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注釋譯文譯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滿頭白發(fā)的老夫妻,帶著微醉的神態(tài),親熱地用吳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樂。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門口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調(diào)皮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
注釋
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意為鄉(xiāng)村生活。
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吳地的方言。
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翁媼:老翁、老太。
鋤豆:在豆地里鋤草。
織:編織,文中指編織雞籠。
亡賴:同“無賴”,這里指頑皮、淘氣。
臥:趴。
臥剝:趴著剝(蓮蓬)。
溪東:小溪的東面。
蓮蓬:蓮花開過后的花托,倒圓錐形,里面有蓮子。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5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以及賞析
下一篇: 泊船瓜洲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