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姓的來源和歷史發(fā)展
《水滸傳》所寫的晁蓋
這個晁蓋
鐵天王晁蓋在宋江三十六人中排三十四位
他的贊詞是:“毗沙天人,證紫金軀
”這四句贊詞活畫出一個天人般的鐵鑄大漢
,但在三十六人中的地位卻是很低的。這可能是接近歷史上的晁蓋的真實敘述。
宋
、元間作品《宣和遺事》中,記載了晁蓋、吳加亮等八人智劫生辰綱的故事。說的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師寶
,差縣尉馬國安一行,送十萬金銀珠寶為蔡太師上壽。行至南洛縣五花營田地里
,撞上八個大漢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jìn)、阮通、阮小二、燕青等,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的鐵天王晁蓋。八人用藥酒麻倒馬國安等
,劫取生辰綱。事發(fā)后,官府追捕
,鄆城縣押司宋江暗中向晁蓋報信,八條好漢共同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為“寇”。晁蓋死后
,吳加亮、李進(jìn)義成為首領(lǐng)。宋江上山后
,吳加亮等又推舉宋江為梁山泊的首領(lǐng)。因為晁蓋早死,所以排在三十六人中的最后一名
。《宣和遺事》里的晁蓋
《黑旋風(fēng)雙獻(xiàn)功》、《同樂院燕青博魚》等六種傳世的水滸故事元雜劇
,有五種敘說著晁蓋事跡。說的是宋江殺了閻婆惜,迭配江州牢城去
,因打梁山經(jīng)過,遇著晁蓋哥哥領(lǐng)嘍啰下山,打死解差人,打開枷鎖,救上山去,坐了第二把交椅。三大祝家莊時晁蓋身亡
,宋江才坐了第一把交椅。晁蓋主持梁山泊的時間雖然比《水滸傳》小說所寫的短得多
,但比《宣和遺事》所寫卻有長些。《水滸傳》小說寫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把八個好漢中減去秦明
、燕青、增加了公孫勝、白勝、吳加亮、阮進(jìn)、阮通改為吳用、阮小五、阮小七,地點由五花營移至黃泥岡,押運生辰綱的縣尉改為提轄楊志,梁師寶改為蔡太師女婿梁世杰,晁蓋的村莊由石碣村改為東溪村,造反的去向也有太行山梁山泊改為山東梁山泊。《水滸傳》把晁蓋排在天罡地煞一百單八將之外
。羅貫中、施耐庵寫的這個故事
民間故事中的晁蓋
魯西南民間傳說晁蓋、吳用等原在棘梁山占山為王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
因為東平府派大軍進(jìn)剿
晁蓋的義 *** 移后
,官軍一把大火,燒毀了起義軍的聚義廳和糧倉。至今棘梁山東南角糧倉舊址
。仍可扒出燒焦的糧粒
。糧倉北面的聚義廳舊址,尚有一塊巨石
,巨石之上有幾個石窩,是當(dāng)年起義軍插大旗的旗桿座。棘梁山北四十里處的石廟村,相傳為當(dāng)年的石碣村
。鄆城縣的群眾
,都說歷史上確實真有晁蓋其人。清代初
,梁山泊所在地的壽張知縣曹玉珂寫的《過梁山記》中說:“晁、宋皆有后于鄆(城)。”至今山東鄆城縣西北晁莊村的晁姓人
,自稱是晁蓋后裔,說鄆城縣的黃堆集就是當(dāng)年的黃泥岡,鄆城縣白垓村就是白勝的家鄉(xiāng)黃堆集酒廠釀造的白勝酒,就是用傳說中的白勝釀酒的古井水釀造而成的
晁莊屬丁里長鄉(xiāng)
《晁氏宗譜》記載的九世祖晁盍
因其造反
《晁氏宗譜》還記載五世祖晁補之(《宋史》有傳)為元豐進(jìn)士,曾任吏部員外郎
按晁補之生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
晁盍的兄弟晁彰
晁彰子晁望死于大德三年(1299年)
那么他是生于公元一二一七年。
晁盍所生活的年代
這個晁盍不可能是與宋江同時代的人。
《晁氏宗譜》有乾隆四十年、光緒二十四年和民國二十三年三種版本
話本、雜劇
《宣和遺事》是話本記事
究竟歷史上是否真有晁蓋其人
晁讀作:cháo(只有一個讀音)
聲母ch,韻母ao
部首日部,部外筆畫6畫
五筆86JIQB
釋義:姓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guān)組詞:只有三個
1、晁董[cháo dǒng]?
漢代晁錯和董仲舒并稱
2
(1053-1110)北宋文學(xué)家。字無咎
3
誅鼂錯
晁陂讀作cháobēi
這個詞的陂字需要注意一下,它是個多音字
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有個晁陂鎮(zhè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349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