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防寒保暖。寒潮來襲,御寒保暖變得尤為重要,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產上做好對大風降溫天氣的防御準備。2、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3、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通知戶外作業(yè)人員注意安全。4、留意有關媒體報道大風降溫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5、交通、公安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道路結冰應對準備工作。
桃花開花開的好要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適當的澆水,施肥提供養(yǎng)分。
土壤:桃花適宜生長在松軟肥沃的土壤中,良好的排水性可以避免根部被淹,也對它的呼吸有幫助。一般要用腐葉土、河沙和園土混合配制,盆底還可以放上一些碎瓦片,以便讓水分盡快排出。
光照:桃花是比較喜光的植物,平時一定要提供充足的光照,每天受光的時間不低于8個小時。如果環(huán)境過于陰暗,植株就容易徒長,不僅看起來不美觀,而且也會影響它的開花。
澆水:桃花有一定的耐旱性,對水分的需求不高,因此澆水不需要太多。定期檢查一下盆土的干濕程度,如果表土已經干燥,說明可以澆水了。生長期要保持土壤處于微潤的狀態(tài),到了冬季則要干燥一點。
施肥:桃花在栽種上盆的時候需要先施基肥,基肥通常施在盆底,這樣可以持續(xù)提供養(yǎng)分。在它的生長期,一般每20天追肥一次,肥料多用稀薄的液肥,開花前還要補充磷鉀肥,促進植株開花。
定期修剪。自然生長的桃花比較雜亂,經過人工修剪后會更加好看。
桃花如何修剪:
桃花幼株時期要摘心修剪,幼株長到50cm左右時,剪去植株頂端枝葉。生長期主要是對枝條進行修剪,枯黃枝、孱弱枝、病蟲枝、重疊枝應剪掉。花期后要及時修剪,去掉開敗的殘花,修剪枯萎的枝條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
農諺示例
春不種,秋無收。 棗芽發(fā),種棉花。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掛起。 五月端午晴,爛稻刮田膛。 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老。 有水才有谷,無水守著哭。 水庫是個寶,防旱又防澇。 稻田水多是糖漿,麥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飯養(yǎng),稻靠肥長。 肥田長稻,瘦田長草。 土肥長谷,豬肥長肉。 萬物土里生,全靠兩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黃金。 好種長好稻,壞種長稗草。 三年不選種,增產要落空。 好兒要好娘,種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亂點鴛鴦要吃虧。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麥秀寒,凍煞看牛囝。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桃花落在塵土里,打麥打在泥漿里;桃花落在泥漿里,打麥打在塵土里。 臘雪不烊,種田人飯糧;春雪不烊,斷脫人肚腸。 日出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日落西北滿天紅,不是雨來就是風。 日出貓迷眼,有雨不到晚。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日落烏云洞,明朝曬得背皮痛。 東方日出白,就要有風發(fā)。 月著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無星,大雨快臨。 要知明天熱不熱,就看夜星密不密。 烏云接日頭,半夜雨稠稠。 天上起了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曬死人。 東南風,干松松;東北風,雨祖宗。 東風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風剎南腳,泥頭曬勿白。 立夏東南百草風,幾日幾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風,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風落大雨,六月南風海要枯。 虹高日頭低,明朝著蓑衣;虹低日頭高,明日曬得背皮焦。 東虹日頭西虹雨。 雷打立春節(jié),驚蟄雨不歇;雷打驚蟄后,低地好種豆。 南天霍西(閃電)火門開,北天霍西有雨來。 東霍霍(閃電),西霍霍,明朝仍舊干卜卜。 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 早霧一散見晴天,早霧不散是雨天。 霧里日頭,曬破石頭。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霧露發(fā)西風,若無西風雨不空。 早晨落雨飯后停,飯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個泡,落過就好跑;一落一個釘,落煞落勿停。 蛇過道,大雨到;蛇上樹,有大雨。 雞啁風,鴨啁雨,螞蟻攔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繞天空,不過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陣雨來;煙囪不出煙,一定陰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貓小狗全凍煞。(寒潮來臨) 八月南風二日半,九月南風當日轉,十月南風轉一輪。 清明有雨正黃梅,清明無雨少黃梅。 端午落雨還好熬,初六落雨爛脫瓦。 夏至三朝霧,出門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見星,瀝瀝拉拉到清明。 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雨打黃梅腳,車水車斷黃牛腳。 未秋先秋,踏斷蠻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節(jié),干到夏至節(jié)。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適時。 清明刮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無雨,后來哭雨。 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無雨水來遲。 立夏不下,桑老麥罷。 立夏東風到,麥子水里澇。 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 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 小滿前后,種瓜種豆。 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 過了小滿十日種,十日不種一場空。 芒種不種,過后落空。 芒種麥登場,秋耕緊跟上。 芒種刮北風,旱斷青苗根。 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夏至無雨,囤里無米。 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 夏至有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進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澆園。 夏至刮東風,半月水來沖。 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 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大暑到立秋,積糞到田頭。 立秋無雨,秋天少雨;白露無雨,百日無霜。 立秋處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來年好收成。 處暑種高山,白露種平川,秋分種門外,寒露種河灣。 頭秋旱,減一半,處暑雨,貴如金。 白露天氣晴,谷子如白銀。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不割,霜打風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養(yǎng)不得。 糧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豐年。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 麻雀囤食要落雪。 螞蟻壘窩要落雨。 魚跳水,有雨來。 燕子低飛要落雨。 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wěn)。 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 龜背潮,下雨兆。 泥鰍靜,天氣晴。 豬銜草,寒潮到。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凍,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大家都知道冬天很冷,在古代,取暖大概只能靠火了吧,但是古代沒有先進的御寒技術,也沒有良好的醫(yī)療設備,古人或許得個小小的感冒,可能就病死了。那么我們熟知的古代有哪些嚴重的寒潮呢?古人又是怎么熬過來的?
古代曾有四次很厲害的寒潮,第一次是在西周時期,那個寒冷的程度連動物都受不了了,虎豹等都開始遷徙,可想而知非常寒冷了。第二次是在遼東灣,連著三年結冰,未曾融化。第三次是在南宋時期,蘇杭運河經常結冰,以至于金國南下。第四次是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平均氣溫比平時都低了很多。古人不像現代人有羽絨服、暖氣、空調等裝備,就算再冷也不怕,那當時的古人面對寒潮時,還是想了很多辦法的。
一是將種植的棉花做成衣物縫在衣服內用以御寒。古人種植棉花,除了出售掙錢,到了冬天時,還會將棉花縫在衣服內,這樣就不太冷了。有錢人家還會買些動物的皮毛做成外衣披在身上,這樣就更暖和了。二是自己縫制一些小物件,比如手套、圍脖等用以御寒。一般在冬天來臨之前就會儲備過冬用的東西了,人們還是會把自己裹得厚一點的。三是修建土炕用以御寒。土炕在漢朝時就有記載,人們用土砌成一個長方體,上面可以睡人,下面有孔可以用來生火,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方法,可以用來做飯,還可以用來御寒,直到現在,人們在窯洞里面還能見到土炕,還用著這個古老的御寒方法。
其實,古代用來御寒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有錢人家根本不用擔心冬天的來臨,最擔心的應該是尋常人家和窮苦人民,古代每年都有很多人因風寒而死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anxiang/1479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