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現(xiàn)代明星有誰?有沒有黎姓歷史名人?中華民族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也有很多的姓氏,將這些匯集成一本《百家姓》,是古人的智慧。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jìn)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想知道更多百家姓文化,請關(guān)注。黎姓現(xiàn)代明星有誰?黎姿,1971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東,中國香港女演員、流行樂歌手。黎明(Leon Lai Ming),1966年12月11日出生于北京,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導(dǎo)演。黎耀祥(Wayne Lai),1964年5月4日出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中國香港男演員。黎諾懿,1980年6月15日生于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男演員,2002年參加TVB藝員訓(xùn)練班出道。黎美嫻,1966年10月19日生于中國香港,祖籍廣東高明,是香港TVB80年代中后期的當(dāng)家花旦之一。黎淑賢(英文名:Bonnie Lai),1977年7月11日出生于香港,影視演員。黎瑞恩,1973年2月18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廣東南海,中國香港女歌手、演員。有沒有黎姓歷史名人?黎錦熙,語言學(xué)家;其二弟黎錦暉,作曲家;三弟黎錦曜,地質(zhì)礦產(chǎn)專家;四弟黎錦紓,平民教育家;五弟黎亮(錦炯),橋梁專家;六弟黎錦明,作家;七弟黎錦光,音樂家;八弟黎錦揚(yáng),美籍華裔作家,謂之「長塘黎氏八駿」。黎干: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賓)人,曾任諫議大夫,京兆尹。善星緯術(shù)。黎斡(? —779),唐代官吏。戎州(今四川宜賓市)人。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qū)宋場鄉(xiāng)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贊賞。 [30]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jìn)士,著有《臺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黎淳:湖南省華容人,明朝天順年間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黎淳博學(xué)多才,尤以經(jīng)史著稱,除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tǒng)志》《英宗實(shí)錄》《續(xù)資治通鑒綱目》外,著有《龍峰集》、《明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和楊一清都是其學(xué)生,并深受其影響。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xué)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xué),尤長于詩。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黎景熙:北周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xué)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志》,著有《朱子語類》。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xué),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黎貞:廣東新會都會村人,生于元朝末年。著有《秫坡集》、《古今一覽》等。
遷徙分布黎姓早期發(fā)源地當(dāng)是今山西黎城縣東北一帶,即春秋時黎國都城所在地。早在戰(zhàn)國時期,黎姓或因仕宦而處,或因避難而居,西入陜西,東向山東、河北,南徙江蘇、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另據(jù)史料記載,此期有梁(今陜西省韓城)人黎喁遷居江右(今江西省)。漢時,有黎朱蒼任長沙(今屬湖南?。┫啵浜蟠诤习l(fā)展繁衍。魏晉南北朝,迫于北方戰(zhàn)亂,黎姓族人大批南遷,南方黎姓隨之而昌盛起來,一直到后代各個時期。據(jù)《黎氏族譜》所載,南朝齊有黎僑因功封永樂侯,被奉為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始祖。唐到五代時期,黎姓更廣泛地分布于南北方各個區(qū)域,其發(fā)展出現(xiàn)了些新特點(diǎn)。黎僑一支傳至黎干時,在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發(fā)展成為望族,于是此支黎姓以“京兆”為郡望堂號,尊京兆尹黎干為開基始祖。黎干之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省寧都)縣令,為寧都開基始祖。黎度之孫黎祚,后晉時任職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太守。宋代時,黎姓有徙居福建上杭、寧化者。此時,史冊所載黎姓名人漸多起來,說明黎姓勢旺較之前代達(dá)到一個新的程度,黎姓繁茂于以往任何時期。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遷居廣東梅州程鄉(xiāng)(今梅縣),被視為入粵始祖。其后子孫有遷居廣東豐順、陸豐等地者。明代有山西大槐樹黎姓遷居于湖北、湖南、河南等省。清代乾隆年間,有廣東、福建籍黎姓入居臺灣,進(jìn)而徙于海外。今日黎姓尤以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黎姓約占全國漢族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黎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diǎn)一九。資料在: /view/33179.htm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75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藺姓百家姓排名查詢藺姓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