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崔護的詩作《題都城南莊》,不過沒有后面兩句
唐朝崔護,陜西藍田人。他的詩作不多見,在《全唐詩》一書里,僅收錄了六首詩,其中有三首尚未能確屬,他不是個多產(chǎn)詩人,但他卻寫下了這首《題都城南莊》傳世不朽的愛情詩篇。
那是個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的時節(jié)。清明這天,艷陽高照,長安城南的馬路上,游人如織。一位風(fēng)流儒雅、氣質(zhì)瀟灑的年輕人,也隨著郊游的人們來到城外玩賞這醉人的春色。這個年輕人,是從河北來長安應(yīng)試的舉子崔護。由于今年沒有被錄取,崔護打算留存京城,以待來年再考。春風(fēng)催綠,令黯淡一冬的大地?zé)ㄈ灰恍拢拮o也想在清明這天出城散散心,讓春天盎然的生機拂去心頭的陰云,以振作低迷的情緒,重整旗鼓,來年科場再戰(zhàn)。那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李花,讓人目不暇接,醉人的花香讓人心神搖蕩。不知不覺,已近正午,游興正濃的崔護覺得有些口渴,就信步來到一個農(nóng)家小院里,準備討一口水喝。
這是一個非常幽靜的小院,院子里種滿了桃樹,一枝枝盛開的桃花伸出墻來,似乎在招呼人。崔護走上前去,輕輕叩響院門。過了一會,一個女子的聲音隔著院門詢問是誰。崔護告訴她自己的姓名,并說明來意。門開了,一個年輕的姑娘把崔護迎進院里。姑娘給崔護搬來了椅子,端來了茶水。崔護喝水時,姑娘就站在旁邊的桃樹下,一邊嗅著花香,一邊偷偷打量著崔護。姑娘十六七歲的樣子,她那光潔的面龐映著嬌艷的桃花,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圖。崔護與姑娘閑聊了幾句,知道姑娘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今天出門去了。崔護喝完水起身與姑娘告辭。姑娘低著頭,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將崔護送到門口,低聲與他告別。崔護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小院,離開了姑娘,走出好遠,他還可以感覺得到院門內(nèi)那雙清澈深情的眼睛。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已到第二年的清明。又是桃紅柳綠的時節(jié),這讓崔護想起了去年城南郊游的情境,想起了女士們美麗可愛的姑娘。崔護忍不住拋開雜務(wù),動身又去了城南。同樣是滿眼嫩綠,同樣是桃紅李白,同樣的農(nóng)家小院里開滿嬌艷的花朵。崔護按捺住有些激動的心情,來到那熟悉的農(nóng)家小院門前,卻見院門緊鎖。他還是忍不住輕輕叩響院門,可是始終無人來應(yīng)答。崔護等了半天,也不見有人回來,不由惆悵不已。眼看時間不早了,他只好悵然地轉(zhuǎn)身離去,從早但心中又非常不甘。他轉(zhuǎn)身在門扉上寫下這首《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崔護,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縣)人,字殷功,貞元進士,官嶺南節(jié)度使。 (中網(wǎng)文學(xué)書殿,轉(zhuǎn)載請保留 www.zwwx.com)
崔護的這首七言絕句,字面簡單,語言率真自然,明白流暢,幾百年來一直為后世人傳誦,經(jīng)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廣為引做典故和成語使用。說到這首小詩,還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詩紀事》和《本事詩》對此都有所記載?!短圃娂o事》載此詩本事云:“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坶T久,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啟關(guān),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后絕不復(fù)至。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已扃鎖之。因題‘去年今日此門中’詩于其左扉”。
《唐詩紀事》和《本事詩》所記載的這個“本事”,其真實性很值得懷疑。興許是先有了詩,然后據(jù)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沒有可能。但不管這個“本事”真假與否,有兩點似乎應(yīng)該可以斷定,那就是這首詩一是有情節(jié)的,二是這個“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有一定的幫助。
崔護此詩,整篇寫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兩個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襯映的場面。
詩的今昔之感是從對一位乍見而又旋離的貌美情多、靚若桃花的少女的回憶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敘的手法,先寫“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個場景:尋春艷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薄叭ツ辍?、“此門”點出時間、地點,說的非常肯定,毫無含糊,可見認象之深刻、記憶之確切。當(dāng)時“此門中”正春風(fēng)拂煦、桃花盛開,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其容面與桃花交互映照,著實靚麗。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嬌艷和女子的美麗,而是抓住“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紅”三個字一點,頓把人面花光交互輝映、互為陪襯又爭妍斗勝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叭嗣嫣一ㄏ嘤臣t”,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shè)置了美好的背景,襯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顏,同時也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神馳目注、意奪情搖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動人的一幕,從而激發(fā)讀者對前后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
唐·崔護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白話釋義:
在去年的今日,就在這個門的里面,美人粉紅的臉頰映照著那艷麗的桃花;今天故地重游,卻不知道美人在哪里,不見古人卻見故景,那艷麗的桃花依然盛開在春天的風(fēng)中。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作者考場失意,春天里獨自在城外散心,在桃林深處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彼此都有好感,到了第二年作者再來的時候,卻不見姑娘在何處,只有那桃花依然迎風(fēng)怒放,令人悵惘。
詩文賞析:
崔護這首詩用“人面”“桃花”作為貫穿線索,議決“去年”和“今日”舉行同時、同地、同景而“人差別”的局面比擬。把書生的巨大情感曲折而情深意長地表達出來。
全詩充滿情節(jié)性,富于傳奇色彩,甚至有喜劇效果,既是敘述詩,又是一首抒情詩。描繪抒發(fā)了一種人生體驗:偶然相遇的美好東西,如果再去刻意追求,未必復(fù)得。所以遇到美好的事物,就應(yīng)該及時把握。
作者簡介:
崔護(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跡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jié)度使。其詩詩風(fēng)精練婉麗,語極清新。
《全唐詩》存詩六首,《郡齋三月下旬作》 、《五月水邊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題都城南莊》、《晚雞》、《山雞舞石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anxiang/1224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