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禮儀之邦,雖然是很好的稱呼,但是也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最初,為了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有很濃重的封建統(tǒng)治的色彩。不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利益不斷地完善,形成了符合現代發(fā)展的文化禮儀,禮儀也在不斷地進化和發(fā)展,有利于傳承。對于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素質,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和諧人際關系都有巨大的幫助和價值。
中國人講究長幼有序,尊老愛幼,這些都是傳統(tǒng)美德,離不開禮儀的規(guī)范?!岸Y”是制度、規(guī)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禮儀即是指依據“禮”的規(guī)定和內容,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以求提升個人品德,和諧人際關系,以求達到為人榜樣,受眾人景仰。年齡是區(qū)分長幼的重要標志,不過也會有一些瑕疵,古人一般用輩分來確定在家族中的地位,有的人可能年齡小,但是輩分極高。
名字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表明輩分,確定彼此關系,中國人在名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讓同姓的人可以通過名字判斷出彼此暗含的關系,確定自己的輩分。異性之人,也可以根據自己和其他姓氏的聯系,確定長幼順序。
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嚴格確定輩分用字,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樣同姓之人就可以通過輩分判別長幼秩序。二是,不同輩分的人選擇不同偏旁的字。在紅樓夢中有充分的體現,賈家第一代用“水”字偏旁(賈源、賈演);第二輩,選用“人”字偏旁(賈代善、賈代化);第三代,選用“文”字偏旁(賈政、賈赦、賈敏)等等,每一代都用相同的偏旁,這樣也能夠區(qū)分長幼秩序。
同輩之人也可以用相應的方法鑒別和區(qū)分,古時候,兄弟之間會用不同的表字,方便外人確定長幼。比如伯、仲、叔、季就是用來進行兄弟順序排行的,被人看到名字,就能知道簡單的家庭情況,有助于溝通交流。
用輩分取名字,不僅可以很好的確定彼此的長幼順序,也能同姓之人擁有更加緊密的聯系,增加彼此之間的情感。同樣,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將來也將繼續(xù)的流傳下去。在平時的生活中,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取名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ingzi/276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姓豐的名人
下一篇: 姓商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