明朝時候是由文官來節(jié)制武館的。 但殺掉后弊大于利。有這點看,袁崇煥至少不算是一個名將。 第二是,明朝的時候袁崇煥被凌遲,但是為他平反的卻是清朝的乾隆年前。 乾隆也許是想推出這個人,說崇禎皇帝自毀長城,證明清朝得天下的正統(tǒng)性。 但是我想,袁崇煥的實際作用應該是沒有這么大的。 個人認為,袁崇煥運氣有(打死努爾哈赤),忠君報國有, 不過,明朝時候的以文制武的政策,以及其后期糜爛的財政狀況+天災人禍, 決定了明末期是不會出現(xiàn)精兵名將的。 袁崇煥不是一個能決定明朝氣運的人。 個人推薦看一下 明朝的那些事,里面對袁崇煥的看法比較客觀。
明未崇禎皇帝執(zhí)政期間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曾對朱由檢許下?五年平遼?宏愿的原薊遼督師袁崇煥擅自殺害島帥?毛文龍?,?擅主議合合、米面資敵?等罪狀,被凌遲處死,抄沒家產(chǎn)、家人留徒三千里。
當時大明的百姓無不稱贊崇禎帝英明。在活剮袁崇煥現(xiàn)場,有老百姓像劊子手爭相收買他的身肉食吃,一解心頭之恨。就連明末清初的五大學者之一朱之瑜嚴厲批判道?賊臣楊鎬、袁崇前后有賣國行為?。明末浙東四大史學之一的張岱則描述,?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如此形容對他的諷刺,從這些方面可見天下人對袁崇煥之恨意之深。
《明史》中可以看到記載,袁宗煥被殺死為?天下冤之?,為此明南明永歷帝還賜其謚號?襄愍?(min)。就連乾隆帝亦加贊賞,梁啟超還稱其為愛國將領。在這里就產(chǎn)生了兩個疑問,很多人就看不明白,如果袁崇煥真的被冤枉,那么他不應該在死后被天下人爭啖(d?n)其肉、拍手稱快怨恨已久。假如他沒有被冤枉,清朝人在修撰《明史》的時候,為何又會對其評價那么高呢?
不明思議,站在現(xiàn)在人的角度來看袁崇煥,即使被冤枉能從一個賣國賊轉變?yōu)槊髂┛菇鹩⑿郏瑥闹斜卮嬖谠┩骱筒滑F(xiàn)實的爭議?
崇禎帝執(zhí)政期間雖然勤政節(jié)儉,但并沒有什么作為,在執(zhí)政期間大量更換或斬殺宰相和各地封疆大史,同時被朝堂大臣左右主見,喜歡聽信饞言,朝堂之中時常出現(xiàn)主戰(zhàn)派和主和派,為各自的利益互相攻擊陷害。這其中也許存在袁崇煥等人無辜加上罪名被冤殺,歷史上對袁崇煥的爭議很大,尚無蓋棺定論。
法司坐崇煥謀叛,龍錫亦論死。三年八月,遂磔崇煥于市,兄弟妻子劉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余貲,天下冤之?!睹魇?袁崇煥傳》
存在兩個疑點:第一個,擅自和后金議合,交易米面,所謂的資敵。袁崇煥為了尋求蒙古的中立或支持,私自和蒙古部落交易,蒙古部落卻不地道,在背后私自又和金國交易,米面都流失到了后金軍隊手里。這里面不存在袁崇煥直接和后金做交易,他是為了自身所處的戰(zhàn)略目的而采取的一種策略。
第二個關于擅殺毛文龍,袁崇煥上任薊遼督師感覺毛文龍狂妄自大,不服管教就找了一個機會定出罪名,拿出尚方寶劍將其斬首。這件事是他私自干的,沒有向崇禎皇帝請示過,致使毛文龍的三員大將,先后歸順皇太極,導致皮島名存實亡。
這兩件事不足以說明袁崇煥叛國求榮,他所做的這兩件錯事也是有因彼出,讓后金趨于形勢能夠投降,豈不知后金的野心在于取得天下。
有史載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北京求訪國事舊聞時,無意間目睹《清太宗實錄》,看到當年努爾哈赤使用反間計借崇禎之手除掉袁崇煥的記載,這個消息后來被流傳出去,傳到永歷朝中,永歷帝為了取攬于廣東百姓,可提振抗清事情而為袁崇煥?平反賜謚號。
清朝政府的作為也值得深思,乾隆帝在批閱《明史》的時候,向軍機大臣和珅感慨下諭:?袁宗煥督師薊遼,雖然和我大清朝為敵,但是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忠于主事,在當時大明的君主昏庸糊涂,沒有查明詳情就借此定為叛亂而斬殺袁等人?。乾隆帝不當平反了袁崇煥和熊廷弼等前明朝冤枉斬殺大臣,還為他們的后人封賞補官職,同時昭告天下,令世人瞻仰摩拜。
? ? ? ? ? 目前比較權威的評價就是袁崇煥是一個愛國英雄,而不是一個賣國賊。關于袁崇煥功罪的爭論,從明清時期一直延續(xù)至今,現(xiàn)在依然存在著爭論不休的“挺袁”和“倒袁”兩派。 ? ? ?倒袁派以草根為主,多是依據(jù)各種史料證據(jù)中袁崇煥寡謀、損兵、丟糧、不救、議和、獻媚、暮氣、資敵、斬帥、縱敵、敗陣、茍且等劣跡對其提出質疑。
? ? 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為、梁啟超、金庸、閻崇年等,挺袁派則多以《明史》為依托,其中最為犀利的就是“反間計”和“冤殺”。
挺袁派部分言論摘錄:
努爾哈赤:“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楊惟和:“十余年奴氛孔熾,士卒畏敵,不畏將帥。袁崇煥一振起之,而將士始用其命,軍民始安其生,天下壯之,真今之方叔也 ”
余大成:“力捍危疆,而身死門滅,其得罪大略相似。但武穆有子霖、孫珂,能白其冤。而督師竟允絕,圣世誰復為《金陀粹編》者?可嘆也!”
王在晉:“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于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唐甄:“當是之時,非無賢才也,袁崇煥以間誅,孫傳庭以迫敗,盧象升以嫉喪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將,國之寶也,不得盡其才而枉陷于死,使當日者有一張居正為之相,則間必不行,師出有時,嫉無所施,各盡其才,而明之天下猶可不至于亡?!?/p>
談遷:“初,虜勢張甚。人心惶駭欲遁。自崇煥堅拒,氣始振?!薄疤倏h(袁崇煥)之于東陲,亦勛勞多矣!初,經(jīng)略高第議棄寧前錦右。果如其說,則遼西將非國之有也。賴藤縣力持,成寧遠之功,士氣少奮?!?/p>
計六奇:“自遼事者,所用人鮮有勝任者。當時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p>
朱舜水:“奴虜種類,原自不蕃。先年李寧遠以奴隸兒子畜之,玩之掌股,使其長養(yǎng)內(nèi)地,知我虛實情形;又加以龍虎將軍名號,使得控崇別部,狡焉啟疆,失于防御,遂滅北關、白羊骨諸種,益致彼猖。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后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然猶二十年蹂躪,三韓、燕云屹然無恙。即曾兩入朔易山東,未敢公然盤踞。祗因流寇攻陷京城,慘殺文武。吳三桂愚呆豎子,失于較計,欲報家仇,勾引入寇;逆虜遂令三桂為導,乘機掩襲北京?!?/p>
夏允彝:“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當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而武臣如劉綎、杜松、滿桂、祖大壽、吳三桂,其最著也?!?/p>
張廷玉:“崇煥智雖疏,差有膽略,莊烈帝又以讒間誅之?!?/p>
乾隆帝:“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p>
汪榮寶:“明自用兵以來,督師者如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輩,皆以蓋世之才,能稱其職;而諸將委身許國,效死不屈者亦前后相望?!?/p>
韓文舉:“以叔季衰亡之國,攖犬羊暴起之眾,自有歷史以來,未有能取勝者,能取勝自督師始。且不徒取勝而已,實足制敵死命而無難,是中經(jīng)營慘淡,殆非尋常英雄所能勝任。夫知敵所長而避之,偵敵所短而乘之,難矣;然猶非至難也。大敗之后,人無固志,胡塵乍起,望風而逃,于此而欲振作士氣,俾將卒去其畏敵之心,起其滅敵之望,寧非難中之至難者哉?以此而論督師,殆天人不可及歟!”
康有為:“若吾粵袁督師之喪于讒間也,天下震動,鬼神號泣,明社遂屋,余禍烈烈,波蕩至今。嗚呼,天下才臣名將多矣,讒死亦至伙,而惻惻于人心,震惕于敵國,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實以一身之生命關中國之全局,則豈惟杜郵、鐘室、涼風、金牌之凄感也。……假若間不行而能盡其才,明或不亡?!?/p>
梁啟超:“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后而能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志于中國,后金軍之處心積慮,以謀督師宜也。而獨怪乎明之朝廷自壞長城,為敵復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見,而與之俱盡,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薄叭舴蛞砸簧碇詣印⑦M退、生死,關系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p>
蕭一山:“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皆以蓋世之才,治遼事而有余,然或內(nèi)毀于閹黨,外罹于反間,不終其位?!?/p>
李濟深:“論明清間事者,僉以為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p>
孟森:“庶知三百年公論不定,一翻明末人當時之記載,愈墜云霧中。論史者將謂今日之人不應妄斷古人之獄,惟有求之故紙,憑耳目所及者之言以為信。豈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為糾葛?!?/p>
閻崇年
〇“袁崇煥的死是一場悲劇。從哲理來說,生死是一個大關節(jié),也是一個大境界。岳飛如此,文天祥如此,于謙如此,袁崇煥也如此。袁崇煥之死,喚起萬千人奮起,笑灑碧血振乾坤。如魯迅所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〇“袁崇煥是一位歷史人物,有其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與性格的局限性,也有其軍事失誤和舉措失當之處,且成為他罹禍的‘口實’。然而,瑕不掩瑜。袁崇煥作為明代杰出的軍事家和著名的愛國英雄而永垂史冊,萬古流芳。”
〇“崇禎三年(1630年),袁崇煥因閹孽誣陷、后金設間、崇禎昏庸而被含冤磔死。崇禎帝在自毀長城?!?/p>
金庸
〇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zhàn)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干勁,執(zhí)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〇努爾哈赤與袁崇煥正面交鋒之時,滿清的兵勢正處于巔峰狀態(tài),而明朝的政治與軍事也正處于腐敗絕頂?shù)臓顟B(tài)。以這樣一個文弱書生,在這樣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一個縱橫無敵的大英雄對抗,居然把努爾哈赤打死了,打三場大戰(zhàn),勝了三場,袁崇煥的英雄氣概,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〇希臘史詩《伊里亞特》記述赫克托和亞契力斯繞城大戰(zhàn)這一段中,描寫眾天神拿了天平來秤這兩個英雄的命運,小時候我讀到赫克托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們決定他必須戰(zhàn)敗而死,感到非常難過,“那不公平!那不公平!”過了許多歲月,當我讀到滿清的皇太極怎樣設反間計、崇禎和他的大臣們怎樣商量要不要殺死袁崇煥,同樣有劇烈的凄愴之感。
相關爭議
? ? ? 袁崇煥的事跡、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復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 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zhàn),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于清廷。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 ? ?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贊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lián)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復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袖”。
? ? ?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jīng)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于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