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可謂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尤其是過年期間的每一天,都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來看看大年十二這一天老鼠節(jié)盡是什么意思吧,正月十二這個日子和老鼠之間存在哪些必要的關(guān)聯(lián)?有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正月十二老鼠節(jié)盡有什么風(fēng)俗
正月十二,每一個家庭都是會吃餃子的,把餃子要捏成老鼠的樣子,最后用綠豆當(dāng)鼠睛。人們之所以包餃子,包餃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老鼠不"咔喳咔喳"咬家里的東西,最好家中一年也沒有老鼠。在正月十二的晚上,還有這樣的習(xí)俗,就是家家戶戶喝小米湯或玉米面粥,寓意著要"迷老鼠眼",這樣一來,讓老鼠看不清東西,在新的一年肯定也不會做一些破壞。
正月十二嚼老鼠眼
正月十二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炒花生。炒花生時,要不斷的翻炒,發(fā)出嘩啦嘩啦的聲音。晚上老鼠沒辦法過生日或者娶親嫁娶。還有吃花生是嚼老鼠眼,讓老鼠變瞎看不見等等。目的是吵聾老鼠的耳朵,讓老鼠看不見,徹底希望消除老鼠,糧食全面大豐收,鼠兆豐年。所以在正月十二的時候,人們都會吃花生,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正月十二忌諱什么
正月十二,很多地區(qū)的人們都忌諱動剪刀,據(jù)說這天是不能用剪刀的,只要聽不到剪刀的"咔喳"聲,家里一年就聽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東西的聲音。在部分地區(qū),正月十二有"打老鼠"的習(xí)俗,還有俗語:"打、打、打旮旯,十個老鼠九個瞎,留下一個撥眼的,眼里長個蘿卜花!"。在正月十二清晨,家中的婦女就會帶著孩子,嘴里一邊念叨著,一邊手拿著木棍敲打著可能藏老鼠的地方,如土坑的坑洞、墻角的老鼠洞、墻根的磚縫等地方,凡是屋子里的每一個角落都要進行敲打。
大年十二有什么風(fēng)俗
正月十二的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
這個節(jié)日和老鼠密切相關(guān),因為以前中國是農(nóng)業(yè)大國,老百姓最根本的財產(chǎn)就是糧食,而老鼠卻是會偷吃糧食的禍害,因為老鼠尖利的牙齒,強悍的繁殖能力,鼠患一直是困擾農(nóng)民的重要問題。所以古代圍繞著老鼠創(chuàng)造了很多說法,正月十二的民俗活動也大多是圍繞老鼠進行的。
在正月十二早上,婦女們就開始進行打旮旯的活動,拍打家里所有可能藏老鼠的地方,一邊敲打一邊唱著希望今年降生的老鼠都是瞎子的歌謠。
早飯之后,婦女姑娘們要把家里的剪刀都藏起來,因為剪刀開合發(fā)出的咔喳聲像老鼠咬東西的聲音,把剪刀藏起來,寓意今后一年都聽不到老鼠咬東西的聲音。
收舊鞋是因為老鼠喜歡在破爛的鞋里搭窩,所以大家把不穿的舊鞋集合起來燒掉,寓意著將老鼠一窩端。
這一天家里要包餃子吃,還要把餃子包成老鼠的樣子,捏合餃子的時候就代表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家里今年就沒有老鼠。
此外這天要開始搭燈棚,其實這是在為元宵節(jié)做著相關(guān)的準(zhǔn)備。
忌動剪刀,講究吃餃子。
正月十二這一天忌動剪刀,人們認(rèn)為在這一天如果聽不到剪刀咔嚓的聲音,那么這一整年都不會聽到,也不會有老鼠了。
在正月十二,我們這里還講究吃餃子,還講究吃小米粥,美其名曰吃老鼠眼。還有的家庭在正月十二要吃鴨子,這里是忌諱婚配的。
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qū)的民間,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fēng)俗習(xí)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彌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烤老鼠火、烤百齡火(柏樹俗稱百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hierxingzuo/392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