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攻城當炮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的攻城戰(zhàn),都是士兵扛著梯子登城攀爬,最先登城的士兵不是被守城士兵射殺或砸死,便是從梯上跌落摔死,受影視劇的誤導,很多人會誤以為攻城戰(zhàn)中第一批登云梯的士兵肯定是送死的炮灰,進而很好奇,為什么會有士兵甘愿第一個爬云梯,當炮灰呢?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城池攻防戰(zhàn)遠比這個立體和復雜的多。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古代戰(zhàn)爭中最不得已的選擇,因為這個攻城戰(zhàn)不僅傷亡大,更重要的是需要滿足的條件非常多。第一個條件是兵力要求,《墨子》曾經(jīng)專門論述過:4000人防守的城池,就需要10萬人的兵力才能攻打;
第二個條件是器械要求,古代攻城可不是到了城池腳下,然后由士兵扛著梯子攀爬這么簡單,這是讓士兵去送死,當然,士兵也不傻,不會這么一波一波的去白白送死。所以,古代但凡決定攻城,軍中必須配備懂得制造攻器技藝的軍匠,以及城池周圍有符合制造攻城器械的樹木。
北宋名將劉昌祚在與西夏打靈州之戰(zhàn)時,就因為靈州稱附近的樹木皆細小樸拙不可用,而他軍中又沒有工匠,結(jié)果總兵力達30萬宋朝遠征軍,只能枯坐城外,選擇圍而不打,最終被對方絕地反擊。
同樣,與西漢打了幾十年仗的匈奴,史書中匈奴寇邊的記載比比皆是,但卻幾乎沒有匈奴攻克西漢城池的記錄,匈奴抄掠的往往是西漢沒有城墻的鄉(xiāng)野,西漢陣亡或失守的邊郡,也都是因為主動出擊所導致,而并非匈奴攻克的。韓安國守漁陽時,只有700殘兵,但靠著城池,匈奴騎兵也是無可奈何。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古代是不會輕易發(fā)動攻城戰(zhàn)的,特別是缺少攻城器具的情況下。
那么當攻城條件具備之后,也還是得有士兵第一個登城吧,那么這個時候這名士兵心理是怎么想的呢?又或者說他為什么愿意第一個爬上云梯呢?
第一,沖在第一個不一定會死。上文提到,如果純粹讓士兵上去堆人頭,再忠誠的士兵也不會這么白白送死。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攻城器械登場了,古代的攻城戰(zhàn)非常立體,可以說是海陸空作戰(zhàn)。首先,高處會有臨車或修建土臺對城池進行居高臨下的火力壓制,而城門正面則有尖頂木驢沖撞城門,城池地下,則會挖掘地道通向城內(nèi),在城池遠處,則會有遠程重型投射武器發(fā)石車。
在這種立體打擊之下,城池的防御力量會被大大分散,這個時候通過云梯登城的士兵才會登場,而他們所受到的火力攻擊其實是有限的,這個時候士兵就會有僥幸心理,畢竟攻城的人那么多,城上的守軍怎么會碰巧打到我呢?
比如劉邦打下邑和嚙桑時,第一個登城的是周勃,而打濮陽和城陽時,第一個登城的是樊噲,這哥倆后來不也活得好好的嗎?可見,第一個登城的,不一定會死。
第二,首登有重賞。除了給士兵活的希望,還需要給士兵發(fā)達的美好愿景。自古攻城戰(zhàn),對于登城的士兵都是不吝重賞的,第一個登城的,往往會從士兵直接提拔為校尉,即使不幸戰(zhàn)死,自己的家人也會得到豐厚的賞賜。唐高祖李淵手下有位叫張士貴的士兵,因為登城有功,直接被賞賜奴婢80人,金銀不計其數(shù)。
第三,將軍會做榜樣。光讓士兵送死,那可不行,所以,很多情況下,帶隊第一個登云梯的,其實是做將軍的。比如趙匡胤打太原時,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袁州刺史石漢卿等多名戰(zhàn)將,都被流矢射死。將軍都沖在前面了,士兵自然也會跟著沖的。不沖?不好意思,后邊有督戰(zhàn)隊。
在戰(zhàn)爭面前,人的生命是渺小的。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人知道攻城戰(zhàn)有多么危險和艱難,那么,為什么還要第一個上去送死呢?第一,既然被安排要率先攻城,如果后退可能被殺死。第二,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和其他軍功比起來,攻城戰(zhàn)第一個上去的會有很多獎勵。
一、攻城戰(zhàn)第一個上去的都是誰在古代比較常見的就是?攻城戰(zhàn)?,在歷代諸多作品中都有關(guān)于?攻城戰(zhàn)?的描述,和電視劇里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攻城戰(zhàn)?是非常艱苦卓絕的,在以刀箭為主要兵器的古代,城墻成為防護城池的重要戰(zhàn)備設(shè)施,所以,會有很多頂尖的防護舉措,不是那么好攻打的。《墨子》中有記載稱,眾人駐守的城池,需要十萬人才能攻打下來,足見攻城戰(zhàn)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如果第一個沖上墻頭的話,面臨的是刀刺、石頭砸、推梯子。凡人不是神仙,一不小心就會殞命。這些士兵們也不傻,那么,為什么還要做第一個上去的人呢?因為如果自己被軍隊領(lǐng)兵打仗的人指定攻城的話,是不能后退的,如果后退要受到很重的懲罰,多半是要殺頭的。此外,軍隊對攻城戰(zhàn)第一個上去的人有很重的獎勵,自然會有人冒著危險上前。
二、攻城戰(zhàn)第一個上去的人真的是去送死嗎?如果從送死程度來看的話,攻城戰(zhàn)第一個上去的人面臨的危險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不上去,下來后會被軍隊管理者殺死,反正怎么也是死,只能硬著頭皮上了。而如果能在攻城站中留下性命的話,獲得的獎勵是比較豐厚的。
根據(jù)記載顯示,在唐朝時第一個登城的人,賜奴仆,絹匹千余;在明朝的時候,如果第一個登城,賞銀達到千兩。有人用當代的物價水平換算了一下,賞銀五千兩相當于賞賜人民幣三百萬元。而除了這些黃金白銀、絹匹、奴仆的獎勵,有些朝代還會讓這些人加官進爵,享受無上的尊崇。
而之所以古代對攻城戰(zhàn)這么看重,是因為城墻比較高,第一個登上去的人兩軍都能看到,這對兩軍士氣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可能決定著整場戰(zhàn)役的最終結(jié)果,所以,第一個登上去的人是比較重要的,即便是在當代,類似的軍功受到的獎勵也是比較多的。
這是有好幾個原因的,首先就是這是被上級給安排好的,這些沖在前面的士兵只能執(zhí)行。士兵在進入軍營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學會服從命令,如果不服從的話,輕的就是杖打幾十大板,嚴重的話就是威脅到生命。其次就是站在第一排這是有個很大的優(yōu)勢的,戰(zhàn)利品是可以首先獲取的,同時也是最容易登上城樓的,最后就是站在第一排的戰(zhàn)死率是極低的。
古代打仗講究陣法,而平常練兵也練的是士兵的服從性,畢竟普通士兵只有跟著號令前進后退,才能不輕易被對方或者被己方的督戰(zhàn)隊殺死。當年孫武在用宮女和妃子給吳王演練軍陣時,斬殺了吳王的兩個寵妃,目的就是讓士兵絕對服從。古代有連坐之法,如果因為不服從軍令被處死,家人也會遭受連坐之刑。
第一排士兵雖然性命很容易丟掉,但是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可以最先拿到戰(zhàn)利品。戰(zhàn)爭中往往事第一排的人最有可能先登上城樓。歷代戰(zhàn)爭中的都有等級分明的軍功制,最先登上城樓或者是先拿到戰(zhàn)利品的人,在戰(zhàn)后論功行賞的時候往往是被重賞的那個。
在古時候打仗,大多都是通過箭或者弩,所以這樣遠程射擊的武器,一定都是先射傷后排的士兵,而站在最前排的士兵手里都會有盾牌,也會對他們起到保護的作用。戰(zhàn)場上當然是首領(lǐng)站在部隊的最后,而普通的士兵站在前排,再加上當時每個戰(zhàn)爭都對有一直督戰(zhàn)隊在軍隊的后方監(jiān)督者,誰往后退就會殺了誰,士兵們也不傻,向前沖是死,退縮也是死,倒不如沖在最前面,死的光榮一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8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