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丁的歷史名人有什么?丁這個姓氏的代表人物有誰?中國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個地區(qū),而形成了如今的百家姓,也是時代發(fā)展的結(jié)果。關(guān)于百家姓的由來,如何起名字?更多百家姓文化,請關(guān)注。姓丁的歷史名人有什么1、丁復
趙人。西漢初高祖功臣。原為趙將,后在鄴(今河北臨漳西)入劉邦軍,至霸上(今陜西西安市東),擔任劉邦手下樓煩部隊的將領(lǐng)。西漢建立封為陽都侯,十八侯之一。
2、丁汝昌
丁汝昌,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廬江縣石頭鎮(zhèn)人。清朝晚期將領(lǐng),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3、丁敬
丁敬,字敬身,號鈍丁、硯林,別號龍泓山人、孤云、石叟、梅農(nóng)、清夢生、玩茶翁、玩茶叟、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云石叟、獨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清代書畫家、篆刻家。丁這個姓氏的代表人物有誰1、丁原,字建陽,東漢末年的地方豪杰之一,董卓設(shè)計,丁被部將呂布刺殺。拜武猛都尉,并州刺史,官至執(zhí)金吾。
2、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lǐng),吳國四朝元老、重臣。年輕時做小將,多次跟隨其他將領(lǐng)征伐,經(jīng)常勇冠三軍,曾屬于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帳下,驍勇且有計謀;后期于解救壽春、誅殺孫綝等事件中屢有建樹。
丁姓一共有五處來源。
來源一:《姓氏考略》。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來源二: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于姜子牙一族,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謚號,屬于以先祖謚號為氏。姜太公的兒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誦執(zhí)政時期時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來周康王姬釗的顧命大臣,對周王朝有輔佐大勛。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謚號為“丁公伋”,其后裔子孫中便以其謚號為姓氏者,稱丁氏,史稱丁氏正宗。
來源三: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于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quán)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zhàn)機﹐孫權(quán)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后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來源四:源于改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據(jù)《三國志·江表傳》云:“孫權(quán)因?qū)O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 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來源五:源于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改姓。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學者丹珠爾,屬于帝王賜姓為氏。
歷史名人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權(quán)臣。丁奉一生統(tǒng)兵與北方政權(quán)征戰(zhàn),從曹操時代交戰(zhàn)到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quán)、孫亮、孫休、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時代的興衰存亡。
丁汝昌,原名丁先達,字禹亭,號次章,安徽廬江縣石頭鎮(zhèn)人。清朝晚期將領(lǐng),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丁日昌,字持靜,小名雨生,別名禹生,潮汕先賢,廣東潮州府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人,晚年定居揭陽縣榕城梅林巷內(nèi)。潮汕詩人,梅州八賢之一,客家先賢,歷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江西萬安、廬陵縣令,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jié)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云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丁錦堂,字笏初,號福三,福建省上杭縣臨江鎮(zhèn)客家人,有“過江武狀元”的美譽。同治九年(1870年),丁錦堂以捐納武監(jiān)生參加福建鄉(xiāng)試,中舉。同治十年,赴京參加會試,兵部以第六名進士錄選,經(jīng)殿試,欽點為一甲狀元及第,初任侍衛(wèi)職務。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大婚,賞賜丁錦堂黃馬褂御前騎馬護衛(wèi)。
丁拱辰,機械工程專家。最早系統(tǒng)考察了西方火器的使用和構(gòu)造并研究制造了中國火器。在中國首先進行了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模型制造。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有關(guān)蒸汽機、機車和輪船的著作,為創(chuàng)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fā)源地,后在當?shù)匕l(fā)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安徽、江蘇、河南境內(nèi),同時,河北、陜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
后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沛國譙縣的丁氏成為全國各地丁氏中較大的一支,這支丁氏世代與同縣的曹氏(曹操家族)、夏侯氏通婚,同為譙縣三大豪族之一。在后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涌現(xiàn)了很多名人,如漢末位列三公的司徒丁宮、官居司隸校尉的丁沖、文學家丁儀丁廙兄弟等。北方戰(zhàn)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fā)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qū)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qū)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
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jù)《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后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贝酥Ф⌒仗颇┻w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shù)厥甲妗G宕?,居于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臺灣的,后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
至此,從宋代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xù)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占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78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姓薛的歷史上的名人中國姓薛的名人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