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提起這首《虞美人》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寫的詞,李煜不是一個很好的國君,卻是一個好的詞人,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就是他在位期間,被宋太祖俘虜至汴京,南唐滅亡。
李煜是個文人,不是個政治家,在政治上沒有什么建樹,但是在文學上建樹很大,相應的在與后宮的玩法上也有了新高度。
李煜第一個皇后是大周后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十九歲時,入宮為妃,周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李煜得到大周后可以說找到了知己,與大周后如膠似漆,而且對大周后也是寵愛萬分。史書記載大周后“創(chuàng)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朶之妝,人皆效之?!贝笾芎髣?chuàng)立的服飾和發(fā)型打扮,為很多人效仿,可見大周后是多么得李煜的寵愛。
當然大周后并沒有紙醉金迷,大周后還是有追求的,大周后在音樂上也有所建樹,創(chuàng)作樂曲《邀醉舞破》、《恨來遲破》等。我們都知道盛唐時期的《霓裳羽衣舞》由于戰(zhàn)亂失傳了,而大周后尋找到了殘譜,用琵琶彈奏,于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于世。
可惜紅顏薄命,在音樂上這么有天賦的大周后只活了二十九年就去世了,而李煜也為此悲傷了很久,并創(chuàng)作了《昭惠周后誄》、《挽辭》以紀念大周后。
史書中也記載了大周后的另一個死因,在大周后生病期間,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也在宮中,大周后偶然見到了自己的妹妹,就問她你什么時候進來的,小周后年齡還小,不懂人情世故,就回答我已經(jīng)進來好久了,大周后很生氣,于是到死也沒有朝外,或許大周后是被氣死的。
大周后死后第二年,李煜的母親鐘太后也去世了,而李煜按制守喪,守喪期滿以后,由于后宮空缺了四年,加上小周后花容月貌,于是李煜立小周后為皇后。
小周后容貌美麗,神彩端靜,警敏有才思,李煜對她愛護有加,恩寵超過了大周后。那么小周后的一言一行也就代表了李后主的喜愛,于是也爭相模仿,據(jù)元朝脫脫所著的《宋史》記載:小周后癡迷綠色,她的衾枕帷幄、裙帶衣飾,乃至釵環(huán)珠寶、清供玩物,均為青碧。妃嬪宮女受其影響,都效仿小周后,爭穿碧色衣裳,并親自動手染絹帛。有一個宮女,染成了一匹絹,曬在苑內(nèi),夜間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濕。第二天一看,顏色卻分外鮮明,李煜與小周后見了,都覺得非常美麗。自此以后,妃嬪宮人都競相收取露水,以露水染碧為衣,號為“天水碧”。
可以說姐妹二人分別引領了發(fā)型和服飾的時尚,而且在野史中還有記載小周后被宋太宗強幸過,不過這都是野史記載,正史中并沒有記載,而從魯速看來這種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不大,以宋太宗這種政治覺悟這么高的人,不會因為這個事情而影響自己的皇帝大業(yè)的。
不過這個事情野史中有記載,還有好事的人畫下來來了,感興趣的人可以搜索《熙陵幸小周后圖》會有驚喜哦。
1、李煜并不是被囚禁,而是被軟禁,他還是可以和別人通信的,所以他的詞作可以傳出去。這個小周后的百度詞條里有記載。而且因為李煜的詩詞很有名,宋太祖并沒有禁止他的詞作外傳,只是被監(jiān)控、監(jiān)視。
2、小周后的百度詞條里說:
太平興國三年的元宵佳節(jié),各命婦循例應入宮恭賀。小周后也照例到宮內(nèi)去慶賀。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宮,過了數(shù)日,還不見回來。后來回來才說明是被宋太宗給侮辱了。 這個太平興國三年就是公元979年。
3、李煜的后代歷史記載的有兩個,長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懷獻王仲宣 。次子仲宣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公元961-963)。
李仲寓 字叔章 南唐后主李煜長子,初封清源郡公,國亡北遷,宋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居后主喪,哀毀逾制,太宗臨朝,遣使勞問,終喪,賜積珍坊第一區(qū),久之,自言族大家貧,求治郡,拜郢州刺史,在郡以寬簡為治,吏民安之,淳化五年,八月,卒,年三十七,子正言好學,早卒,于是后主之后遂絕,初,江南聞后主兇問,父老皆巷哭,及是,其嗣續(xù)殄絕,遺民猶為之興悼云。
說明李煜絕后了。
4、小周后30歲并不老,古代宮廷里的女人很會保養(yǎng)的,30歲看起來估計也就和二十四五差不多,而且小周后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女,且小周后是才女,在那個時代屬于極品美女,而宋朝宮廷里面的女人雖然也有美女,但是和極品美女還是有差別的。再說了,家花不如野花香,別人的老婆,玩起來才XX,所以小周后才會被宋太宗給那個了。
以上自己意見。
首先更正一下,強占李煜皇后的不是趙匡胤,而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強占小周后完全是因愛生恨,就是為了羞辱她。
李煜原本是小周后的姐夫,小周后與大周后相差八歲,有這么一個傳說,在小周后沒有進宮前,也就是還沒有成為皇后的小周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和趙光義相識,趙光義對小周后那是一見傾心,但是趙光義只是一介武夫,而且人長的又黑又胖,出身名門的小周后根本看不上他。
大周后生病,小周后進宮探望姐姐,與姐夫李煜相識,李煜長得一表人才,而且學識過人,非常契合小周后的擇夫標準。李煜也和這個妻妹興趣相投,二人日久生情,李煜還特地將二人初見的那幕寫成了詞,大周后死后,李煜就立了小周后為后。
但是命運弄人,李煜是個好詩人和好丈夫,但不是一個好皇帝,沒有多久,就成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階下囚,但是趙匡胤也沒有難為他,改封他為違命侯,可沒有多久,趙匡胤突然離世,皇位又傳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手中。
這趙光義本就是一色魔,而且沒有任何的廉恥,現(xiàn)在小周后落入他的手中,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趙光義一次又一次的召小周后進宮,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讓小周后重復與李煜初見的場景,再一次又一次的強幸小周后。
這都不算完,趙光義又突發(fā)奇想,一次準備強幸小周后時,竟然讓畫師將其當時場面畫下來,小周后不從,趙光義竟然讓幾位宮女按住小周后的手腳,終于完成了熙園強幸小周后。
昭惠國后周氏,小名娥皇,通史書,善歌舞,尤工琵琶……”這里的周氏便是李煜原來的皇后,習稱大周后,小周后即是她的妹妹.
二女取舜帝二妃的娥皇女英名為小號.一名薔,一名薇. 李煜18歲娶娥皇為妃,娥皇既美麗又是才女,深得李煜寵愛。二人過著奢華綺麗的享樂生活。李煜即位后。封娥皇為國后,二人感情甚篤。公元964年,李煜次子仲宣年僅四歲得疾而夭,當時大周后也已經(jīng)病得非常重了.大周后病篤之際,其妹女應奉詔來宮中侍疾,與李煜產(chǎn)生了愛情。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蹦懙氖抢铎吓c小周后的偷情生活。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寫下《更漏子》等多首詩文以表達哀情,詞義悲凄,催人淚下。大周后病歿后,李煜與其妹女英正式完婚,封為國后,史稱小周后。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當然她是一個資質(zhì)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jù)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diào),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盃€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shù)千言,皆極酸楚。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zhì)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這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diào)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該感謝她的。
975年,也就是太祖開寶七年,,北宋向南唐發(fā)動了全面進攻,趙終于派大將曹彬率軍攻略南唐。由宣徽南院使曹彬率領的部隊沒有遇上什么強有力的抵抗就把金陵攻克了下來。李煜為了不使金陵成為涂炭戰(zhàn)場,按照宋兵的要求,率領王公后妃、百官僚屬在江邊碼頭集結(jié),登上宋船北上。數(shù)月后,李煜來到開封,朝覲趙匡胤,得到了一個帶有極大侮辱性的封爵“違命侯”,還要違心叩頭謝恩,高呼萬歲。為了后唐百姓,他肉袒而出城投降,以換取百姓平安,這份勇氣還是值得贊賞的,在最后時刻,李煜終于做了回有骨氣的大男人。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巨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李后主寫罷降表,寫下這首沉痛的破陣子,被押解北上汴京。祖上傳下來的江山斷送在自己手里,李煜理應愧對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對列祖列宗,愧對錦繡山河,愧對黎民百姓,而李后主卻是垂淚對宮娥,可見其性情。趙匡胤對這樣的后主也無可奈何,他對后主說:“你屢次違抗我命令,就封你為‘違命侯’吧!”。小周后被封為鄭國夫人,又賜予他們汴梁城府邸,兩人住在那里,倒也受盡優(yōu)待,作了高級亡國奴。李后主被封為違命侯,過著長吁短嘆的凄寂日子,好在尚有小周后相伴,總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就當自己活在夢里罷,或者說是以往的榮華富貴都是黃槐一夢罷!于是寫下了《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就在這年冬天,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光斧影”中,在萬歲殿不明不白地崩駕,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稱帝為宋太宗,改元“太平興國”。當年十一月,他廢除掉李煜的爵位,由違命侯改封為隴西郡公。“違命侯”,改封“隴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著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他常常用言語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難堪。盡管他面對太宗的羞辱還要強顏歡笑,而內(nèi)心卻感到無限的傷痛。
李煜在位時的宮女慶奴,在城破之時隱身民間,現(xiàn)在已做了宋廷鎮(zhèn)將的妾侍;她不忘舊主,帶了封信前來問候。李煜見了慶奴的信,愈覺哀感,便將心中的哀怨寫在書信,其中有“此中日夕只以淚眼洗面”一句。太宗差來監(jiān)視的人,暗中去報告太宗。太宗看了信,便勃然變色道:“朕對待李煜,總算仁至義盡了,他還說‘此中日夕只以淚眼洗面’,這明明是心懷怨望,才有此語。”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小周后跟他降宋后雖然被封為鄭國夫人,但李煜卻連自己皇后也無力保護。
太平興國三年的元宵佳節(jié),各命婦循例應入宮恭賀。小周后也照例到宮內(nèi)去慶賀。不料小周后自元宵入宮,過了數(shù)日,還不見回來,李煜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在家中恨聲嘆氣。走來踱去,要想到宮門上去問,又因自己奉了禁止與外人交通并任意出入的嚴旨,不敢私自出外,只得眼巴巴地盼著小周后回來。一直至正月將盡,小周后才從宋宮中被放出來乘轎回歸府邸。 李煜如獲至寶,連忙將花容憔悴的小周后迎入房中,賠著笑臉,問她因何今日方才出宮?她卻一聲不響,只將身體倒在床上,掩面抽泣。李后主一見料定必有事故,但見小周后正在哭興之上,不敢再追問,只怕更傷美人。待到夜間行將就寢,李煜悄聲地向小周后細問情由。小周后終放聲痛哭,大罵李煜之聲遠聞于墻外:“你當初只圖快樂,不知求治,以致國亡家破,做了降虜,使我受此羞辱。你還要問什么?”李煜頓時什么都明白了,只得低頭忍受,宛轉(zhuǎn)避去,心虛得一言也不敢出口。這就是宋人王在《默記》中說的:“李國主小周后,隨后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shù)日,而出必大泣,罵后主,聲聞于外,后主多婉轉(zhuǎn)避之”。
原來趙匡義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他表面上優(yōu)待李煜,其實早看上了生得花容月貌、美色冠絕天下的小周后。那日進宮,朝賀太宗及皇后,眾命婦各散歸。太宗卻暗使太監(jiān)假皇后口諭要小周后留下磋商女紅,把她留在內(nèi)宮。小周后信以為真,只滿心歡喜在內(nèi)宮候召。誰知當晚卻等來急不可耐的宋太宗,逼著她先是陪宴侍酒后又要強擁她入帳侍寢。小周后被騙留宮被逼侍酒本已違意,又怎肯給那個長得又黑又肥的宋太宗玷污了自己那只屬于李煜的清白之軀,是故拼死相抗。怎奈女子力弱,又酒后手軟;太宗又乃一介武夫,性情正起。毫無羞恥的太宗還生怕不易得手,竟喝命數(shù)名宮女代為強抓住小周后并去其衫裙,終公然在眾宮女面前強幸了辱淚滿面如梨花帶雨的小周后。只憐了小周后一生兩次分別被兩朝皇帝騙誘入甕后霸王硬上弓得手,第一次被騙不經(jīng)意找到了真愛,第二次被騙卻是她此生最大的噩夢和恥辱。從元宵佳節(jié)進宮,至正月將盡,宋太宗方才戀戀不舍放小周后出來。一連半個多月中,那廝一直粘著小周后,行則并肩,寢則疊股。小周后夜夜受盡非人的折磨。宋太宗自逼幸了周氏,本極不愿放她回去,只是恐怕留在宮中,要被臣下議論,所以暫時忍耐,任憑周氏重歸私第,以圖再謀另策。已然知道一切后,李煜長嘆一聲,仰天流淚。優(yōu)柔寡斷的李煜除了逃避和忍耐之外再沒有別的辦法。他躲著不敢見妻子,待其心情平和后才抱緊她失聲痛哭,同時一首又一首地填寫思念故國的詞曲,即是表達喪國之痛又寄托愛妻受侮辱之恨的詞曲。這些充滿亡國之痛的詞賦傳遍了江南,廣為南唐故國百姓傳唱,每唱一遍,對故國的思念和舊主的眷戀便加了一分: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自此嘗到甜頭的宋太宗常以要皇后與眾命婦磋商女紅或賞花為名,強召小周后及眾命婦一起入宮。聞名于天下的絕色美人小周后入宮“參拜皇后”的之后,宋太宗都要將她多“挽留”在宮中好幾天。淫邪的宋太宗不滿足于只在逢年過節(jié)強幸小周后,他想到了一個在沒機會和借口召小周后入宮的時節(jié)仍可以直觀地意淫美人的變態(tài)主意:事先召來數(shù)名宮廷御用畫師如此這般一番,等有機會召來小周后入宮前,使他們躲在宮緯之后——趙光義要讓他們把現(xiàn)場描繪下來!然而以往無人在側(cè)時小周后為了李后主而屈辱求生尚可半推半就,當此次行將就事時她發(fā)現(xiàn)竟然有數(shù)名山羊胡子老頭從宮緯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探頭出來現(xiàn)場寫生時,僅存的一丁點可憐的自尊爆發(fā)出來,一腳蹬開宋太宗,驚恐萬狀地躲入龍床后。任宋太宗怎么威逼利誘她死活都不肯再就范。宋太宗強推力按仍無法得手,惱怒之余竟又喝來數(shù)名宮女代為強抓住小周后,終又強幸之并使完整畫師錄下過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情.色畫之一《熙陵幸小周后圖》,“熙陵”是指宋太宗,因為他死后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元人馮海粟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泵魅松虻路凇度f歷野獲篇》中描述這幅作品說:“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黑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額不勝之態(tài)?!币κ逑椤兑娭痪帯吩疲骸坝鄧L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粉本(即水粉畫),“后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后,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后。后閉目轉(zhuǎn)頭,以手拒太宗頰?!?
小周后一被召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儷,咫尺天涯,難以相聚。小周后雖恨李煜無能使自己受苦,但畢竟是多年恩愛夫妻且現(xiàn)今寄人籬下共患難,也只有認命了。小周后每次人宮歸來,都要撲在李煜的懷中,向他哭訴宋太宗對她的無恥威逼和野蠻摧殘。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滿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著小周后那充滿屈辱和痛苦的淚眼,唉聲嘆氣,自慚自責地陪著她悄悄流淚。還能有什么辦法?他深為自己無力保護愛妻的身心而內(nèi)疚,更對宋太宗的殘忍而憤恨。但這個時候,南唐君臣眾人的命運操縱在他人手里,李煜對親人遭受的這種難以啟齒的凌辱也就無能為力了。他除了強忍心靈深處創(chuàng)傷的劇痛,長時間同小周后抱頭飲泣之外,只有強壓怒火,加以回避。每次小周后應召人宮,李煜就失魂落魄,坐臥不寧,徹夜難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顧盼的可愛形象,總是如夢似幻般地縈繞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悵無言,倚枕遙望宮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響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歸的腳步聲。他趕緊起身,憑窗環(huán)顧深院,卻不見小周后飄飄欲仙的倩影,只有滿地落紅。隨手拈筆,即成一首《喜遷鶯》: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倚。
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鶯啼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李煜是個書呆子,他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感情,卻任由它流露,他對故國的思念終于讓太宗起了殺機,趙光義深知李煜才華實在過人,隨著那些動人心弦的詞話四處流轉(zhuǎn),有李煜在一天,南唐故地的人心就不安穩(wěn)一天。 昔日的南唐宮人慶奴與李煜感情很好,雖然此時慶奴已為宋將軍侍妾,但仍對后主念念不忘,經(jīng)常用書信傳遞詢問關心后主的生活,而后主也在回信中傾訴自己的痛苦,這被趙光義知道了,越發(fā)想殺后主。
2008-8-14 13:30 回復 逍遙031 0位粉絲 7樓不久,宋太宗派南唐舊臣徐炫去看望李煜,李煜對徐炫態(tài)度非常的冷淡,坐下也不說話,這是因為當初徐鉉張洎在后主面前排斥潘佑李平,說了些潘李的危險舉動,李煜膽小,便先將二人打入牢獄,二人于是憤而自盡。李煜對此一直深深自責,過了很長時間他才嘆息說:“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炫無奈,立即告辭回去,將情形如實報告給了宋太宗,宋太宗這是已是決定殺李煜了。 從金陵的安富尊榮的享樂生活,到開封的蕭索凄涼,李煜和小周后滿腔都是悲憤和怨恨。
終于又到了七夕之夜,978年的乞巧節(jié),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歲誕辰。大家為李煜拜壽,她們在庭院中張燈結(jié)彩,備置幾案,擺上酒食瓜果。這天月色朦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無比茫然和凄涼。酒過三巡,淪落在異鄉(xiāng)受人凌辱到幾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對不堪回首諸多往事的苦思苦戀,李煜回憶在以前的歌舞歡飲,回憶在江南的時節(jié),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歡飲?,F(xiàn)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比似囚犯,只少了腳鐐手銬,好生傷感,觸動愁腸,一齊傾瀉出來。先填一闋憶江南的小令: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記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填完之后,胸中的悲憤,還未發(fā)泄盡凈。他看著日漸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經(jīng)的帝王才子風花雪月的生活,想起曾經(jīng)給予自己無限快樂的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為亡國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國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國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無窮無盡的愁恨,就像泛著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滾激蕩。閑居在賜第里面,連服侍的宮女,也只剩了兩三個人;其余心愛的嬪妃,死的死,去的去,一個也不在眼前,便又觸動愁腸,胸中的悲感,一齊傾瀉出來,那些痛苦的,快樂的記憶匯到一起,決定再填一闋感舊詞,終于用這首詞道出了自己無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緒,由此也誕生了詞史上最感人,成就也最高的千古絕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周后忽從里面走出,向李煜說:“你又在這里愁思悲吟了,現(xiàn)在雖然背時失勢,也須略略點綴,不可如此悲怨!況且隔墻有耳,你不過懷思感舊。外人聽了,便疑是缺望怨恨了。從古至今,以詩詞罹禍的,不知多少!你我處在荊天棘地之中,萬再不可以筆墨招災惹禍了?!崩铎蠂@道:“國亡家破,觸處生愁,除了悲歌長吟,教我怎樣消遣呢?”小周后道:“你越說越不對了,時勢如此,也只得得過且過,隨遇而安,以度余生。從前的事情,勸你不必再去追念罷!今天小菜幾樣,薄酒一壺,且去痛飲三杯,借澆塊壘?!辈挥煞终f,拖了李煜直入房內(nèi)。李煜見桌上擺著幾樣肴饌,倒還精致,便舉起杯來,一飲而盡道:“今日有酒今日醉,遑顧明朝是與非,我自來汴之后,將卿的歌喉也忘記了,今日偶然填了兩闋詞,卿何不按譜尋聲歌唱一回呢?”小周后道:“我已許久不歌,喉澀得很,就是勉強歌來,也未必動聽,還是暢飲幾杯,不必歌罷?!崩铎夏睦锟弦?,親自去拿了心愛的玉笛,對周氏道:“燒槽琵琶,已是失去,不可復得,待我奏笛相和罷。” 周氏本來不愿唱,因為李煜再三逼迫,推辭不得,便將《虞美人》一字一字依譜循聲,低鬟斂袂,輕啟朱唇唱起來。李煜乘著酒興親自吹著玉笛相和。雖然一吹一唱,并無別的樂器,相和迭奏倒也宛轉(zhuǎn)抑揚,音韻凄楚,動人心肺。
人物生平
后小14歲,大周后與李煜成婚時,小周后年僅5歲,因為親戚關系,小周后常出入內(nèi)宮,深得鐘太后喜愛。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因病與世長辭,中宮空缺;次年九月,鐘太后去世,李煜按制守喪。開寶元年(968年),李煜服母喪期滿,因皇后之位空缺已有四年之久,便商議立小周后為國后。李煜命太常博士陳致雍根據(jù)古今禮制,統(tǒng)辦婚禮儀式,又命學士徐鉉、史官潘佑參與修訂,由文安郡公徐游評論異同。徐游對潘佑的意見甚為合意,李煜就詔命按其禮置辦。十一月,李煜立小周后為國后。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小周后與后宮群臣等四十五人,隨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李煜為違命侯,封小周后為鄭國夫人 。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小周后悲哀不自勝,不久亦與世長辭。
人物評價 龍袞:(小周后)美姿容。
馬令:①(周)宗娶繼室生二女,皆國色,繼為國后。②后主繼室周氏,昭惠之母弟 (按:當為“女弟”之誤) 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
軼聞典故
小周后與后主日夕研究,將茶乳做片,制出各種香茗,烹煮起來,清芬撲鼻。李煜將外夷所出產(chǎn)的芳香食品匯集起來,或烹為肴饌,或制成餅餌,或煎做羹湯,皆芬芳襲人、入口清香。李煜對于每種肴饌,親自題名,刊入食譜。命御廚師將新制食品配合齊全,備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宮赴筵,名叫“內(nèi)香筵”。
馬令還進一步考證,認為李煜詞“i襪步香階,手提金繡鞋”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即為描繪與小周后的幽會之作。明人陳耀文編輯《花草粹編》時,據(jù)馬令之說,將李煜的三首《菩薩蠻》添加題目“與周后妹”;清人沈雄編寫《古今詞話》時,亦說:“昭惠感疾,周后常留禁中,故有'來便諧衷素','教君恣意憐'之語?!?/p>
注:王《默記》原文云:龍袞《江南錄》有一本刪潤稍有倫貫者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后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shù)日而出,必大泣罵后主,聲聞于外,多宛轉(zhuǎn)避之。
據(jù)《宋史·藝文志》有“徐鉉、湯悅《江南錄》十卷 、龍袞《江南野史》二十卷”,《江南錄》并非龍袞著寫,且王所引為“刪潤稍有倫貫者”(即有刪改潤色的版本)。鄭文寶曾親事后主,他認為《江南錄》一書“事多遺落、無年可編,筆削之際、不無高下,當時好事者往往少之”,在其所撰《江表志》、《南唐近事》二書中亦找不到“周后罵后主”的只言片語。至于《江南錄》原書,因早已散佚,遂無從查證。
1、第一種可能,王所引《江南錄》,為徐鉉、湯悅版本。徐鉉和湯悅均為南唐舊臣,據(jù)《宋史》載,《江南錄》原書名《江表事跡》,系趙光義下詔編修,即所謂“官方史書”,且史載徐鉉忠臣李煜,其奉詔所撰《吳王隴西公墓志銘》,對李煜為人贊賞有加,以常理推斷,趙光義強幸小周后之事,斷然不會出自此書。
2、另一種可能,王所引《江南錄》,實為龍袞《江南野史》之誤?!督弦笆贰肪砣行≈芎笕雽m爭寵逸事,但并無趙光義強幸小周后的任何記載。值得注意的是,《江南野史》有語云“初從謙奉使宮口,質(zhì)而不返其妃每哭詣,后主無以計,每聞使至,必避之而已”,此句與《默記》所載極為相似,或為王所引之本源。
后人據(jù)此創(chuàng)作有《熙陵幸小周后圖》,明人沈德符曾言見過此畫,并說“此圖后題跋頗多”;姚士亦說曾見過此畫的粉本(記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但所謂“太宗強幸小周后”,只見于少部分野史,于正史并無明確記載,故此畫更不足為訓。
史料記載 北宋·龍袞《江南野史》卷三
北宋·馬令《南唐書》卷六
南宋·陸游《南唐書》卷十六
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家庭成員 父親:周宗,字君太,廣陵人,烈祖李c時官至侍中;李Z繼位后,頗受禮遇,以司徒致仕。
丈夫:李煜,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國主。
姐姐:周娥皇,周宗長女。李煜繼位后冊封其為國后,史稱大周后。
藝術(shù)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83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秦檜之死岳飛死后秦檜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