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李賀
原文:
魏明帝青龍?jiān)臧嗽?,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dú)出月荒涼,渭城已遠(yuǎn)波聲小。
注釋譯文譯文
魏明帝青龍?jiān)臧嗽?,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里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fēng)過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fā)著深秋的香氣。
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qū)車載運(yùn)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
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fēng)直射銅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
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yuǎn)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yàn)楸瘋兊盟ダ稀?/p>
獨(dú)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dú)影渺。
眼看著長安漸漸遠(yuǎn)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注釋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青龍?jiān)辏号f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jù)《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公元237年(魏青龍五年)舊歷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
⑵宮官:指宦官。牽車:一作“舝車”。舝,同“轄”,車軸頭。這里是駕駛的意思。捧露盤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神明臺,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淚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shù)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于霸城?!?/p>
⑷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之后,故稱“唐諸王孫”。
⑸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秋風(fēng)客:猶言悲秋之人。漢武帝曾作《秋風(fēng)辭》,有句云:“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shí)兮奈老何?”
⑹“夜聞”句:傳說漢武帝的魂魄出入漢宮,有人曾在夜中聽到他坐騎的嘶鳴。
⑺桂樹懸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蓖粱ǎ禾μ\。
⑼舝:一作“牽”。千里:言長安漢宮到洛陽魏宮路途之遠(yuǎn)。
⑽東關(guān):車出長安東門,故云東關(guān)。酸風(fēng):令人心酸落淚之風(fēng)。
⑾將:與,伴隨。漢月:漢朝時(shí)的明月。
⑿君:指漢家君主,特指漢武帝劉徹。鉛水:比喻銅人所落的眼淚,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椭搞~人。咸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yuǎn)。咸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⒂獨(dú)出:一說應(yīng)作“獨(dú)去”。
⒃渭城:秦都咸陽,漢改為渭城縣,此代指長安。波聲:指渭水的波濤聲。渭城在渭水北岸。
參考資料:
馮浩非 徐傳武 .李賀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62-65 .
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 ,唐代詩人,字長吉,世人稱他為“詩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有“詩仙”之稱。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79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下一篇: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