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傳略
甲子太歲明時降生于山陽,名金濂,亦名金辨。辨正統(tǒng)三年擢僉部御史,參贊寧夏軍務,舉賢任能,人服其公。寧夏舊有五渠,而鳴沙州、七星漢、伯石灰三渠淤。濂請浚之,溉蕪田一千三百余頃。時詔富民輸米助賑千石以上,褒以璽書。辨言邊地粟貴,請并旌不及千石者,儲由此充。邊民賴之。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傳略
【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傳略】甲子太歲在明代時降生在山陽(今陜西省東南部的山陽縣),原名金濂,又名金辨。金辨在明代正統(tǒng)三年(1438年)升為僉部御史,協(xié)助處理寧夏地區(qū)的軍事事務。在任內,金辨推舉賢德的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受到眾人一致稱贊,稱他辦事公正無私。寧夏地區(qū)長年缺水,原有五條水渠,其中鳴沙洲、七星漢和伯石灰等三條水渠,由于缺乏維護而導致淤塞。金辨就請求朝廷撥款,及時疏通,使一千三百余畝荒田得到灌溉。當時為了鼓勵有錢的人救災,皇帝下令稱,凡是有拿出大米一千石以上救災的人都將得到皇帝頒發(fā)的證書,證書上還將加蓋皇帝的玉璽印章。金辨得知以后,就上書皇帝,稱邊境地區(qū)和內地不同,米價比較昂貴,因此希望在邊境地區(qū)也能表彰救災拿出不到一千石的人?;实勐犎×私鸨娴慕ㄗh并且接受了,于是,邊境地區(qū)的糧食儲備得到了充裕,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lsz/39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