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很早就成為我秦王幕府中的一員
,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
,特別是在玄武門事件時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但是為什么李世民要殺他呢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侯君集這個人吧。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筆記手法
,生動再現(xiàn)了唐太宗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及其政治手腕,還原了歷史本相
。李世民登基后
,放過了為兄長出謀劃策的黨羽
,收編過來
,為我所用,順利化解了流血政變后的不穩(wěn)定因素。

唐太宗最厲害的治官手法是折騰官員
,讓他們按自己的需要成長,貞觀盛世的一大批名臣:長孫無忌
、房玄齡、杜如晦
、魏征
、尉遲恭、李靖等在唐太宗的麾下服服帖帖
,任他驅(qū)使,哪怕肝腦涂地
,也在所不辭
,足見唐太宗治官之道的博大精深
。
房玄齡是李世民廟堂的“總管家”
,李世民也對他十分器重。而正因為器重
,所以對房玄齡的要求也就越多,因此房玄齡常常受到李世民的責(zé)備
,甚至停職
。
所謂功臣
,便是時刻行走在懸崖邊緣的人
。可惜
,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侯君集就是其中之一
。
侯君集很早就成為我秦王幕府中的一員
,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特別是在玄武門事件時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但是為什么李世民要殺他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侯君集這個人吧
。
侯君集
,很早就成為我秦王幕府中的一員,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
,特別是在玄武門事件時
,他和長孫無忌
、尉遲恭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我即位后,侯君集憑這些功勞升任右衛(wèi)大將軍
、潞國公,緊接著又在貞觀四年遷為兵部尚書
、檢校吏部尚書,擁有了參與朝政的決策權(quán)
,甚至可以被視為當(dāng)朝宰相的候補人選
。這個時候的侯君集壯年得志,大好前程正張開雙臂等著他
。
然而,侯君集有致命的弱點
。自從他跟我后不久
,我便發(fā)現(xiàn)這個人有貪慕虛榮
、喜歡吹牛的一面
。也許是因為出身行伍而帶來的自卑感,侯君集總是擔(dān)心別人瞧不起他
,故而常常會依靠吹噓抬高自己以獲取內(nèi)心的平衡。另外
,他也有心浮氣躁
、淺嘗輒止的毛病
。以其性格來說
,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
貞觀十三年
,侯君集被授命率領(lǐng)大軍討伐高昌王麹文泰
,這是自他上次作為李靖副手討伐吐谷渾以來,首次以主帥的身份揮師出戰(zhàn)
。這正是我給他的新考驗——在李靖和李世積之外,我需要培養(yǎng)一位新的統(tǒng)兵大將
。而侯君集也確實沒有辜負(fù)我的期望——高昌一戰(zhàn)
,不可一世的高昌王麹文泰被有如神兵天降的漢家兒郎打得丟盔棄甲。侯君集果然不負(fù)我所望
,交上了一份令我滿意的答卷。
然而在另一張答卷上
,侯君集卻只得到了零分
。攻破高昌城后
,身為主帥的侯君集卻犯起了貪財?shù)陌a
,私自藏匿寶物,不僅如此
,還將沒有罪過的人逐一流放,以便奪取其財產(chǎn)
。部下一看主帥有如此行徑
,自然紛紛效仿
,一時間
,高昌城內(nèi)竟然成了盜搶勒索的強盜世界。作為一個出將入相的重量級人物
,竟然為眼前蠅頭小利所惑,干出與自己身份極不相稱的事來
。這樣的人
,我怎么能夠放心交給他更要緊的重任在將來去擔(dān)當(dāng)呢?很快
,侯君集便遭到了監(jiān)察部門的指控,還在喜滋滋地等待賞賜的他等來的卻是被關(guān)入監(jiān)獄的命運
。接下來會是什么
?貶官
?削職
?下獄
?侯君集蒙了
。其實
,我只是想借這個機會點醒侯君集而已,并不打算把事情做得那么絕
。很快便有官員出面為侯君集求情,我也就順?biāo)浦蹖⑺麩o罪開釋
。然而鑒于其帶頭劫掠這種破壞軍紀(jì)的惡劣行徑
,平定高昌的酬賞自然也泡了湯。
對向來驕傲慣了的侯君集來說
,這件事使得他心中一直悶悶不樂,盡管后來我也多次尋找機會開解他
,但似乎收效甚微
。直到貞觀十七年
,一件意外的事,讓我知道了他心里的怨氣到底有多深
。
那一年
,太子詹事張亮外調(diào)洛州都督
。侯君集在為張亮送行時
,有意無意地激怒了這位當(dāng)年同在我秦王府中共事的老戰(zhàn)友:“喂,你怎么會被排擠出朝廷了呢
?”此言引得張亮大怒,氣哼哼地說:“暗中排擠我的
,不就是你嗎
?”侯君集這下似乎是找到了知音
,一把卷起袖子:“我當(dāng)年平定高昌
,沒想到回來后竟觸怒了天子,自保不暇
,哪里還能排擠你呢?你現(xiàn)在跟我一樣
,都被趕出了權(quán)力中樞
,大丈夫豈能如此窩囊
?干脆一起反了吧!”
此言一出
,侯君集也許是暢快了許多
,可沒想到他這位心中的“造反盟友”在聽到這番話后,轉(zhuǎn)頭就一五一十地向我告了密
。我搖搖頭,鄭重地對張亮說:“你們兩人都是朕的功臣
,這個話也是你們私下說的
,沒有第三者在場
,我若前去質(zhì)問他
,他能承認(rèn)嗎?到時候如何收場
?算了吧,就當(dāng)沒發(fā)生過這件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其實我心里很清楚,以侯君集的性格
,完全有可能發(fā)出這樣的抱怨。前前后后
,我已經(jīng)不止一次收到侯君集將要造反的風(fēng)聲了
。一次是來自李靖的警告。我曾經(jīng)命李靖將兵法傳授給侯君集
,侯君集有一天神神秘秘地跑來向我告發(fā)李靖:“他教給我的兵法都十分粗淺,精深之處總是不肯教
,我懷疑他想藏私造反!”關(guān)于這件事
,我曾經(jīng)問過李靖
。李靖淡定地回答:“我看
,想造反的人是他吧。現(xiàn)在天下太平
,我教他的兵法對付周邊四夷已經(jīng)夠用,他還想學(xué)那么精深
,是想干什么呢?我看除了造反之外,別無他用
。”
侯君集很早就成為我秦王幕府中的一員,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
,特別是在玄武門事件時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但是為什么李世民要殺他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侯君集這個人吧
。
對此警告,我倒不太在意
。因為這兩個人的理由仔細(xì)推敲起來
,都很牽強。不過這也透露出一個訊息——侯君集這個人
,有才智不假,卻缺乏起碼的政治素養(yǎng)
,不是宰相之器
。另外,就連同樣低調(diào)的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對我吹過侯君集要造反的風(fēng):“這個人志大才疏
,又仗著立過功勞,不甘居于李靖和房玄齡之下
,一個區(qū)區(qū)吏部尚書滿足不了他的胃口,將來肯定會搞出亂子來!”
造反能造得像侯君集這個樣子
,盡人皆知,也算是奇事一樁了
。其實
,他又何曾想過要造反
?只不過是人生太過于順?biāo)?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就好像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似的,一旦遇到挫折
,就會發(fā)脾氣擺臉色。只是
,慣壞了的孩子往往不會認(rèn)真權(quán)衡撒嬌的后果
,侯君集也是
。
為了安撫他
,我特地讓御用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為二十四位隨我打天下的功臣畫像
,由大書法家褚遂良題字。盡管知道侯君集一直心存怨氣
,但我還是將侯君集畫了上去,這就是讓后世稱羨不已的凌煙閣功臣像
。至于爵祿和名位
,我還不能給他,現(xiàn)在的侯君集還不具備領(lǐng)受的資格
。若讓不合適的人去做不合適的事,一方面是對大唐天下的不負(fù)責(zé)任
,另一方面
,也是對被任用者的不負(fù)責(zé)任。然而
,名與利這兩樣?xùn)|西,恰恰才是他最想得到的
。屢屢失望的侯君集終于下定了造反的決心
。
他卷入到了我的家事之中
。當(dāng)時太子承乾與魏王李泰互相傾軋
,斗爭日趨激烈。漸處下風(fēng)的太子承乾決定先發(fā)制人
,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而侯君集竟然心甘情愿地被承乾拉攏了過去
,由當(dāng)年玄武門事變中我的得力干將變成了我兒子的心腹打手
。
太子還沒來得及起兵便陰謀敗露,一干黨人紛紛束手就擒
,其中自然也包括這位志大才疏的侯君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粗@位老部下
,我不禁百感交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昂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你曾有功于國家,我也想免去你謀逆之罪
,不知眾位大臣意下如何?”此時此刻
,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侯君集說好話求情
,大家紛紛表示,侯君集大逆不道
,其罪當(dāng)誅。
我長嘆一聲
。誰叫你平素里眼高于頂
、傲視群僚呢
?看著他
,我不禁有幾分惋惜:“將來有一天,當(dāng)我想你的時候
,只能在凌煙閣里看到你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闭Z音未落
,我不禁流下兩行淚水。
侯君集自然也是悲從中來
,當(dāng)他臨刑時,對監(jiān)斬官大呼:“我侯君集怎么會真的想要謀反呢
?只不過是人生蹉跎
,才被時勢逼到了這份上。請轉(zhuǎn)告皇上,請他念在我過去的微薄功勞上
,替我的家族保留一點血脈
,以便我死后還能有個上墳之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一代名將侯君集就這樣踏上了不歸路。有時候
,我會悄悄設(shè)想著這樣的可能性:如果當(dāng)初他自高昌凱旋后
,我對他不是那么嚴(yán)厲
,會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呢
?還是會的
,對于侯君集來說,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縱使我在高昌凱旋后有意寬待于他
,他也只會越發(fā)膨脹
,而不會自我收斂。他的死
,想來是必然的結(jié)局。
侯君集為什么謀反 ?
原因:侯君集因為對皇上有怨氣,又加上太子李承乾的慫恿
,雙方都想相互利用對方,于是密謀造反
。
1
、貞觀十七年(643年)
,太子李承乾擔(dān)心自己被廢
,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又在東宮任職
,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東宮。侯君集覺得李承乾無能
,想利用他
,于是勸李承乾謀反。
2
、而后李承乾事情敗露被廢,賀蘭楚石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一起謀劃的事告訴李世民
。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
,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
。李世民非常難過
,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好為自己守喪
。李世民同意后將其妻子兒子遷至嶺南。
擴展資料:
謀反前的不滿與被告密:
1
、侯君集滅高昌后,在未奏請李世民的情況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fā)配
,又私自將高昌國寶物據(jù)為己有
。班師回朝后司法官將侯君集下獄,但中書郎岑文本以為侯君集是功臣大將
,不能輕加屈辱,于是上書李世民請求將侯君集釋放
。而侯君集自以為立下大功卻因為貪財而被囚禁
,感到非常不快。
2
、貞觀十七年(643年),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
,侯君集問張亮:“怎么會遭到排擠
?”張亮說:“如果因為公務(wù)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擠,那么誰才是最冤枉的
?”侯君集又說:“我平定一個國家,回朝后惹得皇上大怒
,怎么不是排擠
?”侯君集說著還挽起袖子說道:“這樣子活不下去
,你能造反嗎
,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
3
、張亮將侯君集的話告訴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對張亮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這些話侯君集只告訴給了你一個人
,到時候他死不認(rèn)賬,你也拿他沒辦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抢钍烂駥⑦@件暫且放下,對待侯君集還是和以前一樣
。而后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侯君集等二十四人的畫像置于凌煙閣,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
-侯君集
李世民帶領(lǐng)十人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最后這十人都是什么下場?
李世民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了
,他在位期間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政治和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不得不說的是
,李世民的這個皇位來的卻是非常的不容易,他是通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逼迫自己的父親將皇位傳給他的
,這件事在歷史上也是有很大的爭議的
。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手下有10個大將。
歷史上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
,手下一共有10位大將,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
、尉遲敬德
、侯君集
、張公謹(jǐn)
、劉師立、公孫武達(dá)
、獨孤彥云
、杜君綽、鄭仁泰
、李孟嘗
。正是這十個人的幫助之下
,李世民發(fā)動的政變得以成功
,最后坐到了皇帝的寶座之上,那么跟隨他打天下的這十個人的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
?
先來說一下長孫無忌吧!
長孫無忌這個人很是不簡單
,因為他的妹妹就是李世民的皇后
,同時他也是李世民繪制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里面的第一名。而且李世民在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之前一直是猶豫不決的
,正是長孫無忌勸他一定要狠下心來,除掉他的兩個弟弟
,李世民聽了他的話
。
最后在李世民當(dāng)上皇帝之后,長孫無忌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還被封為了宰相。
然而比較不幸的是
,長孫無忌在晚年的時候遇到了武則天
,武則天自然不會容得下他,最后就被流放了
,然后就自殺了。其他的人的結(jié)局還算是美好
。
七十歲的侯君集為什么謀反?真的是被李世民逼出來的?
說到侯君集這個人其實很多人都認(rèn)識他
,他其實對于唐朝的建立也是有汗馬功勞的
,但是到了晚年他做的一些事情很多人看不懂,就好比他晚年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
,話說其實他都已經(jīng)七十歲了
,該吃吃該喝喝,為什么還要干這些有性命危險的事情呢?很多人說是被李世民逼的
,那么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的情況吧!
謀反有兩種
,一是直接篡位
,二是另立新君。侯君集是后一種
。
史書上沒有記錄侯君集的出生年份
。在《三水縣志》中載
,侯君集墓在三水縣東北雞阜山巔
,現(xiàn)已被毀,沒有墓志銘流傳
。
1958年在陜西旬邑縣發(fā)現(xiàn)了侯君集母親的墓志
,“竇氏為扶風(fēng)平陵人
,自稱為西漢孝文帝竇皇后后裔
,貞觀六年卒于麟游九成宮,年八十
,十一年歸拊侯氏祖籍旬邑,當(dāng)是從侯氏祖塋而與君集父合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侯君集在貞觀十七年被處死,推算其母親約九十一歲左右
,故侯君集本人約七十歲也是有可能的。但這樣與其學(xué)習(xí)兵法的老師李靖相比
,年齡相差不大
,所以還應(yīng)該年輕一些。
侯君集是參與了宣武門事變的
,很受李世民的重用。主要的戰(zhàn)功有二
,一是協(xié)助李靖征伐吐谷渾
,二是滅了高昌國。期間貞觀十一年
,受封陳州刺史
、陳國公。次年拜吏部尚書
、光祿大夫
。
侯君集的失敗在于驕縱。在征討高昌時
,貪污了很多,也縱容部下
。他作為當(dāng)時大唐的主要軍事統(tǒng)帥之一
,覺得優(yōu)越性特別強。所以也經(jīng)常發(fā)牢騷
,覺得皇帝對自己還是不夠好。在這個過程中
,與侯君集推心置腹的人
,也跑到李世民那邊去高密。而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的李承乾又找到了他
,希望獲得老將軍的幫助。目的只是一個
,推翻李世民
。這一局侯君集賭錯了,失敗的很徹底
。史書上說李世民不想殺他,但是大臣們不同意
,認(rèn)為罪大惡極
。最終只殺了他自己,其妻兒流放嶺南安置
。兩年后廢太子李承乾也憂郁而死。
杜志國老師演過侯君集和年羹堯
,這兩位大將軍的經(jīng)歷很相近
。侯君集也是凌煙閣上的功臣,排位十七
。貞觀十七年三月份剛掛上,很快就被殺了
。但足見李世民對功臣們的寬容
。
大唐開國功臣中,宅心仁厚的李世民,為何非要誅殺兩位功臣
?
大唐開國功臣中,為何宅心仁厚的李世民非要誅殺這兩位功臣
??
2019-05-02 16:15
在中國眾多的帝王當(dāng)中,有很多留下好評不斷的君主
,比如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一位,李世民他的一生是受到世人肯定的一生
。
李世民體恤百姓
,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在封建社會
,科學(xué)并不發(fā)達(dá),農(nóng)業(yè)就是整個國家的經(jīng)濟支撐
,也是百姓賴以生存的根本。那時候科技還不夠發(fā)達(dá)
,百姓依托生存的農(nóng)田經(jīng)常會受到蝗蟲的侵害
,而當(dāng)時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此都沒有什么好的應(yīng)對辦法
,時間久了
,由于大家過度恐懼
,蝗蟲居然被神化了
,很多人眼看著莊稼被毀,卻不敢捕捉
。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次李世民在位時
,河南地區(qū)的百姓又一次遭受蝗蟲侵?jǐn)_
,他竟然當(dāng)中抓起蝗蟲塞進嘴里,大呼:不如吃我的心吧
,不要傷害我的百姓
!可見其愛民之心,著實令人欽佩
。
當(dāng)然
,李世民令人敬佩的不只是這一個方面,還有一點使他成為后世很多忠臣經(jīng)常提起
,向往不已的,就是他對于跟自己提意見的臣子非常寬容
。當(dāng)時朝中有很多人
,提起意見來表達(dá)方式那是相當(dāng)耿直,但是唐太宗從不會因此認(rèn)為他們不敬自己
,而治他們的罪。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后來的很多人都說
,太宗的成就是因為他朝中有能耐的人太多
,其實仔細(xì)想想,如果不是他對待治下的百姓和臣子
,有一顆寬仁而又博大的胸襟,又怎么會吸引那么多有才華有學(xué)識的人士
,去幫助他治理國家呢
?
我們知道,太宗的皇位不是順理得到的
,而是他舉兵所得
。但是他即位之后
,并沒有像很多其他皇帝一樣
,誅殺有功之臣,這一點在歷史上反而顯得非常特別
。就比如大明朝的老朱吧,徐達(dá)等一眾武將被殺
,可以解釋成是驕兵悍將
,不得不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那劉基呢
?此人足夠謙遜
,幫助老朱取得天下后立即退隱,卻還是逃不過慘死的命運
。而劉邦就更不用說了
,那些幫助過他的人最后都以各種理由被處決。這種帝王無非是擔(dān)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天下落入他人手中
,才會做出這樣過河拆橋的事情,雖然被人瞧不起
,卻給自己和后代留個了穩(wěn)固
,因此不惜留給后世一個極壞的名聲。
可是你知道嗎
?雖然李世民沒有這樣的壞名聲,但他也殺過兩個功臣:侯君集和張亮
。
說起這兩個名字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確實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他倆雖然有些才華
,但是確實不夠出名。先說侯君集
,后世的很多研究者對他的評價都不好
,原因是他稍微有點小成就就對自己非常滿意。他只是讀過幾本書而已
,就敢說自己才華了得,在以謙遜為主流的中國文化中
,他這一特點被很多人批判
。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不過雖然才華不怎么樣,他有勇倒是真的
,當(dāng)初他跟隨太宗,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
,太宗也是把他當(dāng)做生死兄弟看待的
。可惜后來
,他居然起了謀反的心。這樣以來就算太宗再好脾氣也無法忍受了,只好下令將他抓了起來
。這個罪名在那時候可是重罪啊
,怎么說也是滅門的處分,可是后來
,太宗還是念及當(dāng)初一起征戰(zhàn)的舊情
,不愿讓其他人執(zhí)刑
。為了不讓其他人審理這位舊日的部下
,太宗獨自召見他,與他談罷
,太宗也是只取了他一人性命
,而放過了他的妻兒
。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位是張亮
,這個人起初是非常受太宗信任的,他在太宗奪得大位的過程中做出很多貢獻
,后來處理事務(wù)的時候表現(xiàn)也非常好
。按說這種人應(yīng)該會富貴到老的
,可惜他卻被一句話給害了
。他有個非常大的弱點,那就是過于相信方士
。
不知道是有人刻意安排還是怎么的
,一位方士告訴他說
,他身上有王氣
,來日必成大事。這一說可不得了
,原本安分的張亮就飄飄然了
。他在門下養(yǎng)了五百義子
,這些人嘴上口口聲聲拼死效忠
,可實際上做的盡是齷齪的事情,在外面多行不義不說
,還多次拿義父張亮作為擋箭牌
。后來事情也就敗落在這些“兒子”手上
,張亮接連被舉報縱容這些人到處行兇
。最終在群臣的極力要求下,即便太宗不忍心,也不得不殺了他了
。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兩位是僅有的
,幫助唐王得天下后又被殺的兩位
,要知道
,對比其他王朝來說,在太宗朝殺頭的罪那是很少見的
。就算是平民犯了罪
,也要多次審理
,確認(rèn)是死罪之后才會執(zhí)行
,就是因為他希望給人一個機會。這兩人追隨多年
,前期也和其他功臣一樣獲得了豐厚的賞賜
,可惜后來卻犯下了不可寬恕的重罪
。所以即便太宗不忍心
,這兩個生死兄弟也只能砍頭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9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