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 ,是一個起源中國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4位。唐姓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地區(qū)均有分布。韓國唐姓主要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唐姓在日本主要分布在九州島,本州島一帶。
歷史上部分姓唐的名人
唐昧(?-前301)戰(zhàn)國時楚國將領(lǐng)。一作唐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年),齊、魏、韓聯(lián)兵伐楚,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戰(zhàn),他兵敗被殺。莊蹻乘機發(fā)動起義,攻下郢都(今湖北江陵北),楚遂成四分五裂之局面。
唐蒙,西漢官吏。初為番陽(今江西鄱陽東北)令。武帝時,上書建議開通夜郎道,被任為中郎將,奉命出使夜郎,以厚禮說服夜郎侯多同歸漢。漢在其地設(shè)置犍為郡。
莒國襄公唐儉(579年—656年),字茂約。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儉生于亂世之北周大象元年(579),卒于唐高宗顯慶元年(656),經(jīng)歷三朝五帝,年近八旬而逝,可稱當(dāng)時官場的老壽星。
唐休璟(627-712),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陜西興平)人,唐朝名將。少以明經(jīng)擢第,歷任營州戶曹、豐州司馬、安西副都護、西州都督、衛(wèi)尉卿、涼州都督、持節(jié)隴右諸軍州大使。700年,以敗吐蕃之功拜右武威、右金吾二衛(wèi)大將軍。703年,拜同鳳閣鸞臺三品,尋轉(zhuǎn)太子右庶子。704年,出為幽營都督、安東都護府都護。705年,加封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酒泉郡公,升尚書左仆射,累封宋國公。706年,致仕。后起復(fù)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710年,充朔方道行軍大總管,防備突厥。712年病逝,贈荊州大都督,謚號忠。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蘇州府吳中人士,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jù)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唐英,清代陶瓷藝術(shù)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zhèn)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后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由于他潛心鉆研陶務(wù),并且身體力行,從而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jīng)驗,由他主持燒制的瓷器無不精美,深受兩朝皇帝的賞識,因此,乾隆年間的官窯也被人們稱為“唐窯”。
唐紹儀(1862-1938),漢族,又名紹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廣東珠海唐家鎮(zhèn)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讀書,1874年官派留學(xu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1881年歸國。曾任駐朝鮮漢城領(lǐng)事、駐朝鮮總領(lǐng)事、清末南北議和北方代表、民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等,為中國主權(quán)、外交權(quán)益及推進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貢獻。
姓唐的男明星:
唐禹哲、唐家豪、唐澄、唐文龍、唐治平、唐季禮、唐國強、唐偉成、唐菁、唐振瑜等等。
姓唐的女明星:
唐嫣、唐立淇、唐一菲、唐群、唐藝昕、唐寧、唐詩詠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275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姓梁的名人
下一篇: 姓史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