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火車站)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nèi)。佛山毗鄰港澳
,與香港
、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
,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yōu)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
,推動佛山廣泛參與世界經(jīng)濟,走向國際化
。
[歷史與現(xiàn)代融合發(fā)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華鄉(xiāng)
,“肇跡于晉,得名于唐”
,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據(jù)考證
,佛山的人類歷史起源于現(xiàn)禪城區(qū)瀾石街道區(qū)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
,百越先民沿西江
、北江而來在這里繁衍生息,以漁耕和制陶開創(chuàng)原始文明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因在城內(nèi)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
,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xiāng)為“佛山”
。
唐宋年間
,佛山的手工業(yè)、商業(yè)和文化已十分繁榮
。明清時
,更是發(fā)展成商賈云集、工商業(yè)發(fā)達的嶺南重鎮(zhèn)
,與湖北的漢口鎮(zhèn)
、江西的景德鎮(zhèn)、河南的朱仙鎮(zhèn)并稱全國“四大名鎮(zhèn)”
,與北京
、漢口、蘇州并稱天下“四大聚”
,陶瓷
、紡織、鑄造
、醫(yī)藥四大行業(yè)鼎盛南國。清末
,佛山得風氣之先
,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源地之一,先后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并建立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竹嘴廠”
。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tǒng)文化
。佛山素有陶藝之鄉(xiāng)
、粵劇之鄉(xiāng)、武術(shù)之鄉(xiāng)
、廣紗中心
、嶺南成藥之鄉(xiāng)、南方鑄造中心
、民間藝術(shù)之鄉(xiāng)等美譽
。
佛山是“南國陶都”,制陶藝術(shù)源遠流長
,有700多年歷史
,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建于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
,是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
,薪火相傳至今4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2005年
,佛山榮獲“中國陶瓷名都”稱號。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fā)源地
。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
。民間自發(fā)組織的粵劇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
。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shù)節(jié)
,使佛山呈現(xiàn)“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
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xiāng)”
。古方正藥的歷史有400余年,其產(chǎn)品種類齊全
,大約分為膏
、丹、丸
、散
、茶、油
、酒等七大類
,是工匠、居家
、旅行必備的中成藥
,涌現(xiàn)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藥酒
、“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號名藥
。
佛山的鑄造業(yè)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
、鍋
、鐘、塔等聞名全國
。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shù)已達相當高的水平
,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zhàn)爭期間
,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 佛山......>>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過
姓過的名人:
歷史名人
過源:字道源,號浩齋,宋代江蘇省無錫人
。少穎異
,篤志圣賢之學。曾說“人終身只是一個窮理
,元不分知行
,行之至知之極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斡娱g只為國直講
,不赴卒,學者稱“浩齋先生”
。
過勗:過浩齋先生的后裔
,字紹古,博覽能文
,性至孝
,有《至孝通神集》。除此外
,浙江海鹽
、嵊縣等地均有過姓人物。然最出名的還是無錫
、蘇州一帶的過家
。
過龍:字云從,明代蘇州人
、名醫(yī)
,與祝枝山、文徵明關(guān)系契合
,他知識面廣,精醫(yī)道
,著有《針灸要覽》
、《十四經(jīng)發(fā)揮》等。
過鑄:字玉書
,清代金匱(今江蘇省無錫)人
。研習醫(yī)學多年,頗有心得
,與外科名醫(yī)馬培之過往甚密
,推崇明陳實功治外證之思想,不忌針刺
。過鑄中舉后
,曾在浙江做官較久,所到之處
,都有政聲
,兼有醫(yī)名
。初為溫州司榷,升放潛(今屬臨安)知縣
,調(diào)任德清縣宰
,與同道常州孟河馬培之、青浦陳蓮舫時相過從
。因其本人早年嘗患疔瘡而損一指
,更發(fā)憤攻研外證,并治好另一指之疔瘡
。著有《治疔匯要》(一名《治疔大全》)
。另有《外科一得錄》、《喉痧至論》及《過氏醫(yī)案》
,均有多種刊本行世
。
過百齡:也作“伯齡”,名文年
,江蘇省無錫人
,是明末造詣最深、名聲最大的圍棋國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稛o錫縣志》中寫道:“開關(guān)延敵,莫敢仰視
。因是數(shù)十年
,天下之弈者以無錫過百齡為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迦隋X謙益作詩贊頌過百齡
,詩中寫道:“八歲童牙上弈壇,白頭旗纛許誰干
,年來復盡楸枰譜
,局后方知審局難。烏榜青油載弈師
,東山太傅許追隨
,風流宰相清平世,誰識沿邊一著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宕饲厮升g的《過文年傳》這樣寫:“百齡,名文年
,為邑名家子
,生而穎慧,好讀書,十一歲時
,見人弈
,則知虛實先后進退擊守之法,曰:是無難也
。與人弈輒勝
,于是閭黨間無不奇百齡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百齡的作品有《官子譜》
、《三子譜》和《四子譜》等棋書。其中尤以《官子譜》價值最高
,對收官問題做了全面透徹的論述
,是我國第一部收官著作,并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視
。過百齡在棋壇馳騁一生
,繼往開來,對明末至清乾隆時期圍棋的飛速發(fā)展
,作出了重大貢獻
。
過元文:字穆君,清代蘇州人
,是精通史籍的學者
,有著述傳世。
過春山:字葆中
,清代蘇州人
,亦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
。過春山不僅博覽經(jīng)史
,他的詩,取法韋
、柳
,曾受沈德潛的青睞,可惜未滿30歲就去世了
。
過探先:(1887年-1929年),教育家
,農(nóng)學家
。中國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教育先驅(qū),中國現(xiàn)代農(nóng)林科技的先驅(qū)
。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大面積造林與植棉事業(yè)
。 江蘇省無錫人。留美康乃爾大學農(nóng)學碩士。1915年回國
,任江蘇省立第一農(nóng)業(yè)學校校長
。1921年任南京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農(nóng)科教授,曾兼農(nóng)藝系主任
、農(nóng)科副主任
、推廣系主任。1925年出任金陵大學(1952年合并于南京大學)農(nóng)林科主任
。其生平對開辟農(nóng)業(yè)科學新領域
,培養(yǎng)農(nóng)業(yè)科技人才,實現(xiàn)科學種田理想
,篳路藍縷
,功不可沒。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先生為過探先寫的墓志銘中寫道:“先生姓過氏
,名探先
,出江蘇無錫縣北鄉(xiāng)望族……先生之學,窮高極遠
,衣我粒我
,早黽夜勉”。
姓鄭的名人明星偉人
1
、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
,本名森,又名福松
,字明儼
、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
,祖籍河南固始
。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
,抗清名將
,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
,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jiān)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
,賜名成功
,并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
、“鄭國姓”
、“國姓爺”
,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
2
、鄭少愚
鄭少愚(1911—1942),四川達州市渠縣人
,著名抗日英雄
。畢業(yè)于杭州筧橋中央航校,1935年加入共產(chǎn)黨
。1937年2月申請到空軍前線第四大隊參加抗戰(zhàn)
。1942年春,率中國空軍飛行員前往印度
,接收美國援華飛機時
,途經(jīng)駝峰航線過程中飛機失事殉難。
3
、鄭之僑
鄭之僑(1707―1784)
,字茂云,號東里
,清·潮陽舉練都金浦鄉(xiāng)人
,為鄭氏金浦系十九世裔孫。雍正13年舉人
,乾隆2年(1737)進士
,授江西鉛山縣令,兼弋陽縣令
,歷升饒州府同知
。
署廣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寶慶(今邵陽市)知府
,山東濟東泰武道員
,湖廣安襄鄖兵備道(今湖北之安陸、襄陽
、鄖陽三地區(qū)
,當時各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
。其府第今存
。
4、鄭復光
鄭復光(1780—約1853):清代著名科學家
。字元甫
、瀚香,安徽歙縣人
。精通數(shù)學
、物理與機械制造。1846年寫成《鏡鏡冷癡》5卷
,集當時中西光學知識大成
。
在完成此書的基礎上,制造了中國最早的一臺測天望遠鏡
。另著有《鄭元甫札記》(手抄本)
、《鄭瀚香遺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傳
。
5
、鄭振鐸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諦
,筆名有郭源新
、落雪、ct等
,出生于浙江溫州
,原籍福建長樂。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
、作家
、詩人、學者
、文學評論家
、文學史家、翻譯家
、藝術(shù)史家
,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
-鄭姓
姓周的歷史名人
周公:周公解夢
,傳說中的人物。 周勃:江西省瑞昌市人
,西漢時開國武侯
,被劉邦賜予列侯的爵位,時稱:“絳侯”
。 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
,安徽省舒城人。聯(lián)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
,火燒赤壁
,大敗曹軍。 周處:晉朝陽羨(今江蘇省宜興南)人
,是一位改惡從善的典型人物
,官至御史中丞
。 周興:雍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則天時酷吏
,官至秋官侍郎
、尚書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
,明朝大臣
,官至工部尚書。 周亞夫:江西省瑞昌市人
,西漢名將
,以治軍嚴整聞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
,吳郡人也
,亡其名,家于昆山縣
。元和中
,以明經(jīng)上第。調(diào)選
,得尉昆山
。既之官,未至邑數(shù)十里
,舍于逆旅中
。 周日方:京兆(今陜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畫家
,擅長于肖像
、佛像畫。畫風“衣裳簡勁
,色彩柔麗
,以豐厚為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周文矩:句容(今屬江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耍宕咸茣r畫家
,擅長于人物畫
,尤以仕女為最,題材多取自宮廷生活
。 周越:〔宋〕字子發(fā)
,起弟。官主客郎中
。草書精熟
,博學有法度
,而真行不及。如俊士半酣
,容儀縱肆
,雖未可以語妙,于能則優(yōu)矣
。當天圣、慶歷(一O二三至一 O四八)間
,以 書顯學者
,翕然宗尚之。然終未有克成其業(yè)者
。集古今人書并所更體法為書苑十卷
。黃庭堅云:“周子發(fā)下筆沈著,是古人法
,若是筆意姿媚似蘇子瞻(軾)
,便覺行間茂密,去 古人不遠矣
,何止獨行于今代邪
。”《宋史本傳
、山谷集
、墨池編》 周敦頤:北宋著名哲學家,湖南省道縣人
。根據(jù)
陳摶的《無極圖》
,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開創(chuàng)人
。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詞調(diào)
,對后世影響很大
,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韻學家
,江西省高安人
。著有《中原音韻》,為北音韻書的創(chuàng)始人
。 周樹人:浙江省紹興人
,筆名魯迅,偉大的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記》
、《吶喊》
、《彷徨》等。 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
,生于江蘇省淮安
,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
,杰出的革命家
、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
,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