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門生,他和他的老師一樣,在夢的學說研究上開辟了自己的天地,他認為夢是自我欺騙和自我催眠。阿德勒把夢看做是人體精神活動的一部分,是用來激發(fā)自己的內(nèi)在情緒的,平時不敢做的事情在夢中得到了實現(xiàn)。
在阿德勒的眼中,夢是白天活動的延續(xù),白天一切的行為都有一個指向,而到了夢境里這種指向會更加明確,會為將來要發(fā)生的事實進行一次預演。而對于夢的象征和族群影響,阿德勒認為特定社會有特定的夢境內(nèi)容,他相信夢中的內(nèi)容都是從現(xiàn)實中借鑒來的。
《夢的解析》內(nèi)容精要:這是一部發(fā)表于1900年的著作,它和新世紀的到來一樣,為未來的學術(shù)界開辟了最光輝燦爛的曙光。弗洛伊德曾表示希望在將來有一天建立一塊牌子,上面寫道:1895年7月24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博士在這間房子里揭示了夢的秘密。在弗洛伊德看來,夢不像其表面顯示的那樣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表象,它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是打開人格最深層的鑰匙。夢有含義倒不是弗洛伊德獨創(chuàng)的觀念,他的同時代杰出心理學家并不把夢放在眼里,認為夢不是白天的心理過程而是在夜間混亂的表現(xiàn)。
所以弗洛伊德說,每個夢都是愿望的實現(xiàn),即以偽裝形式表達(滿足)某種無意識欲望。正是夢的這一個特性使它成為通向無意識的捷徑。如果我們能夠解釋夢,找出它的隱義,我們就能夠恢復一部分無意識心理生活,并能夠?qū)⑺鼈冎糜诶硇缘恼找隆!夺寜簟肥且徊繋в行睦碇委熜再|(zhì)的著作,是一位精神分析專家對他的病人和自我進行分析的病例研究,因此,弗洛伊德在分析完夢的性質(zhì)之后,將它與癔病治療聯(lián)系一起。
《釋夢》指出,夢與癔病具有同樣的破譯方法——自由聯(lián)想法。這個理論表示,應當給自己的心理以完全的自由,應當削弱我們意識中的所有阻礙和批評,讓所有的一切,包括荒謬的思想和形象自由地進入頭腦,盡管它們乍看起來似乎與夢無關(guān)系,但正是依靠它們才能建立起夢的意義。自由聯(lián)想法有一定的操作規(guī)定,在弗洛伊德著作中,依靠德語的詞匯的拼寫與變形來偵察夢的意義,然而,離開了德語的國家,弗洛伊德所建立的一套夢的語言,如上樓梯象征性交,一只手提箱代表陰戶,一頂帽子表示陰莖等就不再適用。
《釋夢》的最后一章對夢的產(chǎn)生進行了理論闡述,將人類的意識劃分出了前意識和意識兩種類型,認為意識是行為的絕對統(tǒng)籌者,但是那些永遠處于無意識中的不為人所接受的愿望伺機尋求表現(xiàn)。
《釋夢》中的見解一直為學院派心理學家所不齒,但它的臨床實用價值以及智慧的啟迪性為它贏得了人文學者的普遍聲援,也使弗洛伊德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大眾英雄。弗洛伊德的見解廣泛應用于神話、傳說和文藝作品的解讀上。他在《釋夢》通篇說得很明白,所有我們在夢中發(fā)現(xiàn)的被壓抑的欲望都烙有兒童特征,就像我們在俄狄浦斯情結(jié)中所看見的那樣,壓抑形成于童年期并構(gòu)成入夢中的隱義材料。個性的根源應追溯到童年,尤其是早年性本能發(fā)展的階段。
由于弗洛伊德過于重視“性”對人的行為和思想的影響,他在后來被指責為“泛性論”者,并被視為西方的性解放的始作俑者,實際上弗洛伊德本人卻在“性”觀念上持保守立場。在他看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有理智來約束本能,這正是他研究無意識的目的,他聲稱自己在40歲后就不再有任何房事。西方的思想界特別接受了他的“性”和“無意識”概念的影響,在哲學上出現(xiàn)了柏格森的直覺主義思潮;在文學上則出現(xiàn)了一大批心理分析小說,里面主人公的行為動機不再做任何社會學的解釋,而被視為是無意識的表露,是無法為人所控制;電影界也有大批的心理分析電影問世,如《愛德華大夫》等。
弗洛伊德過于武斷的理論有時失之簡單,他在創(chuàng)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學派后,他的追隨者不久就紛紛自立門戶,他們不滿意老師的“性優(yōu)勢論”,榮格創(chuàng)立了他的集體無意識學說,阿德勒提出人類“自卑”感。遠在中國的魯迅也指責他:“弗洛伊德恐怕是有幾文錢,吃得飽飽的,所以沒有感到吃飯之難,只注意于性欲?!钡酵砟?,弗洛伊德可謂眾叛親離。然而,盡管弗洛伊德有許多錯誤,但在今天,其“錯誤”的觀點非討論不可,這正是對他和他的學說最好的紀念,我們最好不要把弗洛伊德看成一個醫(yī)生或什么科學家,他是個純粹意義上的哲學家。他對“理性的信賴以及對‘絕對論’的忠誠表明了他對宇宙秩序的信仰”。
? ? ? ? ? ?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 ? ? ? ? ? ? ?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二)
? ? ? ? ? ? ? ? ? ? ? ? 張志岳媽媽 谷端銀
? ? ? ? 《正面管教》第2章主要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幾個基本概念,作為本書的核心心理學基礎(chǔ)理論,對我們學習和開展正面管教實踐提供了基本認知。
一、 阿德勒及其個體心理學
? ? ?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9),是奧地利心理治療學家,他是第一位跳出弗洛伊德觀點并提出自己理論的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認為,個體不僅受到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驅(qū)動力所影響,即一個人的心理受到“當下的存在”和“意識”的影響,而社會和環(huán)境的影響也同樣重要。正是基于這個思想,他建立了自己的學說-個體心理學。
1、 阿德勒關(guān)于自尊的研究觀點
? ? ? ? 阿德勒通過觀察身體殘疾對成就和自我感覺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病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注意到,有的殘疾能夠取得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在這些人身上,身體殘疾反而成為一種強大的推動力;而另一個極端是有些人因為身體殘疾而感到挫敗并放棄了改善境遇的努力。阿德勒認識到,差異來自于這些個體看待自己的方式,即他們的自尊。
2、 阿德勒關(guān)于自卑的研究觀點
? ? ? ? 阿德勒關(guān)于自卑的描述“To be human is to feel inferior.”(人生而自卑。)打開了他關(guān)于個體心理學研究之門。他認為感到自卑是一般人都會有的體驗,這起源于童年。兒童自然會感到自卑,因為他們周圍總是圍繞著更強大、更有能力的人。兒童通常會模仿年長者,希望自己擁有更強的能力,環(huán)境中的各種力量激勵他們自我發(fā)展和完善。擁有健康人格的兒童和成人每當認為自己能完成外部目標時就會獲得自信。等下一次挑戰(zhàn)出現(xiàn)并被克服時,自卑感就會當然無存;這種心理成長的過程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然而,一個心理自卑的人也可能發(fā)展出更嚴重的自卑感,如形成失衡的人格和阿德勒認為的“自卑情結(jié)”,這時自卑感不會再減輕。
? ? ? ? 阿德勒關(guān)于“自尊(Self-esteem)”和“自卑情結(jié)(The inferior complex)”的概念對后世影響頗深。魯?shù)婪颉さ吕卓怂乖诎⒌吕杖ナ篮螅^承并發(fā)展了阿德勒心理學,他寫作或與別人合著了大量著作,幫助父母們和老師們了解阿德勒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 孩子是社會人
? ? ? ? 人的行為取決于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任何行事,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以及他們別人怎樣看待他們?yōu)榛A(chǔ)的。孩子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并形成著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
2、 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 ? ? ? 行為是以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chǔ)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
3、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案例:爭寵)
4、 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 ? ? ? 理解到孩子的不當行為只是為了獲得歸屬感,是我們家長更有效幫助行為不當?shù)暮⒆拥牡谝徊健?br>
5、 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 ? ? ?社會責任感是指一個人真心關(guān)心同伴,并且真誠地想為社會做出貢獻。(案例:兩兄弟分農(nóng)場及“14天治愈計劃”)
? ? ? ? 培養(yǎng)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是教導孩子依靠自己;第二步是讓孩子分擔任務。
6、 平等
? ? ? ? 平等不意味著“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7、 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 ? ? ? 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犯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樣,以便讓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 ? ?矯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Recognize)、和好(Reconcile)、解決(Resolve)。(案例)
8、 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 ? ? ? 大人由于知識和技巧的缺乏,會將自己的不良行為促成孩子的不良行為。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切記,要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案例:六罐啤酒)
三、 理論應用于實踐
1、 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與內(nèi)省,而不是讓他們依賴別人的贊揚和觀點。培養(yǎng)“自尊”而不是“他尊”。
? ? ? ? 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評價自己,無論是孩子還是對大人都十分重要。我們雖已為人父母,但仍然存在著諸如心理上的認知誤區(qū)。如果能讓孩子越早學會自我評價與內(nèi)省,對他們健康、快樂成長越有益。因此,這個教育理念和實踐應該貫穿孩子成長的全過程,我們要認真踏實地去做。
2、 教孩子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
? ? ? ?重視“學習區(qū)”,而非“展現(xiàn)區(qū)”,要做到在“學習區(qū)”和“展現(xiàn)區(qū)”不斷互動,促進孩子成長、進步。
3、 教育孩子過程中,做到“贏得孩子”
? ? ? ?大人要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并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人的動機來源于個人的生理缺陷 好像是人格心理學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1、腦解剖模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2、結(jié)構(gòu)模型(伊底、自我、超我) 3、本能和緊張的緩解 4、防御機制 壓抑、升華、替代、拒絕、反應生成、理論智化、投射 5、發(fā)展的心理性欲階段 6、了解無意識的東西 夢、投射測驗、自由聯(lián)想、催眠、象征行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應用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論之父,他第一個提出用于治療心理障礙的精神治療體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評價——投射測驗 1、投射測驗的含義 2、投射測驗的類型 3、對投射測驗的評價 四、弗洛伊德理論的貢獻與批判 1、貢獻 2、批判 第二節(jié) 弗洛伊德理論的相關(guān)研究 一、夢的解釋 二、戀母情結(jié) 三、幽默 四、催眠 第二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論 第一節(jié) 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 一、新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人及其觀點 1、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人物及主要觀點介紹 1)尋求優(yōu)越;2)父母對人格發(fā)展的影響;3)出生順序。 2、卡爾?榮格(人物及主要觀點介紹) 1)集體無意識;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 3、埃里克?埃里克森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2)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 基本信任對不信任 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 主動性對內(nèi)疚 勤奮對自卑 自我認同感對角色混亂 親密對孤獨 繁殖對停滯 自我完善對絕望 4、凱倫?霍尼(人物及主要觀點的介紹) 在她的研究中,強調(diào)文化和社會對人格發(fā)展的影響,體現(xiàn)在她對精神分析方法中的兩方面貢獻是:1)神經(jīng)??;2)女性心理學。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1)人格意象;2)發(fā)展時期 6、艾里克?弗洛姆 (人物簡介,主要觀點) 1)逃避的手段;2)積極的自由 二、新精神分析理論的應用 新精神分析理論與宗教 三、人格評價——測量類型 1、榮格的心理類型說 2、心理類型的測量:邁爾勘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 四、新精神分析理論的貢獻與批判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jqt/8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婦夢見烏龜
下一篇: 周公解夢夢見地震(夢見地震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