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辭、爻變、爻辰爻辭說明《易經(jīng)》六十四卦每卦各爻要義的文辭。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爻有爻題和爻辭。如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崩へ猿趿骸奥乃?,堅冰至?!苯詾樨侈o。爻變占筮時由于所筮的卦某一爻或幾爻發(fā)生性質(zhì)的變化,或由陰到陽,或由陽到陰,卦的性質(zhì)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由一卦而變成了另一卦,其過程稱為爻變。《易經(jīng)》筮數(shù)有六(老陰)、七(少陽)、八(少陰)、九(老陽)四種,七、八為不變之?dāng)?shù),六、九為可變之?dāng)?shù)。策數(shù)為九、六的爻,便需變化,爻變便是九由陽變陰,六由陰變陽。爻變思想是占《易》的核心內(nèi)容。爻辰以乾坤兩卦的十二爻,配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稱為爻辰。承、乘、比、據(jù)、應(yīng)《易經(jīng)》六爻因所居位次、性質(zhì)、距離的不同,有著“承”、“乘”、“比”、“據(jù)”、“應(yīng)”的關(guān)系。所謂“承”,乃承上、烘托之意。凡下爻緊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上承陽爻,象征柔弱者順承剛強(qiáng)者,或賢臣輔助明君之意?!俺小庇腥N情況:在六爻卦中,若一個陽爻在上,一個陰爻在下,則此陰爻對于上面的陽爻來說,稱為承;一個陽爻在上,數(shù)個陰爻在下,則下邊幾個陰爻對于上面這個陽爻來說,可稱為“承”;有時,陰陽相同的兩爻也可稱“承”。所謂“乘”,是乘凌、居髙臨下之意。凡上爻乘凌下爻謂之“乘”。多指陰爻乘陽爻,稱“乘剛”,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凌君子,義多不吉善。“乘”有兩種情況:一個陰爻在上,一個陽交在下,則此陰爻對于下面的陽爻來說,稱為“乘”;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于這一陽爻來說,也稱為“乘”所謂“比”,是指比鄰、親近、比肩之意。在卦的六爻中,其相鄰兩爻若是有一種密切的關(guān)系,稱為“比”。如初交與二爻,二爻與三爻,三爻與四爻,四爻與五交,五爻與六爻,皆可稱為“比”。但要說明的是,相鄰兩爻,一爻為陰爻,—爻為陽爻,則善為“比”。以剛比剛,或以柔比柔,則無相求相得之情。所謂“據(jù)”是指根據(jù)、占據(jù)、居高臨下、應(yīng)該處的位置等意思?!皳?jù)”與“承”、“乘”不同,“據(jù)”是陽爻相對于陰爻來說的,“承”、“乘”是陰爻相對陽爻來說的?!皳?jù)”有兩種情況:一個陽爻位于一個陰爻之上,則此陽爻對于其下面的這個陰爻來說,稱作“據(jù)”;若是只有一個陽爻,其余的爻都是陰爻,而此陽爻的位置在卦體中有比較靠上,則此陽交對其余的所有陰爻亦皆可稱為“據(jù)”。所謂“應(yīng)”,是指上下卦爻對應(yīng)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在六爻卦中,初爻與四爻、二交與五交、三交與上文之間,有一種同志聯(lián)盟的關(guān)系,故稱之為“應(yīng)”。同“比”一樣,“應(yīng)”也強(qiáng)調(diào)陰陽相“應(yīng)”。同性相斥,異性相感。若以柔應(yīng)柔或剛應(yīng)剛,則無相求相得之情,故為“無應(yīng)”或“敵成”o一般的卦都是以剛?cè)醿韶诚鄳?yīng)。但有時,也有卦中的一爻與數(shù)爻有呼應(yīng)關(guān)系的狀況。
這種說法在古籍中有所流傳,但個人認(rèn)為不對,因為這是一種僵化的看法,掩蓋了周易卦爻辭用法的本源。采用卦爻辭斷卦,雖然是上古之法,但僅在那個時代流行,漢代以后,并不流行——這是因為卦爻辭只是文王、周公等人對易理的一種運(yùn)用而已,而那時的易理學(xué)術(shù)遠(yuǎn)沒有漢代以后發(fā)達(dá)。所以那時的易理、卦理的發(fā)揮都有限;那時還是易學(xué)的早期、相對比較落后的發(fā)展階段。近現(xiàn)代卦爻辭斷法的實踐,好像比較有名、有大量真實斷例的,也就只有日本的《高島易斷》了。
再說的那種朱熹的斷法,為什么是僵化的認(rèn)知?個人認(rèn)為,那不符合《周易》卦爻辭的功能。周易的六十四卦,僅僅是64個原始“靜卦”,而不是全部“卦”。爻動,指的是在某一個靜卦基礎(chǔ)上派生出的一個“動卦”,但這個動卦不等于就是變卦的那個靜卦——動卦也就是靜卦之間的中間形態(tài)。比如,乾卦初爻動,變卦為天風(fēng)姤,那么乾卦初爻動=天風(fēng)姤嗎?絕對不等于,這是不同的卦。所以朱熹那個說法里面,當(dāng)變爻超過3個,就看變卦卦爻辭的說法、以及五爻變以靜爻爻辭斷的說法,均屬狗屁不通。
比如說,乾卦初、二、五爻動,變卦是火山旅。這是一個“動卦”,既不是乾卦也不是旅卦,不應(yīng)該看乾卦和旅卦的卦辭;而應(yīng)該綜合乾卦初、二、五爻的爻辭做出一個綜合判斷。朱熹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發(fā)明這套用法的文王、周公人家是明白的,所以乾卦六爻都動的判斷,人家給了一個“用九”的斷詞——“見群龍無首,吉!”。什么是“用九”?就是乾卦六爻都動時的綜合斷詞,這個絕對不等于坤卦靜卦(乾六爻動的變卦為坤卦),也和坤卦的爻辭沒有關(guān)系!
爻本義:天下變化易交演繹的模擬,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爻是組成卦符的基本符號。
爻表示的是陰陽交織的整體作用,對地球來說就是指太陽和月亮的運(yùn)動對地球的交織作用,有“作用相交織”的含義。爻之一字,于《易經(jī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數(shù)量上來說《易經(jīng)》64卦,384爻,爻的數(shù)量遠(yuǎn)大于卦的數(shù)量,易理之廣大精微,除以卦象承載以外,更以爻象承載,圣人立卦之意,先以卦象示,再以爻象示。?
組詞介紹
爻畫:讀音為yáo huà,漢語詞語,意思是指《易》卦。
重爻:讀音zhòng yáo,漢語詞語,意思為重卦。
財爻:拼音是cái yáo,釋義是指財運(yùn)。財物。六爻卦中妻財所在的爻,簡稱財爻。
卦爻:卦爻是《易經(jīng)》的基本因素,分陽爻、陰爻。根據(jù)天、人、地三才的道理,把三爻重疊起來,構(gòu)成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兌、艮。八卦重疊起來,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構(gòu)成六十四卦。
爻分:讀音yáo fēn,漢語詞語,意思為交錯分開。
爻彖:拼音是yáo tuàn,意思是借指八卦。
爻閭:讀音為yáo lǘ,漢語詞語,意思是周時,諸侯朝會歇息的帳幕。
意思:組成《周易》卦的長短橫道,即“—”和“--”?!啊笔顷栘?,“--”是陰爻。
讀音:yáo?
筆劃:
引證:爻,交也。——《說文》
翻譯:爻指陰陽相交。
引用:北周·王通《中說·卷七·述史篇》:卦也者,著天下之時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解釋:八卦,顯示的是天下的時序。六爻,效法的是天下的變化。
擴(kuò)展資料 組詞:身爻、 爻彖、 爻錯 、爻變、 吞爻 、爻象、 爻形、 陽爻、 爻閭 、爻律、爻分 、變爻、 羲爻 、生爻。
1、爻彖[yáo tuàn] 指《周易》中的爻辭和彖辭。
2、爻錯[yáo cuò] 交叉錯雜。
3、爻變[yáo biàn] 猶言變卦。
4、爻閭[yáo lǘ] 周時,諸侯朝會歇息的帳幕。
5、爻律[yáo lǜ] 謂變動音律。
6、爻分[yáo fēn] 交錯分開。
7、中爻[zhōng yáo] 易學(xué)術(shù)語。
8、爻位[yáo wèi] 卦爻所居的位次。
9、卦爻[guà yáo] 《易》的卦和組成卦的爻。
10、五爻[wǔ yáo] 在六十四別卦中,從下向上數(shù)的第五個爻。
11、出爻[chū yáo] 謂居室不利而避寓他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lsz/38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納音五行場能量特征
下一篇: 納音五行與周易卜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