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8位。
歷史上部分姓華的名人
華胥——傳說中伏羲的母親
華佗——名敷,字元化。漢未沛國樵人。精于方藥、針灸及外科手術(shù)。又仿效虎、鹿、熊、猿、鳥的動態(tài)創(chuàng)為“五禽戲”,用以鍛煉身體。年且百歲,猶有壯容。曹cao聞而召之,使常在左右。cao若頭風(fēng)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愈。后cao病重,使忙專視,倫遲遲不肯奉召。cao怒,使人收送佗入獄考死,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說:“此可活人”。吏怕犯法不敢受,舉火燒之,忙之醫(yī)術(shù)遂不傳。
華歆——(157-231)魏國大臣。字子魚,平原高唐人。文帝時封安樂鄉(xiāng)侯,明帝時任太尉,封博平侯。
華表——(204-275)西晉平原高唐人,字偉容。華歆子。弱冠仕魏散騎典北京時間郎,累遷尚書,封觀陽伯。晉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遷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靜,以苦節(jié)垂名。卒謚康。
華嶠——(?-293)西晉史學(xué)家,平原高唐(今山東高唐)人。歷任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lǐng)國子祭酒,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后漢書》97卷,文質(zhì)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fēng)。永嘉亂后,書散失。
華察——(1497-1574)字子潛,號鴻山,生于無錫縣隆亭(今東亭鎮(zhèn))。少時聰穎,12歲能作詩文。嘉靖五年中進(jìn)士,選為庶吉士。先后任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員外郎中、翰林院修撰、掌院學(xué)士、東宮侍讀,奉旨主持應(yīng)天府(今南京)鄉(xiāng)試,嘉靖十八年出使朝鮮,嘉靖二十四年棄官回家。以后他常到惠山參加碧山吟社的活動,與一班文士詩酒唱和,以不欺天、不欺君、不欺親、不欺友、不欺民的“五不欺”自慰。費巨資在隆亭造了一座豪華住宅,“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侯門王府嘆壯麗不如”,因而民間有“華太師造龍庭”的傳說。
華秋蘋——(1785-1858),名文彬,字伯雅,別號借云館主人,清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生,無錫縣蕩口鎮(zhèn)人。他自幼酷愛金石篆刻,苦練達(dá)20余年,作品有漢代刻玉風(fēng)格,蒼勁秀美。著有詩詞集《詩草》、《詞草》行世,他擅彈古琴,尤精琵琶,喜唱昆曲,編輯《琵琶譜》3卷,是我國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譜集。他擅長草篆,以及于人物、花鳥繪畫,還旁通醫(yī)理,專長喉科,曾與弟文械、文桂合著《喉科秘書》4種,當(dāng)時流傳甚廣。
姓華的明星:
華山、華子、華嬌等等。
華姓不是稀有姓氏,華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47%。
姓氏簡介:
華氏是漢族姓氏,源出于子姓。周朝時,宋戴公有個兒子叫好父說,說的兒子名督,字華父,又稱華督,在宋穆公時任太宰。當(dāng)年宋穆公的哥哥宋宣公本來有個世子叫與夷,可是宣公臨死時卻按照殷人的習(xí)慣把君位傳給了穆公。為了不忘哥哥的恩情,宋穆公臨死前把大司馬孔父嘉輔佐宣公的兒子與夷繼位,而把自己的兒子公子馮派往鄭國。實際上,這種“兄終弟及”的繼承法并非殷人的習(xí)慣,夏、商、周三代的傳位都有這種習(xí)慣,原因都是因為世子太小。與夷做了國君,就是宋殤公。宋殤公是一個喜歡打仗的人,他不知從哪聽到了風(fēng)聲,說公子馮要回國爭奪君位,因此戰(zhàn)亂頻起。宋殤公即位十年,竟然打了十一次仗,弄的宋國百姓叫苦連天。華督和公子馮是好朋友,一向反對殤公伐政的。后來他看中了孔父嘉的妻子,就一直想除掉孔父嘉。正好機會來了,華督制造謠言說宋國連年爭戰(zhàn)都是大司馬孔父嘉的主意,憤怒的民眾信以為真,紛紛聚集到華督門前,要求他主持公道。華督先是假意推辭了一番,然后做無可奈何的樣子,領(lǐng)著民眾沖進(jìn)大司馬府,殺死了孔父嘉,搶走了他的妻子。在中國歷史上,因為妻子貌美而送命的,孔父嘉是第一人。宋殤公聽說此事后非常震怒,要治華督的擅殺重臣、殺人奪妻的罪,華督非常害怕,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宋殤公也殺了,然后從鄭國迎回公子馮繼位,是為宋莊公。華督殺一君迎一君,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了,從此,華氏執(zhí)掌宋國國政二百多年。華督的孫子華孫,官職御事,以祖父字命氏。華督的曾孫華元也是春秋名臣,曾約會晉、楚等國舉行“弭兵大會”,使中原戰(zhàn)火平息了十幾年。
姓華,取什么名字好聽“睿澤”
-----------------------------------------------
睿 睿 ruì 金 14 天生聰穎,多才忠厚,成功隆昌,環(huán)境良好,出國之字。 (吉)
澤 澤 zé 水 17 學(xué)問豐富,名利雙收,官或財旺,智勇雙全,一生榮貴。 (吉)
------------
供參考
姓華的名人有哪些華元:華常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lǐng)。以越將從高祖起于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yī)學(xué)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xué)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后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zhì)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fēng),如今已散佚。
華恒: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后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lǐng)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后無余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梁唐間將領(lǐng)。
華鎮(zhèn):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云龍:安徽定遠(yuǎn)人,明初將領(lǐng)。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shù)學(xué)家。致力于翻譯工作,譯出算學(xué)、地質(zhì)學(xué)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shù)術(shù)》、《三角數(shù)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牽焊=ㄉ蝦既耍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shù)學(xué)家。
華-國-鋒
姓華名字大全ghfdgk
姓華起什么名字好呢?原名華亞亞,想改個名字華麗,雪,柯,雄,都好,
華姓的古風(fēng)名字男的華南亦
華謙逾
華沐白
華逾白
華子復(fù)
華安城
華知辰
華瀾軒
華煜
華裕
華姓女孩名字文雅一些的名字文雅一些的
華瑜憶
華亦華
華小初
華婧彤
華藝佳
華語筱
華沛煊
華渝鳳
華彩樾
華木愷
華樺芳
華浩涵
華宇君
華芷君
華璦飛
華嘯琪
華予丹
華馨迪
華海玉
華語萱
華詩婷
華思穎
華一霞
華書璇
華文瑤
華力辰
華胤娣
華鈺萱
華曉萌
華鈺涵
華梓菊
華麗文
華粲顏
華靜睿
華可菲
華倩彤
華可馨
華如娟
華菲凡
華旎
華雪胤
華曉涵
華馨然
華亦韻
華栩玲
華菁睿
華熙媛
華恩驪
華孚綺
華夢萁
華美欣
華靈艷
華璽娜
華佳菡
華語琪
華昕平
華麗喬
華崠彤
華雨君
華馨涵
華昱夢
姓華的女孩名字兩個字華在 華莞
2014年出生姓華的取什么名字好華文昊 華皓軒 華嘉懿 華靖琪 華韻文 華雪松 華弘昌 華俊楠 華冠楠 華晟棋 華偉祺 華幽朋 華厲軒 華博濤 華厲輝 華明輝 華苑杰 華煜城 華振豪 華炫明 華勁松 華韻舟 華圣杰 華澤楷 華炎彬 華睿淵
姓華的取什么名字好聽?炎字確實不好入名,而且孩子的名字最好不要與家長有重字(當(dāng)然,姓除外),所以建議用“焱”字更好。
※無重名※ 〓華遵焱〓
五行分別是:水金火
筆畫分別是:14 19 12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shù)分別:15(土) 33(火) 31(木) 45(土) 13(火)
總評數(shù)理得分:100 分 詳細(xì)解說如下:
天格數(shù)理 15(土)[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福壽)福壽圓滿,富貴榮譽,涵養(yǎng)雅量,德高望重。 (吉)
人格數(shù)理 33(火)[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鸞鳳相會,名聞天下,隆昌至極。 (吉)
喜歡積極從事各種活動,為人樂觀豪爽,個性主觀,好勝心強,與外格相生,人緣佳且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
地格數(shù)理 31(木)[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春日花開)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統(tǒng)領(lǐng)眾人,繁榮富貴。 (吉)
總格數(shù)理 45(土)[又稱后運,是后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順風(fēng))新生泰和,順風(fēng)揚帆,智謀經(jīng)緯,富貴繁榮。 (吉)
外格數(shù)理 13(火)[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藝多能,智謀奇略,忍柔當(dāng)事,鳴奏大功。 (吉)
§§§§§§§§§§§§§§§§§§§§§§§§§
§§§§§§§§§§§§§§§§§§§§§§§§§
※無重名※ 〓華康焱〓
五行分別是:水木火
筆畫分別是:14 11 12
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數(shù)分別:15(土) 25(土) 23(火) 37(金) 13(火)
總評數(shù)理得分:95 分 詳細(xì)解說如下:
天格數(shù)理 15(土)[又稱先格,是祖先留下來的,對人生影響不大],暗示:
(福壽)福壽圓滿,富貴榮譽,涵養(yǎng)雅量,德高望重。 (吉)
人格數(shù)理 25(土)[又稱主格,是姓名的中心點,主管人一生命運],暗示:
(榮俊)資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地格數(shù)理 23(火)[又稱前運,是前半生的命運,會影響中年以前],暗示:
(壯麗)旭日東升,壯麗壯觀,權(quán)威旺盛,功名榮達(dá)。 (吉)
總格數(shù)理 37(金)[又稱后運,是后半生的命運,影響中年到老年],暗示:
(猛虎出林)權(quán)威顯達(dá),熱誠忠信,宜著雅量,終身榮富。 (吉)
外格數(shù)理 13(火)[又稱靈運,主管命運之靈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春日牡丹)才藝多能,智謀奇略,忍柔當(dāng)事,鳴奏大功。 (吉)
關(guān)于華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寫回答
夜神武
聊聊關(guān)注成為第2位粉絲
華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意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七。
宗族特征
1.華姓名人眾多,群星閃爍,自得姓以來,世代顯達(dá),兩晉以前北方名人眾多,南北朝以后南方華姓顯貴,《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錄有華姓名人八十七位,數(shù)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來講,絲毫不見遜色。
2、華姓在宋人編著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從一個偏面反映了華姓在宋代時的顯達(dá)。名人精粹。
歷史上華姓的遷徙與分布??
先秦時期,華姓活動于河南一帶。宋朝時期,華姓大約有1萬8千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2%,排在第二百六十位以后。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明朝時期,華姓大約有12萬7干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九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為華姓第一大省,約占華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浙江、湖北等。全國形成了以江蘇為中心的華姓聚集區(qū)。
當(dāng)代華姓分布與圖譜
當(dāng)代華姓的人口大約有67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53%,排在全國第一百八十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華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吉林、陜西、河南、浙江,這五省華姓大約占華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江西、廣東、安徽、福建、上海,這五省市的華姓又集中了24%。目前全國形成以東方江浙、東北吉林、西北陜西、中原河南、南方廣東為中心的五塊華姓分布區(qū)。華姓人群在浙滬、蘇皖贛閩粵大部、湖南南部和西北、鄂渝川大部、云南北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陜甘南部、黑吉大部,華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1%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1.1%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6%,居住了大約69%的華姓人群。在福建東南、贛湘黔桂大部、湖北東部、廣東南部、海南、云南南部、重慶西南、四川東南、青海東部、陜甘中部、寧夏大部、豫魯南部、遼寧大部、吉林西北、黑龍江西北、內(nèi)蒙古東部,華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05%—0.1%之間,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2.5%,居住了大約24%的華姓人群。
————————————————————附上華姓名人
1.華元:華督曾孫,春秋時宋國大夫。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執(zhí)政四十年。雖曾戰(zhàn)敗遭諷,但致力彌兵,志意可嘉,也不失為一份創(chuàng)造。
華毋害:西漢將領(lǐng)。以越將從高祖起于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謚齊。
2.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yī)學(xué)家。精內(nèi)、婦、兒、針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意醉,為世界醫(yī)學(xué)史上最早之全身麻意醉,又首創(chuàng)五禽戲,后為曹操所殺。
3.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曾依孫策,后附曹操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quán)時為軍師,轉(zhuǎn)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國,封安樂鄉(xiāng)侯,為司徒。明帝時,任太尉,進(jìn)封博平侯。
4.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xué)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后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zhì)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fēng),如今已散佚。
5.華恒: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后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lǐng)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后無余財。
6.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梁唐間將領(lǐng)。少從黃巢起意義,巢敗后,仕后梁,官至齊、晉二州節(jié)度使。入后唐后,官至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后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意守稱勝。
7.華鎮(zhèn):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神宗進(jìn)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平生好讀書,工詩文。有《揚子法言訓(xùn)解》、《云溪居士集》等。
8.華云龍:安徽定遠(yuǎn)人,明初將領(lǐng)。從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戰(zhàn),立功無數(shù)。洪武三年,論功封淮安侯。
9.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shù)學(xué)家。致力于翻譯工作,譯出算學(xué)、地質(zhì)學(xué)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shù)術(shù)》、《三角數(shù)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詩亦古質(zhì)、兼 工書,時稱三絕。有《離垢集》、《解弢館詩集》。
————————————————————————————————華姓的來歷
第一個淵源
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宋戴公封子孫于華邑,屬于以封邑名為氏。
源自子姓的一支華氏,有比較具體的資料可考,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華督、華元、華定、華亥,并為宋卿?!边@支華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們在春秋時期的宋國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子孫歷代都是宋國的公卿。
宋國是由周武王封給商紂庶兄微子啟以奉湯祀的。商湯是子姓,正考父和華督都是商朝的后代,華氏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當(dāng)時的宋國擁有今河南省商丘縣以東、直到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這支華氏族人的最早發(fā)源之處在宋國,后來才逐漸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在華督、華元、華定、華亥等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史稱華氏正宗。
第二個淵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觀于西岳華山,屬于以居邑名為氏。
姒姓與子姓的祖先同出一源,即四千四百多年以前的顓頊帝高陽氏。子姓是顓頊的兒子契所建立,姒姓是顓頊的孫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所以華氏無論是姒姓的一支,還是子姓的一支,統(tǒng)統(tǒng)都是顓頊的后代,所謂兩支,不過是得姓的先后與途徑有所不同罷了。
據(jù)考證,華氏人的始祖是可以遠(yuǎn)溯到黃帝軒轅氏的,因為顓頊正是黃帝的孫子。源自姒姓的華氏,早在夏朝的第四個天子仲康之時便已出現(xiàn),距今有四千一百多年。這在史籍中有記載:“夏仲康封觀于西岳,曰華氏”。
西岳,指的是陜西境內(nèi)的華山,所以仲康的子孫自此就以“華”為姓氏了。不過,有學(xué)者明確持疑,因為當(dāng)時的華山是否已有“西岳”的封號未可確定,所以,認(rèn)為是華氏之得姓在前,華山之得名則在后。
本書考證,直到戰(zhàn)國中期,今華山之地仍稱作“陰晉”,屬于魏國之地,還沒有被稱做“華山”。到戰(zhàn)國晚期的周顯王三十七年(己丑,公元前332年),魏國以陰晉之地為交換條件,送給秦國以求和,秦惠文王改其名為“華陰”,其境內(nèi)之山始稱“華山”。因此,清朝陳廷煒在其所撰《姓氏考略》中的說法“夏仲康封觀于西岳,曰華氏”,肯定是“為名以撰”,實不可?。?不過,在夏桀執(zhí)政時期,有四個貼身佞臣:“河濟、泰華、伊闕、羊腸,修政不仁?!?br>泰華是夏桀的寵臣之一,在其后裔子孫中,當(dāng)有中國最早的華氏。
第三個淵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世子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春秋公羊傳》中記載:“僖公七年夏,鄭殺其大夫申侯。其稱國以殺何?稱
國以殺者,君殺大夫之辭也。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意寧毋。”
鄭世子華,就是鄭文公捷的二兒子太子華,在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農(nóng)歷1月,他代表鄭國,同周王使者、齊桓公小白、宋桓公御、衛(wèi)文公毀、許男爵、曹昭公班、陳世子款等諸侯國會盟于洮(今山東鄄城),這次會盟,確定了齊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諸侯國會議。
在鄭世子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是為新鄭華氏。
第四個淵源
源于嬴姓,出自戰(zhàn)國末期秦國公子華,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公子華,即秦惠王的兒子之一,名華。公子華善武,為當(dāng)時秦國大將。
周顯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諸侯國合縱對抗秦國。秦惠王對此感到十分頭疼,客卿張儀立即建議攻打叫喊得最兇的魏國。 很快,公子華和張儀二人便率領(lǐng)秦軍圍攻魏國之邑蒲陽(今陜西西安長安區(qū)),一舉克之并占領(lǐng)。 之后,公子華率秦軍駐扎在蒲陽,而張儀卻返回秦國。回來后,張儀向秦惠王說,“請大王將蒲陽還給魏國,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zhì)。我能說服魏國脫離合縱之勢?!?br>秦惠王十分好奇,但還是同意了。
之后,張儀跑到魏國對魏惠王說:“你看,秦國對你們魏國還是很厚道的。這不,秦王令我將蒲陽歸還與您,還將他的兒子做人質(zhì)。魏國可不能無禮于秦國啊?!?br>魏惠王十分高興,將上郡十五縣都交給張儀帶去給秦國,以表達(dá)謝意。如此一來,“五國合縱抗秦”被分化瓦解,張儀回到秦國,立即被秦惠王拜為相邦(丞相)。
在秦公子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稱咸陽華氏。
第五個淵源
出自少數(shù)民意族
出自蒙古族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謨錫哷氏,亦稱木華犁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osire Hala。蒙古族、滿族謨錫哷氏,在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李氏、嚴(yán)氏等。
⑵.蒙古族扎拉爾氏,亦稱扎喇亦爾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扎剌赤兒部,是元朝著名太師木華黎之后裔,以部為氏,世居烏魯特(今內(nèi)蒙古興安盟)、察哈爾(今黑龍江、俄羅斯勃力)。后有達(dá)斡爾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r Hala,為達(dá)斡爾族著姓之一。所冠漢姓為趙氏、嚴(yán)氏、季氏等。
⑶.蒙古族華努特,在清朝末期至民國初期,多冠漢姓為華氏。
出自回意族
源于回意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域阿拉伯民意族,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⑴據(jù)文獻(xiàn)《元代泰不華族源初探》、《鎮(zhèn)江回意回》等記載:回意族華氏,其一源出西域回意回泰不華(達(dá)不華)。蒙古汗國初期,在成吉思汗西征時,波斯人穆巴拉沙隨父塔不臺入華,定居于臺州(今浙江臨海_,后拜南宋遺民周仁榮為師,刻苦攻讀漢語,于宋延佑七年(公元1320意年),在鄉(xiāng)試中考取榜首。次年,在南宋朝廷廷試中賜進(jìn)士及第,授集賢院修撰,拜江南行臺監(jiān)察御史。后在元文宗時期建奎章閣,擢為典簽,拜中臺監(jiān)察御史,“帝賜蒙古姓名泰不華(達(dá)不華)”。在其后裔子孫中,有漢化為達(dá)氏、華氏、泰氏者。今江蘇六意合、鎮(zhèn)江等地的回意族達(dá)氏、華氏、泰氏,皆為其后代。
⑵另據(jù)史籍《云南左衛(wèi)選薄》記載:明朝初期,有西域回意回亦速,他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歸附明太祖朱元璋,被授為云南左衛(wèi)副千戶。亦速之子還叫亦速,到其孫速來蠻時,以漢字速為姓氏,稱速氏。之后從二世速俊、三世孫速晟、四世孫速霖、五世孫速泰到第六世孫速華時,其嫡系族人八代一直為官。在速華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華氏。
————————————————————————————————————
華姓是一個帶有中國濃重宗族色彩的姓氏,雖然比不上李、陳、王等姓氏,但是自有它的玄妙和魅力之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是復(fù)印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2757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姓金的名人
下一篇: 姓曹的名人(歷史上曹姓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