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紛紛,清明將近。而每當看到“清明”二字,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是或濃或淡的憂思,浮現在我們腦海里的,則是與其有關的古詩詞。
那么,說到與清明有關的古詩詞,大家又想到了哪些動人的詩作呢?毋庸置疑,杜牧的《清明》是逃不掉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詩將清明的情景、氣氛以及新鮮視覺進行了雜糅,從而構成一幅有藝術之美的畫卷,再加上語言的清新流暢,可謂受盡了人們的追捧。
還有王禹偁的《清明》也屬于比較出名的作品: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全詩筆調清淡,“清明節(jié)”之一味凄涼被體現得尤其充分。
除此之外,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宋朝大詩人黃庭堅的《清明》?黃詩韻味深沉,每字每句皆富有“學問”之氣,可謂將“清明”題出了新境界,屬于難以被超越的經典名作。
清明
宋 · 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是大宋朝的風云人物,他開創(chuàng)了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派“江西詩派”,直接影響了宋朝乃至宋朝以后的詩文發(fā)展。江西詩派之風吹遍整個詩壇,也收獲了大批追隨的粉絲,他們紛紛效仿、發(fā)揚江西詩派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理念,推動了詩文前進的車輪。
黃庭堅作詩推崇杜甫,講究技法,重視“脫胎”之旨,也曾提出過“無一字無來處”的寫詩宗旨,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出彩的作品。我們這里分享的這首《清明》就是黃庭堅的力作之一,故而,黃庭堅的筆力何如,從其中就能略見一斑。
詩的首聯是對清明景象的初步勾勒: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時節(jié),桃李盛開,一片生機盎然的氣象,然而看到田野的那些荒冢卻讓人格外憂愁傷感。在這一聯中,作者直接切住題目而點明時節(jié),并且在一前一后的描寫中,還特意安排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邊是“笑”得很燦爛的桃李之花,另一邊則是顯得倍覺凄清的荒冢。
作者將它們同時框在一幅畫面中,從表面看,仿佛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其實卻起到了很好的相互烘托作用——借桃李的“笑”來烘托荒冢的凄涼與人物內心的“愁”,從而巧妙地營造了詩的氛圍,奠定了全詩的情感色彩。
頷聯是純景描寫: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雷響起,驚醒了地下冬眠的動物,細雨織過,潤綠了郊原上的草木。讀這一聯,能夠品出飽滿的春味來,滿滿的生機。而無論從擇物還是意境塑造,二句都很契合“清明”這一題目;不過此聯中所體現出的情感色彩很中性,并沒有將首聯中的“愁”滋味直白延續(xù)過來去做渲染。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添入這樣的描寫?第一,是為了遵循時節(jié),體現時節(jié)特點,為詩增添畫面感;第二,是為了借景物來烘托情感,以收到增強情感的效果。世間的草木如期而發(fā),一片欣欣之象,然而人呢?則完全兩樣,總會難免戰(zhàn)亂、疾苦、生死這樣的劫數。所以,這樣品來,就會覺得頷聯的韻味愈發(fā)綿長。
意蘊最豐富的應該屬于接下來的頸聯: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之所以說這兩比較豐富、比較有囊括力,是因為它們分別用到了不同的典故。第一句中的典故關乎《孟子》中的寓言,相傳有個人在野外向掃墓的人們乞討祭奠用的食物后,回到家卻向妻子炫耀說是別人請他了吃飯。第二句中的典故有關介子推,相傳他意志堅定,拒絕被封侯為官,最終被活活燒死,可見介子推的確是個高節(jié)之人。
這兩個典故以不同的口吻述說,前者很諷刺,后者則很偉大;很顯然,它們之間也形成鮮明的對比,相互烘托了各自的典型。
站在正常的、一般的點評角度,我們當然是貶乞討之“人”而揚不侯之“士”。那么對于作者而言,他在這首《清明》之中用這樣的典故,則并不是為了突出褒貶之意,這不是此詩的重點,他的重點在體現與“清明”有關的聯系與思考,這在尾聯中就有答案。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保皇廊嘶蛸t或愚,經過千年后又有誰能去一一辨別,又有誰去關心這些呢?都不過如蓬草一般,終究還是逃不了一樣的歸宿。作者的態(tài)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他從宏觀的角度總結問題、剖析問題,從辯證的角度出發(fā),做出了深沉的感慨,表達了對世事變遷、人生、生命輪回的深刻看法,也將沉重而又凄涼的韻味留予讀者,在達到與讀者形成共鳴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的深刻思考。
這就是黃庭堅的《清明》,它跳出了一般清明詩作的單一模式,以豐富的內容、新穎的角度給我們展現了別樣的清明描寫,屬于難得的一首經典之作。
富貴愚賢雖有別,行來誰不做塵埃;各位看官,讀完黃庭堅的這首《清明》后,你是否又一次更加清晰地認識了這位詩人?而這首經典的《清明》又讓你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想?歡迎在評論區(qū)暢心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2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宋黃庭堅絕美手札10件,賞心悅目!
下一篇: 北宋大孝子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