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洋海底問無由?;秀笔谷顺睢E氯f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注釋譯文①將旦:天色將曉。《天問》:楚詞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種種奇問,作品由一百七十多個問題組成,或自然,或社會,涉及面極廣,表現(xiàn)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對》,對《天問》之問逐一作答。辛詞仿《天問》體,在詞中一氣提出九問。此詞詠月,卓有創(chuàng)新:一,前此有待月詩,而無送月詩。二,引《天問》體入詞。三,《天問》問月僅二,辛詞不僅九問,且“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球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王國維《人間詞話》)。四,善想象,富描繪,豐美瑰麗,把對天宇的探索和神話傳說熔為一爐,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彌足珍貴。
②“可憐”兩句:一問。天色將曉,月亮悠悠西行,將行向何處?可憐:可愛。言中秋之月團圓皎潔,惹人生愛。
③“是別有”三句:二問。難道西天極處別有人間,月從這邊冉冉西落,又從那邊人間緩緩東升?光影:指月亮。
④“是天外”三句:三問。太空浩渺,月亮運行是否憑借浩蕩秋風?空汗漫:空虛莫測,廣大無際。
⑤“飛鏡”句:四問。月亮如飛鏡無根,是誰用繩索將它懸系太空?李白《擬古》:“長繩難系日?!?/p>
⑥“?娥”句:五問。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誰殷勤將她留下??(héng橫)娥:即月里嫦娥。據(jù)神話傳說,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藥,乘風奔月,從此永居月宮。
⑦“謂經(jīng)”兩句:六問。聽說月亮西經(jīng)海底而重返于人間東方,究竟是真是假。問無由:無從查詢。恍惚:謂此說迷離恍惚,不可捉摸。
⑧“怕萬里”三句:七問。謂上說如真,則月亮行經(jīng)海底時,月中的玉殿瓊樓怎不為恣意縱橫的萬里長鯨沖破撞壞?玉殿瓊樓:神話傳說謂月中自有“瓊樓玉宇爛然”(《拾遺記》),故俗稱“月宮”。
⑨“蝦蟆”兩句:八問。倘言月中蝦蟆自會游水,則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按:神話傳說謂月中宮中有金蟾戲水,白兔搗藥。故堪:固然能夠。
⑩“若道”兩句:九問。如說月亮一切安然無恙,則何以一輪圓月漸漸變作一彎銀鉤?按:此指月亮的盈虧圓缺變化。無恙(yàng樣):完好無損。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52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調(diào)歌頭·細數(shù)十年事作者以及原文
下一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