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樓賦》原文_譯文_賞析作者:王粲
【原文】: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
,西接昭丘。華實蔽野
,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
,漫逾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fēng)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
,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
,有歸歟之嘆音
。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xì)顯而越吟
。人情同于懷土兮
,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xiè)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fēng)蕭瑟而并興兮
,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
,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
,意忉怛而慘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
,悵盤桓以反側(cè)。
【譯文】:登上這座樓向四處遠望啊
,暫且乘這閑暇之日來消散心中的憂愁
。看著這座樓房所處的地勢啊
,確實是顯豁開闊
,能和此地相比的很少。城樓臨近清澈的漳水支流啊
,又倚靠著曲折的沮水中的長洲
。背對地勢高而平曠的廣闊原野啊,面向低濕而沃美的河流
。北面直到陶朱公的墓地
,西面相接楚昭王的墓丘。鮮花果實覆蓋原野
,莊稼長滿了田疇
。這里雖然確實富美,但不是我的故鄉(xiāng)
,又何嘗值得我作片刻停留?
遭世亂而遷徙流亡啊
,到現(xiàn)在已度過十二個冬春。心中念念不忘地想著要返回故鄉(xiāng)啊
,誰能經(jīng)得起如此之深的憂愁思念?靠著門窗前的欄桿向遠處眺望啊
,迎著北風(fēng)我敞開衣襟。放眼望著平闊遼遠的原野啊
,視線又被荊山的高峰遮隱
。道路曲折綿延、漫長遙遠啊
,河流既是那么長
,河水又是那么深。家鄉(xiāng)被阻斷隔絕令人悲痛啊
,禁不住淚落紛紛
。當(dāng)年孔子困在陳國時
,曾發(fā)出過“回去吧!回去吧!”的嘆息之音。鐘儀被囚晉國仍然彈奏著楚國的音樂啊
,莊舄富貴了
,可病中仍發(fā)出越國的呻吟。懷念故土是人們的共同感情啊
,哪里會因窮富而變心?
日月光陰一天天逝去啊
,要等待太平盛世不可預(yù)期。只希望王朝統(tǒng)一平定啊
,我也能憑借大路馳騁盡力
。所害怕的是像匏瓜那樣空掛在那里沒有用處啊,擔(dān)心像井水經(jīng)過淘凈仍無人食用
。在樓上漫步徘徊啊
,太陽很快就要落去。四面蕭蕭瑟瑟地刮起了寒風(fēng)啊
,天色暗淡慘慘凄凄
。野獸驚恐奔跑尋找同伴啊,鳥兒也鳴叫著鼓翅飛起
。原野寂靜無人啊
,只有外出遠征的行人還在奔波不息。我受到感動而觸發(fā)心中的哀傷啊
,一派悲痛凄慘的心緒
。沿著樓梯慢慢走下來啊,胸中充滿了郁悶之氣
。直到半夜仍不能入睡啊
,翻來覆去惆悵不已。
【評介】:建安時代
,是辭賦創(chuàng)作風(fēng)氣的轉(zhuǎn)變時期。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的辭賦
,不僅在接近生活方面更為廣闊
,而且在題材、體式和風(fēng)格方面都發(fā)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
。伴隨這一變化的
,是詠物小賦的迅速發(fā)展以及賦的抒情化特色的明顯增強。同時
,在辭賦的體式上也更為短小精悍
。在這一賦風(fēng)的轉(zhuǎn)變過程中,“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無疑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
如同當(dāng)時的其它賦作一樣
,王粲的抒情小賦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緒主要是時代所造成的社會苦難和個人的精神苦悶
。貫穿其中的總的基調(diào)是“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言”(《文心雕龍·時序》)
,是“志不出于滔蕩
,辭不離于哀思”(《文心雕龍·樂府》)。最能代表他的這一創(chuàng)作特征的就是《登樓賦》
。作者在此篇賦中寫了自己在荊州登當(dāng)陽城樓時的所見所感
,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和才志報負不能施展的感慨。
王粲出身名門
。他的曾祖父王龔
,祖父王暢都曾位列三公,他的父親做過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他本人也同封建社會的其他知識分子一樣
,把為封建統(tǒng)治政權(quán)干一番事業(yè)當(dāng)作自己的理想。但是
,在東漢末年的大動亂當(dāng)中
,他的理想無從實現(xiàn),才能也無處發(fā)揮
。因董卓動亂不得已從長安逃到劉表的荊州地區(qū)避難
。由于當(dāng)時只有這一地區(qū)還較為安定,所以
,他便把希望寄托在劉表身上
。而劉表“外貌儒雅,心多疑忌”
。對王粲這樣的名門公子
,雖尚能禮遇,卻根本談不上重用
。劉表還以貌取人
,而王粲又偏偏儀表略差,這就更為劉表所輕慢
。隨著歲月的流逝
,王粲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才能抱負得不到施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兜菢琴x》就集中表現(xiàn)了他當(dāng)時的這種苦悶心情。
全文開篇就點題
,坦率地指出登樓就是為了“銷憂”
。接著作者緊緊圍繞“四望”,抓住了具有特征的幾種景物,集中描述了在城樓上所見到的四方美景
,展示了荊州地區(qū)的遼闊壯美和宜人的風(fēng)物
。使讀者也隨之陶醉在這富饒美麗的景象之中。但是
,作者的筆鋒突然一轉(zhuǎn)
,以“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而結(jié)束了第一段
。于是
,荊州地區(qū)越是富美,作者就越不愿在這里久留
,也就越發(fā)襯托了他思鄉(xiāng)的心切
。因此,對富美景象的描述
,便構(gòu)成了作者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的藝術(shù)烘托
,從而引出了作者之所憂乃出于對故土的思念。
第二段是對思鄉(xiāng)憂愁心情的集中描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霸饧姖岫w逝兮,漫逾紀以迄今”
。作者首先交代了離鄉(xiāng)的原因和離鄉(xiāng)的時間
。因動亂而被迫離鄉(xiāng),而且久久不能歸鄉(xiāng)
。這就比一般的離鄉(xiāng)更令人憂思感傷
。因而“情眷眷而懷歸兮,孰優(yōu)思之可任?”從而為進一步抒發(fā)憂思之情作了鋪墊
。同樣是站在城樓上
,但此時卻由對四處景物的觀望發(fā)展為對故鄉(xiāng)的遙望了。這正是借登樓“銷憂”到“憂更憂”的過程
。作者面向著故鄉(xiāng)
,敞開自己的衣襟,讓來自家鄉(xiāng)的風(fēng)吹拂自己的心胸
。想到阻塞隔絕
,不能還鄉(xiāng),他又不禁潸然淚下
。寫到這里,那種懷鄉(xiāng)的憂思傷感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很深刻了
。但作者仍未止筆
,又以孔子、鐘儀和莊舄三人懷鄉(xiāng)的故事作比喻
,進一步抒發(fā)自己對故鄉(xiāng)的強烈眷念
。窮達雖異
,而懷土情同。這是多么可貴的思鄉(xiāng)之情啊!
在中國古代的詩文中
,思鄉(xiāng)之情和失意之感往往是互相聯(lián)系
、相為促進的。第三段一開始
,作者就由思鄉(xiāng)之情引出失意之感
。時光如流,人生短暫
,太平盛世無望等待
。而他卻仍希望國家安定,以便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
,干一番事業(yè)
。可是
,在理想和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性之間卻產(chǎn)生了無法解決的矛盾
。動亂的現(xiàn)實使他更加擔(dān)憂“匏瓜徒懸”、“井渫莫食”
,雖有才能而無所用
。寫到這里。作者的情緒更加強烈
。開始寫登樓“四望”是為了“銷愁”
。接著寫憑欄“遙望”則“憂更憂”。而這時作者卻在樓上徘徊不已
。不僅憂思未銷
,反而更加凄愴悲憤。此時
,天已見晚
,日暮、風(fēng)緊
、獸走鳥飛
、原野沉寂,只有遠道的行人還在奔波
。好一派“枯藤老樹昏鴉
,”“斷腸人在天涯”的蕭瑟景象!這怎能不使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失意之感更加沉重?也正是這種悲傷苦悶的情感,使他“夜參半而不能寐”
,“悵盤桓以反側(cè)
。”
《登樓賦》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景物描寫。文中每段都寫景
,不僅寫得形象
、清新、極富特色
,而且寫得十分精練
。這里有北而無南,取西而舍東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雌饋聿粔蛉鎸ΨQ,實際上正是要略去那些多余之言
。然而
,作品更為突出的是寫景與抒情的有機結(jié)合。這篇賦有三個段落
,每段都表達了作者一個層次的思想感情
。景物描寫也隨作者感情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diào)。第一段的景物描寫重在襯托作者心中的“顯敞”和“信美”
。所以就寫了“通浦”
、“長洲”、“廣陸”
、“沃流”
、“華實蔽野”和“黍稷盈疇”等。第二段的景物描寫重在配合“懷歸”
、“懷土”之思
。所以就寫了“平原遠”、“路逶迤”
、“高岑”等
。到了第三段,作者的心情已經(jīng)是“心凄愴”
、“意忉怛”
。所以景物也變?yōu)椤帮L(fēng)蕭瑟”、“天慘慘”等
。真正做到了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這種配合感情發(fā)展的
、有層次的景物描寫
,表現(xiàn)了作者很高的藝術(shù)技巧。
晉代陸云在同他的兄長陸機切磋文章技巧時
,說“《登樓》名高
,恐未可越爾”(《與兄平原書》)
。劉勰在談?wù)摗拔簳x之賦首”時,也以王粲列為第一家
。宋代朱熹則認為《登樓賦》猶過曹植、潘岳
、陸機愁詠
、閑居、懷舊眾作
,蓋魏之賦極此矣”(《楚辭后語》)
。由此可見《登樓賦》及其作者在辭賦的發(fā)展史上,在整個建安文學(xué)中的重要地位
。
王粲《登樓賦》原文譯文及賞析 導(dǎo)語:《登樓賦》是漢魏之際文學(xué)家王粲的作品
。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xiāng)
、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chǎn)生思鄉(xiāng)
、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希望
,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
、建功立業(yè)的心情。作品結(jié)構(gòu)完整
,語言平易雋永
,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用事感懷自然渾成
,從容柔曼
,一往情深,是建安時期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王粲《登樓賦》原文譯文及賞析
,歡迎大家參考!
《登樓賦》原文
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挾清漳之
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
,臨皋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邱
。
華實蔽野
,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
遭紛濁而遷逝兮
,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
,孰憂思之可任
?憑軒檻以
遙望兮,向北風(fēng)而開襟
。平原遠而極目兮
,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
,川既
漾而濟深
。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陳兮
,有歸歟之嘆音。鐘
儀幽而楚奏兮
,莊舄顯而越吟
。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
惟日月之逾邁兮
,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
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
,白日忽其將匿。風(fēng)蕭瑟而并興兮
,天慘
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
,征夫行而未息。心
凄愴以感發(fā)兮
,意忉怛而慘[注]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
。夜參半而不
寐兮
,悵盤桓以反側(cè)
。
《登樓賦》翻譯
登上這座樓來眺望四周,暫且在閑暇的時光消解憂愁
。(我)看這座樓宇所處的地方
,實在是明亮寬敞少有匹敵。攜帶著清澈的漳水的浦口
,倚臨著彎曲的沮水的長長的水中陸地
。背靠著高而平的廣大的陸地,俯臨水邊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
,北邊的重點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邊連接著楚昭王的陵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ü诒卧埃任锊紳M田地
。但即使(這里)的確很美卻不是我的鄉(xiāng)土
,又怎么能夠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為)逢上紛亂混濁的亂世而遷移流亡(到這里)
,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漫長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鄉(xiāng)希望歸去,誰能忍受這種(思鄉(xiāng)的)憂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憑靠著樓上的欄桿來(向遠方)遙望,面對著北風(fēng)(我)敞開衣襟
。(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遙遠
,(我)縱目遠望,(視線)被荊山的高峰所遮蔽
。道路彎彎曲曲又長又遠
,河水浩大無邊深不可測。悲嘆故鄉(xiāng)被阻隔
,眼淚橫流情不能禁
。昔日孔子在陳國的時候,發(fā)出過“歸歟”的嘆息
。鐘儀被囚禁(在晉國)而演奏楚國的地方樂曲
,莊舄(在楚國)做了大官但仍說家鄉(xiāng)越國的方言。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是相同的
,豈會因為窮困還是顯達而表現(xiàn)不同
?
念及時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時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ㄎ遥┢谕醯榔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擔(dān)心像葫蘆瓢一樣徒然掛在那里(不被任用)
,害怕清澈的井水無人飲用
。漫步游息徘徊,太陽很快就下山了
。(接著)刮起了蕭瑟的寒風(fēng)
,天色也陰沉沉地暗了下來。野獸慌忙地左顧右盼尋找獸群
,鳥雀也紛紛鳴叫著展翅高飛
。原野一片寂靜沒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我的)心情凄涼悲愴而且感傷
,心中也充滿了憂傷和悲痛。(于是)沿著臺階走下樓來
,心中卻氣憤難平
。(一直)到了半夜還不能入睡,惆悵徘徊翻來覆去睡不著
。
《登樓賦》注釋
茲:此
。麥城樓故城在今湖北當(dāng)陽東南,漳
、沮二水匯合處
聊:姑且
,暫且。暇日:假借此日
。暇:通“假”
,借。銷憂:解除憂慮
。
斯宇之所處:指這座樓所處的環(huán)境
。
實顯敞而寡仇:此樓的寬闊敞亮很少能有與它相比的。寡
,少
。仇,匹敵
。
挾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這里會合
。挾,帶
。清障
,指漳水,發(fā)源于湖北南漳
,流經(jīng)當(dāng)陽
,與沮水會合
,經(jīng)江陵注入長江。通浦
,兩條河流相通之處
。
倚曲沮之長洲:彎曲的沮水中間是一塊長形陸地。倚
,靠
。曲沮,彎曲的沮水
。沮水發(fā)源于湖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担鹘?jīng)南漳
。當(dāng)陽
,與漳水會合。長洲
,水中長形陸地。
背墳衍之廣陸:樓北是地勢較高的廣袤原野
。背:背靠
,指北面。墳:高
。衍:平
。廣陸:廣袤的原野。
臨皋(gāo)隰(xí)之沃流:樓南是地勢低洼的低濕之地
。臨:面臨
,指南面。皋隰:水邊低洼之地
。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
。
北彌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彌:接
。.陶牧:春秋時越國的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棄官來到陶
,自稱陶朱公。牧:郊外
。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
,故稱陶牧。
昭丘:楚昭王的墳?zā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在?dāng)陽郊外
。
華實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實覆蓋著原野。華:同“花”
。
黍(shǔ)稷(jì)盈疇:農(nóng)作物遍布田野
。黍稷:泛指農(nóng)作物
。
信美:確實美。吾土:這里指作者的故鄉(xiāng)
。
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暫居一段.曾,竟.
遭紛濁而遷逝:生逢亂世到處遷徙流亡
。紛濁:紛亂混濁,比喻亂世
。
漫逾紀以迄今:這種流亡生活至今已超過了十二年
。逾:超過。紀:十二年
。迄今:至今
。
眷眷(juàn):形容念念不忘。
孰憂思之可任:這種憂思誰能經(jīng)受的住呢
?任
,承受。
憑:倚
,靠
。開襟:敞開胸襟。
蔽荊山之高岑(cén):高聳的荊山擋住了視線
。荊山
,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
。
路逶迤(wēiyí)而脩迥:道路曲折漫長
。修,長
。迥
,遠。
川既漾而濟深:河水蕩漾而深
,很難渡過
。這兩句是說路遠水長歸路艱難。
悲舊鄉(xiāng)之壅(yōng)隔兮:想到與故鄉(xiāng)阻塞隔絕就悲傷不已
。壅
,阻塞。
涕橫墜而弗禁:禁不住淚流滿面
。涕
,眼淚。弗禁
,止不住
。
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據(jù)《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
,在陳
、蔡絕糧時感嘆:“歸歟,歸歟
!”尼父
,指孔子。
鐘儀幽而楚奏兮:指鐘儀被囚
,仍不忘彈奏家鄉(xiāng)的樂曲
。《左傳·成公九年》載
,楚人鐘儀被鄭國作為俘虜獻給晉國
,晉侯讓他彈琴,晉侯稱贊說:“樂操土風(fēng)
,不忘舊也
。”
莊舄(xì)顯而越吟:指莊舄身居要職
,仍說家鄉(xiāng)方言
。《史記·張儀列傳》載
,莊舄在楚國作官時病了
,楚王說,他原來是越國的窮人
,現(xiàn)在楚國作了大官,還能思念越國嗎
?便派人去看
,原來他正在用家鄉(xiāng)話自言自語。
人情同于懷土兮:人都有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
豈窮達而異心:哪能因為不得志和顯達就不同了呢
?
惟日月之逾邁兮:日月如梭,時光飛逝
。惟
,發(fā)語詞,無實義
。
俟(sì)河清其未極:黃河水還沒有到澄清的那一天
。俟,等待
。河
,黃河。未極,未至
。
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國家統(tǒng)一安定
。冀,希望
。
假高衢(qú)而騁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負
。假,憑借
。高衢:大道
。
懼匏(páo)瓜之徒懸:擔(dān)心自己像匏瓜那樣被白白地掛在那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墩撜Z·陽貨》:“吾豈匏瓜也哉
?焉能系而不食?”比喻不為世所用
。
畏井渫(xiè)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
,卻沒有人來打水吃。渫
,淘井
。《周易·井卦》:“井渫不食
,為我心惻
。”比喻一個潔身自持而不為人所重用的人
。
步棲(qī)遲以徙倚:在樓上漫步徘徊
。棲遲,徙倚都有徘徊
、漫步義
。
白日忽其將匿(nì):太陽將要沉沒。匿
,隱藏
。
風(fēng)蕭瑟而并興:林濤陣陣
,八面來風(fēng)
。蕭瑟
,樹木被風(fēng)吹拂的聲音。并興
,指風(fēng)從不同的地方同時吹起
。
天慘慘而無色:天空暗淡無光。
獸狂顧以求群:野獸驚恐地張望尋找伙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耦櫍后@恐地回頭望。
鳥相鳴而舉翼:鳥張開翅膀互相地鳴叫。
原野闃(qù)其無人:原野靜寂無人
。闃
,靜寂。
征夫行而未息:離家遠行的人還在匆匆趕路
。
心凄愴以感發(fā):指自己為周圍景物所感觸
,不禁覺得凄涼悲愴。
意忉怛(dāodá)而憯(cǎn)惻:指心情悲痛
,無限傷感
。這兩句為互文。憯
,同“慘”
。
循階除而下降:沿著階梯下樓。循
,沿著
。除,臺階
。
氣交憤于胸臆:胸中悶氣郁結(jié)
,憤懣難平。
夜參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還難以入睡
。
悵盤桓以反側(cè):惆悵難耐
,輾轉(zhuǎn)反側(cè)。盤桓
,這里指內(nèi)心的不平靜
。
《登樓賦》賞析
這篇賦以鋪敘手法,由登樓極目四望而生憂時傷事之慨
,并把眷戀故鄉(xiāng)
、懷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而各層自有重點
,深摯的感情,徐徐道來
,感人至深
,真不愧名家手筆。
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
、長期客居他鄉(xiāng)
、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
,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希望
,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濃
,“憂”字貫穿全篇
,風(fēng)格沉郁悲涼,語言流暢自然
,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
此賦有如下特點:一、層次清晰
。全文分為三段
,首段寫登樓所見,次段敘懷鄉(xiāng)之情
,末段抒身世之懼
,遵循主人公情緒的自然發(fā)展而來,層次極為清晰
。
二
、結(jié)構(gòu)嚴謹。第一段寫景中透露出“憂思”
,“望”“憂”兩字
,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diào)。第二段集中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沉重憂思
。開頭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發(fā)懷鄉(xiāng)之情
,“憑軒檻以遙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為情思
。第三段對思鄉(xiāng)之情進一步開掘
,揭示出“憂思”深層的政治內(nèi)涵。情景交融
。首段寫異鄉(xiāng)風(fēng)光:地勢開闊
,山川秀美,物產(chǎn)富饒
,以眼前樂景反襯心中哀情
。末段寫傍晚景色:日慘風(fēng)蕭,獸狂鳥倦
,原野寂寥
,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凄愴。前后景物描寫
,即景生情
,寓情于景,一樂一悲
,相互照應(yīng)
,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緒步步加深
、憂傷至極的過程。
三
、語言清麗
。文章用典貼切,注意與主觀感情的抒發(fā)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