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溫庭筠
原文:
柳絲長,春雨細
香霧薄
星斗稀
虛閣上,倚闌望
金雀釵
香作穗
相見稀
城上月,白如雪
背江樓
京口路
玉爐香,紅蠟淚
梧桐樹
注釋譯文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花叢外漏聲不斷傳向遠方
薄薄的香霧透入簾幕之中,美麗的樓閣池榭啊再無人一起觀賞
。繡簾低垂獨自背著垂淚的紅色蠟燭,長夢不斷遠方親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腸?天邊的星辰漸漸地隱入曉霧
,鐘聲鼓樂也已停歇在遠處,窗外的曉鶯在啼送殘月西去。蘭花上凝結(jié)著晶瑩的晨露,柳枝在風(fēng)中翩翩飛舞,滿庭的落花報道著春暮。空蕩蕩的閣樓上,我還在憑欄遠望
,惆悵那時我頭插金釵
香已燃成灰燼,紅燭只剩下蠟淚一灘
相見總是那樣的稀少
,相憶的時間卻很長很長,她那淺淺的眉色已淡如柳煙。入夜
,她又放下翠簾,把同心結(jié)放在床上,在熏香的繡被里等待郎君的到來。城頭的月色白如雪霜,蟬鬢的姑娘愁欲斷腸
。樹影在月落時漸漸散去
,鵲橋空空的橫在銀河上。相思的人兒怎么還不見蹤影
,只聽到報曉的玉簽在耳邊回響。背倚江邊樓閣
,面對海上新月,聽城頭角號聲嗚咽。長堤在柳的舞姿中輕輕搖動
,小島在暮煙里漸漸的隱沒,兩行雁群紛飛又似離別。在那京口渡頭
,他的歸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時候。守著燃盡的銀燭
,看天邊漸漸低垂的北斗,聽村落一聲雞鳴似把晨曲奏。玉爐散發(fā)著香煙
,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畫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發(fā)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窗外的梧桐樹
,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nèi)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凄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
、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8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夢江南·千萬恨
下一篇:
浣溪沙·枕障薰?fàn)t隔繡帷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