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夢的解析 >> 周公解夢 >> 其他

      夢見火把節(jié)

      周公解夢 2023-05-03 09:51:08

      夢見火把節(jié)

      夢見火把節(jié)是什么意思

      ?做夢夢見火把節(jié)好不好
      ?夢見火把節(jié)有現(xiàn)實的影響和反應
      ,也有夢者的主觀想象,請看下面由周公解夢欄目整理的夢見火把節(jié)的詳細解說吧

      火把節(jié)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

      、斗羊、斗雞
      、賽馬
      、摔跤
      、歌舞表演、選美等
      。在夢中
      ,火把節(jié)往往象征著心中的熱情,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女人夢見火把節(jié),表示自己會成為女強人

      ,不過感情方面卻會屢受挫折。

      男人夢見火把節(jié)

      ,預示著自己會事業(yè)有成。

      老人夢見火把節(jié)

      ,表示自己會健康長壽。

      夢見火把節(jié)自己和親人一起狂歡

      ,預示著家人會和睦相處。

      夢見火把節(jié)和朋友一起狂歡

      ,表示自己人際關系會得到擴展,事業(yè)上會受到人的幫助

      夢見火把節(jié)和陌生人一起狂歡,預示著自己會結識到新的朋友

      云,貴,川三地的自然地理

      云南的地理位置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云南東部與貴州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相鄰
      ,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qū)
      ,西部同緬甸接壤
      ,南部與:老撾
      、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云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
      ,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
      ,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
      ,中老段為710公里
      ,中越段為1353公里

      云南省氣候特點
      云南地處低緯高原
      ,由于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冬季受干燥的大陸季風控制
      ,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
      ,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
      ,有北熱帶
      、南亞熱帶
      、中亞熱帶
      、北亞熱帶
      、南溫帶、中溫帶
      、高原氣候區(qū)共七個氣候類型。云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
      ,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氣候的區(qū)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
      、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
      ,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云南之名雖然出現(xiàn)得早
      ,始于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 但其最初為縣名,后為郡名
      ,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云南王”,“云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
      ,元代正式設立了云南行省后,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qū)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云云南驛設云南縣
      ,屬益州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h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云氣相連的云山
      ,縣在其南,故名云南
      ;二因祥瑞征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云現(xiàn)于白巖(今彌渡紅巖)
      ,縣在其南
      ,故名云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
      ,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
      ,降孟獲,會師滇池”
      ,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云郡
      ,治所在云南縣(今祥云云南驛),以今祥云一帶為中心
      ,轄青嶺(今大姚)
      、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
      、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
      、姑復(今永勝)
      。西晉時又合并了永寧(今寧蒗)和云平(今賓川)兩縣
      。在300年里,云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
      、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
      ,南詔亡
      ,段思平建大理國后設云南瞼、品甸瞼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云南行省,改云南瞼為云南州
      ,屬大理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為云南縣,在今祥云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 隸大理府。1914年
      , 因云南縣名與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現(xiàn)
      ,人以為祥”之意,改云南縣名為“祥云”

      雖然從“云南”改稱“祥云”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云為“小云南”
      ,以有別于作為云南省的“大云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云一帶為 “古云南”
      。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云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而且,1964年在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
      ,早在戰(zhàn)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
      、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
      ,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后出土了銅鉞
      、矛
      、钅尊、鋤
      、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余件,為研究云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961年
      ,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云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fā)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
      。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yè)和畜牧業(yè)
      ,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云南迄今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
      、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
      ,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云、彌渡
      、賓川
      、大姚
      、大理
      、洱源、劍川
      、永勝
      、寧蒗等歷史上云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qū)(史家與“滇池地區(qū)”相對應
      ,稱其為“洱海地區(qū)”)。這說明
      ,歷史上的云南縣和云南郡在云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云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云南州為云南縣的1491年間
      ,歷史學家稱為“古云南”和民間說的“小云南”的政治、經濟
      、文化中心
      ,一直在距今祥云城15公里的云南驛。今祥云城舊稱云南城
      。《蠻書》記載:“今云南城乃品甸
      ,即品澹;亦曰澹瞼
      ,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
      ,皆一地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
      ,但與其同“級”并存的云南瞼仍以今云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云云南驛的發(fā)展歷史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
      ,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
      ,包容性越來越廣
      ,最終發(fā)展成為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這一發(fā)展過程和演變現(xiàn)象
      ,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qū)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貴州簡稱“黔”或“貴”
      ,位于中國大西南東部
      ,介于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
      ,東靠湖南
      ,南鄰廣西,西毗云南
      ,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
      ,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
      ,占全國總面積的1.84%。省會貴陽市距重慶長江口岸300多千米
      、距廣西北海直距約500千米。是一個山川秀麗
      ,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省份
      ,是西部大開發(fā)的沃土。
      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部高原山地
      ,通稱貴州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
      ,向北
      、東
      、南三面傾斜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貴州地貌的特征之一是高原山地居多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
      、丘陵和盆地三種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境內山脈眾多
      ,重巒疊峰,綿延縱橫
      ,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
      ,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海拔1444米
      ;南部苗嶺橫亙,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
      ;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
      ,主峰梵凈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
      ,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xiāng)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xiāng)水口河出淑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
      ,為境內最低點
      。特征之二是境內巖溶地貌分布范圍廣泛
      。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
      ,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且形態(tài)類型齊全
      ,地域分異明顯
      ,構成一種特殊的巖溶生態(tài)系統(tǒng)

      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年氣溫變化小
      ,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溫一般在3℃~6℃
      ,比同緯度其他地區(qū)高,最熱月(7月)平均溫一般在22℃~25℃
      ,為典型夏涼地區(qū)。降水較多
      ,雨季明顯,陰天多
      ,日照少
      。年降水量1100毫米~1300毫米
      ,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全年日照時數約1300小時
      ,無霜期為270天左右,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
      ,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
      。受大氣環(huán)流及地形等因素影響
      ,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
      ;氣候不穩(wěn)定
      ,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
      ,干旱
      、秋風
      、凌凍
      、冰雹等頻度大
      ,對農業(yè)生產危害尤嚴重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
      ,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4%。土壤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一黃壤地帶
      。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qū)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
      ;西南部為偏干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
      ;西北部為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
      ,多為黃棕壤
      。此外,還有石灰土和紫色土
      、粗骨土、水稻土
      、棕壤
      、潮土
      、泥炭土、沼澤土
      、石炭、石質土
      、山地草甸土
      、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
      。對于農業(yè)生產而言,貴州可用于農
      、林、牧業(yè)的土壤僅占全省總面積的83.7%

      貴州植被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
      ,區(qū)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
      、1655屬、6255種(變種)
      。植物區(qū)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占明顯優(yōu)勢,如泛熱帶分布
      、熱帶亞洲分布
      、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較大比重
      ,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
      ,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貴州植被類型多樣
      ,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
      ,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
      ;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
      ;既有大面積次生的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
      。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xiàn)出明顯的過渡性
      ,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
      、錯綜,各種的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上游交錯地帶。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
      、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
      ,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
      ,占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
      、赤水河
      、清水江
      、洪州河、”
      ,6氵舞陽河、錦江
      、松桃河
      、松坎河
      、牛欄江、橫江等
      ;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
      ,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4.3%
      ,主要河流有:南盤江
      、北盤江
      、紅水河
      、都柳江
      、打狗河等
      。大體上
      ,貴州河流為山區(qū)雨源型河流,數量較多
      ,處處川流不息
      ,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
      。另外,河流的山區(qū)性特征明顯
      ,大多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
      ,水流平緩
      ,水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恢杏魏庸仁畔嚅g
      ,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狹窄
      ,水量大
      ,水力資源豐富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tài)條件復雜多樣
      ,立體農業(yè)特征明顯,農業(yè)生產的地域性較強
      ,適宜于進行農業(yè)的整體綜合開發(fā)和發(fā)展特色農業(yè)

      ----自然方面我已經是大學生了自己寫我也寫不出初中的水平,所以粘貼了一篇
      ,實在是很沒誠意,但是你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挑出來
      人文地理方面我也不知道現(xiàn)在初中學到什么程度了
      ,我就列幾個方面吧
      農業(yè)類型 工業(yè)類型【煤礦
      ,煉鋁】 鐵路【貴昆,成昆】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
      , 位于東經97°22'—110°10',北緯26°03'—34°20'
      ,面積為56.7萬平方千米
      。地處長江上游
      ,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為高原
      ,其余為四川盆地
      。氣候各地有明顯差異
      ,川西高原的氣候垂直分布現(xiàn)象明顯,“十里不同天”
      ,1月平均氣溫-9.3°C,7月為11—17°C
      ,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
      ,1月平均氣溫3—8°C
      ,7月25—29°C,年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
      。主要有漢、彝
      、藏
      、苗、回等民族
      。農業(yè)發(fā)達,素稱“天府之國”
      ,水稻產量居全國首位,麥
      、棉、絲
      、油菜籽
      、茶
      、柑桔
      、桐油
      、白蠟(產量居全國首位)
      、豬棕等都在全國占重要地位
      。鋼鐵
      、機械
      、電器、井鹽
      、化工等到工業(yè)較發(fā)達。
      旅游資源:山水名勝
      、文物古跡
      、民族風情兼?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長江三峽之一半,大寧河小三峽在四川境內
      ,峨眉山
      、青城山
      、縉云山
      、九寨溝黃龍、興文石林等都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
      。都江堰、劍門蜀道則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輝煌成果
      。樂山大佛(位于四川樂山東面凌云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
      、大足與安岳石刻等是著名的宗教遺存
      。 王建墓
      、劉備墓與武侯祠、杜甫草堂
      、望江樓公園都與著名歷史人物有密切關系。紅巖
      、白公館
      、渣滓洞是現(xiàn)代史的重要紀念地
      。自貢是“恐龍窩”,為恐龍化石集中產地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因大熊貓而為世界注目
      。成都青羊宮花會
      、涼山彝族火把節(jié)、川西北藏族轉山會
      、重慶燈會等
      ,都是民俗旅游的重點

      地方文藝:川劇形式活潑
      ,曲調多樣,淺顯易懂
      ,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
      ,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
      、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
      。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
      。相書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擬各種聲音
      ,維妙維肖
      。 諧劇寓壯于諧
      ,能及時反映生活現(xiàn)實

      飲食文化:川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用料廣泛,味多而深濃
      ,以麻辣味為特色
      。宮爆雞丁
      、麻婆豆腐、燈影牛肉
      、怪味雞塊等最有特色
      。小吃品種極多,賴湯園
      、擔擔面、豆花面、宋嫂面
      、小籠蒸牛肉、蛋烘糕等均為傳統(tǒng)小吃

      中國所有的節(jié)日列表

      新年 ? ? 正月初一 ?

      守歲放鞭炮 貼春聯(lián) 拜年 吃餃子 吃香腸,臘肉 看春晚(近年來才有)

      2.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 ? ?正月十五 ?

      由于元宵有張燈

      、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jié)”
      。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
      、猜燈謎、去百病
      、舞龍、賞花燈
      、舞獅子等風俗。

      3.龍?zhí)ь^ ? ? 二月二(南方為“社日”

      ,北方為“龍?zhí)ь^”節(jié))

      龍?zhí)ь^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

      ,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人們慶祝“龍頭節(jié)”
      ,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推算

      ,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八月

      4.花朝節(jié)? ? ?二月十二 ?

      花朝節(jié)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

      ,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
      、“花神生日”、“挑菜節(jié)”
      ,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
      ,流行于東北、華北
      、華東、中南等地
      ,一般于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

      節(jié)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

      ,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
      ,稱為“賞紅”

      5.上巳節(jié) ? ?三月初三

      上巳節(jié)

      ,俗稱三月三,上巳節(jié)歷史亦悠久
      ,周代即有
      ,是日需赴水邊清洗
      。《論語》中“浴乎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即是上巳風俗

      傳說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

      ,傳說中原地區(qū)有“二月二,龍?zhí)ь^
      ;三月三
      ,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后,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
      ,后代沿襲
      ,遂成水邊飲宴
      、郊外游春的節(jié)日。

      6.寒食節(jié) ? ?清明節(jié)前一天 ?

      為了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將綿山改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
      ,并把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
      ,全國禁動煙火
      ,只吃冷食
      。后來便形成了在這天寒食
      、掃墓的風俗

      7.清明節(jié) ? ?四月五號前后

      按照舊的習俗

      ,掃墓時
      ,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
      ,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
      ,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8.端午節(jié) ? ?五月初五 ?

      端午節(jié)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

      ,并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jié)日,但是端午節(jié)之后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

      ,是端午節(jié)習俗
      。在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
      ,用以鎮(zhèn)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
      ,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fā)
      ,夢見二鬼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

      ,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
      ,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
      ,大鬼奏曰:臣姓鐘馗
      ,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瘧疾痊愈
      ,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
      ,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榕枝:在端午節(jié)

      ,家家都以菖蒲、艾葉
      、榴花
      、蒜頭
      、龍船花
      、榕枝
      ,制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于堂中

      ,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
      ,貼以艾葉
      ,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
      ,插于門楣
      ,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競渡之習

      ,盛行于吳、越
      、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
      ,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xiàn)代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
      ,英國人也有仿效中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
      ,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
      ,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捍朔N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

      ,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
      、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
      ,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
      ,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形形色色
      ,玲瓏奪目

      9.七夕節(jié) ? ?七月初七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

      。七夕節(jié)本名乞巧節(jié)
      ,所謂乞巧
      ,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彩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
      ,就算很“巧”了
      。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
      。”這又是磨鐮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婦女于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受西方國家的影響

      ,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jié)。

      10.中元節(jié) ? ?七月十五

      中元節(jié)

      ,俗稱七月半,也稱施孤
      、鬼節(jié)、齋孤或地官節(jié)
      ,為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
      ,與上元節(jié)
      、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

      民間有祭祖

      、祀亡魂
      、放河燈
      、焚紙錠的習俗。中元節(jié)與除夕
      、清明節(jié)
      、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
      。中元節(jié)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
      。 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

      11.中秋節(jié) ? ?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特別是月餅

      ,邊吃月餅等邊在庭院賞月

      12.重陽節(jié) ? ?九月初九

      每到重陽

      ,人們就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
      。自古以來,重陽節(jié)就是人們敬老愛老
      、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

      具體習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②吃重陽糕

      ③賞菊并飲菊花酒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陽酒

      13.寒衣節(jié) ? ?十月初一

      寒衣節(jié),每年農歷十月初一

      ,又稱“十月朝”
      、“祭祖節(jié)”
      、“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
      ,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
      ,相傳起源于周代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

      ,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jié)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
      、秋季的中元節(jié)
      ,還有下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jié)”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

      14.下元節(jié) ? ?十月十五

      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

      ,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jié)
      ,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jié)
      ,祭祀祖先

      下元節(jié)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道家有三官
      ,天官
      、地官
      、水官
      、謂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
      、十月十五
      ,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jié)”“中元節(jié)”“下元節(jié)”
      。下元節(jié)
      ,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
      ,俗謂是日。

      15.臘八節(jié) ? ?臘月初八

      臘八節(jié)

      ,俗稱“臘八”
      ,即是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一些地區(qū)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jié)”
      ,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

      16.冬至節(jié) ? ?12月22日前后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

      ,吃餃子
      、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各個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7.祭灶節(jié) ? ?臘月廿三或廿四

      祭灶節(jié)

      ,在我國民俗中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也被稱為小年
      、謝節(jié)
      、灶王節(jié)
      。祭灶的傳統(tǒng)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俗稱為“送神”
      ,琉球語稱為“御愿解”。

      在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要放鞭炮

      。據說每年年底
      ,灶君
      、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
      ,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
      ,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諸神與灶君。

      臘月二十三小年也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祭灶節(jié)在古代其地位僅次于中秋節(jié),古時在外做官
      、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
      ,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
      ,以求灶神祈福
      、全家來年平安。

      18.除夕 ? ?臘月廿九或三十

      時間:農歷一年最后一天

      ,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當年十二月是小月則在廿九
      ,逢大月則在三十。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

      ,過年包餃子、蒸饃等等
      ;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如做年糕
      、包粽子、煮湯圓
      、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
      。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擴展資料:

      節(jié)日列表:

      以下節(jié)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

      、陰歷)來算:

      農歷正月

      正月初一

      , 春節(jié),雞日
      ,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
      ,古代有元日、元旦
      、元正
      、元辰
      、元朔、三元
      、三朝
      、三正
      、正旦
      、正朔等30多種名稱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

      ,豬日
      ,小年期

      正月初四

      ,羊日
      ,孫天醫(yī)(孫思邈)誕辰

      正月初五

      ,牛日
      ,破五日
      ,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正月初六

      ,馬日
      ,送窮日

      正月初七

      ,人日
      ,又稱人勝節(jié),送火神

      正月初八

      ,谷日,道教中閻王爺誕辰
      ,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

      ,道教中玉皇大帝誕辰

      正月初十

      ,地日
      ,石頭生日(祭石頭)

      正月十二,火日

      ,民俗中老鼠娶媳婦日
      ,炒黃豆(老鼠眼)
      ,點百火
      ,丟百病

      正月十三

      ,上(試)燈日
      ,關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
      ,正燈日
      ,道教上元節(jié)
      ,是天官堯的誕辰

      正月十八

      ,落燈日

      正月二十

      ,天穿節(jié)
      ,天穿節(jié)又叫補天節(jié)
      ,“小天倉”
      ,源于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
      。這一節(jié)日又與“雨水”節(jié)氣相關
      。立春后的節(jié)氣是“雨水”。

      古人認為

      ,是日“天一生水”,應節(jié)則下雨
      ,故謂之“天穿”。神話與節(jié)令像融合
      ,就形成了天穿節(jié)這一民俗節(jié)日傳統(tǒng)。天穿節(jié)的主要習俗:煎餅“補天穿”
      、天穿射
      、亂飯扎針

      正月二十五,天倉節(jié)(填倉節(jié))

      ,有的說天倉節(jié)是祭星之日
      ,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謂填倉
      ,意思是填滿谷倉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元宵節(jié)的由來

      古人認為“太乙”天神掌管著世間人類的命運

      ,他手下有九條龍
      ,掌控著人間何時遭遇饑荒瘟疫之禍,何時受旱災水澇之苦
      。自秦始皇始
      ,皇帝每年都舉行盛大的儀式
      ,祈求太乙神賜予國家風調雨順
      ,以及他與臣民們健康長壽
      。到了漢武帝時代
      ,朝廷尤其重視元宵燈會,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
      ,漢武帝將元宵欽定為最重要的佳節(jié)之一,慶祝儀式通宵進行。因此
      ,元宵節(jié)就是拜“太乙”神的日子。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時
      ,就己將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節(jié)日。
      第二個傳說
      ,專管人間祥運的道教之神“天官”
      ,其生日恰好為農歷正月十五
      。據傳他愛好熱鬧
      ,因此其信徒們就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活動
      ,祈求吉祥安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霸?jié)”稱之為“上元節(jié)”的,就是從道家從發(fā)
      。根據道教的“三元”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是道教的三個節(jié)日。
      第三個傳說
      ,漢惠帝劉盈去世后,呂后垂簾
      。一批開國老臣如周勃、陳平等
      ,一心保漢
      ,合力清除諸呂勢力,在公元前179年
      ,擁戴劉恒,這就是漢文帝
      。文帝廣開言路,施仁政
      ,勵精圖治,漢帝國逐漸強大起來
      。而清除諸呂勢力的日了恰好為正月十五日
      ,因此每到這天晚上
      ,文帝就下詔張燈結彩,與民同樂
      ,以示記念
      。又因正月為元月
      ,“宵”指的是“夜”
      ,文帝干脆將正月十五日欽定為元宵節(jié)

      第四個傳說
      ,東漢明帝時
      ,佛教首次進入中國,不過并沒有對中國人產生很大影響
      。一天
      ,明帝夢見皇宮里出現(xiàn)個金人
      ,正當他準備問清“金人”來自何方時
      ,卻突然發(fā)現(xiàn)“金人”升入天空
      ,最后消失在西方。第二天,明帝派遣一位學士前往印度取經
      ,經過艱辛萬苦,學士最終帶回了經卷
      。明帝隨即下令建造一所寺廟供佛雕安身
      、收藏經書
      。佛教徒們相信佛能驅走黑暗
      ,因此明帝下詔讓民間每家每戶都張燈結彩
      ,即“燈節(jié)”的緣由
      。后來
      ,這個習俗傳承了下來
      ,燈盞由最初簡樸,再到華貴
      ,樣式也變得多起來,且慶賀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

      實際上,我國一直以來都有農歷正月十五日張燈的習俗
      ,如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地區(qū)就早已存在

      至唐代
      ,賞燈活動更加多彩
      ,皇宮
      、街道上到處掛燈
      ,還建有高大的燈輪
      、燈樓和燈樹。至此
      ,“元宵節(jié)”張燈一般為一日
      ,少數時期也有三日的
      。據五代時期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載:韓夫人(楊貴妃的二姐)做“百枝燈樹
      ,高八十尺
      ,豎立高山
      ,上元夜點之
      ,百里皆見
      ,光彩奪目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而到了宋代
      ,元宵節(jié)才真正成為一個重要節(jié)日
      。從北宋時期就開始有三元張燈
      ,太宗淳化元年(990)六月
      ,免去中
      、下元
      ,只保留上元張燈習俗,并沿襲了三日張燈的習俗
      ,此后又延長至五日張燈
      ,最終形成一種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jqt/2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夢見桃花被風吹斷了,夢見很多漂亮的桃花,突然被大風吹掉了
      夢境解釋:這兩天將會是十足忙碌的日子
      ,要做的事情很多
      ,加上進展緩慢
      ,所以雖然你很著急
      ,但也得有耐心的等待
      ,才會有好的成果
      ,畢竟有些事情是急也急不來的
      。要注意的是本日的腸胃系統(tǒng)易因為緊張而不適
      夢見釋放:商人獲利
      夢見釋放:商人獲利夢哀呼求釋
      ,吉兆。(《夢林玄解》) 優(yōu)人出獄
      夢見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