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這個姓氏的歷史由來,趙氏源自哪個姓氏和地方?中國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個地區(qū),而形成了如今的百家姓,也是時代發(fā)展的結(jié)果。關(guān)于百家姓的由來,如何起名字?更多百家姓文化,請關(guān)注。趙這個姓氏的歷史由來起源一:
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xiàn)是因?yàn)樗吹郏ㄒπ?,后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
起源二: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quán)。到戰(zhàn)國初年,趙氏聯(lián)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lián)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起源三:
源于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黨項(xiàng)人、鮮卑人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后裔)。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后裔避亂于甘肅陜西等地,改漢姓趙(黑虎趙氏)。再有清王朝覆滅后,不少人便改的漢姓“趙”。趙氏源自哪個姓氏和地方趙氏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其遠(yuǎn)祖為伯益,得姓始祖是造父。
傳說造父在桃林一帶得到八匹世間罕見的駿馬,非常高興;造父認(rèn)認(rèn)真真地訓(xùn)練這八匹駿馬,調(diào)訓(xùn)好后便獻(xiàn)給了周穆王。周穆王得到這八匹駿馬之后,非常高興,立刻配備了上好的馬車。周穆王在得知了造父極其擅長駕駛馬車之后,便讓造父專門為他駕駛。從此,周穆王經(jīng)常坐著造父駕駛的馬車外出打獵、游玩。后來,造父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事件中立下大功,受封趙城,造父族就開始稱為趙氏,是趙國始族。從此,造父的子孫繼續(xù)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自然就成了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1、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xiàn)是因?yàn)樗吹?姚姓,后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并把自己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2、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孫,中國歷史上著名善御者。
3、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diào)訓(xùn)好后獻(xiàn)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jīng)常外出打獵、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
4、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guān)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fā)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
5、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
6、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趙氏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嬴姓,周穆王賜趙城,因邑為姓。
根據(jù)《姓纂》記載,趙姓的由來是這樣的:“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br>由此可見,最初以趙為姓的人,是顓頊帝的子孫造父,他以善于駕御,于周穆王的時候,得到了趙城這個地方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稱做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傳下來。當(dāng)時的趙城,現(xiàn)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趙城縣西南。后來,這個家族曾繁衍到天水(今甘肅?。?、南陽(今河南)、金城(今甘肅)、下邳(今江蘇)、潁川(今河南)一帶。
據(jù)歷史記載,趙姓的血緣祖先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傳說,少昊的女兒女修因吞玄鳥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孫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馴馬和駕車,深得周穆王的寵愛。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亂中及時駕車護(hù)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賜給造父趙城(在今山西洪桐)作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孫以封邑趙城作為姓氏,形成趙姓。由此,中華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趙姓形成。其后在戰(zhàn)國初年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趙氏是我國六大姓氏(李王張劉陳趙)之一,有“王張李趙遍地流(劉)”的說法。
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孫叔帶因受排擠,率領(lǐng)部分宗族投奔晉國,而沒有遷往晉國的趙氏宗族仍居住在趙城。從此,趙姓不但在晉國扎下根來,而且逐漸昌盛壯大。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時候,趙家的權(quán)勢更大,進(jìn)一步與同為大夫的韓家和魏家瓜分了晉國,而分別自立為一個諸侯,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三家分晉”。后來,趙國的國勢越來越強(qiáng),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其都城設(shè)在晉陽,也就是現(xiàn)在山西省太原縣的北面。由此可見,現(xiàn)在所有姓趙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來才逐漸移居他處,“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姓趙的人來說,如果像這樣認(rèn)真的推溯,又豈止是500年而已?
“三家分晉”后所建立的趙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趙國被秦滅亡后,趙姓出現(xiàn)了兩大分支——天水趙氏和涿郡趙氏。趙國末代君王趙嘉被秦始皇遷往西戎,趙姓一部分隨之遷往甘肅,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趙氏;趙悼襄王之子趙遷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其后裔在漢時又自房陵遷居到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趙姓另一支派——涿郡趙氏。此后趙氏又不斷向外擴(kuò)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②兩度立國,皇帝賜姓。
到了宋代,隨著趙姓王朝的建立,趙姓的地位更為顯赫,且活動范圍進(jìn)一步擴(kuò)大。宋朝時300多年,有18位趙姓皇帝。北宋太宗時,黨項(xiàng)族拓拔部首領(lǐng)李繼捧和李繼遷先后歸順,朝廷分別賜姓名趙保忠和趙保吉;宋神宗時賜木榮姓名趙思忠;宋哲宗時賜河湟羌族隆贊青唐隴拶姓名趙懷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賜姓名趙懷義;遼政權(quán)光祿卿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賜他姓趙,名良嗣;南宋初年,鮮卑族人宇文虛中圖謀救出被金朝擄去的宋徽宗、宋欽宗,因寡不敵眾被殺,南宋朝廷賜他姓趙。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猶太人進(jìn)入中國,尤以宋朝為最,猶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親賜,據(jù)明弘治二年 (1489)碑記,當(dāng)時的猶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趙、金等十七姓,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加入中國籍的猶太醫(yī)生俺誠,以 “奏聞有功,欽賜趙姓”。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趙泱乘也是猶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對歸順的蒙古貴族寬大優(yōu)待,分別賜予漢族漢名以示褒揚(yáng)。有個蒙古貴族其巴圖,受賜名叫趙忠美,他們后代也就姓趙了。在古代,一人受賜國姓,舉族以為榮耀,全體族人均改姓國姓,這極大地?cái)U(kuò)充了趙姓人口。
③少數(shù)民族改姓趙氏。
隨著歷史發(fā)展,本為漢姓的趙姓,滿、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鮮、瑤、壯、哈尼、德昂、佤、景頗、鄂倫春、錫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趙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時云南白蠻部落、唐代胖柯蠻等中也有趙姓。如西漢匈奴人趙安稽,越族人趙光;五代白族人趙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趙國寶,藏族人趙阿歌昌;南宋瑤族人趙瑞封;清代壯族人趙克廣、趙榮正、趙榮章等。辛亥革命后,滿族愛新覺羅氏、喜塔喇氏、阿顏覺羅氏、覺爾察氏、伊爾根覺羅氏、阿塔覺羅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絡(luò)氏等均有改姓趙姓者。此外,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趙的也不少。
趙氏名望
趙氏家族歷史悠久,自然不乏名人逸士。例如,帝王者中著名的就有提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皇朝的趙匡胤等。名臣中則有控制朝政,掌握實(shí)權(quán)的秦朝宰相趙高;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江山的宋朝宰相趙普等。
趙姓的名將則有趙國的趙奢,西漢的趙充國等。而西漢時的農(nóng)學(xué)家趙過,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清代詩人趙執(zhí)信等皆為趙姓學(xué)者中的佼佼者。
此外,南越王墓主人趙佗也是一位在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趙姓名人。近代以來,趙姓名人也不斷涌現(xiàn),如著名作家趙樹理,學(xué)者趙樸初等,都為世人所熟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45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姓阮的女寶寶有才氣名字精選
下一篇: 藍(lán)姓女寶寶開朗清新名字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