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金星 星座
1930年7月星歷表
下列是東八時區(qū)(UTC/GMT+08:00),即中國所在時區(qū),中午12點時的行星星座位置:
R表示行星在逆行(Retrograde)
1930年07月01日12:00太陽:巨蟹座10度04分月亮:獅子座18度05分水星:巨蟹座27度38分金星:雙子座08度14分火星:天蝎座11度27分木星:金牛座19度12分土星:天秤座11度06分天王星:巨蟹座19度55分海王星:天秤座23度33分冪王星:獅子座22度29分凱龍星:摩羯座07度13分R谷神星:雙子座12度19分婚神星:水瓶座01度02分北交點:水瓶座09度13分R黑月:獅子座07度01分
1952年07月02日12:00太陽:巨蟹座11度02分月亮:處女座02度10分水星:巨蟹座29度21分金星:雙子座09度26分火星:天蝎座11度38分木星:金牛座19度17分土星:天秤座11度07分天王星:巨蟹座19度59分海王星:天秤座23度34分冪王星:獅子座22度31分凱龍星:摩羯座07度07分R谷神星:雙子座12度41分婚神星:水瓶座01度11分北交點:水瓶座09度10分R黑月:獅子座07度08分
1952年07月03日12:00太陽:巨蟹座12度59分月亮:處女座14度38分水星:獅子座01度36分金星:雙子座10度38分火星:天蝎座12度51分木星:金牛座19度21分土星:天秤座11度08分天王星:巨蟹座20度01分海王星:天秤座23度35分冪王星:獅子座22度33分凱龍星:摩羯座07度03分R谷神星:雙子座13度01分婚神星:水瓶座01度17分北交點:水瓶座09度07分R黑月:獅子座07度15分
1952年07月04日12:00太陽:巨蟹座14度57分月亮:處女座28度28分水星:獅子座03度08分金星:雙子座11度21分火星:天蝎座13度53分木星:金牛座19度26分土星:天秤座11度10分天王星:巨蟹座20度03分海王星:天秤座23度35分冪王星:獅子座22度35分凱龍星:摩羯座06度59分R谷神星:雙子座13度21分婚神星:水瓶座01度26分北交點:水瓶座09度04分R黑
在線測算
火星,我國古代稱熒惑,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日順序為排行第四的行星,距太陽平均距離約1.52天文單位(約22794×104km)?;鹦瞧骄睆郊s6753.385km,約為地球平均直徑的53%(地球平均直徑為12742.236km);質量為0.657×1021 t,約為地球的11%(地球質量為5.976×1021 t);密度為水的3.9倍?;鹦枪D周期為687日,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鹦浅嗟烂媾c軌道面成23 °59′交角,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赤交角(23°26′33″)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但每季不是3個月而是6個月左右?;鹦巧弦灿写髿猓髿庀喈斚”?,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150。
圖1-1 火星地貌地質影像圖之一
a—奧林匹斯火山錐;b—三斑火山錐;c—火山穹窿;d—科普雷特斯(斷谷)串珠狀河流
火星大氣成分為:二氧化碳(CO2)占95%,氮(N2)占3%,氬(Ar)占1%~2%,氧(O2)占 0.1%~0.4%,水(H2O)占 0.01%~0.1%,還有少量一氧化碳(CO)和氫(H2)以及微量的甲烷(CH4)、氖(Ne)、氪(Kr)和氙(Xe)。
火星上的表面溫度以赤道上白晝最高,可達+28℃,但到了夜間則降低到-132℃?;鹦莾蓸O各有一塊白色區(qū)域叫極冠(圖1-1),主要成分為水冰,可能有少量干冰(即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CO2)或水冰與干冰的混合物。極冠大小隨季節(jié)而變化,夏季溫度高時甚至會消失,在寒冷的冬季則又重新增大。由于火星各處氣溫差異較大,因而風速較大,最低風速為1.1m/s,最高風速可達7.2m/s以上,相當于地球上的4~5級的風力。平均風速為4.3m/s,此時已成為強風暴。有資料記載,最大風暴發(fā)生于1971年的大塵暴,估計風速達270km/h(即75m/s),自1971年9月下旬開始,直至1972年1月上旬才完全平息。
火星表面成分,目前尚無直接的化學分析結果,但據(jù)目前探測,主要為中基性安山巖、玄武巖。
火星土壤由紅色細粒、角礫碎屑物組成,其化學成分為:O(50%),Si(15%~30%),F(xiàn)e(15%~16%),Al(2%~7%),Ca(3%~8%)等,其中含O及Fe高,說明火星過去曾經(jīng)有相當豐富的水存在過。
圖1-2 火星地貌地質影像圖之二
火星表面地形起伏較大,其中科普雷特斯峽谷谷底比周圍平原深達5~6km,希臘盆地起伏高差可達7km,奧林匹斯山高出周圍平原達20km,比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高出1倍多(圖1-1、1-2)。
火星上有廣闊的海洋(圖1-3)、大小明顯不同和密集的隕擊坑及巨大的盆地、峽谷、河道、山脈、火山、斷裂構造等。希臘盆地直徑達2000km,科普雷特斯大峽谷長超過2700km,寬400~500km。河道主要發(fā)育于北緯30°到南緯40°之間,河道向源分叉,下游變寬,有的河道圍繞火山區(qū)形成火山泉水的河流特征。火星山脈多為發(fā)育于隕擊坑周邊或已殘破的隕擊坑殘余山體(圖1-2)。
圖1-3 火星地貌地質影像圖之三
火星上火山發(fā)育普遍,有典型的火山錐,如著名的奧林匹斯火山、三斑火山等,奧林匹斯火山錐高出平原約24km,基座寬達700km,山頂有直徑達65km的巨大火山口。古老的破火山口及火山堆積物布滿整個火山高原。在火星海區(qū)還有深?;鹕絿姲l(fā)熔巖流和大量小的火山錐、熔巖丘、熔巖餅分布。
火星上斷裂亦常見,走向以NW、NE、SN和EW方向為主。在近代火山噴發(fā)區(qū)周邊常形成輻射狀斷裂系統(tǒng)。
火星上隕擊坑不但大小懸殊,分布也極不均勻,最大隕擊坑直徑達上千千米以上,最小的不及百米。在隕擊高原區(qū)隕擊坑最密集,在海區(qū)及現(xiàn)代火山區(qū)分布密度最小。
圖1-4 火星展開地貌與地質圖
a-奧林匹斯火山錐;b-三斑火山錐
火星隕擊坑形態(tài),除發(fā)育與月球上相似的盆狀、碗狀、輻射狀等之外,在火星海區(qū)和兩極極冠區(qū)及其附近,還常形成特有的波環(huán)狀、圓盤狀隕擊坑。
目前研究結果表明,火星上曾有過冰川發(fā)育,可見有U形谷、冰蝕平原區(qū)、冰川堆積區(qū)、冰川漂礫、冰水沉積分布。
火星地質發(fā)展按前人資料可劃分為5個發(fā)展階段:①形成期;②古塞爾錫斯隆起期;③火山廣泛噴發(fā)期;④輻射狀斷裂形成期;⑤新火山活動期。
據(jù)我們目前研究結果,可將火星地質發(fā)展由老到新劃分為:李氏紀、孫氏紀、周氏紀、景氏紀和現(xiàn)代紀。這是為紀念為我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工作做出杰出貢獻的李四光教授、孫殿卿教授、周慕林教授、景才瑞教授等進行命名的。
火星赤道附近主要地貌、地質如圖1-4所示。
1.英文名:Mars 2.顏色:紅色 3.特征:火星的直徑相當于地球的半徑,不過表面積相當于地球陸地的面積。由左圖可見,相較于地球,火星顯得小多了,但由于軌跡、亮度不停變換,加上近代至現(xiàn)代以來觀察到的多變的表面特征、地形、大氣與氣候,身為一個親近鄰居的火星仍不減對人們的吸引力。 4.直徑(km):赤道半徑: 3402.5 km (2114.2 mi) (0.533 倍于地球) 兩極半徑: 3377.4 km (2098.6 mi) (0.533 倍于地球) 5.與太陽的距離(km):遠日點距離: 249
228
730 km 近日點距離: 206
644
545 km 6.第4接近太陽 7.衛(wèi)星:火星有兩個天然衛(wèi)星,為火衛(wèi)一(Phobos)與火衛(wèi)二(Deimos),都和火星以潮汐力互相鎖定,因此他們總是以一面對著火星。因為火衛(wèi)一的公轉繞軌道比火星自轉更快,所以潮汐力會慢慢但穩(wěn)定地減小它的軌道半徑。未來,火衛(wèi)一將因軌道低于洛希極限而被瓦解。另一方面火衛(wèi)二因為離火星足夠遠,所以它的軌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進。 兩顆衛(wèi)星是在1877年被阿瑟夫·浩爾(Asaph Hall)發(fā)現(xiàn)的,被以希臘神話中的福波斯和德莫斯命名,在古希臘神話中皆為戰(zhàn)神瑪爾斯的兒子。 8.自轉周期:1.025 957 地球日 (24.622 962 h)
參考: zh. *** /w/index?title=%E7%81%AB%E6%98%9F&variant=zh-#.E7.89.A9.E7.90.86.E7.89.B9.E5.BE.81
火星是個較細小的巖質行星,體積只有地球的一半多些。它跟地球有 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天24小時,季節(jié)形態(tài)類似,自轉軸傾斜度接近……雖 此,火星仍有地方跟地球不相同:火星氣溫多在0℃以下,大氣稀薄,幾 乎沒有氧氣,大多是二氧化碳,地表被沙漠覆蓋,而火星地表含有鐵, 所以火星的顏色為啡或紅色。兩極地區(qū)有冰帽,稱為極冠。 地形 火星像月球一樣,地表有很多坑洞,但火星的坑洞已受火星的強風 (每小時500公里)的作用而風化?;鹦亲盍钊俗⒛康牡匦问撬謲{谷(見上 圖),闊70公里,深 6公里,長4000公里,是火星赤道周長的五分之一, 亦即由美國東岸至西岸距離。 火星最高的山是奧林帕斯山,高24公里,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 峰的三倍。 火星的北半球分布著很多古老火山和坑穴,而南半球大多是平原, 只有少量年青火山。而火星上經(jīng)常刮強風,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從北 極一直橫掃整個火星表面,因而在有風吹過時都會掀起一個高50公里由 塵埃組成的「墻」。有些人說發(fā)現(xiàn)火星上有金字塔,說是火星人做的, 其實這說法是錯的,這些「金字塔」是由于一些山被火星上的強風所造 成的「墻」不斷侵蝕,所以才被塑造成這個形狀。 火星地表 火星上也有類似河流的地形,相信是由液態(tài)水流動所造成,但現(xiàn)在 火星的水去了哪里呢?有些可能在凍土下面,但大部分的水都在極冠 里,以固態(tài)存在,有理論認為,火星現(xiàn)時可能是冰河時期,原因可能和 地球某些的冰河時期的成因一樣︰自轉軸傾斜角度產(chǎn)生變化。 衛(wèi)星 火星有兩個衛(wèi)星,它們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相信是由于火星的引力而 被俘虜?shù)男⌒行??;鹦l(wèi)一有兩個特別之處︰火衛(wèi)一上有一個巨型坑洞, 根據(jù)其比例,撞到火衛(wèi)一上的星體應該可以把火衛(wèi)一撞碎,但事實卻不 然;火衛(wèi)一的公轉周期比火星的自轉周期還要快,因此在火星上看火衛(wèi) 一是西升東落的,而且每日重復三次。 火衛(wèi)一 火衛(wèi)二 觀測 火星在沖時用肉眼就能看到,但由于火星軌道偏心率大,因此在每次 沖時與地球的距離不是每次一樣,最接近地球的沖稱為大沖(或稱為火星 大接近),平均每15至17年一次。 直徑(地球=1) 0.53 質量(地球=1) 0.11 體積(地球=1) 0.15 密度(水=1) 3.93 重力(地球=1) 0.38 衛(wèi)星數(shù)目 2 平均溫度 -63℃ 最大星等 -2.8 自轉軸傾斜(度) 25.2 自轉周期(地球日) 1日37分 公轉周期(地球日) 687日
火星色紅似火,我國古時把火星叫做「熒惑」,認為火星出現(xiàn)時,必有戰(zhàn)爭;西方也不例外,把火星叫做Mars,是戰(zhàn)神的意思?;鹦侵睆?794公里,約比地球小一半,質量是地球的0.107倍。火星的表面一樣充滿(隕石)坑洞、熔巖平原、巨大火山及峽谷。火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但云層很薄,它的大氣壓力只有地球百分之一?;鹦堑谋砻鏈囟葟某嗟?0℃到極區(qū)的-140℃左右,而它的南北兩個極區(qū)上都有一個由冰組成的永久極冠,冬季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會有部分結成冰,而造成大氣壓力的下降,但春、夏季時,極冠會縮小范圍,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氣層中。另外,火星上有一巨大的奧林帕斯(Olympus)火山,高度達25公里,基部寬約600公里。因為火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交角是25.19度,與地球差不多,所以火星也有四季的變化,其自轉周期是24小時37分。 質量(地球=1) 0.107 體積(地球=1) 0.151 平均密度 3.93 gm/cm 赤道表面重力(地球=1) 0.38 直徑 6
780公里 軸傾斜(度) 24 軌道傾斜(度) 1.85 公轉 1.88地球年 自轉 24.62地球時 表面平均溫度(攝氏) -140-20 衛(wèi)星數(shù) 2 平均距離太陽(百萬公里) 227.9 skycity/information(9)_4 火星的資料...
參考: 天之心
火星是個較細小的巖質行星,體積只有地球的一半多些。它跟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天24小時,季節(jié)形態(tài)類似,自轉軸傾斜度接近……雖此,火星仍有地方跟地球不相同:火星氣溫多在0℃以下,大氣稀薄,幾乎沒有氧氣,大多是二氧化碳,地表被沙漠覆蓋,而火星地表含有鐵,所以火星的顏色為啡或紅色。兩極地區(qū)有冰帽,稱為極冠。 地型 火星像月球一樣,地表有很多坑洞,但火星的坑洞已受火星的強風 (每小時500公里)的作用而風化?;鹦亲盍钊俗⒛康牡匦问撬謲{谷,闊70公里,深 6公里,長4000公里,是火星赤道周長的五分之一,亦即由美國東岸至西岸距離?;鹦亲罡叩纳绞菉W林帕斯山,高24公里,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三倍。 火星的北半球分布著很多古老火山和坑穴,而南半球大多是平原, 只有少量年青火山。而火星上經(jīng)常刮強風,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從北極一直橫掃整個火星表面,因而在有風吹過時都會掀起一個高50公里由塵埃組成的「墻」。有些人說發(fā)現(xiàn)火星上有金字塔,說是火星人做的,其實這說法是錯的,這些「金字塔」是由于一些山被火星上的強風所造成的「墻」不斷侵蝕,所以才被塑造成這個形狀。 火星地表 火星上也有類似河流的地形,相信是由液態(tài)水流動所造成,但現(xiàn)在 火星的水去了哪里呢?有些可能在凍土下面,但大部分的水都在極冠里,以固態(tài)存在,有理論認為,火星現(xiàn)時可能是冰河時期,原因可能和地球某些的冰河時期的成因一樣︰自轉軸傾斜角度產(chǎn)生變化。 衛(wèi)星 火星有兩個衛(wèi)星,它們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相信是由于火星的引力而 被俘虜?shù)男⌒行?。火衛(wèi)一有兩個特別之處︰火衛(wèi)一上有一個巨型坑洞,根據(jù)其比例,撞到火衛(wèi)一上的星體應該可以把火衛(wèi)一撞碎,但事實卻不然;火衛(wèi)一的公轉周期比火星的自轉周期還要快,因此在火星上看火衛(wèi)一是西升東落的,而且每日重復三次。 觀測 火星在沖時用肉眼就能看到,但由于火星軌道偏心率大,因此在每次沖時與地球的距離不是每次一樣,最接近地球的沖稱為大沖(或稱為火星大接近),平均每15至17年一次。 直徑(地球=1) 0.53 質量(地球=1) 0.11 體積(地球=1) 0.15 密度(水=1) 3.93 重力(地球=1) 0.38 衛(wèi)星數(shù)目 2 平均溫度 -63℃ 最大星等 -2.8 自轉軸傾斜(度) 25.2 自轉周期(地球日) 1日37分 公轉周期(地球日) 687日 2008-04-25 19:33:55 補充: 火星(Mars) 即常所說的紅色行星,火星是太陽系中第三小的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二分之一,體積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的重力約地球的三分之一強,自轉周期是24小時37分?;鹦堑拇髿鈱颖鹊厍蛳”。挥械厍虼髿鈱拥陌俜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時還有少量的云層和晨霧,而水只占大氣比重的0.03%,非常干燥。因為大氣層很稀薄,在火星上沒有溫室效應?;鹦浅嗟栏浇鼫囟劝滋炜蛇_到27°C,在夜晚可降至零下111°C,可以說火星是一個冷而干的星球。
大小:火星直徑為6779千米。命名: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古巴比倫人稱其為“紅色星球”,在古中國,火星被稱為熒惑。位置:火星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溫度: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火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
1、大?。夯鹦侵睆綖?779千米。
2、命名: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古巴比倫人稱其為“紅色星球”,在古中國,火星被稱為熒惑。
3、位置:火星離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
4、溫度:在接受太陽照射的地方,火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溫差將近160℃。
5、大氣: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干燥,主要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hierxingzuo/502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1984年1月23日什么星座
下一篇: 不擅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