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也對詩風(fēng)、詞風(fēng)進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關(guān)于歐陽修的軼事典故
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間,富弼為相、歐陽修任翰林學(xué)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學(xué)任侍講,集天下之望。當(dāng)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xué)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三上作文
歐陽修曾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gòu)思啊?!?/p>
歷代名家點評歐陽修
趙禎: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
蘇洵:執(zhí)事之文,紆余委備,往復(fù)百折,而條達(dá)疏暢,無所間斷;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tài)。……惟要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長,其光油然而幽,俯仰揖讓,有執(zhí)事之態(tài)。陸贄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當(dāng),有執(zhí)事之實。而執(zhí)事之才,又自有過人者;蓋執(zhí)事之文,非孟子韓子之文,而歐陽子之文也。
王安石:①如公器質(zhì)之深厚,知識之高遠(yuǎn),而輔學(xué)術(shù)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fā)于外者,爛如日月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fēng)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xué)者,無問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②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蘇軾:①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②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張蕓叟:歐陽永叔如春服乍成,釃酒初熟,登山臨水,竟日忘歸。
曾慥:歐陽公一代儒宗,風(fēng)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
尤展成:六一婉麗,實妙于蘇。歐陽公雖游戲作小詞,亦無愧唐人。
朱熹: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yōu)游,中實剛勁。
王稱:斯文,古今大事也,天未嘗輕以畀人。然自孔子以來,千有余載之間,得其正傳者,僅四五人而已??鬃蛹葲],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有荀卿;荀卿之后,而揚雄出;雄之后,而韓愈繼;愈之后,而修得其傳。其所以明道秘而息邪說,立化本而振儒風(fēng),邃然以所學(xué)入發(fā),為朝廷之論議,志得道行,沛然有余,則功利之及于物者,蓋天之所畀也。故天下尊仰之如泰山大河,日月所不能磨而竭矣。
敖陶孫:歐公如四瑚八璉,止可施之宗廟。
羅大經(jīng):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
脫脫:三代而降,薄乎秦、漢,文章雖與時盛衰,而藹如其言,曄如其光,皦如其音,蓋均有先王之遺烈。涉晉、魏而弊,至唐韓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歐陽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兩人之力也。愈不獲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為,可為世道惜也哉!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yè),寇萊公、趙忠定之應(yīng)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于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賀裳:有功于文,有罪于詩。
石韞玉:論道議事,追韓繼陸。歸田集古,學(xué)問淹博。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后,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陳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yuǎn)大之器。
馮煦:疏雋開子野,深婉開少游。
蔡東藩:宋臣專喜迂論,與晉代之清談,幾乎相同,其不即亂亡者,賴有一二大臣為之主持耳。英宗雖入嗣仁宗,纘承大統(tǒng),而其本生父則固濮王也。以本生父稱皇伯,毋乃不倫!歐陽修援引禮經(jīng),謂應(yīng)稱親降服,議固甚當(dāng),韓琦即據(jù)以定議,于稱親之議,則請行之,于稱皇稱后之議,則請辭之,最得公私兩全之道……微韓魏公諸人,宋室恐早不綱矣。蓋輿論與清談,其足致亂亡一也。
共2頁:12下一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95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代如何過中秋節(jié),月餅并不重要喝酒放···
下一篇: 蘇軾考試曹操父子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