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黃河南派一直持續(xù)了700多年,在一開始的時候,南派的黃河并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河道,分股奪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境內(nèi)泗、汴、睢、渦、潁等河流的河道,主流最后奪淮河的河道流入黃海,漫淹沿線地區(qū),為禍非常嚴重。
本文摘自:澎湃新聞網(wǎng),作者:鐘源,原題:《訪談︱席會東:康熙帝如何治理黃河》本文系節(jié)選
1128年金人攻打南宋,東京留守杜充開決黃河大堤,以水為兵,阻擋金軍騎兵南下。這導致了黃河在今天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境內(nèi)分多支南流,然后奪淮河入黃海,這是黃河非常重要的一次變遷。這次黃河南派一直持續(xù)了700多年,在一開始的時候,南派的黃河并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河道,分股奪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境內(nèi)泗、汴、睢、渦、潁等河流的河道,主流最后奪淮河的河道流入黃海,漫淹沿線地區(qū),為禍非常嚴重。直到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經(jīng)過幾任河臣的治理,尤其是在萬歷年間經(jīng)潘季馴治河后,黃河從河南東南流至江蘇徐州由泗奪淮的主河道才基本穩(wěn)定下來。
到了明清鼎革之際,潘季馴留下的修防工程已經(jīng)年久失修,所以河患又再度嚴重。到康熙前期,主要的河患都集中在黃河下游地區(qū)。康熙前后任用了幾任河臣,其中真正對黃河河患治理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是康熙十六年到二十六年在任的著名河臣靳輔。他對黃河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第一是在黃河與運河交匯的江蘇淮安清口地區(qū),主要問題是解除黃河對運河的淤灌和干擾;第二就是黃河尾閭段,即高郵、寶應(yīng)附近,這個區(qū)域被稱作“里下河”,這里地勢低洼,雨水比較豐沛,黃河、洪澤湖和運河排泄出來的水難以排泄,容易堰塞,是河患最為集中的區(qū)域和靳輔治理的重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2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故宮修建謎團:100多噸巨石如何搬運
下一篇: 明代弼馬溫的職權(quán)其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