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 指元代的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或王實甫)。關漢卿的《竇娥冤》為古代悲劇的杰作;白樸的《梧桐雨》與馬致遠的《漢宮秋》為當時歷史劇的雙璧;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為愛情劇中的傳奇;王實甫的《西廂記》更是才子佳人故事的典范。他們的戲劇把元代敘事文學推向了高峰。
第一節(jié) 白樸和《梧桐雨》
《梧桐雨》 通過描寫楊玉環(huán)、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宣示了深刻沉痛的人生變幻的題旨。在第四折中,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宮養(yǎng)老,滿懷愁緒地思念著死去的楊玉環(huán),懷念著過去的月夕花朝。在落葉滿階,秋蟲絮聒的氣氛中,李隆基做了一個朦朦朧朧的夢,夢中楊玉環(huán)請他到長生殿排宴,不料才說上一兩句話,夢就被驚醒了。夢醒后“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這雨聲緊一陣慢一陣,淅淅瀝瀝,“一點點滴人心碎”,淋漓盡致地烘托出李隆基凄楚悲涼的心境。
1戲劇沖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yōu)美,意境深沉含蓄,具有濃重的抒情性和醇厚的詩味。
2以十多支曲子,細致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語言沉痛傷悲,使人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
3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通過雨濕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淀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使劇本獲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第二節(jié) 《墻頭馬上》
《墻頭馬上》 該劇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一詩,白樸改變原詩思想傾向,描繪女子大膽地追求愛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長挑戰(zhàn),成為一曲歌頌婚姻自由的贊歌,具有濃厚的喜劇色彩。
劇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僅希望得到愛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權益,更加看重人格的尊嚴;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倫理統(tǒng)統(tǒng)扔到腦后,理直氣壯地掌握自己的命運,表現(xiàn)出堅毅倔強的個性。藝術風格以緊湊、生動的情節(jié)安排取勝,通過戲劇場面刻畫人物形象。
第三節(jié) 馬致遠的《漢宮秋》和神仙道化劇
《漢宮秋》 劇本以昭君出塞故事為題材,作者著重抒寫家國衰敗之痛,以及在亂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發(fā)的困惑悲涼的人生感受。圍繞著漢元帝、王昭君的形象,通過戲劇沖突,抒發(fā)無法主宰命運、只能任其播弄的悲哀。劇本末以“秋天”的意境作為結撰全劇的背景,突出秋的蕭瑟悲涼,更使整個戲籠罩著灰暗荒涼的氣氛。
《黃粱夢》 在劇中,作者采用了夢境敘事的技巧,使神仙道化的題材轉化為關于知識分子命運的寓言故事,高度概括了官場的腐敗,以及涉足其中的知識分子本性的“迷失”,頗能發(fā)人深省。這種虛中有實的寫法,沖淡了題材本身的“神道”色彩,使之具有批判現(xiàn)實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88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