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漪房
,又稱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
,傳說有曰:漪
、猗房
、漪房
,現(xiàn)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
,竇氏出身貧寒
,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
,卻不幸墮河而死
,遺下三個孤兒,漢初
,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
,竇氏年幼應(yīng)召入宮。公元前195年
,高祖劉邦駕崩
,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
,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
, 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
竇氏因家在清河
,離趙國近
,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
,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
。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
。她于是去了代國
。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國后
,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恒喜歡
,先與其生長女劉嫖(館陶公主),后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漢景帝)和梁王劉武
。竇后幫助劉恒成就了“文景之治”
。她以善德服天下人。一生都為了他人
,忘懷自己的得失
。

漢朝皇后竇漪房
竇皇后生病,失明
。公元前157年
,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
,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
,史稱:竇太后。竇太后過于溺愛幼子劉武
,賞賜不可勝數(shù)
,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
,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
,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
,不僅同輦進出
,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將江山付托
。
初元三年(前154)
,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
,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
,把皇位傳給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眲⑽淇谏限o謝
,內(nèi)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
,后被竇嬰急阻
,才作罷。過后
,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
,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
。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
。但同時也為日后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
。
其侄大將軍竇嬰
,平七國亂,封魏其侯
。文帝崩后
,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
彭祖封為南皮侯
,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xué)。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
,并推尊其學(xué)說
,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
。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
,轅固生不識時務(wù),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
,沒什么道理
。”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
?”話中譏諷儒教苛刻
,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
。轅固生一聽想轉(zhuǎn)身就走
,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
。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
,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
,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
。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
,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后
,太皇太后聞他好儒
,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yù)朝政
。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
,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
。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
,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
,設(shè)明堂辟雍
,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
,還建議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
。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
,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
、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
,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
,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竇漪房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
在竇漪房當上皇后的時候
,她都不忍心回憶她的童年往事。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莫過于此。已經(jīng)榮華富貴的她卻無法與自己的雙親共享
,每每想到這一點
,她都心懷愧疚,潸然淚下
。其實
,這又怎能怪她?
竇漪房是一個孤兒
。
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亂世
,再加上連年的天災(zāi),竇家生活的困頓已經(jīng)達到了極限–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
,有時候一連兩天沒有任何東西吃
。
竇漪房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當哥哥弟弟們哭著鬧著說肚子餓要吃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
,默默地忍受
。
爹娘問她肚子餓不餓,她總說不餓
,其實她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很有忍耐力的孩子
,這種性格與她日后成為皇后有很大關(guān)系
。
爹感動得熱淚盈眶,撫摸著竇漪房的頭
,說要出去為他們找吃的
。
莊稼旱死了,飛禽走獸跑完了
,野菜挖盡了
,野果采光了,不得已
,竇漪房的爹決定去大山深處的一個深淵
,那里因為地勢險要很少有人敢去,他去那里做什么呢
?釣魚
。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
悲劇發(fā)生在釣完魚的返家途中
,竇漪房的爹沿著陡峭的懸崖攀登,抓在手中的一塊石頭突然滑落
,一腳踩空
,竇漪房的爹直直地掉進了萬丈深淵,葬身魚腹
。
當竇家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
,全家痛哭,竇漪房的爹的去世對這個破敗不堪的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疾病纏身的母親支撐了幾年
,也終于熬不下去了,含恨離世
。
現(xiàn)在
,只剩下竇漪房和她的兄弟三個相依為命了,竇漪房排行老二
,有一個哥哥
,還有一個小弟弟
。
哥哥弟弟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她卻沒有哭
,只是默默地流淚
,她在心里暗暗地發(fā)誓,要挑起生活的重擔
。
為了生活
,為了能夠讓哥哥弟弟吃飽,竇漪房賣身為奴
,為一個財主打零工
,什么活都得干,一天下來精疲力竭
,但當她看到哥哥弟弟吃飯時狼吞虎咽的樣子
,她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
而這時候
,竇漪房自己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姑娘
,放到現(xiàn)在,還是溫室里的花朵
,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
。
命運就在竇漪房十三歲的時候發(fā)生了改變。
劉邦已經(jīng)打下了江山
,飽暖思淫欲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于是廣招天下美女
,美其名曰:充實后宮
,以顯示大漢江山的繁榮富庶。說白了就是供他老人家無聊的時候消遣
。
說是選美
,其實沒有選,就是一個字:搶
。
神氣活現(xiàn)的選美官像是鬼子進了村
,走到哪哪里哭成一片。選美官看見稍微長得有幾分姿色的姑娘
,不容分說
,強行帶走。不愿意去皇宮的
,如果你有銀子還好說
,賄賂一下選美官,就把你放了。如果沒有銀子
,除了哭泣毫無辦法
。但這時候女人的眼淚是沒有用的,那些選美官的心腸比鐵石還硬
。
竇漪房以及她的哥哥弟弟
,還有村子里的父老鄉(xiāng)親,誰也不會認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是一場幸運
,只會認為是一場厄運
。
在井邊打水的竇漪房被選美官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困頓并沒有磨去她天生的麗質(zhì)
,她被抓走了
。竇漪房當然拿不出銀子來賄賂選美官,但她也沒有大哭大鬧
,少年早熟的她知道事已至此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她只是懇請選美官讓她見哥哥弟弟最后一面
。
選美官看在竇漪房確實是個美女的分上
,動了惻隱之心,答應(yīng)了她
。
哥哥勸她逃走
,她說不,為了能讓哥哥弟弟吃飽穿暖
,她甘愿進宮
,然后把每月的月錢寄回來。
寫到這里
,納蘭秋真為竇漪房叫屈
,她的哥哥是干什么吃的?是飯桶嗎
?后來也證實
,竇漪房的哥哥確實沒有多大的出息,只會沾妹妹的光
。
這一別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次見面
,也許永遠也回不來了,堅強的竇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和淚水
,和哥哥弟弟抱頭痛哭
。
對于年幼的小弟弟,竇漪房更是割舍不下
,她最后一次為弟弟洗了一次頭
,最后一次為弟弟做了一頓飯,看著他吃完,才在選美官的催促下
,三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家鄉(xiāng)
,離開了哥哥弟弟。
一入宮門深似海
,也許那時候的竇漪房無法有這樣的體會
,那時候的她,只是不愿意離開她的親人
。我們常常說
,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但對于古時候的女人來說
,更多的是被命運扼住自己的咽喉
。竇漪房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只不過扼住她咽喉的不是厄運
,而是幸運
。
按照規(guī)定,新進來的宮女要驗身
,本來這等煩瑣的事情是不用皇后出面的
,但作為后宮之主的呂雉不想再看到第二個戚夫人,于是所有的宮女必須先過了她這一關(guān)
。
呂雉把姿色最好的宮女截住
,直接留在了自己的宮中,充當各種各樣的雜役
,把一批次貨假惺惺地送給了劉邦
,當然這些次貨劉邦是看不上的。
這樣
,竇漪房連劉邦的面都沒見上
,就直接做了呂雉的侍女。這對大多數(shù)渴望被皇帝寵幸的宮女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對竇漪房來說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她可沒有什么當皇后的野心,她只不過想掙點銀子
,好供哥哥弟弟衣食
。
接下來的日子,竇漪房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侍女
,她也聽聞了呂雉的厲害之處
,不敢有半點差池。她的心靈手巧
,她的善解人意
,她的細致周到,和呂雉相處久了,呂雉也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丫頭
。
竇漪房也奇怪
,宮女們都悄悄地說呂雉如何的惡毒,但她卻并不覺得
,覺得呂雉最多只是脾氣暴躁了一點
,沒干什么十惡不赦的事情,有時候還發(fā)現(xiàn)呂雉行善
,比如釋放一些思鄉(xiāng)心切的宮女回家
,并給足夠的盤纏。對竇漪房
,呂雉也時不時賞賜她一些東西
,這一切在竇漪房看來,呂雉這個娘娘并不像別人所說的那么壞
。
這只能說明
,人性是復(fù)雜的,呂雉對某些人來說也許是魔鬼
,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成了天使
。
呂雉常常告誡竇漪房,女人要安分守己
,要有自知之明
,要做自己該做的事
,不要越軌
,不要異想天開,宮女就要做宮女的事
,你是妾就別想著做妻
。
竇漪房就這樣在呂雉身邊波瀾不驚地過了幾年。
巨大的喪鐘在宮中響起
,劉邦駕崩了
。
宮女們哭哭啼啼,不知道今后的命運會如何
。
這時候呂雉開始飛揚跋扈
,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劉邦的兒子們送到他們各自的封國,她好獨掌大權(quán)
。
當時劉邦有八個兒子
,除了太子劉盈之外,其他七個都要離開
。呂雉給這七個親王每人配了五個侍女
,竇漪房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這件事直接影響了竇漪房今后的命運
。
竇漪房聽說有個叫劉如意的親王
,被封為趙王
,封國正好就是自己的家鄉(xiāng)
。好幾年沒有哥哥弟弟的消息了,太想念他們了
,于是竇漪房哀求負責(zé)分配的太監(jiān)把她分給趙王劉如意
。但是太監(jiān)并不理會竇漪房的哀求
,理由是竇漪房偷偷塞給他的銀子太少,不夠他塞牙縫
。
竇漪房不死心
,大著膽子,找了一個機會
,跪在呂雉的面前
,哭訴自己思念親人的心情,懇求呂雉網(wǎng)開一面
,把她分給趙王
,這樣她就離家鄉(xiāng)近一點,好打聽哥哥弟弟的消息
。
不料
,呂雉聽了她的哭訴后勃然大怒,只說了一句
,說跟著趙王沒有好果子吃
,然后就命人把竇漪房拖開了。
多年以后
,直到她做了代王姬
,直到戚夫人”人彘”慘案的消息傳來,她才明白呂雉對她說的那一句話是一個暗示
,假使她跟了趙王
,劉如意死了,她還能活嗎
?
竇漪房分給了代王
,代王就是后來的漢文帝劉恒。
竇漪房和其他四個宮女登上了馬車
,被送往代國
,山西的晉陽,也就是現(xiàn)在的太原
,離竇漪房的家鄉(xiāng)河北武邑相隔甚遠
,竇漪房悲傷地想
,也許一輩子都回不了家鄉(xiāng)了。
馬車一路顛簸
,竇漪房一路落淚
,而其他四個宮女卻一點也不悲傷,她們無法理解竇漪房的心情
,在她們看來
,做宮女在哪里做不一樣,有什么好傷心的
?她們嘻嘻哈哈
,還時不時拿出胭脂水粉,給自己補妝
,以期被新任的主子代王看上
。
這四個女人把竇漪房視為異類,沒有把她放在眼里
,她們打死也不會相信
,代王會看上這樣一個落魄的女人。
竇漪房也沒有想這些
,她完全沉浸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悲痛之中
,她的哥哥弟弟過得怎樣?是死是活
?
事情就在代王第一次接見這五個宮女時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
代王劉恒的口味令她們咋舌。代王不喜歡花枝招展
,不喜歡濃妝艷抹
,不喜歡妖嬈嫵媚,不喜歡自滿驕橫
,卻偏偏看上了面容憔悴
、素面朝天的竇漪房
。其他四個宮女傻了眼
,這一路上她們所花費的心思全打了水漂,早知如此
,她們也好擠點眼淚出來
,把面容弄憔悴點。
一個人的氣質(zhì)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只能說明
,竇漪房身上流露出來的與世無爭、弱柳扶風(fēng)的氣質(zhì)吸引了代王
。劉恒是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看見可憐的人就動心
,覺得有義務(wù)有責(zé)任要保護這個女人。
劉恒叫退了其他四個宮女
,留下了竇漪房
。
而此時的竇漪房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更不用說抬頭看一眼劉恒了
。
劉恒在她周圍走了一圈
,然后在她面前站定,叫她抬起頭來
,聲音那么溫柔親切
。
她不敢,雖然她非常想
。劉恒又說了一遍
。她才緩緩地抬起頭來,她看到一張清俊的臉
,微微笑著
,清澈的目光里夾雜著淡淡的憂傷,這驚心動魄的一瞥激發(fā)了她一個女人對愛情的所有期冀
。
而劉恒也被竇漪房樸實無華的美深深地打動了
,樸實無華,這符合劉恒的天性稟賦
。
劉恒與竇漪房
,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人,在機緣的撮合下
,走到了一起
。
這就是緣分,你不得不相信的緣分
。
幾個月后
,其他四個宮女還是宮女,而竇漪房卻成了代王的王妃
,雖然不是王后
,但實質(zhì)上等同于王后。劉恒只恨和現(xiàn)任的王后結(jié)婚之前沒有認識竇漪房
,如果認識竇漪房
,那么王后的位置絕對是竇漪房的。
其他四個宮女再一次見到竇漪房的時候
,不得不向她行跪拜之禮
,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竇漪房的好運氣讓她們妒忌得要死
。
但竇漪房還是以前的竇漪房
,沒有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連性格也改變了
,要是換作其他的宮女,也許尾巴早就翹上天了
,但她不
,她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絕不驕橫
。
我們來簡單地說說劉恒的第一任妻子代王后
,之所以簡單,因為實在沒有啥可說的
。
史書上連她的名字都沒有記載
,只說她是王后。這位王后除了是一個女人外
,幾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了
。她太普通了,既不漂亮也不丑陋
,不胖也不瘦
,不高也不矮。她注定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注定要被劉恒遺忘
。劉恒不喜歡她,對她沒有感情
。她也不在乎
,只是盡一個母親和妻子的職責(zé)。
這位王后生育能力比較強
,在竇漪房來到代王府之前
,就已經(jīng)為劉恒生下了四個兒子。當時
,劉恒不過二十出頭
,她也不會超過二十。如此頻繁的生育必將導(dǎo)致身體的衰弱
,他們生下來的兒子身體也不是很好
,這為王后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不過我們慶幸這位王后沒有成為呂雉那樣的女人
,面對突然冒出來的竇漪房
,王后似乎并不在乎
,即使有了竇漪房后劉恒不再與她同房
,她也不計較。她形同一個木頭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蓱z可悲又可嘆
。于是,我們不得不懷疑
,這位王后是不是真的愛劉恒
,還是身體有毛病
?或者她的天性就是如此
?
有了竇漪房,劉恒的王宮等于虛設(shè)
,這個專情的男人只進竇漪房的房
,只上竇漪房的床。
一個女人
,尤其像竇漪房這樣的宮女
,能夠得到如此的寵愛,死也瞑目了
。
竇漪房確實很知足
。她的知足、她的謙卑
、她的謹慎
、她的樸實、她的賢淑
、她的守禮
,為她在代王宮贏得了一片好名聲。代王自然不用說
,代王的母親薄太后
,甚至連被擠兌的王后都對竇漪房印象奇好。
劉恒的發(fā)妻終究沒有當皇后的命
,幾年后
,患了麻風(fēng)病而去世了。
劉恒的后宮并沒有因為一位王后的去世而增添幾分悲戚之色
,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
,代王早就與王后沒有了感情,劉恒只是象征性地為王后舉行了葬禮
,王后的來去匆匆
,仿佛就是為了襯托竇漪房的與眾不同。
王后尸骨未寒
,但后宮不可一日無主
,劉恒迫不及待地想立竇漪房為后。竇漪房沒有立即答應(yīng)劉恒的要求
,聰明的她對劉恒說
,王后剛死又立新王后
,難免有不利于代王的流言飛語,等過一陣子再說
。
劉恒把竇漪房的話轉(zhuǎn)告了母親薄太后
,薄太后聽了滿心歡喜,夸她確實是當王后的料
。
假使竇漪房也表現(xiàn)出迫不及待想當王后的樣子
,那么薄太后對她的印象就會大打折扣。這并不是竇漪房的虛偽和心機
,而是知書達理的表現(xiàn)
,任何事只有合適才能圓滿。
這事以后
,劉恒越發(fā)珍愛竇漪房
。
更何況,竇漪房的肚子也很爭氣
,與劉恒纏綿悱惻的結(jié)果是
,為劉恒生下了二男一女: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長女劉嫖
。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是你的奪也奪不走
,不是你的搶也搶不來。
不久以后
,竇漪房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王后
。
冊封那一天,竇漪房想
,也許這一輩子就這樣安靜地走下去
,有代王的陪伴她覺得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但老天似乎不愿意讓這個女人過平靜如水的生活
,更大的榮華富貴還在等著她
。
正當劉恒和竇漪房小兩口在代王宮恩恩愛愛的時候,遠在長安的皇宮
,那個似乎已經(jīng)消失了很久的世界爆發(fā)了一件天大的事
,就是前篇文章所說的宮廷政變。驕橫一世的呂雉老太太死去
,呂氏家族全族被屠滅
,劉盈的兒子劉弘也被殺害。大漢皇帝位置空懸。丞相周平和太尉周勃等一干大臣
,討論來討論去
,最后決定由山西太原的代王劉恒來繼任大漢朝的皇帝
。
理由聽起來不可思議
,不是因為劉恒有多么大的能耐,而是因為劉恒的性情溫和
,更因為劉恒的母親薄太后
、劉恒的妻子竇漪房都是貧寒出身,沒有顯赫的家世
,本身的性格也老實巴交
,劉恒做了皇帝之后,她們不會借著兒子是皇帝
,丈夫是皇帝
,而像呂雉一樣興風(fēng)作浪,把大漢王朝蹂躪得一塌糊涂
。
前車之鑒
,政變成功的他們不得不防。
歷史證明
,他們的選擇是對的
,漢文帝帶給大漢王朝幾十年的安定團結(jié)與繁榮富強。
但是現(xiàn)在
,
劉恒和竇漪房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毫無心理準備的劉恒一下子被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
說心里話
,他并不想做這個皇帝
,正如竇漪房從來沒有想過要做皇后一樣,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天子
。他覺得他的性格不適合做皇帝
。他猶豫了,他彷徨了
,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
他問竇漪房他該怎么辦。竇漪房當然不能幫他決定
,她只是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
,對他說,無論他做出怎樣的決定
,她都會支持他
。
劉恒又跑去征求母親的意見,薄太后說這是天意,她把當年許負對她的預(yù)言告訴了劉恒
。
不做也得做
,做皇帝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大漢江山
。
劉恒沒得選擇
。文武百官已經(jīng)拜倒在他的腳下,口呼萬歲
,把他請上了龍輦
。
公元前179年,劉恒正式稱帝
,成為西漢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史稱漢文帝。
劉恒不知道這突然的變故對他來說是福還是禍
,他帶著萬重疑慮
,隨著輦車,駛進了長安
。
一切安定之后
,劉恒派人去接薄太后、皇后竇漪房以及他的兒女們
。不料卻在途中發(fā)生了一件對劉恒來說悲傷至極的事情
。他與那位默默無聞的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夭折。這件過于蹊蹺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陰謀還是天意
。這件事情再一次關(guān)系到竇漪房的前程
。
命運一步一步向著有利于竇漪房的方向發(fā)展。
喪子的噩耗傳來
,劉恒欲哭無淚
,雖然與王后沒有感情,但四位王子是自己的親骨肉
,何況劉恒連一只螞蟻都不忍心踩死
。總之
,劉恒很傷心
。傷心到什么程度呢?史書上說他不想做皇帝啦
,說都是做皇帝惹的禍
,如果不做皇帝他的兒子就不會死,說他不是做皇帝的料
。
于是
,當大臣們讓他早立太子時
,他竟然說要把皇位讓給他的兄弟們。這著實把大臣們嚇出一身冷汗
,當初
,這些大臣們擁立劉恒做皇帝,就把劉恒的兄弟們得罪光了
,現(xiàn)在劉恒卻說要把皇位讓給他的兄弟
,如果劉恒的兄弟有朝一日當了皇帝,這些大臣們豈不遭殃
?
不管劉恒說的是真是假
,那個晚上
,周勃等一干大臣一夜沒睡好覺
。第二天他們聯(lián)合起來,求見薄太后
,要薄太后出面勸說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