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黃庭堅行書陳子昂《修竹篇》高清書法圖片欣賞,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黃山谷時年57歲書。
共5頁:12345下一頁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家
蘇軾代表作《黃州寒食帖》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黃庭堅以《松風閣》為代表,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米芾《蜀素帖》寫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蔡襄《蔡襄自書詩帖》等,碑刻有《萬安橋記》等。?
1、蘇軾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成就,在書法方面也有很高成就。他的書法藝術風格的特點是瀟灑豐潤,豪放活潑。他長于行書,他的字受到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和五代時書法家楊凝式書法的影響。
他為了精研書法,曾下過苦功。他揣摩古人的筆意,推陳出新,突破了晉、唐以來書法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存世的蘇字真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祭黃兒道文》 等。
2、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人。他的楷書、行書、草書都很好,風格雄健秀美。他學習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和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筆意,加以變化,自成一格。存世的黃字真跡,碑刻有《狄梁公碑》,墨跡有《松風閣詩》《王長者史詩老墓志銘》《華嚴疏》等。
3、米芾,他的行書、草書都自成一家。他對書法藝術的看法,主張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造,既不墨守成規(guī),也不否定傳統(tǒng)。他認為書法貴乎天真自然,流露個性,反對矯揉造作,裝腔作態(tài)。米帶的墨跡,存世的有《蜀素帖》《米芾二帖冊》《法書三種》等。
4、蔡襄,字君謨,福建仙游人。他的書法學習唐顏真卿,兼取法晉人。他的草書參用“飛白法”,寫得非常精妙。所謂“飛白”是寫出來的字筆畫中露出一絲一絲白道,像枯筆寫成的一樣。他傳世的真跡,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墨跡有《謝賜御書詩》等。
擴展資料:
他們已將唐法融會到自己的筆墨之中,成就了新的法度?!碧K、黃、米、蔡對前賢經(jīng)典都下過很深的功夫,他們的師法、崇古,既有共性,又個性突出,各呈特色。
書法史上,歷代善書者代不乏人,能夠獨創(chuàng)一體并流傳下來的可謂鳳毛麟角。蘇軾富于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在各個領域內都戛戛獨造,文章稱“蘇文”、詞稱“蘇詞”、書法亦稱“蘇體”,在生活中也標新立異,戴的帽子稱“子瞻帽”,吃的肉稱“東坡肉”。
才華橫溢的蘇軾憑借自己的天才和對書法藝術的獨特審美與領悟,創(chuàng)造出了書史上具有自家面目的“蘇體”。
米芾師法的對象十分廣泛,是由唐人而入魏晉的,取法甚至兼及古篆《石鼓文》、竹簡和器鼎銘文。唐人中顏真卿、歐陽詢、沈傳師、段季展和褚遂良這五人對他的影響最深。
-書法四大家
黃庭堅的書風具有明顯的叛逆性格,當我們從創(chuàng)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維度將北宋四家作一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與蔡襄的最古典相比,黃庭堅的書法則處于最叛逆、最前沿的一端。他的所有書作幾乎都能找到這種反叛的性格,在漫長的中國書法史上我們幾乎很難再找出幾個像這樣具有叛逆性格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書家。總體而言,黃庭堅的書法在線條上顯得鋒利、爽勁而又頗具動感與氣勢,有暴風驟雨、詭異莫測之勢。結體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跌宕開闔之勢,中宮緊縮而呈“放射”之狀,字里行間充溢著“抖擻”之氣。我們雖然無法準確判斷古人評論中的“放射”、“抖擻”是褒是貶?但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無疑的,那便是其作品中充盈的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和極其自由、毫無顧忌的創(chuàng)造意識。正由于黃庭堅在點畫結體章法上的不安分、不內斂中和,在另一個側面,正突顯著黃庭堅的成功,首先體現(xiàn)在其書風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范型的成功。 遍觀黃庭堅的傳世墨跡,我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他的大字行書,如詩文草稿和寫經(jīng)作品,字徑約為四五厘米,是黃庭堅最為知名的作品類型,也是黃庭堅功力型作品的具體表現(xiàn),如《松風閣詩帖》、《華嚴疏》、《寒山子寵居士詩帖》的均是突顯山谷老人的力作。第二類是行草書長卷,從傳世的幾篇著名作品看,其規(guī)格一般為高至三四十厘米,較長的有十七八米,為前世所無,后世之罕見,如《諸上座帖》、《李白憶舊游詩卷》、《廉頗藺相如傳卷》等。另外一類是黃庭堅的尺牘翰札、文稿和跋語,世人有謂此為黃氏法書最佳者,信然!其中有許多的精彩之作,如《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致齊君尺牘》、《花氣帖》和幾篇墓志銘文稿。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舉進士,碉葉縣尉,歷官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書郎,加集賢校理?!秾嶄洝纷鞒梢院笊秊槠鹁由崛恕2⒃鏋閲肪幮薰?,紹圣初出知宣州,又改鄂州,后因章敦、蔡卞及其黨羽論《實錄》多誣,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兆诩次缓?,召其為吏部員外郎,他辭而不就,得知太平州,之后又遭讒除名,羈管宣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像許多優(yōu)秀的大文人一樣,他在官場上的命運多不佳,然而其文章書法才華卻很高。黃庭堅在中國書法風格史上的地位和其書法在形態(tài)學上的意義,尤其是行草書的形態(tài)學定位,主要是由其用筆的特點來決定的。他那長槍大戟、縱橫奇崛的藝術特點不僅強化了“山谷體”書法的個性風格,而且正依此特點,使其能在書法風格史的序列中獲得無人能比的重要地位。從嚴格意義上講,對于黃庭堅的貢獻,我們更傾向于他的用筆而不是他的字法和章法特點。黃庭堅學識淵博,詩文書法俱佳,其書法師法顏真卿、懷素、楊凝式。值得說明的是,自張旭、顏真卿復興中鋒用筆的古法以來,宋代書家中有許多都在力圖復興中鋒筆法,以改二王的側鋒取妍的筆法。然而,楊凝式師法歐陽詢、顏真卿;東坡用筆又多出顏真卿、徐浩、蔡襄的書法,是典型的“王書”風格序列,故均無大的突破,而只有黃庭堅,主張高腕執(zhí)筆,筆筆中鋒,行筆從容有度,所以盡管黃書總體上是奇崛宕逸,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態(tài)萬千的藝術美麗。對于用筆,黃庭堅的觀點是獨特的。他認為“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鋒在筆中、意在筆前”、“心能轉腕、手能轉筆”,只有這樣才能有“落筆奇?zhèn)?,豐勁多力”的藝術效果。品味黃庭堅的用筆理論及其用筆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動作特征表現(xiàn)在張與馳、頓與挫的關系處理上。其行筆速度可用“從容”一詞來概括,盡管明人王世貞說從容是山谷老人用筆之“病緩”,但我們認為,此之“病緩”實非“病”也,應當是黃庭堅書風特點之一。就像蘇東坡其書“石壓蛤蟆”之“病”卻實成妍勢,山谷之病緩亦別有一格,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在藝術領域卻是正常合理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黃庭堅的“病緩”也非處處皆是,例如其晚年的行草長卷,就是最好的反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9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宋書法家米芾《蘭亭序跋贊》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