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范成大·《車遙遙篇》
車遙遙,馬憧憧
君游東山東復東
,安得奮飛逐西風愿我如星君如月
,夜夜流光相皎潔。月暫晦
,星常明。留明待月復,三五共盈盈
。古代最美的十句情詩之一
。“車遙遙篇”乃樂府詩題,傅玄有詩云:
車遙遙兮馬洋洋
,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游兮西入秦,愿為影兮隨君身
。君在陰兮影不見
,君依光兮妾所愿。貳
李白·《游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
,水盡南天不見云。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太白此詩之氣概風骨可列唐人絕句前三
盛唐氣象的詩歌
,具有一個普遍的共同點,那就是詩中具有宏大、深廣的空間距離,描繪與構建的景象往往是雄奇、壯闊、與奇觀性的。叁
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這首詩的故事想必大家也知曉
,唐珙本為明人,《全唐詩》編者誤以為唐人而收錄其中,據(jù)傳因此詩有盛唐風貌也。是否真的因為有唐詩feel才被誤收,已不可考。但如上述,此詩的確具有盛唐氣象的特質,“星河共影,天水一夢”的景象,不僅具有宏大、廣闊的空間尺度,也同樣有奇觀性。意境奇幻縹緲,清空靈動。肆
張孝祥·《浣溪沙》
行盡瀟湘到洞庭
楚天闊處數(shù)峰青
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
白魚雙尾玉刀明
夜涼船影浸疏星。
空靈澄澈
伍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
萬丈洪泉落
奔流下雜樹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
此詩以健筆寫奇景
陸
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一葉舟輕
,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
,鷺點煙汀。過沙溪急
,霜溪冷重重似畫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
但遠山長
筆墨簡潔
蘇軾這種將詩情
柒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
悠然心會
應念嶺表經(jīng)年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這首全詞驚艷
張孝祥
捌
許渾·《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日暮西山
這一句詩
玖
晏幾道·《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
今宵剩把銀釭照
這是晏小山《鷓鴣天》壓卷之作
結句描繪了與心上人久別重逢之后
?
拾
馮延巳·《長命女》
春日宴
再拜陳三愿:
一愿郎君千歲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歲歲長相見
這是在南唐某次慶典宴席上
11
晏幾道·《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
記得小蘋初見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今之明月依然,而當時“彩云”何在
此句化用太白“只愁歌舞散
只是情更癡,更苦
。這也是小山詞勝于花間詞之處。12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
,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已臻神韻一格
,雖是詩,卻有天籟之音。讀完清音在耳,妙不可言。13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盡顯煙水月色之朦朧迷離
14
秦觀·《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秦少游小令的壓卷之作
,全詞猶如晶瑩剔透的美玉,令人欣賞把玩,愛不釋手。15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
,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三“深”疊韻
,景深、意深、情深也。以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典型意象
,創(chuàng)造了一個永恒的、雋永的閨怨形象
。?
16
周邦彥·《瑞龍吟》
章臺路
,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
,定巢燕子,歸來舊處。黯凝佇
。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清晨淺約宮黃
,障風映袖,盈盈笑語。前度劉郎重到
,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
知誰伴
事與孤鴻去
官柳低金縷
。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章法嚴密
,層層遞進,情景交融,縝密又纏綿。詞中運用了多種現(xiàn)代電影中的蒙太奇視角,以三個不同時空層次來進行敘述
。?
17
李冠·《蝶戀花》
遙夜亭皋閑信步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shù)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淡月云來去。桃杏依稀香暗渡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此詞表現(xiàn)的是一種朦朧幽約之美
。單論藝術性,可列入宋詞前十
。18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19
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休對故人思故國
詩酒趁年華
多少次
20
韋莊·《菩薩蠻·其五》
人人盡說江南好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
未老莫還鄉(xiāng)
很久以前,初讀此詩
仿佛已置身游船畫舫之中
前者寫江南之景。碧綠的春水
后者寫女子之美
稍后才知道
21
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
山中何事
22
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
高歌誰和余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人行溪邊
不過,稼軒的閑適詞
23
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蛾兒雪柳黃金縷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如果單純將它視為描寫南宋上元的節(jié)日詞
但在詞的表象之下,卻隱含著作者深曲之情意
但我現(xiàn)在還覺得
,這首詞的產(chǎn)生很可能是景境、情境、心境相交融的結果,既是實境映射了心靈,也是心靈映照著實境。于我而言,“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4
李白·《贈裴十四》
朝見裴叔則
,朗如行玉山。黃河落天走東海
,萬里寫入胸懷間。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徘徊六合無相知,飄若浮云且西去!什么是豪情萬丈
?不棄微涓,始成其大;胸懷天地,筆寫萬里。25
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情辭激烈
26
蘇軾·《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
,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
,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以平易的語言表達出對漂泊、短暫人生的感悟
,既動人心弦又引人深思。27
蘇軾·《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唯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如果說“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余生”是飄逸浪漫,那么到了這里則是超脫。28
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坦蕩胸懷,任天而動
。陶淵明有詩云:“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9
辛棄疾·《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
似而今
我病君來高歌飲
笑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誰來聽
記當時
重進酒
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
,補天裂。不得不說
,在整個南宋詞壇,辛棄疾寫出的是時代的最強音。盡管最后他沒能力挽狂瀾
,沒能改變南宋覆亡命運,雖然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補天裂”。但如他所言
,男兒到死都會心如鐵般堅硬,永遠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30
賀鑄·《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
,交結五都雄。肝膽洞
,毛發(fā)聳,立談中,死生同推翹勇,矜豪縱
轟飲酒壚
閑呼鷹嗾犬
似黃粱夢。辭丹鳳
官冗從
簿書叢,鹖弁如云眾
笳鼓動
不請長纓
恨登山臨水
本調長達三十九句
據(jù)說這是賀方回臨死前寫的一首詞,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31
吳文英·《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
垂柳不縈裙帶住
漫長是
夢窗跟美成在情感表達的底色上
32
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