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
《戰(zhàn)國策》中有“儀狄善釀”的故事
,可見酒至少有四千年的歷史了。與酒有關的文化隨之產(chǎn)生,酒器、酒禮、酒德和酒興構(gòu)成了酒文化的硬核。酒器化骨,酒禮作血,酒德為魂,酒興助威,四者相互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宋朝時期
,姚子雪曲集五糧精華,在酒質(zhì)和口感上,更上一層樓。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姚子雪曲傳人鄧子均舉辦家宴,舉人楊慧泉淺嘗甘脂,大為贊賞,提議將“姚子雪曲”改名為“五糧液”。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糧液”,經(jīng)久不衰。有酒
,必有窖,而酒窖是酒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洪武元年(1368年),宜賓陳氏接手姚子雪曲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
酒禮形式多樣,因人而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古代祭祀中
另外據(jù)研究表明,少量飲酒能夠加快血液流動
酒德事大
酒是社交溝通的載體和媒介
荔枝綠也是五糧液的前身
明朝醫(y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五糧液的記載:“秦
1915年
,五糧液首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之后,相繼取得國際金獎39次。1991年,五糧液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2002年,五糧液蟬聯(lián)四次“中國名酒”稱號。2018年,五糧液品牌價值達1152.86億元,遠超其他白酒品牌。酒,是流動的糧食
,也是凝固的文化,是普通的飲料,也是特殊的鏡子,是感官的刺激,也是情緒的安慰。酒器戒滿,酒禮載道,酒德忌貪,酒興見性,一杯老酒足矣。五糧液從誕生到傳承,千年來糅合神工匠心,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從古至今與國人有道不完的交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2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