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起源于什么地方?翟姓的來源與歷史?!摆w錢孫李,周吳鄭王”是百家姓中排在前幾名的姓氏,可你知道哪一個姓氏的人口最多嗎?想知道百家姓的人口排行,大家可以關(guān)注,同時還可以了解更多百家姓文化。翟姓起源于什么地方?翟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一百七十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15%左右。如今,翟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為多,這兩省翟氏約占全國翟氏人口的45%以上。翟姓的來源與歷史1、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期有翟國,后滅于晉國。晉國又再次分裂成韓、趙、魏三國,到戰(zhàn)國時,這三國先后滅于秦國。在這長期戰(zhàn)亂中,翟國人都以原國名為姓,逃奔遷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兩種讀音,居于北方者讀(Dí),遷居南方者讀(Zhái)。2、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省魯山),其后以國為氏。3、出自張姓改翟而來據(jù)《知足集齋集》所載,安徽涇縣之翟姓,原姓張。4、出自門姓,翟氏無男丁由門氏過繼而來。5、出自他族改姓而來,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有的記音為翟姓。今瑤、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改漢姓翟氏者。
軒轅
上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領(lǐng),后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的組織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與炎帝同出少典氏。后分路東進(jìn),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zhàn),打敗炎帝,遂合并為一。后又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其時發(fā)明創(chuàng)造甚多(如棺槨、宮室、舟車、蠶絲、醫(yī)藥、文字、歷法、算數(shù)、音律等),故后人稱贊他“能成命百物”,賦予帝王形象。翟國在春秋時世居北地,后滅于晉。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翟姓,他們尊其先祖軒轅為翟姓始祖。
翟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diǎn)一五。
尋根溯源
翟姓來源有四:
1、出自祁姓,乃黃帝軒轅氏之后。據(jù)《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唐虞時封黃帝后裔于翟,后世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姬姓。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洛陽),其后以國為氏。
3、張姓改翟而來。據(jù)《知足集齋集》所載,安徽涇縣之翟姓,原姓張。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jù)《國語注》所載,新安翟姓,春秋時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種名為狄姓,后改為翟;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有的記音為翟姓;今瑤、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軒轅。上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領(lǐng),后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的組織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與炎帝同出少典氏。后分路東進(jìn),在坂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一戰(zhàn),打敗炎帝,遂合并為一。后又擒殺蚩尤,被推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其時發(fā)明創(chuàng)造甚多(如棺槨、宮室、舟車、蠶絲、醫(yī)藥、文字、歷法、算數(shù)、音律等),故后人稱贊他“能成命百物”,賦予帝王形象。翟國在春秋時世居北地,后滅于晉。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翟姓,他們尊其先祖軒轅為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據(jù)《元和姓纂》所載,翟姓在春秋時世居北地(今陜西耀縣、富平一帶),后滅于晉,秦時子孫分散到今山西境內(nèi)和江南各地。根據(jù)史料所載,春秋時齊國有翟樓新,戰(zhàn)國時魏國有翟橫,應(yīng)當(dāng)說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東、山西一帶。兩漢時,見諸史冊之翟姓甚多,如翟方進(jìn)、翟宣、翟義父子三人為上蔡(今屬河南)人,廷尉翟公為下圭阝(今陜西渭南)人,翟牧為沛(今屬江蘇)人,京兆尹翟蔭為南陽(今屬河南)人,東漢時翟西甫為廣漢雒(今四川廣漢)人……。這就說明,在兩漢之際,翟姓人已西入陜西,南入四川、江蘇。魏晉南北朝時,定居于汝南、南陽之翟姓頗為興盛,后經(jīng)繁衍發(fā)展,最后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陽郡望。此際,繁衍于廬江尋陽(今湖北黃梅)的翟湯家族頗為引人注目,其子翟莊、孫翟矯、曾孫翟法賜、玄孫翟光俱有名于當(dāng)時,并名垂青史。隋唐之際,翟姓依舊興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帶的翟姓尤為興盛。五代十國至兩宋,翟姓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通過他們的籍貫來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東依舊很是旺盛,并且今北京一帶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蘇等地的翟姓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時的學(xué)者惠州歸善(今廣東惠陽)人翟逢亨,表明此際已有翟姓定居我國南端的廣東省。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統(tǒng)治,長江兩岸兵火四起,相對穩(wěn)定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較為平穩(wěn),而皖、贛、蘇、浙一帶的翟姓人為避兵火,輾轉(zhuǎn)于南方諸省,使兩湖、兩廣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河南、河北、山東、陜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間,冀、魯、豫三地之翟姓有闖關(guān)東遷居?xùn)|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臺,揚(yáng)帆南洋等異國他鄉(xiāng)。如今,翟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多此姓,上述兩省之翟姓約占全國漢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
郡望堂號
翟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汝南郡,治所在平輿(今屬河南);
2、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堂號:
“博古”、“南陽”、“語古”等。
宗族特征
1、翟姓初讀音作“狄”,后又轉(zhuǎn)為“宅”音,其實(shí)二者為一姓,同出一源。
2、翟公與門可羅雀之典故令人慨嘆。漢文帝時翟公任廷尉,賓客盈門,及罷官,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大門前面可以張網(wǎng)捕雀),后復(fù)廷尉,賓客欲往,翟公在門上寫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br>
名人精粹
翟橫:戰(zhàn)國時魏國大臣。出身權(quán)貴之家,曾為魏國相,曾舉薦吳起、樂羊、西門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績。魏襄王時,欲聯(lián)合齊秦抗楚,而與樓鼻發(fā)生矛盾。曾欲殺張儀,因張儀施計而未遂。翟方進(jìn):汝南上蔡人,西漢大臣。家世微賤,后與繼母赴長安拜師學(xué)習(xí)。歷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榮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內(nèi)爭,被迫自殺。翟義:方進(jìn)少子,西漢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陽都尉,后升任弘農(nóng)河內(nèi)東郡太守。王莽攝政后,舉兵討伐。后被擊敗,并夷滅三族。翟西甫:廣漢雒人,東漢官吏、學(xué)者。四世傳《詩》,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算,試策第一。歷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將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擊斬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錫命解詁》。翟湯:尋陽人,晉代名士。篤行純素,仁讓廉潔。耕而后食,拒受饋贈。盜匪聞其名,皆不敢犯。翟讓:東郡韋城(今河南長垣)人,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瓦崗軍首領(lǐng)。因犯死罪,逃至瓦崗,聚眾起義,是瓦崗軍初期首領(lǐng)。李密投瓦崗軍后,殺張須陀,克興洛倉,開倉濟(jì)饑,聲勢大振。翟讓有意讓賢,并推李密為魏公,自任司徒,封東郡公。不久被李密謀殺。翟汝文:丹陽(今屬江蘇)人,宋代官吏、書畫家。進(jìn)士出身,歷任秘書郎、參知政事。風(fēng)度翹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畫道釋人物及山水。翟院深:北海營丘(今山東淄博)人,宋代畫家。學(xué)李成,工畫山水,摹效作畫,幾可亂真。翟王宣:河南洛陽人,明代大臣。天順進(jìn)士,任山西巡撫兼督雁門諸關(guān)時,使流亡者陸續(xù)回歸,未走者生計有著,得百姓稱道。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翟鑾:山東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進(jìn)士,歷任編修、侍讀學(xué)士、禮部右侍郎等職。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淵閣參予內(nèi)閣事務(wù)。嘉靖二十一年,升為內(nèi)閣首輔(即宰相),因魏忠賢排擠,不久致仕還鄉(xiāng)。翟鳳翥:山西聞喜人,清初大臣。順治年間進(jìn)士,以明習(xí)法律見稱,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職期間,治獄以寬厚為主,修葺學(xué)宮書院,戲課農(nóng)桑。翟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學(xué)者。乾隆年間進(jìn)士,官金華、衢州府學(xué)教授。工詩,亦長于考證。有《湖山便覽》、《四書考異》、《艮山雜志》等。翟云升:山東東萊人,清代學(xué)者。道光進(jìn)士。性嗜古、工詩,尤精隸書。有《隸篇》、《五經(jīng)歲遍齋詩稿》、《說文辨異》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52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聞姓最早來源介紹聞姓是滿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