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弗洛伊德不再搭腔,但N小姐的一番話卻觸動了他的心事:他深信在進行中的《夢的解析》必將是一本傳世不朽的巨著
,不過出版它也必須付出代價
,因為他分析了很多自
己的夢,而不得不將自己的性格及某些隱私公諸于世
。
這是個“夢思”
,當晚在這個“夢思”的誘發(fā)下,他做了一個荒謬的夢
。在夢中
,他又回到求學時代追隨布魯格教授從事解剖及生理研究的場景中,不同的是這次不是解剖動物
,而是解剖“自己”
。他將自己割得體無完膚(連內(nèi)臟都掏出來),不過他一點“沒有可怕的感覺”
,這種“情感反應”與夢中影像的不符
,證明了這慘不忍睹的場景乃是一種“象征”,它不是在做真正的身體解剖
,而是在做“心靈解剖”
,而“心靈解剖”這部分正好是《夢的解析》一書的重點。
這時,肉體的刺激“插播”進來
,因為當天弗洛伊德站得太久
,雙腿有勞累的感覺,這使他在夢中注意到自己身體的下部
,事后他“再度擁有一雙腿”
,不過還是覺得疲倦,而需“坐計程車”或由向導“背他”
。
原來的“夢思”還在進行
,夢中出現(xiàn)了幾個與“著作”有關的場景:在骨盆腔內(nèi)有一些捏皺了的銀紙(Stanniol,錫洛)
。弗洛伊德認為
,這是史坦尼斯(Stannius)這個字的變
形,而史坦尼斯曾經(jīng)出版過一本有關魚類神經(jīng)解剖的著作
,弗氏從小就很佩服他
。
夢中“被背過泥濘的地帶”以及“用寬木板渡過陷坑”的兩個場景,來自他借給N小姐那本《她》中的情節(jié)
,而“印第安人”和“木屋中的女孩”則來自該作者另一本著作《世界的心》
。
“著作,著作
,寫出不朽的著作”
,弗洛伊德的內(nèi)心好象在這樣吶喊,可是在成為“不朽”前
,“死亡”的陰影卻又浮上心頭(也許是因為腿酸
、走不動了),山里的那間“小木屋”是“棺材”的象征
,因為很像他在意大利旅游時看過的埃斯楚坎人的墳墓內(nèi)部
。他置身在死亡的氛圍中
,想“穿越”出去
,而這似乎有賴自己寫出“傳世”之作了——“小孩將使這渡越成為可能”(如果寫不出來,那只好靠孩子來完成未竟之志)
。
一切夢常有“主題夢思”和“小夢思”
,但是以“原本思考法則”為主導的夢,會使影像與影像的銜接給人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
。若想解讀夢
,還需釋夢者把這些支離破碎的夢連接起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聪旅娴膬蓚€例子:
某人做了一個夢
,先是夢見他的叔叔在禮拜六那天吸煙;接著這個人又夢見有位中年女士將夢者抱在懷中,好像他是小孩一般。
有人夢見自己被父親責罵
,然后到火車站去
,火車剛好進站,但奇怪的是
,火車靜止不動
,而月臺卻向著它移動。
讀了上邊兩個夢后
,我們好像還是一頭霧水
,到底夢的意思是什么?第一個夢者在自由聯(lián)想時說,他叔叔是個很虔誠的宗教徒
,從未在安息日吸煙
,將來也絕不會吸煙;而那個中年女士讓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他像小孩一般被母親摟在懷里
。而這兩件事都是“嚴厲禁止之事”
,它們先后出現(xiàn)在同一個夢中,可能表示它們之間有如下的邏輯關系——“如果我的叔父也在安息日吸煙的話
,那么我也不妨讓母親摟抱了”
。
第二個夢,火車不動
,由月臺向著它移動
,表面上看起來十分荒謬,不過它是在說“這與事實相反”
,這個內(nèi)容緊接著“他被父親責罵”出現(xiàn)
,表示前一個夢內(nèi)容也是相反的意思,但因為“父親被他責罵”這個念頭逃不過意識的檢查
,所以在夢中施放了一個煙霧
。
潛意識的幾個特點及影響潛意識的方法
影響潛意識的途徑和方法(量子《秘密》論壇原創(chuàng)整理):1. (眼睛)視覺: 觀想(視覺催眠-實物-電影-視頻-圖片-文字)——《秘密》觀想篇2. (耳朵)聽覺: 催眠、潛意識錄音帶
、阿爾法波音樂引導
、說話等3. (全方位)體驗——觸覺(手腳等)、視聽
、聞(鼻子)
、嘗(口)等 4. (心)感覺: 愛(主導),感恩
,自信
,快樂,情緒——《秘密》感覺篇5. (腦)思想: 自我暗示
,想像(觀想)6. (靈魂)深度冥想: 出體全部的方法都是為了引起“心”的感覺(和潛意識溝通)
!影響潛意識的方法:震撼
,新鮮,美感
,激情
,刺激,搞笑
,恐怖(不建議)
,放松性警覺,全方位體驗更多是改變你的內(nèi)心儲億
,就是對于發(fā)生的事
,你會根據(jù)你以前的思考儲億,下意識地進行了對這件事的反應
。比如
,有件事情使你難過,那之前有過這樣的記憶
,當你遇到同樣的
,就會從潛意識里去跟自己說我應該難過。要改變就要從改變這個儲憶開始
,要你發(fā)生這樣的事以另一種感覺去想它
,這樣再發(fā)生你就會以新的感覺去想了。平時很多習慣你也可以去打破一下
,比如你穿鞋的順序
,你出門前最后做的事等。
意識與潛意識的本質(zhì)區(qū)別
心理學流派眾多
,其中精神分析學是在心理疾病治療過程中專門發(fā)展起來的學說
,不僅在醫(yī)學領域,更在整個人類文化領域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弗洛伊德這個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他和他的幾位弟子,已被公認為人類思想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大師
。如果我們對精神分析理論有所了解
,那么不僅對于個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還會在人生意義
、文藝欣賞
、哲學思想方面都獲得深刻認識
。何以如此
?因為,精神分析是一門教你“如何認識自己”的學問
,在精神分析的過程中你會感悟到普遍的人性
,從而拓寬你的意識
,心靈世界更加開放,塑造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偠灾棠阍鯓訑[脫痛苦與煩惱
,走向心靈的幸福
,人生的成功。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
,任何人都能夠從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淺
。我們知道,20世紀涌現(xiàn)的許多文學家
,畫家
,哲學家,在自己的文藝作品
、理論著作中都滲透了精神分析理論的成果
,如詹姆斯.喬伊斯的意識流,卡夫卡的超現(xiàn)實主義
,馬爾克斯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
,梵高與畢加索的畫,等等
,同學們?nèi)艨忌洗髮W后接觸到此類作品
,就必須懂得一點精神分析理論才能理解。
精神分析學說最初是從對人的潛意識(又譯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開始的
。潛意識
,是相對人的主觀意識而言的,顧名思義
,通常指一個人意識不到但確實存在的內(nèi)在的精神領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代心理學已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即自我所意識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
,相反
,意識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弗洛伊德有過這樣一個比喻:意識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見的冰山的上端
,更龐大的部分隱藏在水面下看不到
,則好比潛意識的內(nèi)容。對潛意識的認識是人類科學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
,哥白尼發(fā)現(xiàn)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達爾文證實人類原本是從猿猴進化而來,而弗絡伊德則表明個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
,人更多是受內(nèi)在的潛意識的作用
,并不那么自覺的行動
。這一點應該很好理解:同學們試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嗎?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腦海中浮現(xiàn)
,驅之不去
;強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讓你忍不住的悲傷哭泣
;更何況在夜晚
,莫名其妙的夢境不斷涌入你的睡眠里。種種跡象表明
,一個人主觀意識到的一切
,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實際上人的精神從來就是意識和潛意識的復合體
,人什么時候也不可能擺脫潛意識的影響
。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意識是人特有的功能
。動物是無意識的
,它們靠本能行動。人類與動物的重要區(qū)別之一
,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有獨立的思想和意志。人類擁有意識能力大概是從幾十萬年前開始的
,在此之前人類也幾乎完全是受潛意識的支配
。人類進化到今天,意識是否已強大到可以不必顧及潛意識的地步了呢
?絕不
。意識從潛意識分化而來,潛意識相當于意識的泉源
,它一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大根基
。盡管你也許覺察不到,每個人都是意識與潛意識共同協(xié)調(diào)作用的統(tǒng)一體
。我們不要以為潛意識比意識低級
,潛意識是一個人更內(nèi)在、更深刻的自我
,它包含著數(shù)百萬年來的智慧
。大家想一下,蜜蜂沒有意識
,可它天生知道去哪兒采蜜
,怎樣筑巢;動物先天的本能就能讓它知道做什么和怎樣做
。有些潛意識功能好的人甚至可以像動物一樣預知危險從而避開危險
,我們稱之為第六感
。人類的潛意識中包含著驚人的潛力
,豐富的功能
。一個意識與潛意識配合良好的人能夠發(fā)揮更大的潛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
。同學們都知道什么叫“靈感”吧
,靈感就是應意識的請求,從潛意識中涌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
,它突如其來
,毫無邏輯,突破理性
。任何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
,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帶有潛意識作用的明顯痕跡
。而一個意識過分壓抑潛意識的人往往顯得刻板
,平淡,缺乏靈氣
。
精神分析學的研究表明
,意識的發(fā)展離不開潛意識的支持,精神疾病
、心理障礙的本質(zhì)
,是意識與潛意識的相互沖突,二者不能和諧共處
、協(xié)調(diào)作用
。雙方的矛盾斗爭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導致神經(jīng)癥癥狀的產(chǎn)生
。一般的心理障礙
,表現(xiàn)為有意識,但意識控制不了潛意識
,如強迫癥
,不由自主的陷入一個荒謬的念頭,或者沒有道理的反復做同一種行為
,自己也知道這樣不該
,卻就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想法與行動,好象冥冥中有什么強迫他一樣
。而嚴重的精神病人則表現(xiàn)為理性喪失
,完全任由潛意識的自發(fā)沖動支配,意識失去作用
。
意識與潛意識的沖突與對立
,絕非僅僅表現(xiàn)在有心理障礙的人和精神病患者身上
,可以說,每個人都面臨著意識與潛意識的調(diào)控問題
。講一個在學生中常見的例子
,你也知道應該好好學習,主觀上想坐下來專心讀書
,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坐不那,學不進去
。這里想學習的愿望與努力是你的意識
,而干擾你學習的種種思想情緒大多就是你潛意識作用的結果。再有一個人過于肥胖
,想減肥
,少吃一點,但看見食物就是忍不住
,明明不餓吧
,也要吃點東西,否則心里就躁動不安
。結果減肥失敗
。這也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沖突。(本人認為
,肥胖癥是心理原因所造成
,與人平時的心理狀態(tài)有密切關系,吃東西實質(zhì)上是一種消除內(nèi)在的緊張焦慮的方式
。所以不從心理上解決問題
,用這減肥法那減肥法,只能見效于一時
,過后必然反彈
。)不過話說回來,潛意識不只表現(xiàn)為干擾你
,阻礙你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東西
,它也可幫你實現(xiàn)你的潛能,讓你獨特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比如一個孩子對音樂非常感興趣
,一聽音樂就入迷,家長認為影響學業(yè)打罵他
,也不能讓他離開音樂
,一有機會就投入音樂的學習之中,最后靠自修成為一名作曲家。這是潛意識對他的引導
。因此潛意識無好壞之分
,它超越人類價值判斷,就相當于人的本能
,你如果協(xié)調(diào)得好
,善于和它共處,它便會帶你到達快樂
,到達幸福和成功
;如果協(xié)調(diào)不好
,它就會阻撓你
,使你無盡煩惱,給你的未來投下失敗的陰影
。一句話
,它可以使你上天堂,也可以使你下地獄
,關鍵是人對它的正確認識和把握
。意識的發(fā)展離不開潛意識的支持,個人的主觀愿望和行為不能違背潛意識的規(guī)律
,否則其成長和發(fā)展就要遭受挫折
。意識的發(fā)展若是與潛意識的需求和諧一致,人就能充分發(fā)揮出他的潛能和個性
。像所謂天才
,天才天才,好像是上天賦予的才能
,他們的智慧從哪里來
?就是達到了意識與潛意識的協(xié)調(diào)與配合,潛意識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知道
,很多藝術家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在迷狂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像天才那樣出類拔萃
,就是由于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處理不好的緣故
。其實每個人都有在他喜歡的領域成為天才的可能。
為了理解意識與潛意識為什么會不相配合乃至矛盾沖突
,我們有必要了解人的精神結構
。著名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人的精神是一個復雜的能量系統(tǒng)。我們常說
,“他生命力很強”
,“他挺有活力”,這就是指一個人的精神能量比較充足的情況
。反之
,說一個人暮氣沉沉,看起來無精打采
,毫無生氣
,則指精神能量缺乏。精神能量的分配與流動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
,人的意識可以指揮它
、調(diào)動它到一定的方向和地方。比如
,我們用意志命令自己投入到學習當中
。長期的學習活動形成了能量流通的一個經(jīng)常性渠道,我們就養(yǎng)成了學習的良好習慣
。但是
,生命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生命力的釋放尋找多種多樣的表現(xiàn)
,所以人需要各種社會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每個人都有五個層次的需要
,包括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獲得尊重的需要
、歸屬和被關愛的需要
,最高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不論哪一種需要受到阻礙
、不能滿足
,都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創(chuàng)傷,形成心理障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不少家長一門心思讓學生好好學習
,常常不顧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對孩子或者期望太高管制過分
,或者呵護關懷過度干涉過多
,使學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也導致了意識與潛意識的分裂與沖突
。人是一個整體
,如果長期只關注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為了單個因素的滿足而不惜犧牲其他,就會造成性格的扭曲
,造就片面和畸形發(fā)展的人
。
青少年的成長所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是發(fā)展自己的意識
。從孩提時代懵懵懂懂的無意識狀態(tài)走出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增強意識能力,有目的的運用意識解決人生中的各種問題
,完成社會交付的各種工作
。對學生來說,主要就是積極主動的讀書學習
,獲取知識
,培養(yǎng)能力,逐漸適應社會
。然而
,意識的發(fā)展必須符合精神發(fā)展的規(guī)律
,符合潛意識的需求
。如果一個人的意識過于強大,潛意識被廣泛壓抑
,他的生活就缺乏樂趣
,生命力得不到表現(xiàn)的機會。這個時候潛意識就會起而反抗
,抵制
、干擾陷入片面發(fā)展的意識。大家都知道勞逸結合的重要性
,同樣精神能量的流動也不能老是只投入到一個地方
,以致其他方面得不到養(yǎng)分。忽視潛意識的需求
,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
,心理處于長期壓抑狀態(tài),人的能量系統(tǒng)就要變得不穩(wěn)定
;潛意識自發(fā)的尋找達到平衡的途徑
,精神能量會像水從高處流往低處一樣朝相反的方向流動,導致主觀努力失敗
,意識陷于紊亂
,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癥。
意識與潛意識的沖突有無數(shù)種
,心理學中“人格面具”原型和“陰影”原型的沖突斗爭是其中常見的一種
。所謂人格面具,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社會的要求,為自己塑造的一種外在形象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社會對自己的要求
,師長、同學或同事對自己的期望
。別人希望你是什么樣
,你就表現(xiàn)為什么樣,這樣你就給自己戴上了一副“人格面具”
。當人把自我認同人格面具時
,表現(xiàn)為別人期望他表現(xiàn)的樣子,表現(xiàn)出他“應該是”的那種形象
。毫無疑問
,人格面具是有意義的,一個人的成長必然面臨社會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