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
,是中文的姓氏歷史上部分姓杜的名人
杜赫,戰(zhàn)國謀士
杜詩
杜密是古代名臣
杜子春(約前30—約58)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
杜預(yù)(222-285)
杜伏威,齊州章丘(今山東濟(jì)南市)相公莊鎮(zhèn)河灘村人
,隋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曾率起義軍長驅(qū)千里,建立農(nóng)民政權(quán),打擊了隋朝的腐朽統(tǒng)治。后降唐,被毒殺萊國成公杜如晦(585年-630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審言(約645-708)
,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jìn)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xué)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杜荀鶴(846~904)
,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jìn)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xué)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fù)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xué)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杜充(?-1141年)
,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陽市)人。哲宗紹圣間進(jìn)士。靖康初年,知滄州。建炎二年,代為東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軍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zhèn)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國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lǐng)土,卻被拜為右相,旋為江淮宣撫使駐守建康。未幾,金兵渡江杜瓊(約180-250年),蜀漢太常
杜濬(1611~1687)清初詩人。原名詔先
,字于皇,號茶村,又號西止杜國庠(1889~1961)廣東澄海人
姓杜的男明星:
杜磊、杜仲
姓杜的女明星:
杜雯惠
杜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歷史
姓氏杜的歷史和現(xiàn)狀如下:
杜姓是多源流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遷徙分布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已有杜姓人在魯、晉等國為官。魯國叔孫氏的家臣杜泄的事跡見于《春秋》,其子孫世系記錄也頗為詳備,因此他被尊奉為杜姓的直接祖先。叔孫、孟孫、季孫三家分魯時,杜泄避難,舉家遷于郢(今湖北省荊州市),被楚王任為朝官,其子杜綽為楚國大夫。
西漢時期
,京兆的杜姓人就已移入四川地區(qū),并逐漸形成杜姓家族。之后杜姓五行屬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275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