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不殺鰲拜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清初歷史上,有一個大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
第一件事發(fā)生在康熙三年(1664年)
第二件事為“換地”之議
第三件事為第二件事的后續(xù),因正白旗旗主正是與鰲拜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
當年順治皇帝臨終前,為年幼的康熙指定四位輔政大臣
經(jīng)過上面這三件事
到康熙八年(1669年)
“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
在捉拿鰲拜之后
犯下重罪而能免死,通常有兩種情況
那么
,鰲拜究竟立下過什么樣的功勛,以致連皇帝也不能輕易對他動刀子呢?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是以下兩項功績。鰲拜的第一件大功勞,是他為大清開國所立下的軍功
。在清朝還在東北邊陲立國之時,鰲拜打贏了許多場關系到清朝前途命運的關鍵戰(zhàn)役,比如入關前數(shù)次擊退洪承疇圍攻錦州之戰(zhàn),入關后與大西軍作戰(zhàn),隨肅親王豪格斬張獻忠于四川。康熙晚年回憶鰲拜
康熙的子孫中
據(jù)說鰲拜被捕后
除了軍功卓著以外,鰲拜還有另外一項讓康熙不能殺他的功績
,那就是鰲拜對大清皇室的忠誠。說到忠誠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鰲拜都敢對康熙攘臂上前了,何來忠誠可言?事實上,鰲拜確對皇室忠誠,只不過忠誠的主要對象,是康熙的爺爺皇太極,以及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鰲拜是滿洲舊臣,在最開始
,就是跟隨太宗皇太極跑馬打天下的,鰲拜感念皇太極的舊主之情也最深,皇太極去世后,鰲拜為了保證皇太極的后代能夠繼承皇位,作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我們前面講過
,清太祖努爾哈赤生前,并沒有指定誰來作為他的繼承人,皇太極主要是因為手中握有八旗中的兩旗兵力,加上大貝勒代善的支持,才得以繼承皇位。而在皇太極在位時,有部分人是不太認可皇太極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的,其中就包括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弟多爾袞。皇太極去世后
,滿洲統(tǒng)治者們?yōu)檎l來繼承皇位產生過紛爭,當時多爾袞力量最強,一度有自立為帝的企圖。后來在一幫忠于皇太極的舊臣的抵抗下,雙方才達成妥協(xié),讓皇太極的幼子順治皇帝繼位。在這場權力斗爭中而順治皇帝登基后,多爾袞利用攝政王父的地位屢次打壓迫害鰲拜
,其中有三次差點將其誣陷至死。面對多爾袞的死亡威脅,鰲拜絲毫不為所動,一直沒有向多爾袞屈服。這也是后來多爾袞去世以后,順治皇帝非常信任鰲拜,并且在臨終前將他任命為輔政大臣之一的原因。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鰲拜對皇太極的忠誠,多爾袞很有可能已經(jīng)奪位,那也就輪不到順治和康熙來當大清的皇帝了。然而可惜的是,鰲拜的忠誠只是對皇太極個人而言
,并沒有轉化為對大清國的忠誠。到后來康熙皇帝繼位時,在鰲拜的眼中,康熙不過是自己孫輩的一個黃口小兒,以致于鰲拜擺不清自己的政治定位,倚仗著自己的功勞作威作福,一手造成了自己不得善終的結局。不過也確實因為鰲拜功勞太大,在整個大清朝找不到第二個人,讓他避免了被族株和處決的命運。? 康熙皇帝想必大家對他都不陌生
,在古代的皇權斗爭中,成王敗寇,對待競爭對手,往往都是斬草除根
?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家好
順治帝在臨終之時候十分擔心江山社稷
終于有一次康熙召見鰲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7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和珅貪污并不至死,嘉慶為什么還殺和珅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