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馬東資料,馬東圖片,馬東職業(yè)生涯
小小巫女哪里跑
2023-06-08 09:36:03
馬東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愛奇藝首席內容官
。目前在愛奇藝馬東工作室出品的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節(jié)目《奇葩說》做主持人
,導師為高曉松和蔡康永。
中文名:馬東
民族:漢族
生涯.png)
星座:魔羯座
國籍:中國
籍貫:天津寶坻
出生日期:1968年12月25日
職業(yè):愛奇藝首席內容官,主持人
出生地:哈爾濱
畢業(yè)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目前狀態(tài):CCTV-3《文化訪談錄》制片人
、主持人
職業(yè)生涯
很長一段時間
,馬東在媒體面前都不愿意提到父親馬季的名字。在播出的《文化訪談錄》中
,剛接手“掌門”的馬東“隆重”請出了自己的父親。為什么
?馬東淡淡回答:我已走出了這種情結。曾經(jīng)
,馬東籠罩在父親的“光環(huán)”下
。一提起他
,人們總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之以一個修飾語——“馬季的兒子”
。馬季的兒子怎么了?馬東對此好像并不在意
,他依舊工作
,依舊努力,2001年從一家地方臺進入央視做主持人
,從央視欄目制片人的競聘中勝出
,成為《文化訪談錄》的制片人兼主持人
,同時還擔任著《挑戰(zhàn)主持人》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工作
,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下半年
,央視新欄目《文化訪談錄》公開招聘制片人。已是《挑戰(zhàn)主持人》制片人的馬東
,在眾多競聘者中再次“挑戰(zhàn)”《文化訪談錄》
。資格把關
,層層篩選,直到塵埃落定
,馬東最終以“百姓視角,文化情懷”這樣的欄目定位和訴求
,贏得了一個機會
。
“在大眾傳媒時代
,我知道做文化欄目吃力不討好
,但作為國家電視臺,央視不能缺少文化欄目
,做這個欄目
,我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本瓦@樣,馬東開始同時操刀央視兩檔節(jié)目
。雖說很忙,手下也只有“二十幾桿槍”
,但出人意料的是
,《文化訪談錄》開播后,收視率一路飆升
,現(xiàn)已升至1.67%
;同樣讓他感到欣慰的是
,改版后的《挑戰(zhàn)主持人》平均收視率也從原來的0.4%提升至0.8%,甚至還創(chuàng)造過1.56%的不俗成績
。
馬東初戰(zhàn)告捷
做主持人?你在罵我
什么是選擇
?什么又是機緣?對馬東來說
,也許進入電視主持這個行當
,既是一種選擇
,又充滿了機緣
。
上世紀80年代,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
,馬東懷揣著夢想漂洋過海
,開始打量外面的世界
。那時
,馬東剛滿18歲,去往澳大利亞留學
,而且鬼使神差學起了計算機專業(yè)
。可是
,那是別人的世界
,不是自己所要尋找的彼岸
,孤獨、無助和夢幻像是飄浮的陰翳
,糾纏著他
,使他過早地體味到了什么是漂泊
,什么是艱難
。
十年后,像是從頭再來
,他從海外回國
,一頭扎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學習
。在校期間
,馬東開始了新的選擇,一邊學著做節(jié)目策劃
,一邊客串做主持人
。身邊的朋友看到他的“表演”后
,竟抓住馬東的手臂
,一口咬定他能做主持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昂喼笔呛f
!”當時
,馬東以為這位朋友在嘲諷他
,立刻反唇相譏,“你在罵我吧
,你才能做主持人呢!”
馬東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馬東笑著說:“在我的感覺中
,主持人應該是俊男美女
,光彩照人。那時我比現(xiàn)在還胖30斤
,那副模樣也能上鏡
,簡直是開玩笑
!”
也許這就是機緣
,一次偶然的機會,時任湖南電視臺臺長的曾凡安來京
,無意間說起他們正在策劃一檔談話欄目,馬東,突然興致大發(fā)
,自動請纓到湖南電視臺
,從節(jié)目籌劃一直到節(jié)目制作和主持
,馬東自始至終參與其中
。
在湖南電視臺一干就是兩年
,節(jié)目有了一些影響
,馬東開始有了名氣。2001年
,馬東結束了在湖南的工作
,回到北京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盀槭裁匆氐奖本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一方面父母年歲大了
,身邊該有人照顧
;另一方面
,北京是文化中心,有中央電視臺這樣的國家臺
,比地方臺舞臺更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可是一切并非那樣順利,中央電視臺畢竟人才濟濟
,星光燦爛
。馬東剛在《挑戰(zhàn)主持人》露面,外界就有一種猜測
,似乎馬東進入中央電視臺,是沾了父親的光
。聽到這些議論,馬東雖然不很在意
,但內心里總有一塊陰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澳銊e無選擇
,要讓別人尊重你,必須靠實力說話
,越解釋越說明你無能
。”馬東說
。
就這樣
,憑著多年的生活閱歷
,以及策劃、主持經(jīng)驗
,馬東擔綱《挑戰(zhàn)主持人》欄目主持人后,沒過多久便漸露鋒芒
。
文化就像“下飯的東西”
在信息過度飽和的傳媒社會
,如何使文化節(jié)目既不失其品位、品格
,又不疏離觀眾?多年來
,雖然各家電視臺都在積極探索,但結果并不理想
。央視也不例外
。如央視《讀書時間》欄目一改再改
,收視率仍然很低,以至最終被淘汰,讓人很是惋惜
。又如《文化訪談錄》開播之前
,央視曾開設過《倪萍訪談錄》
,隨后又改為《文化視點》,由于多種原因,開辦多年后還是被撤了
,現(xiàn)在又重起爐灶
,改為《文化訪談錄》,這充分說明了文化欄目的尷尬處境
。難怪有人說
,文化欄目是一塊燙手山芋,誰做誰死
。
馬東認為,“文化是一個大詞
,但文化要說的應是一些小事”,文化就像空氣
,雖然你看不見摸不著
,但每天都在你身邊
,就在你的日常行為中
。你不能自以為是,以為文化僅僅是書齋里的高談闊論
,或者是凌虛蹈空的東西
。馬東說
,央視節(jié)目大餐很多
,做得也很好,在激烈的競爭中誰也不能另辟蹊徑
。定位上讓《文化訪談錄》能盡可能做成老百姓“下飯的東西”,但同時又像手中一杯碧綠的“綠茶”
,飄逸著清香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幕L談錄》要力避文化人那種自命清高的姿態(tài)。作為央視綜藝頻道一檔文化節(jié)目
,既要融入整體的頻道氛圍
,不能高高在上
,曲高和寡
,同時又要保持文化節(jié)目固有的品格和力量,“這種挑戰(zhàn)就是樂趣所在
。”
馬東不回避《文化訪談錄》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他說,從10月8日開播至今
,該欄目仍處在培育期,無論是欄目的外在形式還是內涵
,都需要精心打磨
。這個欄目的播出時間是周四晚上8:35
,馬東說
,“這個時段反映了各級領導對這個節(jié)目的重視,但另一方面
,這個時段恰巧又是各臺播放電視劇的黃金時間
,這就意味著《文化訪談錄》要在電視劇的圍攻下?lián)尩阶约旱挠^眾
,優(yōu)勢和劣勢并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馬東央視三套綜藝頻道共有30多個欄目,已采取末位淘汰制
。當記者問到《文化訪談錄》的排名時
,馬東淡淡一笑
,“排名沒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