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的歷史起源由來,施姓是稀有姓氏嗎?中華民族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也有很多的姓氏,將這些匯集成一本《百家姓》,是古人的智慧。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jìn)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想知道更多百家姓文化,請關(guān)注。施姓的歷史起源由來1、源自姬姓
根據(jù)《通志》記載,魯惠公姬弗涅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做姬尾,字施父,也被稱為施父尾,在魯桓公繼位的時候,姬尾已經(jīng)做到了魯國的大夫,由于他精通音律,所以在曹國太子拜訪魯國的時候,他通過觀察太子的賞樂表情和姿勢,斷言他的父親不久于人世,而后來也確實應(yīng)驗了,于是受到了魯桓公的賞識,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而在他的第五代孫時,姬孝叔就改為了“施父”姓,以此來顯得和其他姬姓后代不同,最終簡化為了單姓一個“施”字。
2、源自姒姓
夏朝的時候有一個諸侯國就叫做施國,據(jù)《姓氏考略》中記載可知,就位于現(xiàn)代的湖北省恩施地區(qū)附近,而在夏朝滅亡之后,施國也因此滅亡,于是當(dāng)?shù)氐倪z民為了紀(jì)念故國,便將姓氏改為了施姓。
3、源自改姓
方孝孺家族最初時明朝的著名大儒,但是之后由于遭到明成祖朱棣的追殺,所以他的族人幾乎都外逃了,并且紛紛將姓氏更改以此避難,其中有一部分更改為何姓,而另一部分改為施姓,因為施姓拆開就是“方人”的意思。施姓是稀有姓氏嗎施姓不是稀有姓氏,施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六。
施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施姓雖然得姓不算很早,但其后世族人的南遷,特別是移入福建,卻是較早的一支,這是施姓與其他諸姓的不同之處。施姓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明清之際,江浙閩一帶的施姓擁有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中舉人、進(jìn)士及第者不可勝數(shù)。
施姓在古代是貴族。
施姓源于媯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諸侯國施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據(jù)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夏王朝時期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國,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縣一帶。
商湯滅夏桀之后,施氏國亦隨之滅亡,其后,施氏國的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施氏,世代相傳,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施姓的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施姓開始活動在山東、安徽一帶,隨后被迫西遷河南北部,接著南下湖北恩施地區(qū),又向南進(jìn)入湖南、貴州,其中一支西遷四川瀘州地區(qū)和云南洱源地區(qū),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由安徽古施國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時在浙江湖州吳興郡已經(jīng)形成了施姓望族。
到唐、宋時期,施姓已經(jīng)散播到江南各地。宋朝時期,施姓大約近1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九十三位。
浙江和四川為施姓大省,分別約占全國施姓總?cè)丝诘?7%。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江蘇、安徽、湖北,這五省約占施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山東、福建、河北三省。當(dāng)時施姓分布形成了以西部川鄂、東方浙蘇皖為中心的兩大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施姓大約近2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5%,排在第八十三位。浙江為施姓第一大省,約占總施姓人口的41%。
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蘇,這四省大約占施姓總?cè)丝诘?1%。宋、元、明600余年間,施姓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qū)遷移,蘇、浙、贛、閩為當(dāng)時的施姓聚集中心。
施(shī)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六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二百五十八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16%左右。
據(jù)《姓氏紀(jì)略》的記載,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個以施為國名的諸侯,后來他們的國王,子孫就以國為氏,統(tǒng)統(tǒng)姓了施。不過,這一支施氏后來的活動,古籍缺少記載,所以對于他們的發(fā)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無資料可稽。
擴展資料
施姓名人:
1,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籍貫:江蘇興化人。祖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
2,施閏章
施閏章,清代文學(xué)家,安徽宣城人,順治年間進(jìn)士,任山東學(xué)政,曾為蒲松齡的老師。博覽群書,工詩善文,享有盛譽著有《學(xué)余堂文集》二十八卷。
-施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73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薊姓女孩起名免費帶解釋
下一篇: 藺姓歷史名人名望、明星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