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門山》的后兩句是:“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弊置娴囊馑际牵簝砂陡呗柕那嗌礁糁L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前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后一句寫長江江面的遠(yuǎn)景。
“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yuǎn)處的天門兩山撲進(jìn)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俺觥弊植坏普娴乇憩F(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yuǎn)客如此有情,則遠(yuǎn)客自當(dāng)更加興會淋漓。
“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fēng)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作者】:
唐·李白
【釋義】: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因為被楚江沖開,江水向東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像從日邊悠悠駛來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dāng)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邊:天邊
【背景】:
《望天門山》當(dāng)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jīng)當(dāng)涂(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jīng)過天門山所作。
【鑒賞】:
《望天門山》是一首寫景詩,詩人使用動態(tài)的畫面寫出了天門山雄偉壯觀的景色。隨著詩人行舟的方向,我們依次看到: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從日邊駛來。全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
擴(kuò)展資料:
《望天門山》是一首寫景詩,詩人使用動態(tài)的畫面寫出了天門山雄偉壯觀的景色。隨著詩人行舟的方向,我們依次看到: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從日邊駛來。全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
白話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據(jù)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dāng)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jīng)當(dāng)涂(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jīng)過天門山所作。
擴(kuò)展資料: 詩的前兩句即從“江”與“山”的關(guān)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這首詩都用白描,緊扣題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見其構(gòu)思高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anxiang/1232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