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好不好,是要看字的寓意,取一個好的名字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姓都有哪些字輩?隨著小編來百家姓起名專題看看怎么取個不錯的名字。周姓字輩表派語大全寧鄉(xiāng)灘山周氏——典雅思玉,德教性榮,國正天心順,官清治緒賢,才逢光景運,勛業(yè)樹鴻基,端本先敦孝,芳名奕世垂。
四川成都周氏——太祖應(yīng)朝忠,永遠(yuǎn)世代興,丕振仙仁月,長源玉厚坤。
益陽大泉周氏——貴文祖志一,永興萬代天,仁學(xué)宏宗益,世守紹前賢,繼述聲名顯,由來達(dá)孝全,振起三以讓,令德慶悠綿。
廣東普邑周氏——開基宏遠(yuǎn)猷,篤慶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疇,合家宜睦順,守理重經(jīng)修,奕世永繩武,千秋恒作裘。
廣東河源周氏——汝南昭穆序,作述發(fā)其祥,奕世聲名煥,傳家福慶長,恩明聯(lián)統(tǒng)紀(jì),誼美植綱常,允克紹先烈,萬年迪吉康。
廣東潮陽泗水周氏——多士敬宏毓,英資衍芳緒,勤修昭厚德,翊贊耀明良,攸子崇伯欽,淑憲紹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運開祥。
瓊州周氏——纘緒成德,經(jīng)世安邦,家修朝獻,萬奕其昌。
湖南益陽汾湖周氏——志肇宏昭列,時旺玉堂軒,國字必尚義,言方定澤之。
湖南湘潭周氏——創(chuàng)業(yè)恩先哲,守成在后賢,謨猷貽奕葉,科第慶綿聊。
湖南資江周氏——原起均姬胄,后來錫祚膺,蓮香盈宇宙,味厚合緇澠,道學(xué)淵源達(dá),圖書德澤宏,蕭韶欣并奏,衽席慶同登。
沙塘周氏——與元開達(dá),懋哲芳能,希賢克紹,美德光前,允惠嘉顯,才彥璦英,輔翼鴻駿,綱紀(jì)文明。
雙賢堂周氏——榮先維繼述,裕后樂英賢,秩序本天定,彝倫自人全,謨烈由今紹,功勛藉前傳,家乖恪遵守,祥發(fā)永綿延。
益陽周氏——德立家之本,名揚士以賢,詩書庭有訓(xùn),忠厚世其傳。
汝南堂周氏——道啟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學(xué)慎修為,發(fā)榮良有以。
北文堂周氏——英才逢景連,良士應(yīng)時昌,文經(jīng)聊武緯,耀祖輔朝綱,忠孝傳家遠(yuǎn),詩書衍慶長,后人資積累,歷久愈榮光。
敦睦堂周氏——世興錫本,立業(yè)敦誠,遠(yuǎn)昭祖澤,大振家聲,賢能應(yīng)連,忠孝余英,永聊宗誼,代會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文邦思有道,學(xué)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國光,謙和常錫慶,敦敘自申祥,景連逢時泰,培之佑萬方。
湖北鄖縣東良周氏——凱紹興朝業(yè),榮開萬世昌;茂秀光澤道,培德照家祥。哪里姓周的人是最多的根據(jù)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可知,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周姓的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周姓在西南地區(qū)和長江流域地區(qū)中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長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貴州、湖南地區(qū),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_(dá)最高。而在長江的下游地區(qū),周姓在人群中的頻率一般。在東北三省、內(nèi)蒙古東部、華北、陜甘寧、閩臺、海南、兩廣等地區(qū),周姓分布頻率較少。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學(xué)家為江西吉水周氏家譜寫序。如:解縉的《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楊榮的《周氏族譜序》(此譜為明初翰林院編修周敘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譜序》(此譜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彥奇、國子監(jiān)博士周歧鳳重修)。
始祖:后稷
起源主要有四: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逗訄D運錄法》載,遠(yuǎn)古黃帝軒轅氏有大將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兩人后代均以周為姓氏,分散于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境)、潯陽(今屬江西)、臨川(今屬江西)、陳留(今屬河南)、沛國(今河南、安徽、江蘇境)、泰山(今屬山東)、河南(今屬河南)等地。
周姓始祖--后稷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后稷母親為姜螈,父親為帝嚳。西周初年人們就把后稷奉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lǐng)族人自邰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到文王姬昌時,以國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說,即東周時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軍協(xié)助周桓王討伐鄭國。后周王朝因王位繼承問題發(fā)生內(nèi)亂,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殺,后輩子孫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少數(shù)民族改為周姓?!段簳す偈现尽酚涊d:“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后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后改為周氏?!碧瞥显觊g,少數(shù)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改為周氏。代北(今山西東北部)復(fù)姓“賀魯”氏,改為周氏,賀魯氏是由“夷”(少數(shù)民族)變?yōu)橹苄铡?br>4.他姓改為周姓。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并遷移臺灣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子孫在明亡后逃往寧鄉(xiāng)周家,為避禍改姓周。
世系
軒轅黃帝(姬軒轅)-1世玄囂(即少昊)-2世蟜極-3世帝嚳-4世后稷(棄)-5世不窋-6世鞠-7世公劉-8世慶節(jié)-9世皇仆-10世差弗-11世-毀隃-12世公非-13世高圉-14世亞圉-15世公叔祖類-16世古公亶父-17世季歷-18世文王姬昌-19世武王姬發(fā)[參考《史記》中的《三代世系表》]-20世成王姬誦-21世康王姬釗-22世昭王姬瑕-23世穆王姬滿-24世共王姬繄扈-25世懿王姬喜-26世孝王姬辟方-27世夷王姬燮-28世歷王姬胡-29世宣王姬靜-30世幽王姬宮湦-31世平王姬宜臼-32世姬烈-[參考《中國通史》]-33世姬懋-34世姬文-35世姬升-36世姬興-37世姬晏-38世姬安-39世姬宏-40世姬明-41世-姬隱-42世姬壽-43世姬容-44世姬休-45世姬雄-46世姬輝-47世姬寬-48世姬員-49世姬成-50世周邕[他生于周末,跨越秦朝十五年至西漢初,從他起正式姓周]-51世周秀-52世周仁-53世周勃-54世周亞夫-55世周艮-56世周譙-57世周靈-58世周琪-59世周嘉-60世周紆-61世周理-62世周機-63世周仿-64世周景-65世周忠-66世周異[東漢末年人]-67世周京-68世周智[東漢兩晉人]-69世周人-70世周球-71世周應(yīng)-72世周道[晉末南北朝初期人]-73世周約-74世周燕-75世周表[南北朝末隋朝初期人]-76世才卿[歸仁、隋朝人]77世貴珠[唐朝初期人]-78世文潁-79世安時-80世如錫-81世宏謙-82世崇昌-83世禹公-84世惟箭-85世環(huán)公-86世彥樸-87世虞公-88世賓公-89世從遠(yuǎn)[唐末人]-90世智強[五代后晉人]-91世輔成[懷成/宋朝人]-92世敦頤[濂溪夫子]-93世壽公-94世虞仲-95世興復(fù)-96世時泰-97世南翰-98世德貞-99世富叟-100世明善-101世子美[周家開村公]-102宗杰-103世先公、潮公。
序言
清朝中葉,錢大昕撰的《周氏族譜序》,它介紹了明代上海周氏與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該序說:“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遷居嘉定,百余年來,本支蕃衍?!边@段話,對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與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序贊揚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譜:“今觀周氏之譜,詳其所當(dāng)詳,略其所當(dāng)略,缺其所當(dāng)缺,洵(xun),實在)可以為后嗣法。”
編修
周姓人十分重視家譜和族譜,有修撰家譜的傳統(tǒng)。
周朝建立后,專門設(shè)立了負(fù)責(zé)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務(wù)管理的官員“小史”,建立了一套相當(dāng)完善的官修譜制度。后來傳世的《世本》和《大戴禮記》中的《帝系篇》,便是當(dāng)時修撰的周先王的傳衍情況,明顯帶有后來家譜的性質(zhì),因此被公認(rèn)為是現(xiàn)存中國第一部姓氏學(xué)專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譜。
周姓人真正的家譜的出現(xiàn)應(yīng)是在魏晉以后。魏晉時期,由于門閥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區(qū)分士庶,當(dāng)時人對于譜牒十分重視,一時間,譜牒學(xué)提高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人們重視譜牒,紛紛撰寫家譜。東晉時期,著名譜牒學(xué)家賈弼之編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譜》712卷,其中就包括了當(dāng)時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譜、廬江舒城周氏譜以及義興陽羨周氏譜。
周姓人為了更準(zhǔn)確記載自己家族源流及發(fā)展歷史、分衍情況,私撰族譜。由于時代久遠(yuǎn),這一時期所修的周氏族譜已亡佚殆盡。
唐代,大一統(tǒng)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譜牒。官方、私家修譜之風(fēng)極為盛行,周姓人的家譜內(nèi)容也進一步豐富。保存至今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譜》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黃岡周氏兩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譜的修撰越來越多,清朝以至民國以來,更是修譜成風(fēng)。由于修撰時間距今較近,很多家譜都能保存下來,特別是明清以至民國所修家譜。有的家譜根據(jù)發(fā)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譜中,對周姓人影響最大當(dāng)是一些為族人所訂立的宗規(guī)、宗訓(xùn)。一些周姓族譜,還標(biāo)明了自己的堂名,通過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獨特的文化旨趣。堂號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于標(biāo)榜和區(qū)別的標(biāo)志,大多數(shù)周姓堂號都是根據(jù)與周姓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的地名、名稱等來命名。
祖訓(xùn)
編輯
1、乾坤廣大,繁榮新??;勛業(yè)光輝,照耀祖宗;志謀高強,超群達(dá)眾;邦國豐富,勤亦元玄。
2、宗譜記載,周氏族人恪守祖訓(xùn),耕讀傳家,守分睦鄰,對于地方義舉,莫不踴躍向前。
字輩
編輯
山東周氏族譜山東省周氏字牌輩序:~隆、茂、慶、傳、長、廣、生(升)忠、厚、嗣(世)、志、永遠(yuǎn)、禎(元)、正、方。后又續(xù)序:志德開宏運達(dá)孝毓富祥教禮培家訓(xùn)信義作保章。
湖南衡陽藍(lán)江周氏始遷祖彥升公,宋理宗時由江西吉水遷居衡陽南鄉(xiāng)矮嶺,派衍三房。長木甫公裔居衡陽木口、衡南石筍;次林甫公裔居衡南藍(lán)江橋、祁陽大營驛、邵陽東觀橋;三森甫公裔居祁陽馬江埠、貴州畢節(jié),字牌輩序:宗興士起,上承祖光,訓(xùn)遵禮制,學(xué)景連芳,才可治朝,德足安邦,宏緒遠(yuǎn)裕,萬億祥昌,時逢盛世,祝壽昭彰,榮登先第,今古頌揚。彥升林甫公班行:碧添景有志 丹廷一宗家 再尚萬年書 應(yīng)時享榮華 鴻才克尊禮 高賢太極傳 篤親昭穆序 作述慶長綿 世代輔國政 功偉德乃彰 奉先惟思孝 丁衍愈輝昌
河南周姓族譜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張店鎮(zhèn)牛三門村周莊)周氏字牌輩序: 機 奎 濂 樹 炳 城 錫 永 松 煥 培 銘 源 本 熙 桃 釗 淮 橋 照
寧鄉(xiāng)河塢周氏始祖層樓公,字上一,明洪武間自江西吉水泥田徙湘,開基于寧鄉(xiāng)河塢,生三子:華甫、華福、華祿,開三大房。清雍乾年間建祠堂于河塢。族譜始修于康熙42年(1703),嘉慶元年(1796)續(xù)修,道光9年(1829)三修,同治5年(1866)四修,光緒30年(1904)五修,1931年六修,六修時人丁12573人。派語:層華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國善慶明,勵志希儒,為學(xué)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齊,達(dá)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輔良賓,德澤遠(yuǎn)守,嵩岳聚靈,英才蔚起,式廓長增。
寧鄉(xiāng)灘山周氏支祖鳴皋公,諱思本,字鶴九,為濂溪公九世孫,居江西吉水泥田,出為荊州教授,無心仕官,與季子玉濱公卜業(yè)于寧鄉(xiāng)灘山。濱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為五大宗。佩、杲衍派灘山,佾衍派獅沖,傅衍派古樓,儒衍派山底。明成化間始修族譜,清乾隆9年(1744)各房分修,道光4年(1824)佾房與益陽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7年(1868)、光緒29年(1903)、1931年四房續(xù)修,1998年儒房七修。嘉慶4年(1799)建鳴皋公祠于灘山。派語:典雅思玉,德教性榮,國正天心順,官清治緒賢,才逢光景運,勛業(yè)樹鴻基,端本先敦孝,芳名奕世垂。
四川成都(現(xiàn)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輩:太祖應(yīng)朝忠,永遠(yuǎn)世代興,丕振仙仁月,長源玉厚坤。
四川資陽周氏祖先周應(yīng)斗由湖廣省麻城縣孝感鄉(xiāng)遷居四川省資陽縣中和鄉(xiāng)。遷居時間是在張獻忠繳四川后隨湖廣填四川遷入四川。資陽周氏族譜:德作猷嘉戰(zhàn),光照景運祥,隆昌?杰起,宗范圖書長,?奕徽謨烈,耀揚振典常,代承賢裔著,祖澤裕胎芳。 遂寧市汝南周氏用的字輩是:舊班行景桂添千萬,(廷),仁義禮智志,信才文國大,友明子成應(yīng),理忠守以正,??道宏行必茂,存良永吉盛,立德世榮昌。新班行漢相功勛(勲)懋,宋儒道(法)學(xué)名,賢才(能)沾國(君)澤,?佑啟(啟)紹書香。
益陽大泉周氏字輩:貴文祖志一,永興萬代天,仁學(xué)宏宗益,世守紹前賢,繼述聲名顯,由來達(dá)孝全,振起三以讓,令德慶悠綿。
重慶市永川區(qū)鄧家坳周氏(尚書公后裔)字輩:尚夢應(yīng)康世,孫宗道仕友,子均仲忠萬,以自時大章,華先維繼述,裕后樂英賢。秩序本天定,彝倫在人全,謨烈由今紹,奕葉譜相傳,家乘恪遵守,祥發(fā)永綿延
廣東普邑周氏字輩:開基宏遠(yuǎn)猷,篤慶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疇,合家宜睦順,守理重經(jīng)修,奕世永繩武,千秋恒作裘。
廣東河源周氏字輩:汝南昭穆序,作述發(fā)其祥,奕世聲名煥,傳家福慶長,恩明聯(lián)統(tǒng)紀(jì),誼美植綱常,允克紹先烈,萬年迪吉康
廣東潮陽泗水周氏字輩:多士敬宏毓,英資衍芳緒,勤修昭厚德,翊贊耀明良,攸子崇伯欽,淑憲紹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運開祥。
瓊州周氏字輩:纘緒成德,經(jīng)世安邦,家修朝獻,萬奕其昌。
湖南省嘉禾縣周氏字輩(創(chuàng)修班字輩)子宗先德萬,卿桂道如思,彥文天志風(fēng),尚大繼開純,有日隆賢佐,昌期應(yīng)鐘靈 ,世運蔚起泰,英才繩武孫生(加粗的字輩換新字輩)<;蘭桂滿乾坤,營樂碩儒旺,彪炳映瀟湘,科技肇康莊>
湖南省嘉禾縣周氏字輩(續(xù)修班字輩)子俊潮道庭高桂八道宗玄,偉孟永應(yīng)啟春良,勝興土茂維方正,世代崇隆榮有光,禮樂詩書昭國典,和平慈惠振家堂,岐陽統(tǒng)緒功名集,太極淵源富貴昌(加粗的字輩換新字輩)<;蘭桂滿乾坤,營樂碩儒旺,彪炳映瀟湘,科技肇康莊>
湖南益陽汾湖周氏字輩:志肇宏昭列,時旺玉堂軒,國字必尚義,言方定澤之。
湖南湘潭周氏老派語:順良廉正紀(jì),德重勝臨卿,傳名敷萬國,允代
周氏圖騰
振家聲。舊派語:大啟昌期遠(yuǎn),宏開福祚長,詩書承世澤,忠厚迪前光。新派語:創(chuàng)業(yè)恩先哲,守成在后賢,謨猷貽奕葉,科第慶綿聊。
湖南資江周氏政毅族老派語:政承嗣朝,尚國允興,邦文昌皆,顯達(dá)升廷。政莊族老派語:政承嗣朝,尚國永興,邦文昌開,世運紹述。新派語:原起均姬胄,后來錫祚膺,蓮香盈宇宙,味厚合緇澠,道學(xué)淵源達(dá),圖書德澤宏,蕭韶欣并奏,衽席慶同登。
沙塘周氏老派語:應(yīng)添益思,永尚萬世,繼承宗伯,億兆大時。新派語:與元開達(dá),懋哲芳能,希賢克紹,美德光前,允惠嘉顯,才彥璦英,輔翼鴻駿,綱紀(jì)文明。
雙賢堂周氏老班行:昌夢代玉培,錫澠以煥祖,思仲廷萬大,宗啟世文光。新班次:榮先維繼述,裕后樂英賢,秩序本天定,彝倫自人全,謨烈由今紹,功勛藉前傳,家乖恪遵守,祥發(fā)永綿延。
益陽周氏老派語:典雅思從,維治學(xué)文。續(xù)派:學(xué)文高尚志,習(xí)武建熏猷。新派語:德立家之本,名揚士以賢,詩書庭有訓(xùn),忠厚世其傳。
汝南堂周氏字輩:道啟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學(xué)慎修為,發(fā)榮良有以。原派語:必子尚一,士孔世維,令文宗正,永思志偉。
北文堂周氏創(chuàng)立派行:存伯念思大,惟濟顯宗方,萬年常鎮(zhèn)世,國泰永安康。續(xù)立派行:英才逢景連,良士應(yīng)時昌,文經(jīng)聊武緯,耀祖輔朝綱,忠孝傳家遠(yuǎn),詩書衍慶長,后人資積累,歷久愈榮光。
敦睦堂周氏新訂派語:世興錫本,立業(yè)敦誠,遠(yuǎn)昭祖澤,大振家聲,賢能應(yīng)連,忠孝余英,永聊宗誼,代會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派行:文邦思有道,學(xué)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國光,謙和常錫慶,敦敘自申祥,景連逢時泰,培之佑萬方。
福建南安岐山衍派字輩:寶友啟體,毅廷子爾,口為邦彥,可宗百世,泗枝永全,傳其苗裔。
貴州岑鞏:幫、家、有、道、賢、良、重、慶……
湖北麻城蕨淡山周氏字輩為:(周受六之后)
第一至五世 1受、2景、3覺、4友、5伯。五世分為老三房。其中老大房六世七坤以周易八卦命名,七世為 7文 字輩,八世取單字,九世以后為:9思、10之、11世、12承、13重。十四世為單字,自十五世起為:15志16士17仍18先19緒 20祈21希22汝23代24興 25本26宗27延28序29定 30振31起32卜33天34行 35敦36厚37垂38芳39久 40廷41獻42自43家44徵 45從46新47棉48太49衍50 再(繼續(xù)前人)【再字以上共50世,以下四字湊成句法,不算派行】.
湖北麻城新店周氏字輩為:(周受七之后)道光丁亥續(xù)譜取派二十字。自第十六世起為:16楚17耀18均19銓20汝 21森22然23坦24錫25清 26林27熙28垸29鉅30法 31材32熾33在34鎬35深 【宣統(tǒng)年間至民國初,新店周氏五續(xù)宗譜,與東分蕨淡山周氏公議聯(lián)合宗派,從二十一世起,另取輩派。東西兩分合取二十字派為:21 東 22邦 23 傳 24盛 25世 26德27大 28 自29功 30崇 31源32遠(yuǎn) 33由 34江 35右 36天 37生 38忠 39孝 40同 此后,東分西分絕大多數(shù)均未按合派之字取名,西分大多數(shù)人仍沿用五行相生字樣,至七續(xù)宗譜時,又取二十字備用。為:
41世42代 43光 44先 45緒 46傳 47承 48 基 49業(yè) 50雄 51忠 52良 53揚 54國 55瑞 56厚 57道 58繼 59宗 60風(fēng)
湖北鄖縣東良周氏字輩:凱 紹 興 朝 業(yè),榮 開 萬 世 昌;茂 秀 光 澤 道,培 德 照 家 祥。
湖北漢川新農(nóng)周氏字輩:文章中道國、德茂玉堂世(前后還有詞段,需查族譜)
湖北宜都灣市周氏字輩:宗德傳家本,祖善發(fā)庭源,永遠(yuǎn)世遵守,昌大必振宣,為濟全仁義,懷才希圣賢。
敦本堂湖南衡陽周氏字輩(七甲周氏):福庚子志,文基揚萬一,生世代隆昌,永頌家聲大,常慶國運長,人和宣定德,詩禮啟祥光,俊士輝宗第,英賢煥楚湘。
郡望堂號
編輯
郡望
汝南郡 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孫周跋扈邕。
沛 郡 漢時置郡。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陳留郡 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后,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周震。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潯陽
臨川郡 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廬江郡 治所在今安徽廬江西南。
泰山郡 治所在今山東泰安東南。
周氏尋根
淮南郡 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
永安郡 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光山西)。
河間郡 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
臨汝郡 治所在梁縣(今河南臨汝)。
華陰郡 治所在鄭縣(今陜西華縣)。
河?xùn)|郡 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清河郡 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 治所在江陵縣(今屬湖北)。
長安郡 治所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河南郡 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昭州郡 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
武功郡 治所在今陜西眉縣以東。
堂號
細(xì)柳堂
漢文帝六年冬,匈奴六萬兵馬犯漢。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xì)柳(今陜西咸陽西南)。幾日后文帝御駕親往勞軍。走近軍營,只見甲兵森嚴(yán),如臨大敵。當(dāng)令門崗傳報,營兵卻一絲不動,并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只好交出天子符節(jié),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下令開門放入車駕。一面囑咐:“營內(nèi)不準(zhǔn)跑馬?!避囻{和隨從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后,一出營門,兵士仍關(guān)上營門,嚴(yán)整如故。文帝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象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才使敵人無縫可鉆呀!”
愛蓮堂
哲學(xué)家周敦頤,一生清正廉潔??釔凵徎?,把蓮花比成君子,夸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艷。
其他堂號
郡望堂號:汝南、沛郡、陳留、潯陽、臨川、廬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xùn)|、清河、江陵、長安、河南、昭州。
自立堂號:世德、亦政、誦芬、清白、繼述、紹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敘、忠厚、敬愛、集賢、永思、承思、濂溪、敦稼、敦倫、孝思、敘倫、篤祐、篤親堂等。
遷徙
周姓最初發(fā)源于今陜西渭河平原地區(qū)。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陜西向河南東遷有密切關(guān)系。自平王東遷洛陽后,周氏得到大舉繁衍,曾一度成為巨族。戰(zhàn)國秦漢時期,秦滅六國時對各國貴族的遷徙,以及秦末戰(zhàn)亂,為周姓發(fā)展、擴散提供了條件。這一時期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并在當(dāng)?shù)匦纬赏?,即汝南周氏、沛國周氏。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長年戰(zhàn)亂,出現(xiàn)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規(guī)模發(fā)展,唐末五代連續(xù)幾十年的軍閥混亂,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這幾次大戰(zhàn)逼使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唐初,有周姓族人隨陳元光入閩開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縣周姓遷徙福建建甌馬伏為世居地,稱為“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遷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隨宋南渡,遷至閩汀寧化(今福建寧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這支周姓,繼續(xù)南遷入廣東梅縣。北宋滅亡時,山東、河南一帶周姓,大批隨宋高宗南渡長江,定居浙江,陸續(xù)分布于杭州、諸暨、紹興、蕭山等地。周姓入粵是北宋末年與南宋末年從中原南徙。如新會橋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別是南宋初年隨宋高宗南渡與南宋末年隨宋少帝南徙的。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地區(qū)。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臺灣主要集中在臺南、臺北兩地,大多是由北方南遷福建和廣東,再由福建、廣東移居臺灣的。大陸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晚清時代,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廣東。如今周姓人口列全國第九位。
家族網(wǎng)周氏
周(Zhōu)姓出自姬姓,為黃帝之后裔,以地名為氏。周族始祖后稷的母親為姜螈,是炎帝的后代,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后稷在兒童時期,就善于種植農(nóng)作物。帝堯推舉后稷為農(nóng)師,主管全國的農(nóng)業(yè)。由于后稷在農(nóng)業(yè)方面的特殊貢獻,死后被人們尊為農(nóng)神。同時也由于他的開創(chuàng)之功,被周姓人奉為始祖。周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一。
周姓百科
周姓百科是家族網(wǎng)為周氏家族成員提供的免費姓氏尋根服務(wù),集合了圖書館、博物館、網(wǎng)友等眾多資料,編織了中華周氏家族的起源、遷移路線、分布圖、家族史、家族景點等。
周氏八士堂排輩
枝(志)興(通)衍(言)崇(充)緒(續(xù) )
?。垼┟瘧c傳(脈)長
廣生忠后(厚)世(士)
永遠(yuǎn)禎(元)正方
后續(xù)40字
志德開宏運
達(dá)孝毓富祥
教禮培家訓(xùn)
信義作保章
說明:由于建國之后,各地姓氏之間的聯(lián)系日漸疏遠(yuǎn)??赡苡幸徊糠旨易V丟失。
但是,丟失之后,并沒有找到原來的去續(xù)譜,就找自己的有名望族人,獨立編纂成譜。
因此,可能有些網(wǎng)友找不到自己的歸屬。也是正常的事。
周氏家譜現(xiàn)存
周氏家譜四卷 (清)周肇恭等修。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刻本,曲阜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封面題:鎬魯宗源。
即墨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翕鐄等續(xù)修。清乾隆間抄本,青島市博物館藏。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一冊,中國國家圖書館、青島市博物館藏。
即墨周氏家乘一卷 (清)周志訥纂集。清刻本,即墨市博物館藏。
即墨周氏族譜一卷 周培哲、周丕價纂修。民國十二年(1923)石印本,即墨市博物館藏。譜首修于明崇禎周日熙。
即墨周氏族譜七卷 周正歧纂修。民國十三年(1924)鉛印本,即墨市博物館藏。首修于清乾隆十年周迪欣、周光國。 棲霞宋格莊周氏世譜一卷 (清)周日海纂。清同治間抄本,棲霞市觀里鎮(zhèn)宋格莊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daquan/4435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