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塔者,皆主大吉;生在塔頂,主揚名。(《周公解夢》)
夢上山登塔。此夢高上登高。士人夢此主連科及第,位居極品;僧人夢此圃寂;病人夢此升天。(《夢林玄解》)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燈塔是指示方向的重要工具。在夢境中,燈塔蘊涵著精神或情感指引的意義。
夢見燈塔的亮光,并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安靜,說明會結交一位真誠的朋友,并給自己極大的幫助;夢見燈塔出現(xiàn)在暴風雨的環(huán)境中,預示著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經(jīng)歷一定的挫折,但只要不懈努力,最終會再次取得成功。
此外,生病的人夢見燈塔的亮光,身體很快就會恢復健康,行船出行的人夢見燈塔,外出航行非常順利,并且有很大的收獲。
據(jù)史料記載,古人對高髙在上,且光亮四射的燈塔是十分敬畏的。夢見燈塔,一般也視為吉兆。正如《周公解夢》中所說的,夢見燈塔,大吉;夢見身在塔頂,會名揚天下。《夢林玄解》中也說,士人夢見山上燈塔,考試及第,身居髙官之位。但和尚做這樣的夢,就會圓寂歸天,生病的人做這樣的夢,恐怕性命不保。
星光照耀下的雪景被人們津津樂道
——對洪紹乾《半面燈塔半面雪山》詩題的字解
在人生道路上,至使我們一路前行的不是藏在心底的夢想,而是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一次次出現(xiàn)的希望, 這才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如果看不到任何希望,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去的呢?大到愛情、事業(yè)、夢想, 小到在工作單位上的業(yè)績目標,年底目標,考試成績也是如此。而同樣作為年輕人的他把“希望”比喻成“燈塔”把“夢想、成功、美好”比喻成雪山,同時這些名詞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作家洪 紹乾的作品《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吧!
你還是你,我們負重前行,一面是燈塔,一面便是雪山。我記得,很多年前有首歌叫《理想》,是對那 些年獨自在外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最真實的寫照。很多年后這首詩歌叫《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它就出自于作家洪紹乾(筆若)的筆下,是曾經(jīng)那些人嘴里哼唱的《理想》,是現(xiàn)在人們夢里的燈塔,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雪山。
之前有幸品讀到作家洪紹乾(筆若)新出版的書籍《夢見燈塔和雪山》的電子稿,然今日又見其良作《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在網(wǎng)絡和報刊雜志上紛紛選登。想必品讀過這篇作品和這本《夢見燈塔和雪山》這本書的讀者第一想法都與我一樣:這篇作品《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和這本書《夢見燈塔和雪山》有什么不同?難道是換湯不換藥?其實不然,品讀《半面燈塔半面雪山》我突然理解了許多,也一時之間透徹了許多。《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帶來的不止是向往、憧憬。更是一份回憶、一份淡然,一篇正真能夠讓你打開詩歌的視野的作品,同時也可以讓你感受到希望、夢想、道路、生活之間的矛盾。這些種種在洪紹乾(筆若)的筆下變得別開生面的畫面。他用他的言語方式、文筆字句向我們闡釋了青春、理想、生活、磨難、希望、夢想、結局之間的聯(lián)系和矛盾,這些字變成了詩歌里聳立的燈塔、透白的雪山,變成了美好。
山上山下,幾個春秋
樹枝從墓碑開始撕開你的身體
母親重新蓋下的草坪,又綠了
那是你還給季節(jié)的顏色
你的馬兒背著石匠滾滾而來
海水反復點亮你的燈塔
——選自洪紹乾(筆若)作品《半面燈塔半面雪山》上闋
“山上山下”很顯然他這是在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些人位列高峰,有些人位列山下,形容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幾種人群,“幾個春秋”形容時間長久,這里的表達方式和洪紹乾的前段時間的作品《給七野》中“翻過巨大的山脈/是大雪紛飛的夜晚”是一樣的手法。山上山下,幾個春秋。象征輪回與替換。山上山下,幾個春秋。在這里不再單純的形容距離與時間的替換。更應該深層次的是闡述人群。一群有夢想的追夢人。山上的人已經(jīng)成功了,看到了自己的燈塔與雪山。山下的人卻還在努力地朝著山頂前行。追夢的路,不是孤單的。會遇見與自己并肩而行的伙伴。幾個春秋。是一個替換吧!山上與山下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象征著逐夢路途的殘酷,有人上山而來,也有人下山而去。意味那逐夢的道路上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
這是會是多年以后的我們嗎?樹枝的墓碑開始撕裂我們的身體,母親重新蓋下的草坪又綠了。好像多年后的我們又開始撿起年少時的理想之時,卻又被一次次地撕裂身體,然而“母親”卻是為我們蓋下草坪,不得不放下理想,放下那時的年少去為了生活奔波。是希望吧,馬兒背著石匠滾滾而來,是為我們的理想修筑高臺嗎?
是為了我們觸摸到燈塔嗎?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涌來,一次又一次點亮燈塔,這表達了一種我們?nèi)松牡缆飞舷M菚r有時無的,有時迷茫,有時又看見一點點希望。我對詩歌前半段的理解可能淺顯,可能不入行家之流。但是我與洪紹乾(筆若)老師相識半載想來他寫下這前半闕也是有著我揣測的兩分意境:其實長大后的我們也懷揣年少時的理想,也想要去追逐那份理想。奈何長大后的我們多了牽絆與掛念。放下了年少時的豪邁,卻又見馬兒背著理想的基石向我們奔來,那份希望之火又被點燃。
了解作家洪紹乾(筆若)老師的都知道,他是一個從苦難中走來的人,一個在荊棘叢里奔跑的人。今日的洪紹乾(筆若)老師,已然成就太多卻也是在生活中懷揣一份遺憾。那是一道洪紹乾(筆若)老師無法忘記的身影,是他在奔赴理想道路上遇見的希望,看到的燈塔。(關于那道身影詳情見洪紹乾(筆若)的成名之作品《寫給姐姐》)。對于《半面燈塔半面雪山》上半闕我無法身臨其境的去體會,但是我知道,也領悟:無論怎么樣在奔向燈塔,觸摸希望的同時我們也將面臨大雪磅礴,也將學會取舍。詩歌是能夠撼動一個人內(nèi)心靈魂的產(chǎn)物,作家洪紹乾(筆若)他又一次將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年少的夢想、對生活的向往融入到他的言語,他的文字當中。都說詩人感性,詩歌柔弱和朦朧的美,但是可知當詩人把這份感性完全融入生活,寫出自己的情與意。詩歌便不再柔弱,它便是一把能夠洞穿一切靈魂的利劍,變得更加陽光、積極向上。無可厚非,我相信換了任何人,任何場景當捧讀這卷詩歌之時,便會使得時光倒流,想到自己的理想,那時的年少與不羈。
杜鵑盛開,剛騰出的病房
擺滿了別人的牙齒
做夢人,脊背靠脊背
有時背著親人等到黎明
有時背著詩囊把水扶上山
——選自洪紹乾(筆若)作品《半面燈塔半面雪山》下闋
你看杜鵑花盛開的時節(jié),醫(yī)院里剛騰出的病房擺滿了別人的牙齒。當我們勇敢的告訴別人我們自己的夢想時,往往有一部分人是覺得“可笑的”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看不起別人的表現(xiàn),那些被別人這是歸途嗎?想來是的吧,當我們又開始撿起年少的理想,開始看到奔赴理想之時,沿途不單單開滿了杜鵑花,也堆滿了同樣的在奔赴理想道路上倒下的人,堆滿了那條狹窄的小道。最后三句是全詩的經(jīng)典,也是現(xiàn)在看過這篇作品的人最為津津樂道的三句,在多給平臺上也是評論稱贊最多、感慨最多的三句。再品讀一次:做夢人,脊背靠脊背。原來如此一般奔赴理想的人還有很多,原來大家都背靠背艱難的在 奔赴理想的道路上前行。這句點破了太多太多,畫面感也開拓了太多無形之間得與失豁然開朗。
“有時背著親人等到黎明,有時背著詩囊把水扶上山”這一句我覺得是全篇作品的經(jīng)典了,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奔赴理想的人還有很多,脊背靠著脊背,一邊是身上承擔著家庭重任等到黎明——等待天亮,等待希望之光,有時背著自己的夢想把水扶上山。
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理解就會讓人大吃一驚了,這或許就是朦朧是的一大特點吧!“做夢人,脊背靠脊背”“做夢人”為什么是做夢人?難道這些夢想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嗎? “脊背靠脊背”上文我們理解為是“奔赴理想的人有很多”而這里我們?nèi)绻阉斫鉃椤八谝黄鸬膬蓚€人”那就只有是夫妻關系的兩個人才會“脊背靠脊背”吧!這不難理解。
“有時背著親人等到黎明”中的“背”字是多音字;如果是讀“bei”第一聲,那么就是一邊是身上承擔著家庭的重任、背負著親人們的希望和期待等到黎明——等待天亮或者理解為因為壓力整夜難眠。
如果是讀“bei”第四聲,那么就是違背親人、父母的希望熬夜通宵或整夜難眠?!坝袝r背著詩囊把水扶上山”這里一個動詞“扶”把整個畫面描寫得栩栩如生,先來理解一下意思。剛開始我讀到的時候只是感覺到好,但 是并沒有第一時間感覺到好在什么地方。讀到這里我們要回到這篇詩歌的標題上來看“半面燈塔半面雪山”再看“雪”和“水”有什么關系?都知道雪融化后變成水,但是回想一下水要變成雪,這是有點難度的。那么他 們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我當初也想了很久,我們翻閱了洪紹乾的代表作品《腳趾上的下弦月》一書,在《寫給姐姐》和他 2016 年的抒情詩作品《在這里愛你》中他這樣描述到“我為你種下一片桃花/你若回來,桃花便年年為你盛開/你若不再回來/我便將所有的思念和桃花一起埋葬”我才知道這樣的表達方式在今天他又重復使用了。
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只要有理想、有夢想,不管這個夢想是否符合實際情況,不管是否可以實現(xiàn),我們都要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夢想,努力朝著它靠近。
好像我們都一樣,需要抉擇的太多,需要取舍的太過雜亂。長大后肩膀上不再是理想而是身后的家人,要么違背家人的意愿奔赴理想,要么就是背負著家庭的重任的同時奔赴理想,還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希望,不斷尋找屬于自己的燈塔。話鋒轉(zhuǎn)折,想來這是用意最深之處了。試問誰愿意放棄年少時的理想,誰愿意丟下青春時的夢?所以又背著詩囊把水扶上山。這兩句成為了描繪現(xiàn)實最為直接的兩句,成為了別人眼里的明天,自己托在脊背上的心酸。洪紹乾(筆若)老師深知自己也懷揣一份遺憾,所以用詩人為喻,以詩人的口吻、角度寫下名句:有時背著親人等到黎明,有時背著詩囊把水扶上山。解開句迷時就是我們終將長大,我們終將不負年少奔赴理想的同時要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
全篇詩歌完結,誠然讓我受益良多,讓我對作家洪紹乾(筆若)老師的作品包括他這個人有了全新的認識。就如在與洪紹乾(筆若)老師的交談中提及這首詩歌時他說:我們都是用稚嫩的青春去追逐夢想,走向遠方,然而這一切能夠讓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東西確是被海水一次次擊打的燈塔,一次次被點亮的希望。想到青春年少,想到關于理想。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對這篇作品的全部: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前途似海,你的雪山、你的燈塔終究會到來!我們將為您解讀更多關于洪紹乾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我們來日方長,下一次為您解讀《姐姐,我想做一塊大理石》,感謝您的閱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jqt/99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夢見工作沒做完主動加班
下一篇: 夢見朋友生病自己上門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